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第四中學
多媒體應用的普及為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機遇,多媒體輔助教學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提升了教學質量,使得創(chuàng)新教育的落實更加徹底。由于操作的靈活性,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合理利用投影、攝像、錄像等多媒體手段,便于向學生展示完整、規(guī)范的實驗演示過程,發(fā)揮實驗的引導、示范作用,為學生課堂動手實驗贏得時間,為實驗成功提供保證。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這些反應過程我們看不見又摸不著,因此,僅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化學變化是如何產(chǎn)生的。面對抽象性的問題,不但會影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還會因理解難度的增大而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抽象性強的實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微觀世界的變化做成動畫,來表現(xiàn)分子、原子、離子的微觀運動特征,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變化的實質,這樣他們更容易理解化學反應原理。例如,分子和原子的知識部分,實驗雖簡單,但原理卻不易理解,用傳統(tǒng)的方法很難將分子和原子的質量、體積、分子和原子間的作用力,以及原子排列方式及化學變化的微觀解釋講清楚,利用動畫對這一過程進行模擬,使之形象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了然。所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使較難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識,在自然、趣味的環(huán)境中得以呈現(xiàn),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有些需要觀察反應現(xiàn)象的小實驗,因為不是特別重要,教師可能不會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只是在講桌上演示一下,讓學生觀察。但是由于實驗儀器和設備是平放在講桌上的,后面的學生很難看清楚,即便是圍在一起,也很難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很清楚地看到完整的實驗現(xiàn)象。此時,教師可以借助投影演示實驗,將實驗過程投放到屏幕上,這樣能放大實驗現(xiàn)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克服空間距離的限制,更易于學生認真、細膩地觀察,也避免了教師的重復演示,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鎂在空氣中燃燒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的固體。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由于距離遠,一些學生可能對白色的光和生成的白色固體看得不太真切,如果考慮所有學生,教師就要重復做實驗,但這樣的實驗并不是重點學習內(nèi)容,如此一來,不但造成物質的浪費,也造成時間的浪費。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借助投影演示實驗,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不但降低了教學成本,還很簡單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在化學教學中,有些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有的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有的會產(chǎn)生大量濃煙,有的易燃易爆,如教材中H2、CH4等可燃性氣體的驗純、粉塵爆炸實驗等,會存在安全隱患,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對學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加之,學生對實驗操作不熟練、不規(guī)范,更應該加倍小心。雖然學習知識很重要,但是也沒必要讓學生以身犯險,冒險行事。對這些有危險的實驗,如果有好的形式代替現(xiàn)場操作,既保證學生獲得應有的學習效果,又避免了危險的發(fā)生,就再好不過了。因此,教師可提前把實驗過程錄制下來,或用別人做好的視頻資料進行演示,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huán)境,取得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有一些化學實驗不利于觀察,像有的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有的持續(xù)時間太短,有的反應肉眼無法直接看到。要使實驗教學不受影響,就要把這些實驗進行直觀化處理展示,使演示實驗具體化、形象化。教師可借助現(xiàn)成的實驗視頻資料,借助對視頻的人工控制,提高實驗的可視度。比如,對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的,進行放大處理;對持續(xù)時間短的,放慢播放速度;對肉眼無法看到的,通過專業(yè)化的處理,使實驗現(xiàn)象得以展示。例如,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現(xiàn)象比較明顯,但持續(xù)時間很短,不利于學生觀察。此時,教師可借助視頻資料進行放慢操作,讓學生更清楚地看清實驗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對學生感興趣或重要的實驗,還可做循環(huán)演示,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加深他們對實驗的印象。
多媒體雖然是教學輔助手段,但是能給化學實驗教學帶來很大的便利,不但有利于更新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還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逐漸成為了化學教師實驗教學的“小助手”。但是,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和多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合理的方法和使用準則,有節(jié)制地引入,千萬不可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否則就會喧賓奪主、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