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寧縣新塬鎮(zhèn)河壩小學 史文智
信息化與網絡化是未來世界的發(fā)展趨勢,無論在哪一個領域,一旦使用了信息化技術,其前進道路就像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有利于迅速到達頂峰。信息技術具有信息海量、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在課堂中注入信息化技術手段,采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方式,能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信息技術的大量使用,還能夠擴大教學內容,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活力,達到育人育德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使用改變了以往看黑板、看教材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制作各種各樣的PPT 和Word 文檔,在多媒體軟件中注入各類樣式的學習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軟件還可以適當?shù)叵蛘n外讀物延伸,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率,使有限的課堂內容變得無限,學生因此獲得了充足的知識儲備,教師也因此節(jié)約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多媒體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形式傳達課堂內容,使教學信息突破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得益于其迅猛的傳播速度和廣闊的傳播范圍,教學時間大大縮短。以往一堂課的授課內容,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之后,節(jié)約了一半的授課時間,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上一堂課的知識,或者預習下一堂課的內容。不僅如此,以往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用粉筆抄寫的東西,現(xiàn)在可以放在多媒體課件上,就不需要教師重復動手抄寫了,學生學習起來也更有新鮮感。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化技術的大量應用,培育和形成一支強有力的信息化人才隊伍是關鍵。首先,政府主導信息化人才培養(yǎng)政策,勞動者個人主動與培訓機構配合,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一些高等院校開設小學數(shù)學信息技術班,專門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有這類學科的院校要進一步優(yōu)化信息技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此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其次,要成立一些專門的信息技術人才培訓機構,在職教師可以在此學習,進一步提升這方面的知識技能,更好地傳播課堂知識。最后,小學內部應當成立專門的學習機構,由專業(yè)的技術人才對教師進行輔導,促進小學教師信息化技能的提升。小學教師之間可以建立微信群聊,一些疑問或者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在群聊里互相傳閱,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無論教學方式怎么改變、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變。小學數(shù)學課堂應當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要注重組織能力和主導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上靈活多變,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注意觀察學生的興趣點,在課件的制作上可以向這方面靠攏。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例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參觀科技館”這一堂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放映一些科技館的視頻動畫、圖片、音頻等內容,再將學生分成小組,互相交流去科技館用時多久、去科技館的車有多少個座位,通過彼此的交流達到全面學習的目的。
實踐中,我們要進一步明確小學數(shù)學信息化教學內容。在走訪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學單位存在教學內容不恰當?shù)默F(xiàn)象,有一位教師一整節(jié)課都在放PPT,把PPT 教學時間安排得太滿了;有些教師在該放多媒體軟件時不放,不該放時卻放,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信息化教學應當結合書本教學一起使用。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應當是設計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授課內容的排版上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為目的,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的學習平臺,使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學習內容的整體安排趨于合理,是值得推薦的教科書,教材的編寫上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引導,使用效果良好。
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學價值的最大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的信息技術課堂,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愉悅感,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堂生活中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課本內容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未來的一大趨勢,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