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紅
摘 要:作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的“瓶頸”,筆者認為作文教學特別需要“求真”,需要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選材,在真摯情感的體驗中立意,在真諦技法的點撥下行文,這樣學生的寫作才能興趣盎然、得心應手,才能涌現(xiàn)出佳作來。
關鍵詞:作文教學; 真實生活; 真摯情感; 真諦技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1-053-0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但在作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未得到充分尊重。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再現(xiàn)學生的本真生活,在作文教學中對如何“求真”作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選材
葉圣陶說:“教學生作文,老師先要自己明白為什么寫作,作文不是為了考試,作文不是為了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薄白魑募瓷睢笔侨~圣陶寫作教學觀的核心內容。作文教學要“求真”,首先就要以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即真實生活為核心。所以,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情景、事件、畫面,從生活中提煉、積累素材。其次要引導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在感知生活的基礎上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思考。最后還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充實人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作文中多顯揚人性的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如《星期五的晚上》這一作文題,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選材就很廣泛,有寫“把一個星期的學習知識進行梳理整理的”,有寫“為下一星期制定好學習計劃的”,有寫“來點音樂娛樂適時放松的”,有寫“與父母幸福相聚的”,有寫“享受夜晚的寧靜的”,寫作起來思維就會如泉水般噴涌。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作文教學生活化。
二、在真摯情感的體驗中立意
新課程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強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時,還突出地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目標。新課程理念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生命的整體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所以,作文教學應把關注學生生命發(fā)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放在教學的首位。《莊子·漁父》中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鼻楦械恼鎿磁c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真情實感最能打動讀者,真情實感應該是一種積極、健康、負責任的表達,作文與做人是一致的,學生懂得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懂得自尊和敬人、理解與信任、同情與人道、平等與博愛,他對生活和人生的情感態(tài)度就會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文章的立意才會高雅,才會引起讀者心靈的共鳴和贊許。如在對學生進行《親情作文》專題指導時,很多學生都能體會出父母對自己的那份無私的愛,確實令人感動。但也有特殊家庭的學生不敢表露父母關系惡化、家庭矛盾重重的事實,從而胡編濫造。這時對這樣的學生進行指導鼓勵,讓他們表達出真實生活中自己的矛盾復雜痛苦的心理,大膽地表白自己對父母的依戀希望之情,這樣至真至誠的感情,恰恰濃縮了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同樣能深深地打動讀者。同時,學生在寫親情話題時往往較多地關注父母對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自己對父母的回報,如果引導學生換個寫作角度來寫,更能展現(xiàn)出自己內心世界的美好,也更能打動讀者的心。作文教學要讓學生的情感回歸自我的本心,讓那些隱藏于學生內心健康的事和情真實地表達出來,給作文一個秘密,寫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種苦樂,袒露一段心跡,表達自我的真實,恢復作文的本真,使作文真正地走向學生心底,呈現(xiàn)出生命的底色。
三、在真諦技法的點撥下行文
作文教學是生命體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喚醒,是真正的寫作和終身的語文學習。作文教學水到渠成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它與考場作文是有機結合、不相矛盾的,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作文訓練中自然地得到提高和有效生成?!缎抡n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寫作能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弊魑慕虒W雖不需要教師刻意地去講解高分作文的技巧技法,不需要學生刻意地去追求辭藻的華麗,但行文的結構章法、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方面的寫作能力,也需要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加以指導、滲透、點撥,對作文的技法進行序列化、系統(tǒng)化、專題化的訓練指導,把閱讀與寫作巧妙地融合起來,汲取寫作的真諦,真正實現(xiàn)作文真情、真心、真性的回歸。如訓練學生寫《那一抹春色》時,我先帶領學生在三月溫暖的陽光下,仔細觀察了校園的綠草、紅花、青松、翠竹,引導學生在欣賞自然之美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挖掘“春色”的深刻內涵,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春色是指一切美好的、充滿活力的人和物。同時結合《白楊禮贊》《紫藤蘿瀑布》這樣的課文進行點撥指導,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寫作手法在文中的妙用,從自然的美好中體悟到生活的美好,情景交融、一語雙關、含蓄雋永地表達出對生活中美好的熱愛和贊美。
作文教學需要“求真”,關注學生生活世界,豐富生活體驗,還原生活本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需要關注學生生命,彰顯生命的靈動和張揚個性,喚醒生命的潛能;需要教師表現(xiàn)出對學生作文生成的期待,在訓練目標、內容、手法、語言等方面,追求在學生生命發(fā)展和生活體驗中自然生成和提高?!扒笳妗钡淖魑慕虒W遵循了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引導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積累素材,擴大信息的接收量,強調學生在真摯情感的體驗下立意,允許學生從自己的真實感受中提煉文章主題,鼓勵教師點撥學生在寫作技法上創(chuàng)新運用,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J]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3]劉國正.葉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