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宇
(廣西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西 南寧 530021)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歸宿點,是期望學習者通過系列教學過程所達成的學習效果,它為整個教學設計指明了具體方向、提供了價值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而思政課正是落實這一目標的“關鍵課程”。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的重要關頭,廣大思政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要首先解答“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確保思政課教學目標契合立德樹人思想,并貫穿學生成長成才過程始終,使學生真正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其次,教學目標應體現三維性,即包含理論知識、能力素質、情感認同等三方面內容,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在教學全過程時刻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政治思想,真正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切實增強廣大學生的政治、理論與情感認同。
教學內容是指在教學中同師生發(fā)生相互作用,并服務于教學目標達成的信息與素材。它是對師者教、學生學的具體規(guī)定,是教學方法“如何教”的具體指向。教師在圍繞培育學生理想信念而整合課程資源時要充分考慮思政課本身特點、時代變化特點及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生的特點,體現出貼近學科、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用生動的案例激發(fā)學習者自我參與意識,引發(fā)思想共鳴。同時突出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課程教學中,無論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還是體現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歸根結底都離不開理論邏輯的說服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1]。事實證明,精彩的課堂往往思想有深度、理論有溫度,能真正使學生學懂、悟通。教師團隊應該凸顯出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加強互動溝通,充實富有感召力、時代性的教學內容,提高思政課的理論性。
教學流程是根據課程標準、針對具體教學工作的實際教學形式與過程。它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學兩方面構成,是思政課教學設計的要素之一。思政課教師必須充分注重教學流程的合理與有序,使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活動更為具體,教學效果更為顯著。首先,在問題情境設計時教師要做到系統(tǒng)合理、梯度遞進,意在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者參與熱情;其次在教學活動的進程中須有的放矢、張弛有度,形成與學生間的有效溝通,科學地指導學習活動;最后在教學總結環(huán)節(jié)要糾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并使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實踐的方向和準則。
古人言:“親其師,則信其道?!彼颊n是一門有溫度、有情感的知識理論課,它承載著主流社會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善為人師者不僅要理論功底深厚,更要靈活運用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思政課教師“六個要”時強調:“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2]思政課根本上說就是做人的思想引導和靈魂塑造工作,教師需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拓寬思政教育渠道,使書本的文字立體化、形象化,讓學生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培養(yǎng)他們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
教學質量評價關乎思政課教學綜合成效,是教師洞悉育人漏洞的有效路徑。增強評價過程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有效性是教學設計持續(xù)優(yōu)化的前提條件。通過對照教學目標檢驗育人成效,能夠真實反映出課程的教學質量,找到教學亮點與不足,并以評價結果為依據促使教學設計策略更趨完善與科學,形成教學設計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達到合理分配課時,有效設置內容,妥善應用育人手段的目的,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如何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時強調:“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保?]在課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然而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卻存在教學設計脫離學生主體原則,課堂存在忽視學生學習感受與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受限等問題,致使學習者的思維活動難以與課程內容真正“對接”,課程參與意識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高職思政課教師堅持“以我為主”,缺乏問題意識,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對社會熱點輿論事件的思政教育價值缺乏重視,沒能將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困惑點融入教學內容里。高職學生感性認知強,理性思維較弱,如果思政課不能以生動素材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那么他們自然覺得思政課學而無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思政課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思想互動,造成課堂協同聯動性不強,難以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學活動顯得“死氣沉沉”。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yè),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保?]思政課教師作為課程活動的設計者、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必須要講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發(fā)展脈絡,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理力量。但現實中一些高職思政課教師并沒有將理論的歷史邏輯與時代邏輯跟學生講清道明,造成思政課說服力、感染力減弱,而底蘊不足、基礎不牢的課堂教學設計即使再“新”,也不過是無本之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必定造就新的育人方式,當前互聯網技術趨于成熟化、系統(tǒng)化,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更加鮮明,呈現出“追求個性化”“學習工具化”“生活網絡化”等特征,這也給高職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相較而言,現實高職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缺乏必備信息素養(yǎng)與技術運用能力,“大水滿灌式”“一套PPT講到底”的說教依舊普遍存在,對于探究式、對話式、啟發(fā)式等教學范式認可度與接受度不高,致使學生的自發(fā)學習動機與主動探索能力被抑制。另外,部分高職思政課教師表面上轉變了教學思路,更新了教學技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成功教學經驗與模式,但只復刻了“型”缺少了“魂”,甚至將思政課娛樂化、庸俗化、形式化、空虛化,損害課程的政治性、理論性、教育性,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需要,影響思政課教學設計成效。
通過對課程教學設計要素進行分析可知,其不僅影響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定位,還從宏觀上把握著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步驟以及各要素之間內部關系。但在高職思政課建設中卻存在著課程教學設計系統(tǒng)性思維欠缺、各要素聯動性不強等實際問題,這源于教師對于真實學情、教情缺乏整體性考量,片面地突出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單一要素,致使課堂發(fā)展方向偏離設計初衷,產生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高職思政課教學設計如何更加系統(tǒng)與科學,真正做到有效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在新時期仍然具有研究的緊迫性。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仍存在主體性缺失、創(chuàng)新性匱乏、統(tǒng)籌性不足等隱形問題,為此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與時俱進,時刻關注思政課教學實況,關注前沿理論知識,探尋更高效、更優(yōu)質的教學設計方略,推動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
高職思政課教師需根據學生學習實況設計教學目標、統(tǒng)籌教學資源、開展育人活動,應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使教學設計更契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及學習心理,提高“學”與“教”的實效性。大多數高職學生對于理論演繹的學習方式認同度不高,而更愿意以感性視角為切入點去感悟、體會知識,繼而達到對理論理解的蛻變。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找準、抓牢學生思想的困惑點、興奮點,注重引入最新理論、研究時代問題,扎根于人民的偉大實踐之中汲取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生動素材,把深刻的道理通過鮮活的教育載體與表現形式講清楚、講透徹,用真實感人的宣傳教育鼓舞人、激勵人、引導人,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在教學進程中,如果師生之間產生了雙向的情感交互,教師就可以在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獲得感。以“脫貧攻堅”領域為例,近年來農村電商發(fā)展迅速,果農通過電商平臺,收入明顯提升,解決了當地的貧困問題,教師可隨即設計探究話題,如“‘互聯網+’脫貧攻堅你還有哪些好辦法”“你對脫貧攻堅的理解”等,進而將學生的思維牽引到理論知識中,同時要對學生的觀點與認識進行及時的點撥,在師生互動中加深其理解,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高職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切實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習者對于思政課教學的興趣感與參與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1]面對教育環(huán)境的新變化,高職思政課教師必須自覺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轉變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成效。一方面,要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就必須講清中國發(fā)展邏輯。“前人的思想,要用歷史視角、歷史背景、歷史經驗來說明;當代的理論,則用時代條件、時代目標和時代方法來分析。”[3]高職思政課教師要講活理論知識,重構學生的學習體驗,使他們不僅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么”,也能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進而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強化他們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思考、解決具體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面對著高職學生行動力強、探究能力弱的真實學情,教師應注重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利用新型的育人手段,轉說教為探究,使“要我學”變“我要學”,增強思政課教學方法新穎性、有效性,努力在青年的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播下思維創(chuàng)新的種子。同時要把握好創(chuàng)新與穩(wěn)定的關系,堅決杜絕課堂出現純娛樂化、空心化,消減思政課學理性與政治性。當前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主戰(zhàn)場,新媒體手段賦予了思政課教學設計新的活力。思政課教師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征,以及“95后”和“00后”這一代學生“網絡原住民”的思想行為特點,將思政課與網絡信息技術相結合,激發(fā)高職學生主動上網連接課程的內生動力,使思政課既充滿思想性、理論性,又體現親和力、針對性。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民族文化自信時,教師可借助網絡技術創(chuàng)設微課程,設計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且極具吸引力的微課,注意時長在5—8min為宜,并以其為基礎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針對自己較為感興趣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研究,并將學生研究成果上傳至校內網或班級群組內,用以豐富傳統(tǒng)文化傳播渠道,提高傳統(tǒng)文化感染力、影響力,真正使思政課內容從文本進入學生心中。
課程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的、內容、方式、過程、評價等多個子系統(tǒng)構成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對任何一環(huán)功能的淡化都會對實際教學效果產生負向影響。首先,高職思政課教師需明晰育人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精神旗幟,不斷提升高職學生自身綜合能力,培育工匠精神,使他們真正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其次,教師應提高教學總結的科學性,通過剖析學生品行培育成效探究其教學設計優(yōu)化需求,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與無效配置。最后,教師應把準思政課教學改革發(fā)展方向,增強教學設計的預見性,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評比準則等方面都要精心思考。只有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序安排,把握好“分力”,并增強教學設計諸要素的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做到“擰成一股繩”,才能真正增強思政課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廣大高職思政課教師應運用整體性思維把握教學設計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做到源于課程內容又高于課程內容、源于課程目標且高于課程目標,在深度把握高職學生的認知基礎上,引導最廣大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將思政課打造為青年學生終身受益的人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