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天珊 李程 鄭軍,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
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是一個長期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它將“預算績效理念”貫穿于整個預算過程中,通過設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運行、預算體系執(zhí)行監(jiān)控以及公布預算績效評價四個方面,強調高校績效預算的效率與效果。目前,我國的高校預算管理還處于逐步完善階段,需要不斷改進相關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制度,通過建立科學且合理的指標體系,將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帶動整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最終促進高等教育預算績效的改進和提高。
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作為一個績效管理體系的中心,是組建高校內部績效評價體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國家各項財政資金對促進高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促使高校在使用專項資金不規(guī)范、預算執(zhí)行力差、財政資金執(zhí)行隨意性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在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一味強調政策合法合規(guī)性,并不能有效地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對于落實高校資金使用情況,全方位反應以預算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和政策實施效果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西方國家經過數十年發(fā)展,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績效管理系統(tǒng)。而我國高校由于環(huán)境不同、分類不同、經費特征不同,導致其預算績效管理標準不盡相同,隨著國內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發(fā)展,高校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自身特點,鼓勵各層面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并對獎懲措施提供相應的標準,不僅有助于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也有利于提高高校預算管理水平,有助于高校合理配置資源。
一般而言,一流的高等教育必然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作支撐[1]。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經費需求量持續(xù)上升,但是與發(fā)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高校內部資源配置受學科及專業(yè)性限制,導致資源浪費和資源短缺矛盾同時出現,因此,建立以預算績效為主的評價體系,不僅能有助于教師的教學、科研的積極性,也有利于高校把控經費資源的來源和支出方向,通過不斷改進方式方法提升學校整體的辦學實力。
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針對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只能借鑒政府部門相關經驗,不利于高??冃ьA算管理的發(fā)展。絕大部分高校對預算績效管理認識不足,將預算績效管理認為是一種負擔,不重視經費支出的效果和收益,促使髙校只關注短期行為而忽略長期利益。
預算績效指標數量種類繁多,片面追求指標全覆蓋,忽略關鍵指標,導致評價結果出現避重就輕的現象;財務部門人員由于對學校工作不夠了解,設計的預算績效目標與實際工作相偏離;被考核單位對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中存在指標含義、數據模型、考評信息等要素理解不一致,造成數據和支撐材料不準確。
目前高校預算管理沒有實行有效地監(jiān)控管理,出現了為執(zhí)行預算突擊花錢、擅自改變資金用途、任意增加預算或減少預算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嚴肅性。明確的績效問責機制可以將個體目標與高校預算戰(zhàn)略目標緊密結合,充分調動預算執(zhí)行主體的積極性,引導預算的執(zhí)行。
建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將績效管理責任落實到二級單位,明確每項績效的具體責任人,確保每筆資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同時,按照重要性原則,選擇與高校實際工作相一致的核心指標。校內成立預算績效管理機構,由專家小組負責對被考核單位理論與實際培訓,保證預算、核算、決算三方口徑一致。同時加大預算信息公開力度,向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實時公式資金去向,增加預算管理的透明度。
建立績效預算信息申報系統(tǒng),將其在在線申報功能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管理需要設計預算審批流程,系統(tǒng)通過網絡實時保存,做到預算公開透明,同時也方便申報部門與預算管理部門及時溝通和協(xié)調。高校各部門通過實時查詢本部門預算績效執(zhí)行情況,合理開展教學、科研等相關活動,及時進行總結分析,結合相關改進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保證預算績效指標的實現。
建立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問責、追責機制,將責任落實到部門負責人,通過限期整改、減少預算、個人年度考評、職務任免等方式來增加管理者對預算使用情況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設立預算績效管理激勵機制,通過成立專項資金,根據排名情況對前幾名預算編制科學合理的部門按比例分配給予獎勵,將教職工的收入與績效評價結果相掛鉤,,激發(fā)教職工的積極性,進而保證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