黃金輝
吳丈蜀先生(1919年2月24日—2006年5月15日),生于四川瀘州,是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其詩詞作品結集為《回春詩詞抄》。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詩詞學會首屆副會長,湖北省詩詞學會首屆會長,《書法報》首任社長,湖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1993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1月公開聲明退出書法協(xié)會,引起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
吳丈蜀曾創(chuàng)作詩詞2000余首,1988年4月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公開出版的《回春詩詞抄》選入1979至1985年創(chuàng)作的350余首。之前所作,在“文革”中自己焚燒,未能結集出版。他的詩詞擅長從各類題材中掘取并闡發(fā)其中蘊含的理趣,從而賦予各類描寫對象以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可謂舊體詩詞復蘇初期的“文化詩”。作為一個經(jīng)歷了舊社會和極左路線雙重磨難的知識分子,他在新時期的作品中,卻能滿腔熱忱地歌頌新時代、新事物,懲惡揚善,尚美求真,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民性,堪稱充滿家國情懷的正氣之歌,是詩詞復蘇初期的大雅正聲。他善于將白描與用典有機融合;善于作“翻案文章”以創(chuàng)新出彩;其近體詩句式結構錯落有致,搖曳生姿;詞中的小令活潑,長調(diào)流暢,尤擅鋪排以延展時空廣度與內(nèi)涵深度;其作品運用通俗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對事物作動態(tài)的描寫,總體呈現(xiàn)出清新俊逸的風格。他在詩詞格律研究,尤其在近體詩“孤平”方面的探究,自成一家之言。
關于當代舊體詩詞的復蘇與復興,論述紛紜。筆者認為,出版于1978年的《天安門詩抄》,可視為舊體詩詞復蘇的先聲信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既是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也是舊體詩詞復蘇的標志。從全會召開的1978年冬季,到1987年夏季中華詩詞學會成立,可視為舊體詩詞的“復蘇期”,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以后,可稱之為“復興期”。而吳丈蜀《回春詩詞抄》正是創(chuàng)作于這復蘇期的前6年,因此可視為舊體詩詞復蘇初期文化人創(chuàng)作的“文化詩”代表性作品。
我們之所以將吳丈蜀詩詞名為“文化詩”,除了上述舊體詩詞曲折發(fā)展的時代性機緣契合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吳丈蜀詩詞在題材選擇方面獨特的文化視角、廣闊的文化視野和賦予各類題材描寫對象以深厚的文化底蘊??v觀《回春詩詞抄》,作品涉及的題材大致可分為詠史懷古、詩書雅集、山水游歷三大類。我們不妨從這三大類題材中各選幾首代表作,加以品讀研析:
1.詠史懷古類
華清池
三月長安柳色新,華清池凈廣迎賓。
溫湯不為楊妃煮,欲暖人間冷漠心。
溫泉,原本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瑰寶,帝王妃子來與不來,它都在那里涌流著,溫暖著?!皽販粸闂铄蟆笔菍Ψ饨▽V频姆穸?;“欲暖人間冷漠心”,則賦予自然物以人性的關懷。“暖”與“冷”的強烈反比,進一步凸顯了諷喻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
樂平里照面井
井成聞系出靈均,明澈清涼味特醇。
到此何妨都照面,可知是鬼是人身。
作者此類尋訪古跡的詩詞,往往超越了一般的憑吊、緬懷、贊頌層面,別開生面地拓展了詠懷古跡的境界。寫屈原故里的“照面井”,不僅限于贊美屈大夫潔身自好,而是宕開一筆,“到此何妨都照面,可知是鬼是人身”。
作者對所描述的對象、借以生發(fā)感慨的古人,都能立于一種新的文化視角,以不同于前人的新思維去觀照、去體味、去評說,從而使作品中蘊含的情理得到新的升華。更重要的是,有一條思想紅線貫穿于其中,那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唯物史觀的一個核心觀點是: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吳詩中說明代建文帝“一生錯在作王孫”,說華清池“溫湯不為楊妃煮”,贊呂洞賓“笑傲公卿恥事君”,贊卓文君“婚姻自主理無虧”等等,都是這種觀念的詩性體現(xiàn)。
2.山水游歷類
我們細心研讀這類山水游歷詩,就會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有景必錄,而是選擇那些可能觸發(fā)自己的哲理思維、文化感慨的景觀題材,借景抒情,借景說理。在山水詩的“情趣”和“理趣”之間,吳丈蜀是側重和偏愛理趣的,因為他自述比較看重詩的“社會意義”。他所說的“社會意義”,在這類詩作中,便是賦予山水自然景觀以哲理意象和文化內(nèi)涵。
讓我們先看其中4首七絕中的后一聯(lián):《黃山奇景組詩·雙貓撲鼠》中“可嘆靈貓?zhí)旖瞪?,至今尚有鼠為殃”;《贊黃山松》中“倔性生根巖石上,一年能抗四時風”;《千山正直松》中“幽居遠避煙塵氣,笑看蓬間變色龍”;《神女峰》中“為利行人甘化石,至今眾口贊瑤姬”。這種轉合句看似信手拈來,卻有深意存焉。他在前一聯(lián)起承句寫景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又十分貼切地升華出后一聯(lián)的哲理意象,活生生地將自然景觀寫出了人文景觀的詩意。
更有甚者,請看《不叫蛙》和《西湖花港觀魚》:
游玉泉寺組詩之不叫蛙
有蛙十里不聞聲,非是無喉嘴失靈。
料想當年言賈禍,終生箝口止嘶鳴。
西湖花港觀魚
碧塘綠藻映紅鱗,錦簇花團不失群。
借問緣何歡樂甚?此間無有網(wǎng)罾人。
不僅在自然景觀中融入哲理思辨,還將自己的人生感嘆如鹽入水般融入其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年言賈禍”錯劃為右派,六十年代“文革”中因畏懼“網(wǎng)罾”而自焚詩稿,直到七十年代末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才自感“回春”,“借問緣何歡樂甚?此間無有網(wǎng)罾人”。
3.詩書雅集類
新時期初頁,被耽誤十年的文化事業(yè)百廢俱興,吳丈蜀在這六年中,頻繁參加省內(nèi)外的詩書雅集活動,并以詩詞記載或致賀。我們將這類題材作品分為國際文化交往、文學雅集、書法雅集3個小類,從3小類作品中各選讀1首:
(1)國際文化交往類:
贈日本東京都書法家友好訪華團(二首選一)
鄰邦同種復同文,書道交流誼更真。迎到嘉賓臨漢滸,毫端留取一江春。
(2)文學雅集類:
金縷曲·賀屈原學術討論會在秭歸舉行
重午逢佳節(jié)??礆w州、巴山云淡,西陵浪激。喜見九州來俊彥,尋訪三閭故宅。吊忠魂心潮難息。豈有直臣求避禍,應愧爾、巧言還令色。汨羅水,全貞烈。 詩壇百代光瑩澤。展遺篇、傷時愛國,丹心熱血。欲問蒼天天不語,徒誦九歌嗚咽。幸身后知音輩出。此日一堂抒卓見,細評量、眾口崇先哲。二千載,開新頁。
(3)書法雅集類:
參加蘭亭紀念會有作(二首選一)
會稽修禊歷千霜,盛會重開盛世光。
來此為懷王逸少,座中亦有米襄陽。
茂林響葉知迎客,曲水平波未泛觴。
江左偏安今往矣,崇山如昔莽蒼蒼。
據(jù)吳丈蜀的弟子回憶,《參加蘭亭紀念會有作》的二首七律,是在現(xiàn)場口占并書寫的。當時詩詞書法大家云集,這對于每一位與會者,都不亞于一場考試比賽。吳詩中“來此為懷王逸少,座中亦有米襄陽”“千秋令譽無勛著,百代宗師以字成”的對仗句,“須請先生同與會,喜看書道又中興”的結語,還真是讓我們見到了“真章”!
吳丈蜀詩書雅集題材的長短句,發(fā)揚了蘇辛一派的豪放之風,尤重“以文為詞”。切人切事,得其精要,寫屈原便是屈原,寫鑒真如望鑒真,賀文學盛事見文學精髓,賀書法雅集得書法要義。小令活潑,長調(diào)流暢。在中長調(diào)詞作的結構鋪排上,既有史實的回顧,又有現(xiàn)實的描繪,更有未來的展望,延伸了時間空間的廣度和文化的深度厚度。
作為一個經(jīng)歷了1949年之前舊社會和1957至1978年間極左路線雙重磨難的知識分子,吳丈蜀沒有沉浸在個人命運的懊悔、怨尤之中,而是重新煥發(fā)出藝術青春,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滿腔熱忱地歌頌新時代、新事物,也兼有對腐朽沒落事物的批判,尤其是對書法界初露端倪的不正之風有著敏銳的洞察和預警式的批評。其詩詞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民性,是充滿家國情懷的正氣之歌,堪稱詩詞復蘇初期的大雅正聲。
1.時代感
1982年,吳丈蜀在闊別故鄉(xiāng)20年后重返四川,那種經(jīng)磨歷劫的滄桑感,那種久別重逢的家國情,激發(fā)出“心事浩茫連廣宇”(引自魯迅詩《無題》)的詩興,此行創(chuàng)作頻繁,收獲豐盈。請看其中的七絕:
宿杜甫草堂(二首選一)
一院清幽月未中,蕭蕭墻外竹千叢。
燈前把卷思茅屋,晚景回甘勝似公。
杜甫經(jīng)歷“安史之亂”輾轉到達成都,在朋友幫助下,好不容易才安居于草堂茅屋,尚且“為秋風所破”;吳丈蜀也經(jīng)歷了從“反右”到“文革”的磨難,卻與杜甫的晚年際遇迥異。為什么能“晚景回甘勝似公”?時代更新了,政治清明了。
讀過他評價舊時舊事的作品,再看作者怎樣謳歌新時代新事物:
浪淘沙·過黃河
未旦即憑窗,欲看滄浪。朝歌過了向新鄉(xiāng)。遠望淺山飄紫帶,正浴朝陽。 一水浩湯湯,已絕災殃,難忘堤決旱兼蝗。車過奔流窯洞廢,處處新房。
葛洲壩船閘
奇事如今出葛洲,巧驅江水載行舟。
一升一降隨人意,送客怡然上下樓。君山采茶女
這里恰好選用了描寫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作品,頗具代表性,且能“互文見義”,折射全國。寫黃河流域,舊時代是“堤決旱兼蝗”,“災殃”不斷;新時代是“正浴朝陽”,“處處新房”。寫長江流域,以當時已經(jīng)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船閘為典型代表:“一升一降隨人意,送客怡然上下樓?!敝挥杏H身坐過由船閘提升的客輪,才能感受到“巧驅江水載行舟”的新奇快感,才能體會到新時代新科技使人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出行更加便捷。
2.人民性
吳丈蜀在當代詩詞復蘇的初期,“自覺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題、情節(jié)、語言、詩情和畫意,用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奮發(fā)精神來哺育自己”。(引自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他的《回春詩詞抄》,處處閃現(xiàn)著人民性的思想光輝。
登山倍覺楚天舒,綠滿茶園翠滿湖。
處處畦間聞笑語,聰明巧手采茶姑。
車過松花江(二首選一)
車過高粱大豆鄉(xiāng),水稀不見一田荒。
此情若易江南地,半月天晴引灌忙。
《君山采茶女》,熱情贊美勞動者;《車過松花江》關心農(nóng)事,體會到農(nóng)作物栽培的南北水土各異。如果不是出于對勞動人民的尊重和熱愛之情,很難寫得這樣細致入微。
再看兩首寫歷史古跡的作品:
兵馬 俑(二首選一)
出土方開第一坑,將軍武弁狀如生。
而今已是翻身漢,不為皇家作衛(wèi)兵。
訪莫高窟
靜室連綿石鏤空,諸般造像貌從容。
雕梁畫棟憑能匠,傅粉涂朱賴巧工。
有難徒呼無量佛,無求不奉莫高宗。
黎民世世殫精力,血汗都將壁染紅。
他描寫本是秦始皇陵陪葬品的兵馬俑,“翻身漢”真可謂一語雙關的神來之筆!既表明他們是出土文物,又為結語的翻新出奇墊足了氣勢,使得“不為皇家作衛(wèi)兵”呼之即出,凸顯人民性的思想鋒芒。他寫莫高窟,絲毫不對其宗教內(nèi)容頂禮膜拜,除了一如既往地以無神論態(tài)度視之,還另辟蹊徑,贊美建造洞窟樓閣和創(chuàng)作壁畫的能工巧匠、黎民百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保ㄒ浴睹珴蓶|選集》)。
3.家國情懷
吳丈蜀的戀鄉(xiāng)思親作品,不僅抒發(fā)了久別還鄉(xiāng)的真情實感,還寫出了家鄉(xiāng)生活的新變化、新面貌,從而將愛家鄉(xiāng)和愛祖國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并體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征。
自武漢去成都航機中作(八首選一)
二十年來再返鄉(xiāng),舟車不就任飛翔。
春風終撫荒原草,盼到天晴鬢已蒼。
重返瀘州雜詠
寒門猶憶幾遷居,曾度孩提十載余。
屋宇依然人已換,重來仍識舊街衢。
這兩首詩中,“春風終撫荒原草”“屋宇依然人已換”,反映新舊時代變化;“盼到天晴鬢已蒼”“重來仍識舊街衢”,寄寓一股滄桑之感。
登岳陽樓
萬頃煙波一望收,初來勝地喜登樓。
北通巫峽千帆遠,南極瀟湘百嶂幽。
憂樂為懷歌范相,湖山在目念滕侯。
神州已慶妖氛盡,青草灘前看戲鷗。
北京至長春航機上
松遼千嶂阻,身在太空翔。
河漢時離接,峰巒屢翳彰。
靜云重疊玉,流水遠盤腸。
不慮迷前路,朝陽為領航。
以上2首律詩,內(nèi)容關乎國事。每首前三聯(lián)各扣其題,各切其事,尾聯(lián)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以景作結,且各具象征意義,有余味存焉。“青草灘前看戲鷗”是新時代氛圍的形象表達?!安粦]迷前路,朝陽為領航”,堪稱警策。妙就妙在長春恰好位于北京的東北面,太陽正好從東方升起,“朝陽為領航”的雙關和象征含義就顯得格外熨帖。
4.正氣之歌
王充《論衡》中說:“然則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賢圣之興文也,起事不空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補于正。”吳丈蜀詩詞作品正是這樣能勸善懲惡、弘揚正義的正氣之歌。
金縷曲·廬山會址懷彭帥
遍野哀鴻哭??瓷酱ā⒏郀t噴火,良田爛谷。舉國“衛(wèi)星”傳捷報①,難止饑腸轆轆。好一派謳歌頌祝。忍見蒼生淪水火,萬言書甘作馬前卒。休戚事,非關矚。 匡廬自古幽云簇。起狂飚、驚濤駭浪,天翻地覆。一廈依然人不見,惟聽當年喧瀑。身來此心潮起伏。廿載沉冤昭雪了,想黃泉已瞑英靈目。懷海瑞,淚淋漉。
①1958—1959年間,浮夸風盛行,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競相謊報產(chǎn)量邀功,稱為“放衛(wèi)星”,有謊報畝產(chǎn)稻谷十萬斤者。
作者對堅持正義、實事求是、為了人民鼓與呼的彭德懷元帥敬佩之至。“忍見蒼生淪水火,萬言書甘作馬前卒”,道出廬山會議的焦點;“一廈依然人不見,惟聽當年喧瀑”,再現(xiàn)爭論的激烈程度;“懷海瑞,淚淋漉”,傾注了作者的真實情感。
訪西安碑林有感(三首選二)
博大琳瑯七室書,真行草篆體形殊。
工夫都在根基厚,豈是涂鴉鬼畫符!
正道不由取道斜,張牙舞爪走龍蛇。
請君試去碑林看,應愧無知自許家。
訪米芾祠(二首選一)
四壁珠璣看不窮,臨池何止十年功。
書壇今日多邪氣,欲請先生為整風。
這是一組弘揚書壇正氣、批評不正之風的力作。早在80年代初,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成立不久,吳丈蜀就敏銳地覺察到書壇不正之風已現(xiàn)端倪。他認為書法家們應當扎扎實實地下苦功夫提升文化學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而不能急功近利地“涂鴉鬼畫符、張牙舞爪走龍蛇”,否則就會走上“無知自許家”的“斜道”。那時的書壇已經(jīng)“多邪氣”,必須“整風”了!如果說,這是一種高屋建瓴、明察秋毫的“預警”;那么,1993年元月5日他公開聲明退出書法協(xié)會,就是對歪風邪氣的毅然決裂。時至今日,我們聯(lián)系到當下書壇追名逐利、“丑書”大行其道等等怪現(xiàn)狀,更加敬佩先生當年正義在胸秉持操守,這是文藝界難能可貴的正氣之歌。
吳丈蜀在湖北省社科院的本職工作就是研究古代文學,尤重于研究詩詞格律與創(chuàng)作方法,因而能夠駕輕就熟地運用白描與用典融合的方法,善于作“翻案文章”以圖創(chuàng)新出彩,詩詞句法結構尤其是對仗句式錯落有致、搖曳生姿,總體呈現(xiàn)出清新俊逸的風格。
1.白描與用典融合
紹興訪青藤書屋
大乘幽巷哲人棲,靜雅清涼似昔時。
滿院煙霞塵不到,一身坎坷性偏宜。
詩文書畫無高下,富貴榮華付哂嗤。
莫訝板橋甘作仆,我來心折愿從師。
涉及詠懷古跡的作品,難免要用典。但吳丈蜀所用典故,都非常切合題旨,也不生僻,讓了解題中古人古跡的讀者沒有閱讀障礙,而且善于把白描手法與用典融合無間,有些詩句還能化典故入白描,使二者渾然一體。以《紹興訪青藤書屋》為例,首聯(lián)描寫明代詩人、畫家徐渭故居青藤書屋所在地和清雅環(huán)境。頷聯(lián)上句看似白描,卻暗含典故。頸聯(lián)評議的文字清新曉暢,上句同樣融入屋主自評的語典。尾聯(lián)上句用典,下句直抒胸臆。
夜望南京長江大橋
熠熠攔江萬點燈,蜿蜒十里一橋橫。
每看南北車穿過,時有東西舶貫行。
自此三吳連魯冀,更教浦口合金陵。
浪翻倒影稱奇絕,水上晶樓出幾層。
清平樂·清涼臺觀日出
餐風飲露,嶺上迎天曙。喜見丹霞先掃路,旭日隨來不誤。 彩云導引騰升,金鐮瞬易黃橙。為報深情相候,人間普賜光明。
吳丈蜀在觀賞新建筑和自然風光的詩詞中,運用白描手法更加得心應手?!兑雇暇╅L江大橋》首聯(lián)突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從遠處著眼,描寫攔江十里燈光;頷聯(lián)近觀,縱橫交織,橋上車過,橋下船行;頸聯(lián)視野更加開闊,由遠及近,從跨省連接,寫到兩岸合一。尾聯(lián)照應首聯(lián),收束全篇,波光樓影,水陸渾然,動靜相宜?!肚迤綐贰で鍥雠_觀日出》的白描,不僅詩中有畫,還有動感,在時間移動中融入空間景象的變動。整個“觀日出”的過程,都是移動、變化著的畫面,宛如一部動畫片,一段短視頻。同時,通過“金鐮、旭日、光明”等詞語的運用,使之具有不難體會到的象征意義。
2.善作“翻案文章”創(chuàng)新
清代詩評家袁枚在《隨園詩話》說:“題古跡能翻陳出新最妙?!眳窍壬粌H是研究型學者,更是一位創(chuàng)作型詩人,他善于作“翻案文章”以使詩詞創(chuàng)新出彩。
過灞陵橋
笑語聲中過灞橋,南來雪水浪滔滔。
此身原是離鄉(xiāng)客,不唱陽關折柳條。
灞陵橋畔折柳送客,唱一曲《陽關三疊》,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意象??扇缃袷切律鐣聲r代了,交通、通訊十分便利,不用再擔心“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然“此身原是離鄉(xiāng)客”,也“不唱陽關折柳條”了。
頤和園(四首選一)
游艇翩翩打槳行,昆明湖水淺波興。銅牛怒視排云殿,曾是胸中有不平。
鄂州西山靈泉寺觀彭玉麟畫梅石刻及題詩
梅花難寄隱哀深,往日風流夢里尋。
莫謂傷心居第一,幾多有痛勝于君。
注:畫上有印云:“古今第一傷心人”。
《頤和園》中的銅牛,本是供“排云殿”里統(tǒng)治者玩賞的銅鑄之物,在詩人筆下反而活了起來,成為奮起反抗者,“怒視”著壓迫者。這牛的胸中有許多不平,詩人胸中也有許多“塊壘”,要借牛這個“酒杯”來澆之消之。同理,彭玉麟先生,請莫再說您是“古今第一傷心人”了,還有幾多人(包括作者在內(nèi))比您更傷心更痛苦呢!
3.句式結構搖曳生姿
近體詩的句式結構,句與句、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要有所變換,特別是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尤其是后三字,結構不能雷同。吳丈蜀深諳此道,其近體詩句式結構、尤其是律詩中間兩聯(lián),錯落有致,搖曳生姿;讀來毫無聽覺疲勞,參差變化,朗朗上口。試以五七言律詩各一首為例,予以分析賞讀:
清明登岳麓山(二首選一)
欲究/名山勝,緩步/上/崚嶒。
境靜/泉/皆澈,林幽/鳥/不驚。
遠觀/長島/近,俯瞰/小丘/平。
更見/千舟/發(fā),隨湘/下/洞庭。
贊蘭州
隴中/形勝/古蘭州,黃水/西來/出/嶺頭。
曾駐/將軍/驅/寇虜,頻招/估客/運/絲綢。
濱河路/傍/河床/轉,白塔山/邀/塔影/留。
花果/飄香/叢廈/屹,文明/建設/啟/新猷。
注:漢將軍霍去病曾駐軍蘭州。
看過標記,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吳丈蜀每首律詩的句式都有變化,中間兩聯(lián)的句式結構各不相同。另外還有兩個明顯特征值得注意、可資借鑒:其一,“濱河路/傍/河床/轉,白塔山/邀/塔影/留”這一聯(lián),突破常規(guī),采用了“三一二一”句式,成為“折句對”,用文句的結構寫詩句,更有利于防止律詩中間兩聯(lián)的結構雷同與呆板。同時,上聯(lián)的“河”與下聯(lián)的“塔”在相同部位還是規(guī)則重字。其二,按律可以不用對仗的首、尾聯(lián),上下句之間的句式結構也不盡相同?!肚迕鞯窃缆瓷健返氖茁?lián)兩句,分別是“二三”“二一二”結構;尾聯(lián)則為“二二一”與“二一二”結構,使得上下句的節(jié)奏感錯落有致?!顿澨m州》首尾兩聯(lián)亦如是。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靈活多變的句式結構安排,才使得舊體詩詞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躍然紙上,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動聽、易記、便于流傳,產(chǎn)生無窮魅力,“一萬年也打不倒”!
4.清新俊逸的風格
吳丈蜀詩詞在題材選擇、主題提煉、意境營造、語言運用諸方面,整體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獨特風格。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對自己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不平則鳴,但都不是直接發(fā)泄,而是借題發(fā)揮,“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也有對書壇不正之風的警告與批評,但也不是劍拔弩張,而是點到為止。因此,不宜用“悲慨、疏野”(引自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類來概括他的風格。在《回春詩詞抄》中,類似下列淡雅自然的作品占大多數(shù):
黃山溫泉
靈泉爭就洗塵身,不近柴煙水自溫。
愿得眾心皆似水,世間無有血涼人。
晨出隴境
一夜眠方熟,秦州未及看。
隴中初遇雨,夢里不知寒。
岸迫奔流曲,云遮禿嶺殘。
祁山今送我,隨渭入平川。
清平樂·觀上海植物園盆景園
園林幽窅,花徑低墻繞。別出心裁精更巧,裝扮湖山窈窕。 態(tài)形百怪千奇,參詳似是而非。造物須隨人意,春蘭秋菊同時。
寫“溫泉”“盆景”這類詠物詩詞,吳丈蜀在寫景狀物“形似”的基礎上,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地得其“神似”,以蘊含哲理的警語作結:溫泉——“愿得眾心皆似水,世間無有血涼人?!迸杈啊霸煳镯氹S人意,春蘭秋菊同時?!倍冻砍鲭]境》,則移步皆景,景中含情,山送客,水迎賓,動態(tài)性地描寫,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與“我”,渾然天成。
風格是一個詩人成熟的標志。創(chuàng)作舊體詩詞日臻成熟者,一般會有這樣的感受:語言通俗比典雅難,白描比用典難,寫動景比寫靜景難。吳丈蜀自然會避易就難,難中出奇,難中創(chuàng)新,難中求勝??傊瑓钦墒裨娫~主要特色,是運用通俗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對事物作動態(tài)的描寫,從而形成清新俊逸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