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漢解封了。廣州的交通基本恢復了以往的常態(tài),又是車水馬龍,所不同的是滿大街的臉仍然掩在口罩之下。微信朋友圈里,幾乎滿屏的抗疫畫面,也逐漸被常態(tài)化的衣食住行內(nèi)容替代。中國,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全民戰(zhàn)“疫”,戰(zhàn)果初現(xiàn)。
回想起宅在家中完成第一期的編輯出版工作,對能回到辦公室編輯第二期感到莫名的興奮,與差不多兩個月沒見面的同事打聲招呼,變得格外親切。
疫情尚未結束,戰(zhàn)“疫”的歌聲還在繼續(xù)。第二期重頭欄目“音樂現(xiàn)場”的頭幾條報道,依然是廣東音樂界以歌戰(zhàn)疫的記錄,《“風雨同心”終“會見晴空”》的報道,算是對廣東抗疫公益主題歌曲創(chuàng)作情況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回顧廣東音樂人創(chuàng)作完成的八百多首的抗疫公益歌曲,每一首都帶著深情,帶著故事。其中不乏詞曲名家的作品:《有一種力量》(蘇虎詞、金旭庚曲)、《保重》(任衛(wèi)新詞、李需民曲)、《媽媽,請你不要牽掛》(房千詞、連向先曲)、《每個人的戰(zhàn)爭》(唐躍生詞、姚峰曲)、《你就是希望》(范桂賢詞、雷遠生曲)、《堅持住》(朱明詞、熊亮曲)、《你街頭的熱干面》(梁天山詞、陳輝權曲)、《好好的》(崔濤詞、崔臻和曲)等,更有青年詞曲作家們創(chuàng)作的《因為有你》(王強進詞、肖紹靜曲)、《逆流而上》(楊濤詞、薛永嘉曲)、《為愛出發(fā)》(黃志文詞、王宇曲)等,在校大學生金戈創(chuàng)作的MV《蝙蝠告白》網(wǎng)上傳播甚廣。廣東的音樂工作者,這次真的是夠拼的,按照廣東省音協(xié)專職副主席金旭庚的話來說,廣東音樂的群體在這次抗疫主題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熱情和作品數(shù)量,在全國可謂“之最”,沒有“之一”。這是事實。
前不久,由《我愛你,中國》曲作者、我國著名作曲家鄭秋楓譜曲、青年詞曲作家鄧國平作詞、創(chuàng)作于17年前抗擊“非典”時期的歌曲《真情》,在佛山以中英文版推出。本刊記者致電鄭秋楓老師,鄭老略做思考,短信回復:“淚水念英靈,為國獻身軀”,這是鄭老對為戰(zhàn)勝病毒幾乎付出所有甚至生命的醫(yī)護工作者的由衷敬意,令記者深深感動。
在歌曲的展示傳播上,廣東省音協(xié)不遺余力,開通了人民日報“人民號”、新華網(wǎng)“新華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抖音、嗶哩嗶哩(B站)、酷狗音樂等融媒體平臺、網(wǎng)絡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平臺等,進行多渠道、多維度立體傳播。與酷狗音樂聯(lián)合線上直播抗疫公益演唱會,這在全國各省音協(xié)中是全國“第一”?!陡糁聊坏母杪暋方o予詳細報道。
“音樂人生”欄目刊發(fā)星海音樂學院梁業(yè)濤撰寫的《音樂是盡真盡善盡美的一種靈魂的語言》文章,從文藝觀、創(chuàng)作之路、學術主持和賞析幾個方面,詳盡記述我國近現(xiàn)代作曲家、音樂美學家青主。
本期“嶺南樂話”欄目推出有分量的文章,包括著名詞作家宋青松撰寫的《長大后 我怎么成了你》,著名作曲家、廣東省音協(xié)名譽主席劉長安撰寫的抗疫歌曲樂評《唱出心聲 給人力量》,以及星海音樂學院教授鄭良文撰寫的《迎來大地春南嶺貫長虹——藝術歌曲《南嶺長歌》創(chuàng)作談》等。
“音樂生活”欄目除刊登星海音樂學院講師劉麗娜撰寫的人物專訪《絲路尋樂——演奏家張帆采訪錄》,由詞作家、音樂評論家朱明撰寫的人物傳記《我的歌是走出來的——當代嶺南文化名家鄭南》本期連載完畢,謹此致敬鄭南老師,愿先師的故事和歌聲永留人間?!耙魳费芯俊睓谀孔员酒谶B載著名音樂評論家、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秘書長、天津音樂學院教授明言撰寫的《中國古代音樂批評史》,敬請垂注。詞曲欄目則續(xù)登全國優(yōu)秀“戰(zhàn)疫”公益歌曲展播廣東省作品。
前些天應邀去電臺做一檔抗疫歌曲節(jié)目,同場有一位“援鄂”回來的護士,說起一個個戰(zhàn)“疫”故事,她淚灑衣襟。是啊,我們雖然透過各種媒體了解到一些“前線”的事跡,但有著太多置生死于度外的小故事、小細節(jié)不被我們所知。
編輯完第二期的最后一篇文章,輕輕舒了一口氣,忽然想起那句“哪有什么世界靜好,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的句子。我們能在家中幸福地“宅”著,是有無數(shù)的無名英雄奮斗在抗疫一線,作為媒體人,作為音樂工作者,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是寫好英雄們的故事,是為負重前行的勇士們張開臂膀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