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靜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主要是以老師課堂上主導,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使課堂失去活力,同時也使學生產生厭煩和抵觸的心理。在實施新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重視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轉變師生之間的角色,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構建興趣框架,進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興趣框架
小學階段的教學能夠對學生起到重要的啟蒙作用,小學的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初步接觸漢語的文化魅力,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打下夯實的語文功底。學習語文的基礎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漢語的學習和掌握程度。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和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
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考慮到小學生在性格上比較活潑好動,同時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這個階段的學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集中精神進行學習,也缺乏學習的熱情。因此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語文學習,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1 設懸念設置吸引學生。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特點能夠啟發(fā)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設置懸念和設計各種問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際的教學中。所以老師在進行備課時,應該提煉重要部分,將關鍵點抓住,這樣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桂林山水》講解中,老師正式教學前可對學生說“來,老師今天帶大家去一個風景非常優(yōu)美的地方”,之后簡單地介紹一下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代表性:景色,引導學生猜一下接下來要講的課程內容,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1.2 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和設備進行教學。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yè)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普及,在小學的教學中也逐漸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課文內容轉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同時學生通過直觀的語言、視頻和圖片展示能夠身臨其境進行學習。比起單純的依靠語言進行課文講述,動態(tài)的形象畫面更容易將課文內容表達得真實和清晰。老師不斷豐富課堂的教學方式,極大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比如在進行《泊船瓜洲》課文講解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進行視頻或圖片的播放,刺激學生的感官,在講解課文之前可以進行古箏樂曲的播放,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可以和朗讀詩文進行配合,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加強師生關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主要是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為了能夠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老師和學生應該要保持良好的關系,在課堂上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老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沒有勇氣和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老師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樣也不利于學生和老師形成良好的關系。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一定要突出學生知識學習的主體地位,老師只是學生接受學習的一個引導者,是學生樹立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榜樣,在小學語文內容的課堂講解中,老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老師拉近與學生關系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點:首先,老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在走上講臺的時候注意自己的體態(tài)和儀態(tài),上課期間尊重和信任同學,主動親近學生,并且與學生多溝通,采用民主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與學生形成良師益友的關系。其次,老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想,學生若是有問題和困難時,老師能夠及時進行問題解答,和學生講解道理,同時要鼓勵和關心學生。最后,老師在課堂上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在進行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向學生傳達情意,進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真誠交流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3、分組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溝通和合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應該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通過分組教學促使學生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能夠在無形中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語文學習。在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形式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另外,在小組合作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和諧的合作氛圍,組織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自由進行觀點表達,分享各自的成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對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或者其他多種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語文充滿熱情和興趣,進而在培養(yǎng)學生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打下堅實語言功底的基礎學習階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與時俱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語文學習,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郭志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N].發(fā)展導讀,2019-06-04(023).
[2]曹光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145.
[3]陳志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課堂教育研究,2019(1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