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下發(fā)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部分省份已將開學時間延遲至3月1日之后。面對延長的假期,如何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與成長?除了學校的努力,家長更應擔負起教育主體責任,確保家庭教育不缺位。
首先,父母做出榜樣是最好的教育。身教勝于言教,榜樣教育,是富有現(xiàn)實感的價值觀引領。許多奮戰(zhàn)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的父母,給孩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即便大部分父母沒有機會走到前線,他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或者在居家期間自覺遵守政府規(guī)定,這都是在為防控疫情做貢獻,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種子。
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對于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防控疫情為養(yǎng)成好的習慣創(chuàng)造了絕佳條件。比如勤洗手、不用手觸摸口鼻的衛(wèi)生習慣;比如堅持閱讀、寫作的學習習慣;比如承擔力所能及家務活的勞動習慣;比如堅持看新聞、主動甄別信息真?zhèn)蔚拿浇槭褂昧晳T等。
此外,要引導孩子關心社會??箵粢咔槠陂g,既要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發(fā)展孩子的心靈需求。
還要引導孩子進行探究性學習。面對疫情,相關信息如潮水般涌來,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做匯總,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去偽存真、加深認識,孩子既會提升邏輯能力,也會掌握研究方法,還能提升對于疫情的科學認知。
解讀
在這個特殊假期中,家長應以身作則,主動“擔負起教育主體責任,確保家庭教育不缺位”。行動是最好的教育。不管是在一線抗擊疫情的父母,還是自覺在家防控疫情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是最偉大的父母。同時,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勤洗手等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堅持閱讀寫作等學習習慣,培養(yǎng)做家務等勞動習慣,培養(yǎng)關注新聞等媒介使用習慣,鼓勵孩子多觀察、多思考、多體悟。家長對孩子身教的效果遠比書本、課堂的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