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仙源小學 李旺平
學校治理工作是學校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它為學校各項工作科學有序運轉提供著必要的保障。鄉(xiāng)村小學盡管服務的范圍不大,生源不多,但卻承載著一方百姓對子女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期許和鄉(xiāng)村孩子們的夢想,辦好鄉(xiāng)村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和教育,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是鄉(xiāng)村學校校長和教師的使命和擔當。
學校治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校長作為學校治理和決策的行為主體,要為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環(huán)境,首先要轉變傳統管理觀念,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由管理學校轉變?yōu)橹卫韺W校,由指導者變?yōu)閰⑴c者,正確處理好老師、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關系,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學校治理的各個方面。
一是適時帶領教師回溯初心。每一名教師,自從選擇教師這一職業(yè)開始,都想成為一名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教好每一名學生,但是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分子,身處在這個充滿各種誘惑的現實社會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教師的初心難免會被沖淡和遺忘,作為校長,就要帶領教師適時重溫初心,增強教師積極工作的使命感和內驅力。
二是不斷樹立榜樣和模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面的引導總是積極有效的,校長要時常主動地與教師交流,虛心聽取教師的需求和心聲,有意識地觀察教師的價值取向,堅持每周例會多表揚,多肯定,用教師具體的行動和表現打動其他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師身邊榜樣的力量,感染和影響更多的人,弘揚正能量,營造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
三是不斷推動微創(chuàng)新。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單調的刺激總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一成不變的說教和做法容易讓學校陷入一潭死水。因此,校長要適時組織教師趣味學習,研討交流,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讓每位教師都能參與其中,并能從每次的活動有所收獲,改變鄉(xiāng)村教師單調的生活方式,讓教師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工作。
一個優(yōu)秀的學校校長,不僅要具備治理學校才干和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要成為學校其他領導、教師和學生的表率和榜樣,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提高校長治校的綜合素養(yǎng)。
一是廣開言路,善于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學校治理最終要落實到人本身,多年的治校經驗表明,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每位教師如果能夠在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提出有益的建議和意見,說明他們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廣大教師有效的意見和建議若能被學校的決策者所采納和實踐,能夠給師生和學校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就會極大地提高教師參與學校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學校廣大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同時這種自下而上的決策更能夠讓教師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地去執(zhí)行和實踐。
二是巧妙、靈活地說明學校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校長是學校的最高決策者,也就是學校的最高責任人,農村學校雖然小,但由于地處教育的最基層,在具體的學校治理工作中會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但如何說明問題,最終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則需要一定的工作技巧和藝術。而簡單粗暴,直截了當往往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極有可能將問題擴大化,小事釀成大事,正所謂好心未必能干得了好事。因此,要說明學校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對于心胸開闊、誠實豁達的教師來說,校長直截了當地說明他們的問題就可以,但是對于斤斤計較的教師來說,則要旁敲側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自覺認識自己的錯誤。通過這兩種不同的說明方式,既照顧了每個人的個體差異,維護了犯錯誤者的個人尊嚴,又保證了學校領導和教師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如此一來,就能更好地匯聚各方力量參與到學校治理中來,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和工作質量。
教師是學校治理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和教學的主力軍,他們能否以滿腔熱忱投身教學工作,會對學校治理和發(fā)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教師教學工作,必須關注教師隊伍的建設。
受傳統管理觀念的影響,教師只是被管理的對象,在管理者眼中,教師唯一的價值和任務就是完成教學工作,這種看法會嚴重損害教師的自尊心,使他們承受了極大打擊和心理壓力。因此,校長在關注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對教師隊伍的關顧,充分發(fā)揚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一是利用項目建設、社會資源和合理規(guī)劃,不斷夯實農村學校的物質基礎,改善農村學校的教學和工作環(huán)境,尤其是保障老師迫切需要的教育教學設備,從而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基本物質保障和幸福指數。二是積極搭建教師發(fā)展的舞臺。三是盡量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教師參加校內外、國內外的學習培訓,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開闊視野,與時俱進,爭取成為新時代的農村教育工作者,從而增強他們持續(xù)從事農村教育的熱情和動力。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特有的精神家園和文化環(huán)境,包括校園建設、校風、教風、學風等等。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教書育人、學以成人的文化氛圍。一是依托鄉(xiāng)土風情、地方人文和學校歷史人文積淀,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挖掘傳統美德教育中蘊含的深刻教育內涵,結合新時代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理念,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發(fā)動學校全體師生和社會力量,確立農村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三風一訓”,創(chuàng)造性地構思和設計學校的?;?、校旗、校歌、校報等,給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通過一墻一壁充分展現學校文化主題、文化內涵、師生風貌等,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體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價值取向,讓廣大師生明確學校的發(fā)展方向,并能身體力行。二是秉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通過興趣小組、大型文體、大課間、主題教育等豐富多彩活動和開發(fā)校本課程,不斷豐富師生精神文化和校園文化內涵,不斷建立健全學校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學校治理體系,遵循現代義務教育教學規(guī)律,推動學校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農村小學教育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校改革的重要動力,這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小學管理中的具體體現。作為學校的最高責任人,必須轉變傳統管理觀念,堅持人性化的原則對待教師和學生,必須打破只是片面強調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的慣性思維,而應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等綜合素質,不斷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促進學校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