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唐朝的衰亡品歷史的慣性和動力

2020-12-04 21:30:50新疆若羌縣中學李虎
中學政史地 2020年31期
關鍵詞:黨爭宦官王朝

新疆若羌縣中學 李虎

對于中學生而言,以歷史課堂獲取的知識為基礎,形成自己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并不容易,而歷史發(fā)展的大潮又總是起伏跌宕、難以把握。如從中晚唐至五代十國這段典型的轉折時期,教材篇幅較少,有著很大的學習空間。由盛轉衰之后的唐王朝內外部矛盾相互交織,紛繁復雜,困擾著很多熱愛歷史但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安史之亂究竟給唐王朝的發(fā)展帶來了什么影響?唐王朝的衰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很多學生對這段風云變幻的歷史感到思路混亂,無從著手。這就需要我們用一個較長的視角,系統(tǒng)地廓清歷史發(fā)展的主線,建構自己的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lián)系和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fā)生的,我們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實有準確的理解。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特定的時空著眼,找出唐王朝發(fā)展的“慣性”和“動力”,深度把握這段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只要我們掌握了這段歷史發(fā)展脈絡的思維方法并使之內化成自己的思維習慣,相信我們在掌握其他類似歷史階段(如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脈絡上也會游刃有余。

唐朝時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它孕育了絢麗多姿的思想文化,鑄就了名垂青史的文治武功,建構了和而不同的對外關系,它是自強漢以來中華民族自信心的又一源泉?!柏懹^之治”,千古佳話;“開元盛世”,無與倫比。站在歷史最高峰睥睨天下的唐帝國卻在安史之亂之后跌進深淵,走上了衰亡之路。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歷史悲?。刻仆醭ネ龅倪^程反映了哪些具體的歷史慣性?唐王朝延續(xù)的動力是什么?筆者帶著以上問題作出如下探討。

一、從安史之亂的爆發(fā)看唐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它的陡然衰弱決不能簡單地歸因于安史之亂。自魏晉以來形成的北方政治傳統(tǒng)深刻地植根于隋唐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頭腦之中。漢唐雄風,以武立國,我們以唐代的軍事為切入點,分析唐衰弱的深層原因。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的壯大起了重要作用的府兵制也延續(xù)到了盛唐,而府兵制的核心內涵是“寓兵于農,兵農合一”。這種理念長期存在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中。然而,府兵制的力量源泉是均田制,均田制為唐代前期的穩(wěn)定和強盛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初唐到盛唐百余年繁華的歷史進程的背后,支撐唐朝強大軍力的均田制卻悄然走向瓦解,這對盛唐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貴族官僚、寺院道觀和地方豪強對土地的大肆兼并使得均田制名存實亡,以均田制為基礎的賦役制度租庸調制和以“寓兵于農,兵農合一”為核心理念的府兵制都難以為繼,農民大量逃亡,引發(fā)流民問題。實際上,唐王朝沒能解決因均田制瓦解而產生的經濟問題才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至天寶時期,表面上光鮮亮麗的唐帝國實際上已是積弊叢生、危機四伏。晚年的唐玄宗沒有了當初的勵精圖治,癡醉于自己締造的“盛世”之中,對危機的來臨渾然不知。

唐王朝改革的方法看似很有效:改府兵制為募兵制,把流民募入軍隊,既減少了流民又擴大了兵源,一舉兩得。但是,這種做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在事實上還加深了唐王朝的財政危機。募兵制本身是無益于增加農業(yè)稅收的,反而助長了土地兼并之風,更因需要增加軍費支出而加劇了財政窘境。與此同時,頻繁的邊境戰(zhàn)事急需來自國內的兵力、財力支持,皇室貴族的奢華生活又使財政問題雪上加霜。唐王朝對以上種種問題無力應對,便繼續(xù)沿著偏離解決根本問題的方向上作出對策:把大批精兵猛將派駐廣袤的北方邊境,充斥著流民和市井人物的禁軍戍守京畿要地,這就造成了“外重內輕”的防務格局。同時,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權力過大的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控制數(shù)量相當可觀的土地、財賦、兵源,在軍政和民政上的自主權也逐漸擴大,具備了能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的物質條件。此時的唐王朝猶如最后一支待放的煙花,只需要有人點燃它的導火索,繁華即要謝幕。終于,安祿山點燃了這支煙花,盛唐華麗的大廈轟然倒塌。

二、從安史之亂的后遺癥看唐代政局中的問題

安史之亂歷時八載,對北方的社會經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破壞,加速了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在戰(zhàn)爭初期,已入晚年的唐玄宗一再誤判形勢,錯誤決策;宰相楊國忠等人玩弄權勢,給本就經過長期準備的叛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天寶十五年,叛軍攻陷長安。馬嵬驛之變后,太子李亨于靈武繼位,玄宗統(tǒng)治的時代迅速終結。那么,安史叛軍為何沒能取代唐朝?我們可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唐王朝曾經的輝煌給了民眾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大部分唐朝人支持唐政府的平叛。第二,唐王朝掌控著富庶的東南地區(qū)和相對安定的西南后方。也就是說,在經濟實力和后備兵源方面,唐政府優(yōu)于叛軍。第三,叛軍殘忍暴虐,加之叛軍高層內訌嚴重,力量分化,不注重鞏固自身統(tǒng)治,容易被唐軍各個擊破。公元763年,安史之亂被平定下去。但在安史之亂后的唐朝,留下了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黨爭傾軋三大后遺癥。

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了,唐王朝對安史之亂的收尾工作做得并不完美。以收降叛將來換名義上的歸順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一大批節(jié)度使成了唐王朝的后患。安史之亂末期,唐王朝收降了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等叛軍將領并任命他們?yōu)榈胤焦?jié)度使。其中,由前三個降將掌握的河北三鎮(zhèn)(魏博、成德、盧龍)勢力較大,對唐王朝的離心傾向也最強。河北三鎮(zhèn)往往自立節(jié)帥,不服從中央管理,反復無常。好在唐王朝仍然掌控著富庶安定的東南地區(qū),有著絕對的經濟優(yōu)勢。割據(jù)的藩鎮(zhèn)與唐王朝達成了事實上的均勢,唐王朝無力徹底解決藩鎮(zhèn)割據(jù)之實,便默認了它們的存在,直到五代時期,河北三鎮(zhèn)的割據(jù)問題才得到徹底解決。

宦官專權是安史之亂留給中晚唐時期的又一明顯后遺癥?;鹿偈菍V苹蕶嘀圃斓幕稳后w。我們學過東漢時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知識,那么,漢唐時期宦官專權有何不同呢?很顯然,最大的不同是唐朝時期宦官參政制度化并能掌握軍權。也就是說唐代專權的宦官比東漢專權的宦官政治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唐代第一個專權的大宦官應從擁戴肅宗、代宗繼位有功的李輔國算起,代宗給予其中書令的職位使其有了宰相之位。唐代宗讓宦官掌樞密,對大臣抱有戒心的德宗讓宦官掌握禁軍之權,唐憲宗正式設立樞密使一職,有多位宦官把持,宦官全面干預朝政的局面便有了制度保證。唐代時期,以宰相為首的政府機構稱為“南衙”,由宦官掌握的各種機構稱為“北司”。南衙北司之爭一直貫穿整個唐代后期。權力惡性膨脹的宦官集團嚴重侵蝕了傳統(tǒng)士大夫甚至皇帝的權力,二者的激烈交鋒以唐順宗時期的“二王八司馬事件”和唐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為代表,兩次交鋒均以宦官集團的勝利而告終。此后的宦官更加專權妄為,甚至對皇帝誅殺廢立。直到唐末,朱溫盡誅宦官,唐代宦官專權問題才最終結束。

黨爭傾軋在安史之亂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畸形發(fā)展。唐太宗時,大臣與皇帝還能直言以對,上演了一幕幕君臣佳話。玄宗統(tǒng)治后期,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結黨弄權,對唐王朝的風氣產生了極壞的影響。但那時的黨爭還沒有受到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的直接影響。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勢力和宦官勢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普通官員,所以黨爭傾軋與安史之亂的聯(lián)系是隱性的。在朝官員對宦官權勢的膨脹和藩鎮(zhèn)割據(jù)產生了不同的態(tài)度,這些意見分歧成為相互爭斗的口實。為了維護本就不斷下降的自身政治利益,官員們甚至和藩鎮(zhèn)、宦官結成利益團體,相互攻訐,派系雙方的力量此消彼長,勝負難分。但黨爭本質上不是真理之爭,而是小團體的利益之爭,于大局有害無益。黨爭傾軋以持續(xù)近40年的“牛李黨爭”為代表,“牛黨”維護科舉入仕,但對削藩持消極態(tài)度;“李黨”維護門蔭入仕,但對削藩持積極態(tài)度。官僚體系內部的黨爭不僅方便了宦官專權,還更進一步削弱了唐王朝中央的權威。

三、從唐中后期的理財措施看唐王朝延續(xù)的根本動力

唐王朝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打擊后,內部存在著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黨爭傾軋三大弊病,無力控制遼闊的北部領土,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趁機擴張領土、襲擾邊境。那么,唐王朝為何反能延續(xù)140余年呢?這就需要我們把目光集中到唐王朝內部重大的經濟改革上來。早在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前,由均田制的瓦解所引發(fā)的財政收入問題就已經暴露,晚年的唐玄宗沉溺于聲色,無暇改革。安史之亂爆發(fā)后,財政難題集中體現(xiàn)出來,經濟改革關乎戰(zhàn)局前景,唐玄宗的繼任者們進行了多次有效的經濟改革。第一,唐肅宗時,以第五琦為鹽鐵鑄錢使,推行榷鹽法。榷鹽法使食鹽納入官營,由政府統(tǒng)購統(tǒng)銷,嚴厲打擊私賣食鹽。這一改革給正在經歷安史之亂的唐王朝注入強大的生命力,加快了安史之亂的結束。從此,唐王朝抓住食鹽這個生活必需品進行了更多有益于財政的改革。第二,唐代宗時,劉晏理財效果顯著。劉晏組織疏浚河道,以官軍押運、分段轉運的方法提升漕運效率,保障中央的糧食供給安全;對榷鹽法的不合理之處進行改革,改統(tǒng)購統(tǒng)銷為統(tǒng)購商銷,既穩(wěn)定了鹽稅收入又精簡了辦事程序;推行常平法,及時掌握各地的經濟信息,調控物資供需,保障了經濟穩(wěn)定。經過一系列的財政改革,唐王朝從安史之亂的泥淖中獲得了新生。第三,唐德宗時,以兩稅法代替租庸調制。兩稅法適應均田制崩潰、租庸調制難以為繼和商品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狀。它要求對財政支出做出預算,制定賦稅總額,按財產劃分戶等,分夏、秋兩季差別征稅。兩稅法增加了財政收入,其制定預算、按財產征稅的稅收理念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大進步,它的施行是我國賦役制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唐王朝的經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安史之亂之后,經濟持續(xù)恢復和發(fā)展為唐王朝的延續(xù)提供了根本保證。但是,這些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由土地兼并引發(fā)的階級矛盾,藩鎮(zhèn)割據(jù)、黨爭傾軋、宦官專權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著。經濟上的改革只能使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帶著多種后遺癥的唐王朝維持一種脆弱的生存平衡,唐王朝無力應對額外的天災人禍。唐僖宗時期,官府不顧自然災害厲行催租,食鹽走私商人王仙芝、黃巢先后領導農民大起義。前后十幾年的戰(zhàn)亂波及唐王朝大半個版圖,給虛弱的唐王朝以致命一擊。以鎮(zhèn)壓農民起義為契機,各地的藩鎮(zhèn)實力急劇膨脹。本為黃巢起義軍將領的朱溫成為一代梟雄,他先劫持唐昭宗,獨霸朝綱,殘殺異己,后逼迫唐哀帝禪位,稱帝建梁,徹底結束了唐王朝的統(tǒng)治。各地的藩鎮(zhèn)紛紛擁兵自立,攻伐不已,歷史進入了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階段。五代十國實質上是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的繼續(xù)和擴大,這種藩鎮(zhèn)割據(jù)的歷史慣性直到北宋初期才得以消除。

當我們從具體的時空范圍把握唐王朝的發(fā)展趨勢時可以發(fā)現(xiàn),歷史的發(fā)展往往表現(xiàn)為一個慣性和動力交織的過程。唐王朝最明顯的慣性顯然是節(jié)度使制度,它成為中央集權的主要障礙。此外,宦官制度、科舉制度也體現(xiàn)出很強的慣性。唐王朝在經濟領域的改革是政權延續(xù)的根本動力。然而,經濟改革并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土地制度。總的來說,安史之亂后的唐王朝中消極的“慣性”大于積極的“動力”。因此,由盛轉衰的唐王朝必將走向衰亡,以五代十國為高潮的大分裂時代也終將登上歷史舞臺。

猜你喜歡
黨爭宦官王朝
正確看待輸和贏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1-13 02:57:53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東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 09:28:06
養(yǎng)心殿,帶你走進大清王朝的興衰沉浮
金橋(2018年10期)2018-10-09 07:27:44
論宋代八行取士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唐宋時代的科舉與黨爭——內藤湖南“宋代近世說”中的史實問題
古代文明(2015年4期)2015-10-15 07:28:13
看徐光啟如何周旋于黨爭
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2014-11-25 22:25:15
謠言·黨爭·浮華之風
王朝梁研究員
石狮市| 平邑县| 安庆市| 永仁县| 台安县| 开江县| 安陆市| 板桥市| 名山县| 阜新市| 紫金县| 威远县| 古蔺县| 深水埗区| 新乡市| 沂源县| 大埔县| 金溪县| 宝丰县| 稷山县| 永春县| 正蓝旗| 迭部县| 惠来县| 徐州市| 安塞县| 溧阳市| 华坪县| 五寨县| 谷城县| 陇南市| 鄂伦春自治旗| 桐柏县| 峨眉山市| 晋城| 廉江市| 蒲城县| 小金县| 襄城县| 霍邱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