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薩提亞模式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0-11-20 02:02:30鐘琴
高教學刊 2020年3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鐘琴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薩提亞(Stair) 模式是一種以成長為取向的積極心理學模式,注重心靈的聯(lián)結和自我成長。將薩提亞(Stair) 模式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實踐,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符合高校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薩提亞模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3-0169-04

Abstrac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The Stair model istoidentify with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model that focuses on the connection of mind and self-growth, applying the Stair model to teaching practice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cours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the Stair mode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標,教師不僅要傳授心理健康知識,還要幫助大學生獲得正確認知,挖掘自身的內在力量,增強應對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薩提亞模式是一種以成長為取向的積極心理學模式,是由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1916-1988)提出的,其目標是關注個體內部資源和力量,提高自尊水平,實現(xiàn)自我價值,達成“身心整合,內外一致”。[1]將薩提亞模式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薩提亞模式的基本理論

(一)核心信念

1. 關于人性的信念: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生命力,擁有成長所需的一切內在資源,可以不斷探索并提升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擁有自我負責的能力,可以對自己外在的行為選擇負責。

2. 關于改變的信念:人的改變是可能的,即便外部的改變非常有限,內部的改變仍然可能存在。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的事情,但是可以改變它們對我們的影響。

3. 關于問題的信念: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癥狀往往是人在潛意識里解決問題的方式。人們因相似而彼此聯(lián)結,因差異和沖突而得獲得發(fā)展和成長。

(二)溝通姿態(tài)

人們常見的五種溝通姿態(tài),有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這是大多數(shù)人在壓力狀態(tài)下和外界溝通的應對方式,建立于生命早期,經過反復使用,到成年后就會成為自動化的反應?!氨砝镆恢滦汀笔撬_提亞模式所倡導的溝通姿態(tài),它實現(xiàn)了在溝通中自我、他人和情境的統(tǒng)一,這種模式的人通常都具有擁有較高自尊水平和自我價值感。

(三)冰山理論

薩提亞女士把人比作是海面上的“冰山”,他的行為不過是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隱藏在海面以下的,是人的內在。例如,一個人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內在的自我(如圖1)?!氨健弊畹讓拥牟糠质恰白晕摇保渌际窃谧晕业幕A上構建的。“冰山”圖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的了解自己和他人。

二、薩提亞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一)“融合式”的課堂教學設計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普及心理科學知識、開展心理保健和良好行為訓練,引領大學生走上一條自我探索、整合、改變、成長之路;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薩提亞模式治療目標[1]是引導一個人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意識、選擇思維、責任精神、內外和諧能力,這和高校的育人目標高度耦合。在課程設計上,筆者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題,將薩提亞的核心信念和基本理論貫穿始終,以自我覺察為基礎,以自我接納為改變,以自我關愛為方向,引導學生整合內在資源,提高自尊水平(詳見表1)。

(二)“體驗式”的課堂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具體情境,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產生情感。筆者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入了薩提亞模式的經典技術,例如:通過情景劇、角色扮演等體驗式環(huán)節(jié)。這些極大的增強了課堂的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對自我狀態(tài)的好奇和探索。同時,教師也擺脫了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在具體情景中指導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難題。

薩提亞理論認為,個體是由內在和外在系統(tǒng)共同構成,內在系統(tǒng)是個人的內在冰山,外在系統(tǒng)就是人際關系環(huán)境。內在系統(tǒng)改變了,外在系統(tǒng)也會跟著變化。為了促進學生的“個人系統(tǒng)”向“外在系統(tǒng)”轉化,我們將一個行政班,分為3-4個“討論小組”,設置“案例與分析”、“捫心問診”、“解憂雜貨店”等欄目,由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學習。在這種合作互助式的學習模式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豐富了學生的積極體驗,也是學生互相學習,建立和諧人際交往的機會。

(三)團體輔導與薩提亞模式的有機結合

所謂團體輔導,是指在團體情景下,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去觀察學習,從而認識與接納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適應能力。[2]基于薩提亞模式下的團體輔導,就是將薩提亞模式的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靈活的運用在主題活動中,參與者通過分享、訪談,反饋等,在包容支持的環(huán)境中逐漸開放自己的內心,釋放和舒緩壓力。同時,在團體輔導過程中結合有效的練習,進行了具體的社交訓練。通過團體輔導,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系,更好地接納自己和家庭成員;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內在世界;有利于學生挖掘和整合內在資源,增強自尊水平和自信心。例如:在“認識內在的冰山”的活動中,有一個學生分享說:“我通過觀察內在的冰山,感受到了自己內在的認可。我也明白了,我的價值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別人,愛自己?!币虼?,教師應該在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問題的基礎上,設計系統(tǒng)性的團體輔導方案。注重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評估效果,不斷完善薩提亞模式與團體輔導的有機結合,最終促進學生整體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

(四)介入家庭系統(tǒng),促進家庭內在的審視與改變

多年的家庭咨詢與治療的經驗讓薩提亞女士認識到:家庭體系中存在著巨大動力和能量。在她的案例中,她著手改變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然后將“改變”代入到整個家庭體系當中,幫助家庭成員以及家庭體系,從一種功能不良和紊亂的狀態(tài)蛻變?yōu)橐环N更加開放,靈活,滿意度高的關系狀態(tài)。筆者在日常教學和心理咨詢中也觀察到,那些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背后,大多有一個親子關系并不和諧的原生家庭。有些家庭里,父母有著“望子成龍”的強烈愿望,孩子的學習和生存壓力非常大;有些家庭里,父母忙著工作,家庭成員交流少,態(tài)度粗暴,方法簡單;有些家庭里,家庭結構不完整,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要么是不管不顧,互相推諉,要么過分溺愛,缺少監(jiān)管和督促,造成孩子表面自由散漫,內心敏感脆弱,或是蠻橫任性等等。[3]由此可見,學生出現(xiàn)的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的問題,與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有緊密聯(lián)系。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家校合作、介入家庭系統(tǒng),促進家庭狀態(tài)的審視和改變。例如,通過舉辦親子團體輔導,親子讀書會,家庭咨詢等,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態(tài)、家庭規(guī)則、家庭成員溝通模式,利用薩提亞模式的治療策略幫助子女及家長正確審視家庭系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溝通障礙,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家庭成員進行分析并給予合理化建議,最終促進家庭和諧統(tǒng)一,家庭成員的共同發(fā)展。[4]

三、薩提亞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利于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位名人說過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會涂上怎樣的色彩,取決于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大學階段是人生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期,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大學生在個人初步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接受相關的理論學習,并且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為了什么,怎樣的人生更有意義。薩提亞的理論體系也給出了很好的答復。它認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可以通過四個方面來評估:怎樣定義一段關系,怎樣看待一個人,怎樣解釋一件事情,怎樣對待改變。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一套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成長模式”:倡導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眾人皆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價值,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內部資源來實現(xiàn)價值。辯證的看待人、事、關系,不僅要看到表面的“癥狀”,還要懂得背后的原因。人對改變要保持開放性的態(tài)度,擔負責任,提高做抉擇的能力等?!俺砷L模式”對于青年人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

(二)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尊水平

通過對薩提亞模式的學習和體驗,引導學生去觀察自己的外在行為,感受行為背后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從而學會接納,關愛和欣賞自己。比如,有一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負性評價較多,成功的經驗較少,總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簽。他們經常不上課,不學習,整日沉迷在游戲中;生活沒有目標,沒有動力,很茫然,表現(xiàn)出怨天尤人的消極心理;對于老師和家長的教育置若罔聞,這類學生常被稱為“問題學生”。教師可以透過“冰山”圖,看到學生行為背后的真正問題。每個人都有被愛,被認可,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如果一個學生長期感到不被認可,不被接納,就會陷入嚴重的挫敗感和無力感中,會采取逃避的應對方式——沉迷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來處理自己現(xiàn)實中的失敗感。低自尊會損害個體的成長,會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社交等方方面面。如果一個人不覺得自己有價值,就不會有足夠的信心去嘗試新鮮事物,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或是去探索自己的意義。我們可以邀請學生一起來探討他的“冰山”,看到隱藏在最深處脆弱的自我。正視痛苦的感受,看到內心的需求,放下不必要的期待,找到卡住自己生命能量的原因,去接納和關心自己?!靶蕾p和接納過去,可以提高我們對現(xiàn)在管理的能力”。[5]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挖掘并整合內在資源

薩提亞(Stair)模式倡導“用發(fā)展眼光去看待人、關系、事件;每個人都有讓自己應對和成長所需的內部資源”。[6]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學業(yè)倦怠”的現(xiàn)狀,有的研究顯現(xiàn):學業(yè)倦怠與“學業(yè)情緒、學業(yè)態(tài)度、自我效能以及核心自我評價”等等因素正相關。比如:有一個學生,主述很討厭自己的專業(yè),專業(yè)是父母強迫選的,雖然不喜歡,也沒有辦法改變,由此滋生了很多負面情緒,逃課、掛科對他而言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有時想到父母賺錢也很辛苦,又覺得對不起父母,感覺自己很沒用。薩提亞模式認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因此,問題不是在于專業(yè)上,而是在于如何應對“不喜歡專業(yè)”。運用薩提亞模式進行干預,要去幫助學生和自己的正向資源連接。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堅持,即使再不喜歡也沒有放棄。其次,邀請學生轉變思路從“不喜歡,不接納”到“雖然不喜歡,但是我有能力可以做好”再到“越學習,越喜歡”。先接納不喜歡的事情,為喜歡做的事情儲備能量。然后再去欣賞所學專業(yè),去思考從專業(yè)學習中能獲得什么。轉換了思維方式,學生就會改變關注焦點,不是每天沉迷在焦慮的情緒中,而是去調動內在資源解決問題?!叭说谋举|是好的,想要與他們的自我價值感聯(lián)結,并確認他們,他們就找到了內在的財富?!碑攲W生意識到自己是有資源的時候,會激發(fā)自我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幫助學生從以往的負性經驗中找到正向資源,喚醒學生的內在追求,引發(fā)積極向上的內在力量。薩提亞的系統(tǒng)觀也有助于學生充分認識到,“改變是有可能的,即便外部改變非常有限,內部的改變仍然可能存在”,“每個人都可以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重新學習,希望是變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四)有利于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化解人際隔閡

薩提亞模式認為,一致性溝通模式是一個和諧的溝通模式,因為在溝通中你照顧到了自己、他人和情景,也就是說,既考慮自己又照顧別人,同時對不同情景和問題做出反應,使得溝通的雙方都得到了尊重,從而減少人際困擾,提高人際溝通的有效性。[6]在薩提亞模式的學習和體驗中,學生首先要去覺察自己的自動化溝通模式。自動化溝通模式通常是人們在壓力之下的習慣傾向,是從過去經驗中學習到的,并且不斷重復加工。這些模式在過去保護過我們,但隨著時間的延伸,情境的變化,這些模式已經不是最恰當?shù)姆磻?,甚至成為了阻礙。就像你走習慣了一條回家的路,當這條路要翻修,你是否愿意選擇其他的路?很多人會因為“習慣”而忽視其他選擇。所以,你需要對自己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進行“迭代升級”。把自己從童年習得的,受限制或是功能不良的應對模式中解放出來,用“新”溝通模式去取代“舊”模式。比如,“別人否定你的時候,你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有上升的空間”“別人生氣的時候,是別人的問題,還是自己的期待出了問題”等等。通過對五種溝通模式的解讀和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人際交往的策略,更重要的是,通過改善人的內在,使人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以改善人際關系。

同時,薩提亞模式在家庭體系中的運用,也在調節(jié)和改變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在一個家庭里,父親、母親和孩子形成基本的三角關系,每個孩子都是基于此成長起來的。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如何養(yǎng)育,父母如何處理夫妻關系,家庭成員間如何互動交流等,都會成為家庭系統(tǒng)中重要因素,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很多家庭中,“愛”的能量被卡住流動不起來,就會讓家庭成員深受其累,結果越“愛”越“傷害”。薩提亞家模式可以運用家庭雕塑技術現(xiàn)實展現(xiàn),表現(xiàn)出原生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溝通姿態(tài),分析他們的應對姿態(tài)以及背后所隱藏的內在需求。讓學生通過與父母內在生命力的聯(lián)結,做到善待和感激父母,從而消除與父母間的隔閡。

參考文獻:

[1]維吉尼亞·薩提亞,等.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M].聶晶,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

[2]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3]高德菊.當前高職學生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及改進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18):132-133.

[4]牟曉紅.薩提亞模式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9(08):80.

[5]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易春麗,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

[6]約翰·貝曼,等.薩提亞轉化式系統(tǒng)治療[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北辰区| 安阳县| 宁陕县| 普洱| 易门县| 宣城市| 英吉沙县| 嘉荫县| 花莲县| 灌云县| 高州市| 阜平县| 资溪县| 阳山县| 两当县| 汽车| 疏附县| 历史| 苗栗市| 铜川市| 湟中县| 开远市| 拉孜县| 平顶山市| 岑溪市| 阳泉市| 灵山县| 卓资县| 博白县| 辽中县| 双江| 延津县| 怀仁县| 武山县| 亳州市| 南宫市| 滕州市| 云安县| 宾川县| 南郑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