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鐘鳴 陸慧 顧云鋒 李新華 陳吉韻
摘? 要:根據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yǎng)特點,研究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現(xiàn)狀和面臨的問題。通過課程的建設實踐,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機制,探討從共建共享、統(tǒng)一評價推進學分互認和成果共享等三個方面推進課程建設,以進一步提高課程建設使用的水平,提升課程的使用效率,更好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效果。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5-0027-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online open cours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unified evaluation, promotion of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and achievement sharing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nhance the use efficiency of curriculum, and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online open courses; shar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教育發(fā)展迅猛,網絡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得到廣泛應用。課程、知識的學習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習方式的改變推動了知識獲取渠道的快速拓展。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的快速發(fā)展為網絡學習、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提供有效的途徑和工具。
應用型本科高校規(guī)模和數(shù)量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占比超過半數(shù)[1]。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快速發(fā)展,建設完成了一批課程,如何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質量,進一步擴大開放共享的范圍,形成課程建設使用的良好生態(tài),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課程建設的現(xiàn)狀
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使用和運行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極大地推動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步伐。在線開放課程的大力建設,成為今年“新冠疫情”下高校做到“停課不停學”的有力支撐和前提條件。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當前課程建設呈現(xiàn)如下特點:
(一)課程運行平臺眾多
課程建設需求推動了整個平臺的快速發(fā)展,當前形成了企業(yè)、高校多方參與的狀態(tài),有國家層面的平臺,如“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平臺等,也有各企業(yè)平臺,如“超星”課程平臺、“智慧樹”平臺、“學堂在線”平臺等,各地區(qū)高校成立了區(qū)域性課程聯(lián)盟如“優(yōu)課聯(lián)盟”平臺等。各類平臺積極開展課程的建設使用推廣等工作,應用型高校成立的區(qū)域性聯(lián)盟平臺在課程建設數(shù)量等方面占有較大的比重。各家從事互聯(lián)網教育的企業(yè)圍繞課程建設需要推出了課程平臺服務、拍攝制作服務等內容,推出了“平臺+課程建設”和“企業(yè)端+校內平臺”等多種選擇組合模式,各企業(yè)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
(二)課程數(shù)量快速增長
應用型本科高校認識到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推出在線開放課程專項建設計劃,課程建設在數(shù)量上面得到了快速增加。就筆者所在高校而言,學校自2014年就開始慕課試點課程的建設工作,近些年更是加大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力度,2019年和2020年分別立項建設33門和27門在線開放課程,其中已建設完成35門課程分別在中國大學MOOC、優(yōu)課聯(lián)盟等平臺上線。同時,很多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建設的在線課程基礎上組建在線課程共享聯(lián)盟,如首個全國地方高校優(yōu)質MOOC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優(yōu)課聯(lián)盟平臺,截止到2020年7月,其上線課程有477門,加盟高校有153所,選課人數(shù)突破了100萬人次。當前的課程建設基本覆蓋了通識類課程、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核心課和專業(yè)方向選修課等,同時也推動了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和在線實踐類課程的快速發(fā)展。
(三)高質量特色課程不足
建設課程數(shù)量增多的同時,也存在較多的重復建設情況,在專業(yè)基礎類課程的建設中體現(xiàn)較為明顯,特別是針對同一專業(yè)課程的建設,造成了資源浪費和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如《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在同一課程平臺上,每門課程都建設有20余門內容相近的課程資源。建設課程時能夠體現(xiàn)學校辦學特點和專業(yè)特色的高質量課程數(shù)量不多,能體現(xiàn)應用型本科辦學特色的課程不多,課程建設存在“同質化”現(xiàn)象,尚不能滿足學習者要求。
二、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課程建設質量有待提升
課程一體化設計存在不足,建設者還存在一些固有的觀念,由原來的精品課程建設模式到新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模式思考不夠,特別是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下建設思維轉變明顯不足。課程的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資源的呈現(xiàn),如大量的授課或是講授的錄制視頻、大量的習題和參考資料的展現(xiàn)。主講教師重視根據大綱要求的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各類知識如何有機結合和恰當?shù)某尸F(xiàn)。教師需要考慮如何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到知識組織“架構師”的轉換,要從學科和專業(yè)層面思考如何更好地組織知識點,滿足學習者隨時學習的要求。在線開放課程需要課程團隊教師從建設開始對課程運行進行總體規(guī)劃,對知識點的教學模式運用進行具體設計,以適應高校中越來越廣泛的翻轉課堂、SPOC或全開放式的在線運行場景需求。課程上線運行時,課程團隊需要高度重視自主式學習和互助式小組學習等學習模式,要從操作層面來進行整體設計,才能發(fā)揮課程網絡教學帶來的有利因素。同時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決定了其建設的課程有較強的應用性特點,課程可能面向專業(yè)領域或是工程應用較多,課程教學中需要一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和實操訓練。
(二)學分互認機制不完善
部分課程商業(yè)平臺對通過課程學習者可以發(fā)放課程學習完成的“學分證明”,設置了“學分銀行”機制,有些聯(lián)盟平臺也提出了加盟高校相互承認學分的機制,但是由于各高校的教學管理機制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導致具體實施時遇到很多操作層面上的困難。學分互認機制不僅在高校間存在困難,同樣在各類教育機構和高校之間也存在困難,高校針對教育機構或企業(yè)推出的校外課程如何去認定學分、如何去抵換校內課程學分等方面都存在困難和問題,缺少相應的評價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課程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特點進行設計,更多的是圍繞自己學校需求來建設課程,在知識體系構建、教學實施與教學開展有自身的辦學要求和專業(yè)特點,因而導致各校間課程教學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推進專業(yè)課程的學分互認上會面臨問題,校際間缺少學分互認的統(tǒng)一機制,這也極大地制約了課程的使用運行。
(三)課程的共享推進不夠
課程建設基本是高校或是教師自已單獨建設為主,缺少“共享為核心”的課程建設機制[2,3],校際間以“課程群”理念建設課程機制還沒有形成。建設完成的課程局限于學校校內的課程開設,選課人數(shù)不多。有些課程沒有根據在線開放課程的特點形成對社會學習者和其他高校共享開放的局面,課程的使用效率不高。2018年和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認定文件中,對課程的開放共享提出了明確的應用效果與影響的要求,課程應當要在其他高?;蚴巧鐣W習者中共享范圍廣,應用模式多樣,應用成效好。因此,如何構建以“共享為核心”的、面向“課程建設和平臺建設”的“生態(tài)化課程系統(tǒng)”是課程建設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也是進一步擴大課程的受眾面,形成面向全社會開放的課程共享的重要方面。
三、推進課程建設的路徑
(一)建設優(yōu)質課程,統(tǒng)一管理標準
對課程進行一體化設計,圍繞課程全過程生命周期,針對不同的使用場合,圍繞課程達成目標,做到課程設計與結構體系完善,知識點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展現(xiàn)豐富,運行方式靈活多樣,資源更新及時,問題解答實時高效。針對課程特點,可以利用虛擬實驗技術,將滿足條件的線上虛擬實驗和線下實操實踐相互結合,提升課程運行質量。管理標準統(tǒng)一是進一步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可避免同類型同層次高校相近課程的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浪費,可以探索通過“專業(yè)課程群”等方式來開展合作共建,優(yōu)勢互補,優(yōu)勢共享,共建優(yōu)質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以提升課程的建設水平。如某些專業(yè)可以根據工程認證的通用標準和專業(yè)標準的相關要求,推進基礎課程和專業(yè)核心課程等優(yōu)質課程的共建共享。
(二)統(tǒng)一課程評價,推進學分互認
首先在線開放課程需要相對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或通用的課程標準,建設統(tǒng)一的課程評價是開展共享的一個基礎條件,也是提高課程學習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探索脫離于教師和學習者主觀學習的評價體系標準,如機器評價、學習同伴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3]。因此,需要加大課程標準特別是同類型高校的相互緊密聯(lián)系,出臺相應的課程評價標準,或是依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課程評估,形成有一定共識的課程評價體系,為課程學分互認打下基礎。其次要在尊重高校辦學自主權、平衡各方訴求的基礎之上,建立高校之間的合作規(guī)則、學分管理規(guī)則、學分互認運行規(guī)則等體系,各個高校自身建立與學分互認相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推行學分制和選課制度[4]。
(三)重視學習體驗,課程成果共享
基于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學習必須體現(xiàn)“學習者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課程資源的設計開發(fā)都要圍繞這個基本理念。相比之前的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等模式,在線開放課程更要關注用戶體驗和交互學習效率。特別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如何從WEB端過渡到手機移動端,提供高效便捷的課程學習及課程建設管理技術的高效支持,對快速推進課程的開放共享有重大的意義[5,6]。課程的共享方式應該多樣,在推動多方參與的課程共同開發(fā)、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和資源購買等多種方式基礎之上,可提供校際共享、校內共享、校企共享和社會共享等多種共享方式。在線開放課程在校外共享時也可以采取學歷、非學歷和輔助資源等多種方式。校際學歷共享主要采取校際學分互認等方式。校企之間的課程共享合作可為企業(yè)和行業(yè)人員提供職業(yè)培訓、業(yè)務提升的通道,會大大提升企業(yè)培養(yǎng)自身員工的效率,節(jié)約人力資源培訓的成本。這種方式開啟了在線課程走向校外的可行方式,無疑也是推進應用型本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共享的一種較新的方式。
四、課程建設的機制建設
(一)課程的選擇標準
在開展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之初即需確定課程建設的選擇標準。首先課程建設要有利于學校專業(yè)建設和發(fā)展。課程的選擇既能夠展示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特色,又要選擇社會關注度高的課程,建設可以提升專業(yè)影響力的課程。其次課程要立足共享使用的角度來確定。從受眾角度考慮,課程不僅要立足于面向本校學生使用,同時也要滿足同層次兄弟高校學生需求和行業(yè)領域內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學習需求以及社會大眾自身學習的需要。第三方面,課程的應用性特色要明顯。要選擇專業(yè)基礎好、行業(yè)化特色明顯、以及校企合作機制健全的課程,課程內容要與職業(yè)標準對接。選擇的課程教學團隊要整體實力強、素質高,課程負責教師在行業(yè)領域內要得到認可,教師要有較高的建設熱情、奉獻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二)課程的建設標準
課程建設從多個方面提出建設標準。一是課程的設計理念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二是課程的知識點設計在符合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要符合學習者的網絡學習特點;三是課程資源建設要有豐富的多樣性,要緊跟專業(yè)行業(yè)的應用實際,注重知識的先進性;四是課程呈現(xiàn)方式要采取視頻與多媒體動畫和高清圖片等“富媒體化”呈現(xiàn)方式,根據在線學習的特點,每個視頻盡量不要超過十五分鐘;五是根據平臺軟件特點設計界面,要求課程學習操作方便快捷,易學易用;六是注意課程評價,既要注重評價角度多元化,更要注重對學習者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來衡量課程質量;七是從技術層面設計課程技術指標,要有良好的人機介面,運行保障可靠。
(三)完善課程的保障標準
首先學校要制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規(guī)劃,明確歸口建設與管理職能部門和協(xié)助部門,理順各方面關系,切實保障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有序與高效。課程建設采取項目制方式進行立項管理并撥付專項建設經費,并切實保障課程上線運行后所需要的后續(xù)經費。其次由教育信息技術教師與課程教師組成課程技術保障組,并引入專業(yè)的制作團隊,從教師的課程設計到課程呈現(xiàn)整個過程中做好技術保障工作。
(四)課程的成果認定標準
學校需要制定在線開放課程的成果獎勵和激勵機制,給予教師對應的工作認可,將在線開放課程納入學校質量工程獎勵的范圍。在課程建設完成開始上線運行后,學校計算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與傳統(tǒng)課程相對應,可提升工作量的計算標準。在認可教師知識產權和勞動付出的基礎上,根據制定的有關文件規(guī)定分別給予獎勵。
五、課程建設實踐
基于上述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的思考,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筆者所在高校確定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指導思想,即按照“引進來,走出去;重點先行,全面推進”的建設思路,逐步提升在線開放課程在學校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比例?!耙M來”就是引入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等通識類和公共選修類課程和其它在線課程平臺上高質量的專業(yè)基礎課程,重點豐富通識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體系?!白叱鋈ァ本褪侵鲃蛹尤胄kH慕課建設聯(lián)盟或者是校企慕課建設聯(lián)盟,通過聯(lián)盟平臺,促進優(yōu)質課程資源共享?!爸攸c先行”就是先行選擇特色鮮明、基礎較好、條件成熟的課程按在線開放課程的要求進行建設。“全面推進”就是在總結建設的基礎上,明確目標,建立保障體系,有步驟有計劃地全面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數(shù)量,提高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質量和使用的范圍。
下面以筆者所在高?!短剿鳌耙暋苯?視光學與視覺科學導論》課程為例,簡單說明在線開放課程的具體做法。
(一)明確課程建設的目標
在建設之初該課程就通過學校、醫(yī)院和相關行業(yè)企業(yè)組成一個共建共享課程建設聯(lián)合體,簽訂有關的協(xié)議,約定相互的義務和責任,通過強大的課程團隊來建設完成優(yōu)質在線開放課程。課程構建了臨床醫(yī)學技術、眼視光學應用、視光行業(yè)前沿進展為主線的“全方位、專業(yè)化”課程體系,主任醫(yī)師、教授帶領的教學團隊,將科研成果與課程教學密切結合,通過將視覺科學的基本概念、眼視光醫(yī)學的理論體系,與視覺保健和康復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信息時代視覺品質優(yōu)化技術的拓展等有機融合,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內容的“科學性、新穎性”;并采用項目化教學內容、混合式教學模式、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構建出“理實并重、產教互通”的課程方案。
(二)混合式課程教學設計
課程依托中國大學 MOOC平臺面向所有學習者進行實時在線教學,并輔助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體,拓展課程網絡平臺的師生互動功能;針對在校專業(yè)學生、公選課學生,課程采用線上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模式,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資源,如對已開發(fā)教學資源進行信息增補及視頻再處理,經線下多媒體教室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驗證后,再投放到下一輪MOOC課實施平臺上,推動了MOOC輔助教學資源的持續(xù)開發(fā);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將自媒體技術與中控展示平臺連接后,微課、翻轉、項目引導等多樣性教學方法得以開展,實現(xiàn)了教學實施的現(xiàn)場反饋和教學效果的即時評價,教學方法更加靈活生動。
(三)開展校企共享教學
該課程不僅在校內、相關高校投入使用,也在(上海)明月鏡商學院、博士倫大學、(江蘇)萬新學苑、強生視光學苑等企業(yè)學院投入使用運行,作為企業(yè)人員繼續(xù)教育和技術培訓的教程,學員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修完課程指定模塊獲得相應學分,為提高行業(yè)技術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及業(yè)務能力提供了課程支撐。
(四)推進課程社會共享
課程團隊通過行業(yè)平臺E+E學院及電視網絡等傳媒平臺,選取網絡課程平臺特定課程模塊內容,以微課及訪談等形式,向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及廣大群眾普及視覺科學技術,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依托學?!澳暇┦星嗌倌暌暳】悼破战逃亍?,利用在線開放課程的視頻資源等,課程團隊面向學校地區(qū)的4000余名中小學生開展視光普及教育,積極開展“愛眼護眼”知識講座及義務普查,在青少年視力跟蹤及視覺知識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得到了很好的社會應用效應。該課程同樣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面向社會開放,截止當前共有36000余人選課,課程建設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為一個很好的建設案例。
六、結束語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一體化的課程知識體系設計,建立課程評價體系標準,建立多方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推進校際間學分互認機制建設,以形成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良性循環(huán)。通過這些措施來提升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應用型高校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更好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為社會大眾提供優(yōu)質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
參考文獻:
[1]陳小虎,黃洋,馮年華.應用型本科的基本問題、內涵與定義[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04):1-5+28.
[2]馮年華,陳小虎,吳鐘鳴.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6(03):58-61.
[3]陳琳,唐毅謙,周明圣.慕課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困難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5(04):51-53.
[4]冉利龍,胡海斌.遠程教育課程共享、學分互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5):15-18.
[5]溫小非,朱炯,仇培濤,等.高等教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研究及實踐[J].大學教育,2019(08):42-44.
[6]田亮,焦寶祥,諸華軍,等.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09):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