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學春
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生本教育理念在現(xiàn)代教育中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應用基礎,但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應該積極尋找方法改進問題,提高思考能力。在實際情況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落實生本教育理念,積極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能力。
教師要想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讓學生形成自主閱讀過程,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意識融入到閱讀過程中,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積極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并利用有效手段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在實際情況中,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完整的、有趣的閱讀情境,從學生角度幫助學生利用情感意識去了解文章內(nèi)容。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然后對文章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在進行《燕子》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模式、多媒體系統(tǒng)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視頻中看到燕子飛翔的景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這篇文章進行朗讀。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不斷顯現(xiàn),同時,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在提高。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之一。在進行課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閱讀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興趣,還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認知,并在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中學有所得。
生本教育理念在本質(zhì)上就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高度重視學生的價值,依靠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進度。在實際情況中,生本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不同,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種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實際情況中,生本教育在閱讀課堂中的體現(xiàn)可以主要概括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幫助學生感受閱讀中的思想感情,利用有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合理的情感意識,并將其應用在閱讀課文中。在實際情況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有利于提高課堂有效性。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利用課文來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和主旨大意,但是沒有過多考慮到學生的意識。然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主體,利用語文課本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緒,打開學生的心里世界,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在這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增強學生合理的情感意識閱讀,幫助他們做閱讀課堂中的主人。例如,在進行《去年的樹》這一課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角色扮演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對課文的了解,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詢問學生對鳥和樹之間的情誼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強烈的情感意識引導可以深刻地理解到課文主旨內(nèi)容,同時他們心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想象,這大大加深了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習的語文知識非常豐富,但是這并不代表學生不需要了解和學習課外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師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知識和閱讀素材,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習質(zhì)量。在實際情況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以學生喜愛的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去開展課后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積累。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選擇自己適宜閱讀的書本,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引導家長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在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給予有效建議和幫助。生本教育理念不是傳統(tǒng)的束縛式教學理念,它更推崇自由的課后閱讀,因此,教師不能強制要求學生提高閱讀數(shù)量,要細心引導學生提高對閱讀的理解和思考,并逐步加大閱讀數(shù)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應該將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幫助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實際情況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自主進行學習,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出一部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利用微課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導學。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默讀等閱讀形式,并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候進行大膽想象和思考。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說出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閱讀與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自主思考的空間,并且給學生互相探討閱讀方式和內(nèi)容的時間。當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幫助和引導,這樣學生的視野將會被大幅度拓展。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種有效的教育理念,教師在應用該理念的時候應該積極幫助學生提高對文章的理解和思考,利用閱讀常規(guī)訓練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這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情緒,引導學生提高語文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喜愛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