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 要:戲曲進校園活動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地方戲曲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有助于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文化自信、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針對當前小學開展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我校著重在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創(chuàng)新戲曲活動形式、提升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戲曲進校園 課程化 普及化 常態(tài)化 特色化
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將大力推進高雅藝術、傳統戲曲進校園”的倡導。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戲曲進校園”這一活動在全國各地大力開展起來。近幾年,我校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將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與校園儒雅文化緊密結合,從多層面入手開展探索,開發(fā)戲曲資源,采取積極措施,在研究中引進,在引進中錘煉,在錘煉中推廣,逐步使戲曲學習課程化、普及化、常態(tài)化和特色化。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戲曲進校園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一、戲曲學習課程化
學科課程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將戲曲納入相關課程進行學習,是最佳的學習和傳承方式。戲曲進校園活動最重要的是讓戲曲應用于教育教學中。為此,學校將戲曲學習課程化,有效促進了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
1.確定戲曲學習內容
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能力,學校廣泛采納師生建議,圍繞戲曲課程目標,確定了學生喜聞樂見的京劇、呂劇、黃梅戲、豫劇等為主要教學劇種。分低、中、高年級三個學段設置課程門類。低年級主要以聽、觀戲曲視頻為主,認識戲曲劇種;中年級認識、學唱京劇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為主;高年級設置多個戲曲劇種,學習戲曲的四功五法,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戲曲學唱、表演。
2.開發(fā)戲曲學習課程
為讓學生真正認識和了解戲曲藝術的魅力,學校邀請市文化館戲曲專家,合作研發(fā)了《走進戲曲》《走進呂劇》等校本課程教材。不僅使學生學有依托,更使學生了解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民族自豪感,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
3.學科滲透戲曲知識
為抓實戲曲學習,學校多角度把戲曲知識融于相關學科教學之中。首先將戲曲有關內容有機融入于音樂、語文、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學計劃之中;二是研究戲曲教材的解讀、重構與呈現方式;三是舉行教師的戲曲滲透示范課和研討課,提高戲曲滲透教學技能。四是組織撰寫戲曲進校園的教學論文,深化教師認識。
4.打造戲曲藝雅課堂
為提高戲曲的課堂教學效益。學校根據戲曲知識的特征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打造了戲曲“導學—探究練習”課堂教學模式,即“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題—交流資料,形成認識—導學重點,認真訓練—引導建構,練習技能”,應用這一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的戲曲教學技巧,也提高了戲曲課堂教學質量。
二、戲曲學習普及化
戲曲立足于校園,以校園教育推進戲曲藝術的普及,對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鑒賞力和文化素養(yǎng)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戲曲知識根植校園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學校充分利用標語牌、文化櫥窗、校園廣播、新聞媒體、網絡、黑板報、校園戲曲文化墻、戲曲藝術走廊、戲曲藝術展板等載體展開宣傳,推廣相關戲曲知識,充分營造“戲曲進校園”活動氛圍。
2.戲曲藝術進入班級
班主任充分利用晨會、班會、主題隊會對學生進行戲曲文化普及。班級建立戲曲角,開辟戲曲園地,開展戲曲知識小組賽,評比戲曲畫報小達人,評選臉譜繪畫小能手等班級活動,讓學校形成班班爭創(chuàng)校級戲曲示范班,人人爭做校級戲曲小明星的良好氛圍。
3.戲曲文化走進家庭
學校下發(fā)《戲曲進校園給家長的一封信》,對家長進行戲曲進校園調查問卷,歡迎愛好戲曲的家長積極加入戲曲的傳承與學習中,為孩子做出示范榜樣。為表彰鼓勵家長的參與,學校提供展示舞臺,打造親子同臺演唱的平臺,定期推評戲曲示范家庭進行表彰鼓勵。
三、戲曲學習常態(tài)化
為保障戲曲學習常態(tài)化,學校將戲曲文化推廣與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相結合,讓戲曲融入師生校園生活中。
1.戲曲學習形式多
為戲曲學習常態(tài)化,學校一是聘請校外戲曲專家定期為教師舉辦戲曲知識講座,普及戲曲知識。二是依托網絡、學習強國中國戲曲平臺,發(fā)揮微信、手機客戶端傳播戲曲。三是打造戲曲專兼職教師隊伍,走出去進行戲曲專業(yè)知識培訓。四是教師之間相互切磋,共享學習資源,促進了學校戲曲活動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
2.戲曲社團種類多
為了讓戲曲藝術扎根校園,激發(fā)傳承活力,學校首先本著學唱、會唱、愛唱、唱響傳統戲曲的目標,建立不同類型的戲曲社團。其次,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師生戲曲知識競賽活動。競賽試題涉及戲曲的劇種、歷史、常識、發(fā)展變革等,讓師生感受戲曲藝術博大精深的內涵。
3.學習“平臺”搭建多
一是搭好學習“平臺”,推動戲曲精品進校園。呂劇作為山東地方戲曲,深受人們喜愛。學校先后請進市呂劇團、民間劇團現場演出,在你教我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搶先登臺,學得有板有眼、惟妙惟肖。二是搭建社會實踐“舞臺”,引導學生走出去。學校戲曲社團常帶著呂劇、黃梅戲、京劇、豫劇等片段,定期到敬老院、社區(qū)表演,讓學生在戲曲學習實踐中發(fā)展了素養(yǎng)。
四、戲曲學習特色化
活動中學校著力打造“塑高雅教師,育藝雅學生,建儒雅校園”的辦學特色,讓學生在儒雅中展示戲曲特長才華。
1.舉辦戲曲作品展
為營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戲曲文化。學校將戲曲文化推廣與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相結合,融入學生校園生活中,舉行“畫中有戲”“文中有戲”系列戲曲進校園主題活動。鼓勵學生將活動中的所思、所感、所想,用自己的繪畫作品、文章表現出來,讓學生在傳統戲曲劇目的耳濡目染中播下美德、善行的種子。
舉辦多彩藝術節(jié)。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學校每年舉辦一屆藝術節(jié),開展讀書、征文、書法、手抄報、演講、文藝匯演等一切與戲曲有關的主題教育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
2.舉辦特色戲劇節(jié)
為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學校搭建發(fā)展平臺,每年舉辦一屆戲劇節(jié)。鼓勵教師、家長、學生自發(fā)創(chuàng)編陽光進取、瑰麗多彩的校園戲劇。通過戲劇內隱的體驗、思維和外在言語表達、動作的展示,使學生自信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五、薪火傳承戲曲美,雅韻芬芳果實豐
1.“戲曲之韻”精彩紛呈
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戲曲文化已根植于東港一小的儒雅教育沃土之中,校園內戲曲文化墻散發(fā)著戲曲藝術的無窮魅力,教學樓內戲曲藝術長廊閃耀著小明星們演出時精彩的瞬間,學生戲曲手抄報、戲曲人物手繪、臉譜繪、觀《戲曲》有感等美文、美畫,處處詮釋著學生融入戲曲,愛上戲曲,傳承戲曲的精神風貌。學校引進和創(chuàng)編的戲曲操,將傳統戲曲文化要素融入廣播體操,已成為校園亮麗的風景線。
2.“戲曲之花”爭奇斗艷
戲曲社團演唱的片段《馬大寶醉酒》《為救李郎離家園》《打虎上山》《花木蘭》先后參加了區(qū)、市、省級比賽、參加了市文化館承辦的戲曲進校園優(yōu)秀節(jié)目展演、筑夢東港春晚。學生演唱的京劇片段《梨花頌》、花鼓戲《劉??抽浴?、黃梅戲《女駙馬》、豫劇《花木蘭》參加了東港區(qū)舉辦的六一文藝匯演。學校戲劇節(jié)上學生們精彩的表演得到與會市、區(qū)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山東教育衛(wèi)視、中國孔子網、聯播日照、日照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宣傳。學校戲曲進校園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評為日照市戲曲進校園優(yōu)秀試點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中國傳統戲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戲曲進校園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舉辦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和學習傳統戲曲,從戲曲的唱、念、做、打中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地方戲曲文化遺產得到了保護、傳承和發(fā)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備齊人才,使中國戲曲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閃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李丹葉《戲曲校園傳承散論》,《大眾文藝》2019年第12期。
[2] 劉海娟《戲曲進校園,經典永流傳》,《大眾文藝》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