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中心小學 楊玉瓊
作文考查了小學生對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其教學過程直接反映了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與表達能力。為了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小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對習作產(chǎn)生親近感、熟悉感。而作文教學生活化需要從學生的體驗與實際感受上展開,幫助學生用文學視野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在寫作實踐中升華情感與認知。同時,具體化的寫作對象也能提高習作的真實性,學生能在習作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思考,為教學帶來更多的活力。以下介紹了教學生活化在應用上的一些策略,從應用意義與教學效果上進行了簡單分析。
小學生常常將寫作視為困難、不必要的學習任務,一方面,這是由作文篇幅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學生更為偏向于閱讀而不是參與寫作。但是在習作生活化的前提下,通過短篇的敘述與模仿,學生對寫作表達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以從氣候環(huán)境入手,讓學生從冬景著手,寫一小段關于冬天的文字。有同學寫出了比較出彩的句子:“冬天來了,辭去了落葉的微涼,迎來了雪裝的靜美。”這樣的美句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當眾表揚,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形成積極的寫作氛圍。更多的學生也會投入到對冬天的描寫中,積極化用各種意象,表現(xiàn)出明顯的寫作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景象,從雪花的形貌到凋零的植物,從溫和的陽光到凜冽的寒風,利用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學生能越寫越有精神,內容也會更加充實飽滿,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實踐證明 ,這一方式使整個班級的習作氛圍變得更為輕松與和諧,一些短小精悍的文字更能流傳在學生之間,激起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與表現(xiàn)欲,將環(huán)境因素轉變成人的主觀因素,再形成實質上的心理刺激,客觀上誘導了寫作心理的形成。這樣,作文教學能從生活化的角度上展開,起到了良好的促進效果。
寫作往往來源于素材的積累與靈感的爆發(fā),而作文生活化的教學過程可以從素材上出發(fā),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認知,使習作更有深度。對此,教師應結合新聞時事與生活現(xiàn)象,在素材的應用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其從多樣化的觀點角度去看待問題,完成對素材的深度解析。通過真情實感的表達,學生能逐漸學會突出自己的寫作主旨,靈活應用生活素材來進行創(chuàng)作,而這也能為學生進一步的習作打基礎。
例如,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的風俗》這一習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去觀察各種節(jié)日活動、方言俚語、生活習慣等,讓學生初步在寫作中形成地方性的文化意識,分析某些習俗的來源,從文化、經(jīng)濟的觀點去看到風俗造成的一些影響,例如,旅游業(yè)的開發(fā)、經(jīng)濟沖擊下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失傳,從而升華學生習作的立意,使文字表現(xiàn)更具張力。
可以說,在生活素材的應用下,小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與開發(fā)起來,多元化的寫作觀點也會進一步豐富其世界觀、價值觀,提升個人的思考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眾多的內容,從古人的行動、先烈的事跡到外國人的故事,都是不同人的生活歷史,都是學生了解世界的一面鏡子。而作文教學生活化可以教材為藍本,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故事情境,把他們的生活與孩子們現(xiàn)在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品味故事中所包含的情感與意志。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出抗戰(zhàn)時期的背景資料,給學生講述那一個特殊歷史時期下人民的生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物資嚴格管控,缺少娛樂活動,底層人民苦不堪言,而人民軍隊就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反觀學生現(xiàn)在的生活,可形成強烈的對比,學生更能感覺到抗日戰(zhàn)爭背景下人民的艱辛與先烈的不易,更為深入地了解了先烈的精神與意志,理解了還有千千萬萬的“狼牙山五壯士”活在人民之中,體會了中華兒女不屈抗爭的奮斗歷程,對課文主旨的發(fā)掘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之下,學生的寫作與表達更為具體。
可以說,教師還可以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代入故事角色中,融入自己的語言動作,結合想象與創(chuàng)造,深入理解故事內核,從而推進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在比對學習中,小學生能了解到更多關于習作的技巧,豐富了個人的寫作認知,提升了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是一個良好的教學趨勢,小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加深對寫作技巧與寫作思路的掌握,習作參與的積極性也能得到有效激發(fā)。同時,學生能在生活化策略的應用下提升文化知識底蘊,強化個人的語言表達,使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嘗試進行作文生活化的應用,進一步推動教學的完善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