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35歲以上成年人群的房顫患病率為0.71%,75歲以上高齡人群的患病率高達2.35%。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抗凝治療、心臟節(jié)律控制及心室率控制。本期“綜述與講座”欄目特別邀請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楊波教授為“心房顫動的診治進展”專欄組稿,并邀請該領域的知名專家撰稿。房顫患者有較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發(fā)生風險,血栓栓塞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房顫患者的健康,是其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楊波教授撰寫的《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研究進展》分別從血栓栓塞風險及出血風險評估、常用抗凝藥物、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療、抗凝藥物使用監(jiān)測及抗凝治療期間出血的處理進行論述,內容系統(tǒng),為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提供全面指導。左心耳封堵作為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術式,目前已成為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預防卒中的一種重要策略。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黃鶴教授的《左心耳封堵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對左心耳封堵預防血栓栓塞事件的臨床證據、專家共識、在中國的實踐進展、存在的問題及展望進行闡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曾秋棠教授撰寫的《新型口服抗凝藥在治療非瓣膜性房顫合并冠心病中的研究進展》主要闡述非瓣膜性房顫合并冠心病這一特殊人群如何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吳立群教授撰寫的《心房顫動的節(jié)律控制管理》從房顫節(jié)律控制的適應證、治療方法、復律后竇性心律的維持三方面進行系統(tǒng)闡述,對提高房顫患者的心功能、緩解癥狀、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劉啟明教授的《心房顫動患者的心室速率管理研究進展》對心室率管理的定義、適用人群、目標、價值及管理方案等進行全面論述,同時強調心室率管理不應被孤立出來,而應作為房顫綜合治療的組成部分。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本期雜志“綜述與講座”欄目各篇文章。您可登陸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網及本刊官方網站(www.lcnkzz.com)搜索本期雜志。感謝您持續(xù)關注《臨床內科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