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翻轉課堂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研究

2020-12-11 22:46:47張雨薇翟松橋
傳播力研究 2020年24期
關鍵詞:學習體驗藝術設計翻轉課堂

張雨薇 翟松橋

摘 要:高校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以其靈活性、自主性的特點正豐富著高校教學模式的內容與內涵,教師以實踐性、互動性、應用性更強的教學手段推陳出新,讓更多的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高校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的效果相較于傳統(tǒng)學科有更明顯的優(yōu)勢。本研究以國內27所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的819份有效在線調查問卷為樣本,對20名不同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在校同學進行了連線訪問。研究顯示,藝術設計類專業(yè)教師在翻轉課堂中對多媒體、網課平臺、網絡流行文化的熟悉程度、課件案例內容設計的實用性、時效性與多樣性程度以及對課堂節(jié)奏的掌控是學生在翻轉課堂學習體驗中最重要的因素。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性別以及不同專業(yè)細分的同學對翻轉課堂的學習體驗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應針對藝術類課程各自的專業(yè)特色和學生特點來完善和豐富翻轉課堂的形式與內容、加快藝術設計類教師更新知識儲備的步伐,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學生走向更獨立、更主動、更包容、更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

關鍵詞:藝術設計;翻轉課堂;學習體驗;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34;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4-0-06

一、研究背景

(一)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新內涵

翻轉課堂中課堂模式和師生身份轉變的理念最早由J. Wesley Bake在2000年的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提出,也就是“站在講臺上授課的信息傳播者”變身成學生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分享者”與“方向引領者”,這便是對翻轉課堂最初的理解。2004年Salman Khan為親人遠程輔導時錄制了大量視頻并公開分享到互聯(lián)網,2011年他更是以這些視頻為基礎開創(chuàng)了Khan學院,并將其實踐成果在TED平臺推廣,這一舉動大大推進了翻轉課堂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展和影響。

但伴隨著“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的腳步向前邁進,翻轉課堂絕不能再被單純地理解為“師生角色的互換”或“課程內容的線上與線下化分工”,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技術飛快地豐富著當今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因此,當今翻轉課堂的內涵應更廣義地包含構建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設施和創(chuàng)新要素的發(fā)展型、創(chuàng)新型、包容型教學體系。其線上教學的內容應是信息技術、網絡文化與專業(yè)特色深度融合的風格,線下實踐的操作更應該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與大數據技術的實時性與高覆蓋性連接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以此更新技術、調整方向。可以說,翻轉課堂已經步入新的時代,承載著推進教育信息化歷程以及推動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責任。

(二)高校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現(xiàn)狀

近年來,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翻轉課堂教學成果受到了專業(yè)教師與學生的認可和廣泛好評:專業(yè)教師在翻轉課堂中加入了更開放、更具時效性、更具代入感、更具實踐性與操作性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參與到與真實市場接軌的案例訓練中,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學生個性、缺乏教學針對性、時效性差、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等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高校藝術類翻轉課堂中,理論知識的面授由多媒體內容代替,成為“講課”的核心部分,為課堂中“動手學習”的實踐內容提供了更多的課時與可能性。這與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特點相符: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屬于交叉性學科,包含和面對海量的、密集的、混合的、多元的信息,并且設計類專業(yè)產出的評判標準受不同時代、不同用戶群體、不同媒介、不同領域等而異,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專業(yè)知識更新速度飛快,因此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個性化、思考的獨立化、想法的原創(chuàng)化,以不變應萬變來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浪潮的沖刷。將相對固定的理論知識轉移到線上教學,線下面授以實際設計案例、模擬行業(yè)環(huán)境、角色分工體驗的教學形式無疑更有益于學生身份向職業(yè)人身份的轉化。翻轉課堂雖更多地應用于中小學,但在面臨如何培養(yǎng)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接受與判斷能力、審美欣賞能力、應用實踐能力的一系列問題中,它都與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產生了積極的效應。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針對已經開展翻轉課堂實踐的國內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各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線上聽課及線下實踐的體驗,了解他們在聽課環(huán)節(jié)及翻轉環(huán)節(jié)對教師所設計的課程內容、授課風格、授課節(jié)奏等因素的評價與反饋。采用在線問卷調查及遠程連線訪談的方式,圍繞研究背景展開調查。以參與學習的專業(yè)學生的基本特征、聽課偏好以及效果評價為主要調查內容。調查問卷部分的調研對象以國內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在校學生為主,在線問卷調查從2019年10月開始至2019年12月,共反饋回27所高校的819份有效問卷;遠程連線訪談的調研對象為20名筆者所在單位的視覺傳達設計系專業(yè)學生。

三、研究方法

(一)問卷設計

在啟動調查問卷的內容設計前,研究團隊對相關文獻與資料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包括藝術類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難處,也引入了一部分MOOC討論中的翻轉課堂話題,以及學習了國內外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的調查報告,為問卷問題的內容、角度與選項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同時,本研究在調查問卷的設計環(huán)節(jié)融合了廣告營銷的思維,從“網絡營銷”的視角切入,將翻轉課堂賦予商品化的屬性,秉承著“提升用戶體驗,進行精細化運營”的理念,顛覆傳統(tǒng)的在問卷設計環(huán)節(jié)便加入“用戶”(此處理解為參與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翻轉課堂學習的學生)的意見,也就是參與學習過藝術類專業(yè)翻轉課堂的學生代表加入問卷設計的流程中,以“用戶”的“使用感受”來直接反饋最需要被聽到的聲音。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體驗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也就是翻轉課堂的“用戶”,學生們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課程平臺、教學內容與教師互動環(huán)節(jié)等產生的認知和感受就是研究團隊希望在調查問卷中深入挖掘的部分。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SO)將用戶體驗定義為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所產生的認知和感應,包括情緒、信念、喜好、認知、生理和心理的反應等。用戶體驗是一種復雜的主觀心理體驗,而用戶體驗評價是對用戶感受的量化,這種量化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測量。

參考Schmitt用戶體驗理論,結合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翻轉課堂的具體情況,確定將針對學習體驗的調查問卷切入視角進行五個維度的分析和展開。第一是感官體驗,是技術為視覺、聽覺等感官帶來的主觀感受,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對是否持續(xù)參與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二是情感體驗,是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的內在情感和情緒體驗,課程是否能為學生帶來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是否提高了學習興趣、是否能夠排除學習孤獨感與迷茫感、是否能夠幫助提高克服學習困難和挫折的自信心;第三,內容體驗,集中呈現(xiàn)在教學設計方面,包括課程內容、學習活動、教學策略和學習評價等內容設計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第四,行動體驗,是翻轉課堂中學生獲得信息服務的過程性體驗,主要包括師生、生生以及人機間的交互,主要體現(xiàn)在翻轉課堂線下翻轉的部分,學習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是否有效、學習場景是否有缺失感、學習的過程中主體性意識;第五,服務體驗,是通過由教師引導的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互動學習的綜合體驗是否讓學生獲得具有安全感、歸屬感的體驗,主要體現(xiàn)在信息安全、科學權威、功能多樣化和使用便捷等方面。

(二)數據回收

1.訪談部分

本文訪談部分的數據回收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首先,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和網絡信息內容。其次,根據所收集資料展開訪談內容與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并開展師生訪談。研究團隊在正式訪談前會先向訪談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及研究內容。團隊根據預先訪談得到的內容反饋進行最終訪談對象的篩選,以確保受訪者曾參與過翻轉課堂教學以及對藝術設計相關專業(yè)的翻轉課堂有較為鮮明的感受和認知。為確保訪談內容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化訪談,在確認最終訪談對象名單后創(chuàng)建微信群并在群內共享訪談內容摘要,并對核心概念作出說明。最后,以遠程視頻或音頻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并錄音,訪談時間平均在20-25分鐘之間。連線訪談后,研究團隊還通過微信等方式與受訪者聯(lián)系,對遺漏信息進行補充完善。

研究團隊利用軟件對接受訪談的錄音音頻進行轉文本處理,并進行詞頻分析以形成高頻詞關系圖(如圖1)。如圖所示,按照出現(xiàn)頻率由高到低排序的前十位關鍵次依次為:實踐(382次)、老師(301次)、案例(297次)、網絡(288次)、課程(253次)、教學(191次)、翻轉(184次)、比賽(177次)、互動(126次)、作業(yè)(97次)。根據高頻詞呈現(xiàn)的情況不難看出,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普遍關注的翻轉課堂學習情況為實踐能力的轉換情況、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教師的參與度情況、教學流程的實施情況。與此同時,學生們也非常注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傳授的方法、切入的角度、講課的狀態(tài)和語氣等。

首先,在實踐能力的轉換情況方面,受訪的學生們明確表示出影響他們學習體驗的主要原因是“學了也不明白、學了也沒用”。其中一位受訪的同學情緒激動地提出“去面試的時候都被要求會某軟件,但是學校還在教那些已經被淘汰了的軟件,在學校學的東西根本沒辦法支撐我們就業(yè),還不如自學或者出去找培訓機構學”。相較于與互聯(lián)網、融媒體、信息技術產業(yè)高度融合、相互滲透、飛速發(fā)展的藝術設計產業(yè)市場,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教學計劃確實存在非常嚴重的滯后性與刻板性,一方面教師團隊嚴重脫離甲方群體和市場行情,多數教學內容存在“紙上談兵”和“閉門造車”的嚴重缺陷,教學計劃根本無法為學生提供在就業(yè)時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能或應對策略,學生沒有辦法將所學轉化為所用,實踐能力普遍較差;另一方面,學生在校期間完成的作業(yè)或者項目僅憑任課教師一人評判,無法給予學生更客觀或更具時效性的反饋,容易影響學生的判斷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也直接影響到課程學習的體驗和教學的效果。

其次,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教師的參與度情況方面,受訪的學生明確表示出對于錄播以及慕課等形式較為單一、以教師輸出為主的線上學習體驗感并不理想。同學們表示,他們經歷過的大部分本專業(yè)翻轉課堂的線上課都是以教師直接復制傳統(tǒng)課堂內容,也就是教師慣性地把講解PPT的過程轉換為視頻進行線上播放,教學內容、觀念和設計都非常陳舊落后,這是影響學生在線學習體驗差的主導性因素,更有部分同學直接提出“在某站學得又多又快又精彩,比上課有效也有意思多了”的理論,這就促使教師不得不反思當前課程內容設計存在的問題。教師對于理論內容的整理、案例的選擇和使用直接體現(xiàn)出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職業(yè)素養(yǎng)和課堂掌控能力。學生更希望在線上課的內容中看到教師原創(chuàng)的、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貼近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強的理論內容;在線下的翻轉過程中,同學們希望看到在案例實踐里“老師親自下場”以及“老師遇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甚至想知道“老師犯錯誤是什么樣的”,多數受訪的同學對于目前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線下課中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困惑,他們表示“老師只說了這樣不太好,讓我們繼續(xù)討論,但實際也并沒有給出可操作的或者有建設性的意見,時間久了也不太愿意與老師溝通了?!庇纱宋覀儾浑y看出,“課程沒意思、老師不參與”是造成高校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學習體驗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教學流程的實施情況。受訪的同學普遍表示大家的課堂積極性在線下面授翻轉時會更高漲一些,線上效果明顯差于線下。大多數同學在面授課都不好意思與老師或者同學互動,線上課或者視頻課就更不好意主動發(fā)表意見或與人交流了。加之部分老師的線上課程使用的是現(xiàn)成教學資源,非原創(chuàng)或者原創(chuàng)不出鏡,導致學生學習注意力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同學們普遍認為翻轉課堂考核與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影響要遠高于授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專業(yè)特點和學生特點設計教學目標,不僅要能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們設計出合理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規(guī)劃,為他們提供差異化的學習引導和幫助。因此,學生們提出了“希望老師們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調整翻轉課堂的實施流程”,根據專業(yè)特點調整教學模式,例如是否可以采取“先進行線下學習,后翻轉到線上進行理論內容的梳理和總結”,也就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先教后學”“先學后教”或者“少教多練”,以實現(xiàn)深度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而不是嚴格按照一套制定好的教學計劃或標準去重復執(zhí)行。

2.調查問卷部分

從參與在線問卷調查的學生的背景、線上課堂的內容感知質量(感官體驗、情感體驗、內容體驗)、線下課堂的內容的感知質量(內容體驗、行動體驗、服務體驗)、實施效果評價以及對課堂的目標設定與調節(jié)五個大方面來對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翻轉課堂學習體驗進行分析。

(1)學生背景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女性學生710人,男性學生109人,男女生比例差異巨大的原因可能與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生源特點及學生性格有關。參與調查的學生來自全國27所高校,54%來自普通高校,46%來自高等職業(yè)學校,其中東部沿海地區(qū)學校的學生居多,這些地區(qū)開展的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數目較多,因此在樣本中凸顯出較大的比重。參與調查的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18-22歲,可以看出大二、大三學生的有效問卷反饋數量最多,這兩個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大三的學生,專業(yè)課相對密集、專業(yè)性更強,因此對課程的學習體驗要求更高、更敏銳。從學科分布來看,參與調查的學生來自多個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其中廣告、室內、動畫、平面、展陳、廣告電視編導占較大比重,從學科分布來看,翻轉課堂沒有局限于某些特定的藝術類專業(yè)學科(如圖2)。

(2)線上課堂學習體驗影響因素

內容體驗和感官體驗的滿足是翻轉課堂線上學習體驗最基礎性的需求,這要求教師注重內容的設計、技術的改善,為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帶來更生動、更有代入感、更具吸引力的感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線上學習的部分由教師提前制作,由學生在課前在線上主動完成,這里也可以理解為,線上教學是翻轉課堂中先入為主的、重要的、可反復經歷的感官體驗,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的基礎認知、判斷、以及是否愿意繼續(xù)參與課程、是否愿意觀看回放復習都取決于這一部分課程的質量。視頻是作用于視聽覺感官最直接的課程資源,其清晰度等指標為提升學習體驗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另外,容量適當的學習資源、課程平臺能多終端兼容、教學語言友好易懂、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正確規(guī)范、課程提供快速搜索功能、界面布局與導航清晰好用等都可以有效降低研修學員的認知負荷,甚至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

調查問卷以選擇題為主,配合開放式問答題對可能影響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翻轉課堂線上課學習體驗的因素進行了調查,在收集到的20條開放式問答題信息中,同學們普遍提出了對于教學內容設計的看法,包括課程時長、課程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課程內容的時效性、互動性、圖像化程度以及任課教師是否出鏡都對學習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圖3)。

(3)線下課堂學習體驗影響因素

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的線下學習更側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調查問卷著重圍繞著內容體驗、行為體驗與服務體驗展開對線下課程的學習體驗的影響研究。調查問卷反饋顯示,學生在線下參與翻轉課程學習的興趣和需求主要集中在解決作業(yè)和實踐中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學生希望通過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具有實效性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實際的學習需求,開展基于合作、問題驅動的學習活動促進教學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采用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的評價幫助學生反思,進而得到更好的翻轉效果。

其中,學生對于在翻轉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戰(zhàn)案例的渴望最為強烈,接近半數的學生表示在模擬真實的業(yè)界工作環(huán)境中更有想要主動學習的渴望,尤其教師以“非教師”的角色扮演形式加入“工作團隊”中最能調動和鼓勵學生的積極性,翻轉效果最好(圖4)。

(4)實施效果評價

①翻轉課堂受到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的認可與喜愛

問卷反饋顯示,78%的同學對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表示滿意,63%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71%的同學表示愿意接受更多的專業(yè)課程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同學們普遍認為翻轉課堂打破了封閉的課堂,從時間和空間上豐富了課堂的開放性,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安排因此獲得了更多的靈活性和合理性。與傳統(tǒng)課堂現(xiàn)場教學的“一次性”相比,翻轉課堂線上課的部分可以隨時隨地回放重播,更有利于學生反復觀看以復習、理解和鞏固。問卷反饋數據中有78%的學生表示喜歡“重播”功能,56%的同學表示翻轉課堂的線上內容可以配合互聯(lián)網的學習內容按需選擇、實時對比,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翻轉課堂允許學生有更多獨立思考、自主判斷、團隊合作的機會,在線下翻轉學習、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尋找自己的特長,并學會與人交流,培養(yǎng)團隊精神,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亦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

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

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特點之一是都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對翻轉課堂的要求也相應更高,任何形式的資源都可能成為藝術設計類專業(yè)課程的有效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翻轉課堂顛覆了藝術設計類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思路與觀念,從網絡、現(xiàn)實生活等方面積累大量教學資源,并以視頻、語音、文字、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梢哉f,無論傳統(tǒng)課堂教學,還是翻轉課堂教學,都需要大量的有效資源作為支撐,以便豐富教育教學活動,為學生更好理解專業(yè)奠定良好基礎。

翻轉課堂以其線上內容碎片化、網絡化、視覺化的特點,更能當代大學生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的節(jié)奏,更符合他們學習的規(guī)律,學習形式也更迎合互聯(lián)網時代年輕人的口味與選擇。與此同時,翻轉課堂的線下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學生身份向從業(yè)人員的轉化,實戰(zhàn)案例中的“角色扮演”“分工協(xié)作”能夠極大地拓寬學生學習對象的范圍,除了學習教師提供的指導與經驗,更可以在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分享資源、形成頭腦風暴、定期比較,從而在實戰(zhàn)中尋找不足與差距,最終形成良性刺激。

③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翻轉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雖然已不“新鮮”,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仍處于萌芽的探索階段。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大學生們很難在碎片化的翻轉課堂線上課中培養(yǎng)出系統(tǒng)的、清晰的學習思路,在學習模式上難以實現(xiàn)自由、自主學習的觀念轉換。受訪的61%學生傾向于在短時間內集中完成課前知識點的學習,14%的學生選擇在較長時間內完成課前學習,也有部分學生對課前學習時長表現(xiàn)出不耐煩、不滿意。造成這種情況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第一,學生在進入本科教育以前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沒有將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學習方法區(qū)分開來,對藝術設計類的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把握不到位,學習習慣還處于非常依賴引領與督促的相對被動階段;第二,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課前學習與課堂教學認識有誤差,甚至認為翻轉課堂課前學習占用了自己的其他時間。

從實際翻轉情況看,仍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團隊協(xié)作意識,在線下團隊學習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出抗拒、退避、推卸、懶惰等現(xiàn)象,學習始終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同時,藝術設計類翻轉課堂的課程效果也直接受教師專業(yè)水平影響,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中的紕漏或誤差可能直接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會因為老師在課上“犯了一個錯誤”或者“說了一句我不喜歡的話”轉而放棄課堂而選擇進入網絡世界“自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師生的教與學都提出了挑戰(zhàn),教的難度與學的難度同時增加。因此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xiàn)為現(xiàn)有教學資源整合效果欠佳、線上學習成效較差、團隊學習及寫作能力欠佳、課堂積極性難以調動,以及線下難以實現(xiàn)有效翻轉。

(5)學習目標設定與調節(jié)

從調查問卷的設計流程以及得到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學生對于翻轉課堂教學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他們非常關心“為什么要上這門課?為什么要這樣上課?學這個有什么用?”退回到專業(yè)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便要將以上問題進行轉換,重點聚焦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目的是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如何有效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四個主要問題上來,按照“定義學習成果”“實現(xiàn)學習成果”“評估學習成果”“使用學習成果”四個實施過程。

實現(xiàn)了教育教學的“三個轉變”:學科導向向目標導向轉變,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質量監(jiān)控向持續(xù)改進轉變。OBE模式重視有意義的學習成果,教育教學目標明確清晰,與一般意義的教育教學模式不同,OBE模式注重從最終結果反向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學習成果是所有教育教學活動需要考慮的中心問題。

四、結語

通過以上對調查問卷及訪談結果的分析,筆者團隊主要獲得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研究結論:

(一)學生的個體特征及所在專業(yè)對翻轉課堂的學習體驗有客觀影響

從學生性別來看,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容易在翻轉課堂的學習中得到專業(yè)安全感和滿足感,且女生預習、回放、復習線上學習內容的頻率也遠超男生。從藝術類專業(yè)的高校類型來看,一般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之間學生的翻轉課堂學習體驗不存在明顯差異性,從學生所在的年級來看,大二學生的學習體驗與能動性最差,且非常明顯差于其他年級的學生。

(二)教學模式與考核指標對翻轉課堂的學習體驗有一定的影響

傳統(tǒng)教學于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而言,向來是一種相對被動的選擇,“老師講、學生聽”限制和束縛了大部分同學的個性,也因此封閉了學生們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路徑,考試與考核的壓力更從極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興趣。從教學模式來看,學生普遍對于錄播、MOOC等單一的、以教師輸出為主的教學模式體驗較差,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結合專業(yè)特點與行業(yè)動向實時更新、設計教學目標,不僅要能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致力于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學習方式,提供差異化的學習支持和幫助,引導師生和生生互動,設計更能體現(xiàn)專業(yè)水平、時代特點的作業(yè)及考核標準。因此,教師要主動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積極融入教育信息化改革大趨勢;要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結合所在學科和課程性質,注重采用探究式在線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深度參與,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要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與及時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與反饋,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翻轉課堂教學效果。

(三)課程內容選擇的多樣性、時效性與可操作性對學習體驗有決定性的影響

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學生個性較強,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敏銳性、獵奇心理和較好的接受程度。藝術類的學科專業(yè)特點以及學生個體的特征決定了他們的生活與學習與網絡世界、現(xiàn)實世界密不可分,目前藝術設計類專業(yè)學生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掌握的程度普遍不亞于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教師,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只是大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一個很小方面,大學生提取有價值信息的更重要方式往往是網絡。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教學所涉及的理論體系基本沿用至今,但教育教學中部分內容與實例已經嚴重滯后于時代發(fā)展,代表大部分大學生主流思想的網絡流行文化依然沒有做到緊跟大學生藝術設計專業(yè)發(fā)展步伐,翻轉課堂中缺少應有的情境、案例、實例。缺少多樣性、時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課堂內容,就會流失掉課程的專業(yè)性,學生學習的理論成果無法得以印證或無法為時代所肯定,便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要設計“產教結合”的翻轉課程模式將理論問題研究與現(xiàn)實問題解答結合起來,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與資源,加大實戰(zhàn)和實時信息的攝入量,提高專業(yè)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任課教師對任課內容和多媒體平臺操作的熟練程度對學習體驗有直接影響

2020新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暴露出了線上教學存在的“硬件問題”。翻轉課堂作為課堂革命的產物,它包含著對于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結構的重組、教學方法的調整以及教學技術的更新?,F(xiàn)代教學理念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是實現(xiàn)高校翻轉課堂的重要手段和必經途徑。但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教師目前尚存在現(xiàn)代信息意識不強、信息技術能力與素養(yǎng)較差,大多數翻轉課堂內容仍局限于最基礎的多媒體操作。在授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線上教學平臺的教學功能不熟悉、對課程內容的視覺化設計不重視,甚至對于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依賴學生指導和解決所遇到的突發(fā)狀況和問題,這會極大地打消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以及影響其專注力,從影響其本課甚至是后面課程的學習效果。尤其高校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已經發(fā)展出了更多元的認知和需求,這些認知與需求體現(xiàn)在其專業(yè)學習領域便會投射到專業(yè)教師的身上,如果教師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或教師無法滿足學生的多元的學習需求,那學生便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尋求更適合自己學習的資源與媒介,從而放棄課堂。

(五)任課教師的專業(yè)權威性、課堂參與感及授課風格對學習體驗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問卷設計和訪談的過程中,參與該環(huán)節(jié)的同學們提出專業(yè)任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業(yè)務能力、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能力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澳頟PT”或“不停寫板書”類型的教學風格為同學們所深惡痛絕,只單純依靠文字信息來傳播知識,不僅枯燥乏味,而且也體現(xiàn)不出翻轉課堂線上和線下的區(qū)別,與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思路也是背道而馳的。藝術設計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權威性應體現(xiàn)在對專業(yè)技能的熟練掌握、對行業(yè)內最新資訊的敏銳性、和樂于接受挑戰(zhàn)和質疑的開放性。其中,能夠深刻認識到藝術設計類專業(yè)“業(yè)界的飛速變化引領學界實時更新”這一重要學科特點尤為重要,以“經驗分享者”或“團隊成員”身份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改善和豐富創(chuàng)意,而非以“課堂的絕對權力者”身份去否定和打壓學生的自信。包容、認同且尊重學生獲取專業(yè)信息和學習的渠道,摒棄主觀好惡,以健康、端正的心態(tài)去鼓勵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打開思路、豐富個性、勇于嘗試、樂于創(chuàng)新,并在線下翻轉的過程中真正參與到翻轉的環(huán)節(jié)中去,與學生同學習、互學習、同進步、共發(fā)展,對學生的線下學習體驗具有極為積極的引領和促進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武元,賈文軍.大學生在線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探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20(7).

[2]楊彥軍,張佳慧,童慧.數字媒介技術依賴的多學科析因及整合性闡釋[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8):26-32.

[3]哲鋒,張峰峰.MOOC學習質量立體模型的構建研究——基于學習者體驗視角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06):18-23.

[4]蔣志輝,趙呈領,李紅霞,等.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滿意度研究:發(fā)展、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向[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7(03):34-43.

[5]劉和海,李起斌,張舒予.基于Edutools評價體系的中文MOOC平臺現(xiàn)狀與優(yōu)化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1):84-90.

[6]Song H,Kim J,Luo W.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online classes:A role of teacher self-disclosur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4:436-443.

[7]Margaryan A,Bianco M,Littlejohn A.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J].Computers&Education,2015,80:77-83.

[8]劉路,劉志民,羅英姿.歐洲MOOC教育質量評價方法及啟示[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5):57-65.

[9]繆靜敏,汪瓊.高校翻轉課堂:現(xiàn)狀、成效與挑戰(zhàn)——基于實踐一線教師的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5):74-82.

[10]沈軍威,倪峰,鄭德俊.移動圖書館平臺的用戶體驗測評[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23):54-60.

[11](美)B.H.Schmitt.體驗營銷:如何增強公司及品牌的親和力[M].劉銀娜,高靖,梁麗娟,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60-65.

猜你喜歡
學習體驗藝術設計翻轉課堂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基于學習行為數據的在線學習時間規(guī)律探析
例談數學課程改革熱潮中的冷靜思索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44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契合感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人間(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青海省| 涞水县| 侯马市| 龙川县| 肇东市| 弥渡县| 宁波市| 临夏县| 洪泽县| 乐山市| 沁源县| 泸溪县| 凤山市| 阿荣旗| 新建县| 东安县| 福贡县| 新河县| 平山县| 中西区| 建水县| 黔西县| 钟山县| 金乡县| 彰化县| 湘潭县| 黑河市| 米脂县| 恩平市| 乌拉特前旗| 都匀市| 永春县| 丹巴县| 大石桥市| 昆明市| 河北区| 连江县| 瑞金市| 休宁县| 呼伦贝尔市|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