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明 暢冬妮 邰秀軍
摘要:基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2市432份移民戶調研數據,采用FGT貧困測度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歸方法,測度及分析移民安置區(qū)移民戶土地利用方式的減貧效果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相比土地傳統(tǒng)家庭經營的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的移民戶總體貧困程度相對較低;金融資本和心理資本是影響移民戶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的最顯著因素,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影響次之,自然資本的影響不太顯著。最后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移民安置區(qū)的土地利用和移民生計恢復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態(tài)移民;減貧效果;土地利用方式;生計恢復;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0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8-020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41
Analysis on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patterns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in Ningxia
CHEN Wan-ming1, CHANG Dong-ni1, TAI Xiu-ju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4, Shan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32 migrant households in two cities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his study used the FGT povert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patterns of migrant households in resettlement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anagement of land, the overall poverty level of the new type of collective lease of land was relatively low; the financi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igrant households to accept the new type of collective lease of land,followed by mater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an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capital was not very significan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and use and livelihood restoration of the resettlement areas.
Key words: ecological immigrants;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land use patterns; livelihood restoration; influence factors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自1983年對寧南山區(qū)貧困人口實行異地搬遷后,累計搬遷移民130余萬人。土地是移民戶恢復生計和實現(xiàn)脫貧的重要生產資料,土地利用方式是影響移民戶搬遷后經濟收入和生計恢復的重要因素[1-4]。基于遷入地的土地資源稟賦與生計資本實際,移民戶搬遷后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是以土為本、以農為業(yè),主要有種植業(yè)安置、養(yǎng)殖業(yè)安置、兼業(yè)安置等[5,6]。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移民戶將土地集體出租給企業(yè)或承包商,不僅可以整合土地資源,還可以提高經濟收入,家庭勞動力也能選擇外出務工另外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非農收入的增加可以降低移民戶的生計風險,提高生計可持續(xù)性[7-10]。然而,選擇土地利用方式要視區(qū)域和當地的資源稟賦而定,傳統(tǒng)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移民戶的生計問題,但不利于土地規(guī)模經營,并且在土地資源匱乏地區(qū)有可能無法維持移民戶的家庭生計,因此傳統(tǒng)的土地利用方式亟待改革創(chuàng)新[11,12]。
鑒于此,本研究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和吳忠市移民安置區(qū)的移民戶進行實地調研,探討生態(tài)移民土地利用方式的減貧效果,并在生計資本的基礎上加入心理資本,深入分析影響寧夏生態(tài)移民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以期為移民安置區(qū)的土地利用和移民生計恢復提供借鑒。
1)心理資本。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生活環(huán)境滿意程度和村里政治活動參與意愿均在1%的水平上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說明移民戶搬遷后生活水平、生活環(huán)境滿意度、對生計恢復的自信和抗壓性提高,更愿意參與村里的政治活動,更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從而選擇外出務工或其他方式來提高生活水平。
2)金融資本。是否有貸款和家庭支出變化均在1%的水平上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說明移民戶搬遷后家庭支出較多,且需要償還貸款,為提高生計水平,更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從而獲得一定租金。
3)物質資本。房屋結構和房屋質量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一定正向影響,說明不同房屋結構和質量的移民戶搬遷后物質生活水平可能不一,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后,可以選擇其他的生計方式,提高生計恢復能力和生活質量。
4)人力資本。身體狀況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負向影響,睡眠狀況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說明身體狀況較好的移民戶會更有精力經營土地,進行種植、養(yǎng)殖等方式來提高生計水平,而不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睡眠狀況較好的移民戶可以選擇外出務工或其他方式增加收入,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后,可以有更多的生計選擇。
5)社會資本。與鄰居和村、鎮(zhèn)干部交流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說明搬遷后與鄰居和村、鎮(zhèn)干部交流較多的移民戶,能更多地了解土地新型集體租賃的好處,從而更愿意接受這種方式來提高生計和改善生活水平。
6)自然資本。耕作方式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負向影響,說明耕作方式越差會越影響種植農作物的收益,移民戶會更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尋求更多樣的生計方式,從而提高家庭收入。
4 小結與啟示
本研究以寧夏移民安置區(qū)移民戶為研究對象,探討移民戶土地利用方式的減貧效果,并在生計資本基礎上加入心理資本,分析影響移民戶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土地新型集體租賃的移民戶貧困發(fā)生率(H)、貧困缺口率(PG)和貧困強度指數(SPG)整體均低于土地傳統(tǒng)家庭經營的移民戶,相比土地傳統(tǒng)家庭經營的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的移民戶總體貧困程度相對較輕。
2)心理資本和金融資本是影響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的最顯著因素,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影響次之,自然資本的影響不太顯著。其中,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生活環(huán)境滿意程度、村里政治活動參與意愿、是否有貸款和家庭支出變化,均在1%的水平上對移民戶土地新型集體租賃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土地是移民戶恢復生計和實現(xiàn)脫貧的重要生產資料,在寧夏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土地后備資源不甚充足,要兼?zhèn)湟泼駪羯嫽謴团c可持續(xù)發(fā)展,使移民戶獲得更多的生計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優(yōu)化配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引導移民戶接受土地新型集體租賃方式,獲得更多的生計恢復和提高方式;對移民戶進行系統(tǒng)培訓,提高其非農就業(yè)能力、生計恢復和脫貧速度,豐富其生計選擇方式;關注和引導移民戶的心理適應與變化,針對不同生計水平的移民戶制定差別化政策,提高移民戶的心理抗壓能力,增強其生計恢復自信,加快脫貧速度。
參考文獻:
[1] 任 立,甘臣林,吳萌,等.基于感知價值理論的移民安置區(qū)農戶土地投入行為研究[J].資源科學,2018,40(8):1539-1549.
[2] 陳銀蓉,徐 琴,張 苗.非自愿性移民生產安置中土地公平補償研究——以湖南皂市水利樞紐工程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6,26(9):36-43.
[3] KAREN V H,KEN C S,et al. Immigrants as settler colonists:Boundary work between Dakota Indians and white immigrant settlers[J].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2017,40(11):1919-1938.
[4] 周 風,莫敏道.彭水水電站農村移民生產安置“補償到戶”實踐[J].人民長江,2007,38(12):67-68.
[5] 卞瑩瑩.生態(tài)移民區(qū)不同生計方式農戶的土地利用變化與效率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4,53(8):1950-1954.
[6] 王文濤,饒怡冰.控制性水庫移民的綜合型生產安置方式探析[J].人民長江,2015,46(15):101-106.
[7] 劉 潔,王璦玲,姜曙千,等.膠州市膠北鎮(zhèn)10個村莊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28(1):244-249.
[8] 倪建偉.快速轉型期農村土地利用方式的變遷——一個東部沿海村落的個案解析[J].學術研究,2011(12):57-60.
[9] 胡業(yè)翠,劉桂真,李 靜.移民安置區(qū)農戶土地利用與生計變化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6,30(10):29-36.
[10] 王建鵬,李 杰,杜金平,等.西藏水利建設征地移民畜牧業(yè)生產安置規(guī)劃探討——以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為例[J].人民長江,2013,44(2):38-41.
[11] 蔡依平,施國慶,劉為民.水庫農村移民種植業(yè)安置模式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33(9):1742-1744.
[12] LAURA A,MINKOFF Z. Race, immigration and the agrarian question: Farmworkers becoming far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2017,3(8):1-20.
[13] 李 聰,柳 瑋,馮偉林,等.移民搬遷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基于陜南安康地區(qū)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13(6):31-44.
[14] 袁東波,陳美球,廖彩榮,等.土地轉出農戶主觀福祉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生計資本視角[J].中國土地科學,2019,33(3):25-33.
[15] 張潤君,張 銳.社會治理視角下西北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研究———以臨夏回族自治州為例[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6):112-119.
[16] 侯石安,謝 玲.貴州農村貧困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2001—2012年貴州農村FGT貧困指數的多維測度[J].貴州社會科學,2014,295(7):122-126.
[17] 王宏麗.新疆少數民族貧困縣貧困程度的測度與分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2(5):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