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秦嶺與華夏文明初論

2020-12-23 06:53白寬犁
人文雜志 2020年11期
關鍵詞:南北秦嶺文明

白寬犁

內容提要山岳河流是理解中國古代文明極其重要的元素,華夏民族與秦嶺這片土地形成經濟、政治、文化和審美等多重人地關系。作為中國自然地理上的南北分水嶺,秦嶺開啟南北兩種不同的歷史進程、文明,也因此產生華夏文明才有的南北意識和文化,形成分裂或統(tǒng)一的疆域區(qū)劃。秦嶺是一個大生態(tài)區(qū)域,在經歷從傳統(tǒng)農耕文明到現代工業(yè)文明,再到當代生態(tài)文明轉型之際,當前正在構建“天然”“共享”“綠色”的新文明范式,從而保證國土空間生態(tài)資源合理適度開發(fā),華夏文明永賡續(xù)。秦嶺還是華夏古文明源地、歷史文化基因源地、宗教文化源地,秀美壯麗山水使秦嶺山水文化綻放奇光異彩,從而展現出一軸華夏文明史中最具民族神韻的斑斕畫卷。

關鍵詞秦嶺華夏文明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2;K92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20)11-0049-09

山岳河流是理解中國古代文明極其重要元素,中國古人創(chuàng)造出九州、五岳、四海等宏大天下概念,形成山河、江山等國家指代范疇。秦嶺以橫亙中國中部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成為中國自然地理分水嶺與華夏文明形成、發(fā)展的核心地帶,無論在古時還是當代,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因子、文明元素。本文即是以秦嶺討論中國國家地理南北劃分與整合意義、新型文明范式,在山河地理中追尋中國山脈精神、審美氣質,從自然、人文地理視域中探究秦嶺與華夏文明間的人地關系。

一、自然地理與南北文化

秦嶺是中國大地上極其重要的山脈之一。大概在新生代發(fā)生強烈隆升時形成,經歷從古生代到中生代漫長的造山帶演化過程,擁有廣義與狹義概念之區(qū)分。廣義秦嶺西起甘肅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經天水麥積山進入陜西,東至河南境內伏牛山,東西綿延1600多千米,南北寬數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跨甘肅、四川、陜西、湖北、河南等省份。狹義秦嶺則限于陜西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山地,西始嘉陵江源,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包括陜西西安、渭南、寶雞、漢中、安康、商洛所轄地區(qū)6個地市、35個縣全部或部分地域,東西長約500多千米,南北寬約100至180千米。本文所要討論的是狹義的秦嶺范疇。

從自然地理角度講,秦嶺由一系列山脈和其間的河谷、山間盆地組成。山脈自西向東分為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大散嶺,即大散關;中支為鳳嶺,位于鳳縣坪坎鎮(zhèn)境內;南支為紫柏山,坐落在留壩與鳳縣交界處。周至、太白和眉縣境內的太白山為秦嶺最高峰,主峰拔仙臺海拔3767.2米,山上常年白雪皚皚。中段為終南山,雄踞西安城南,西起周至縣秦嶺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東至藍田縣楊家堡,橫跨藍田縣、長安區(qū)、鄠邑區(qū)、周至縣等縣區(qū),綿延100余千米,主要山嶺有四方臺、首陽山、靜峪腦和東光禿山等,是灃河、澇河、浐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錢河等河流發(fā)源地。驪山是秦嶺中段北麓最東端的斷塊山,曾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處,秦始皇陵即在驪山北麓。秦嶺東段呈手指狀向東南展開,從北向南依次為太華山、蟒嶺、流嶺、鶻嶺、新開嶺、崤山。

歷代關于秦嶺命名多有差異。先秦時曾被稱為“南山”或“終南山”,擁有諸如中南、太白、太乙等異名?!渡胶=洝防镙d:“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獸多猛豹,鳥多尸鳩?!狈巾w譯注:《山海經》,中華書局,2011年,第29頁。《詩經·斯干》云:“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雹壑苷窀ψg注:《詩經譯注》,中華書局,2019年,第293、187頁?!督K南》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雹鄞蠹s在古人意識里,南山或終南之名皆有“天下之中,都城之南”之意,直到東漢班固的《西都賦》里出現“于是睎秦嶺,睋北阜。挾灃灞,據龍首”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第1卷,中華書局,2007年,第374頁。的描述,這條山脈才正式被命名為“秦嶺”。清人毛鳳枝在其《南山谷口考校注》中勾勒了秦嶺大致輪廓:“誠以南山脈起昆侖,尾銜嵩岳,橫亙潼關、華陰、華洲、商州、洛南、渭南、藍田、咸寧、長安、戶縣、寶雞之境,畿及千里,深山窮谷,不可殫究?!泵P枝:《南山谷口考校注》,李之勤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頁。毛鳳枝所講的南山起于昆侖,尾銜嵩山,與今天廣義秦嶺范圍大致相同,而他所講秦嶺橫亙關中和陜南一帶,這個地理范疇與本文所講的狹義秦嶺范圍接近。

秦嶺之所以被認為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標識之一,源于其為中國南北分水嶺。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中提出“北嶺淮水”說,是近代以來最早提出秦嶺為中國南北分界線觀點。北嶺即是秦嶺,淮水位于江蘇淮陰境內。秦嶺高聳中國中央位置,橫亙東西,向東延伸與淮水相接,從而構成中國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線。確切地說,這個分界線是指自然地理區(qū)別地帶的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帶。1935年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在《中國氣候概論》一文中也提出秦嶺—淮河線觀點,1936年翁文灝在《中國土壤與其相關之人生問題》一文中將秦嶺—淮河視為中國天然分界線,1月0攝氏度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日平均氣溫≥10攝氏度,積溫4500攝氏度等值線。單之薔:《南北分界線上的迷霧》,《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第10期。中國地理自古以南北來劃分,少以東西來界定,大概是因為中國的大江、大河絕大多數自西向東奔流,因此東西溝通容易,而因高山阻隔,南北交通不易。秦嶺為天下之險阻,故而,李白以“黃鶴之飛尚不過,猿猴欲度愁攀援”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增訂本)》,中華書局,1999年,第1618頁。來形容秦嶺高峻險要,其分水脊由一系列分水嶺構成,由東向西分別是:灞河與丹江的分水嶺在牧護關,大峪河與乾佑河的分水嶺為秦嶺梁,石頭河與褒河的分水嶺是太白山主峰拔仙臺,清姜河與東河的分水嶺是煎茶坪,將這些分水嶺地點連接起來,就構成一條東西走向的秦嶺總分水脊線,通過分水脊秦嶺影響周圍河流分布狀況?!耙郧貛X總分水嶺為界,大部分的河流呈南北向奔流,分別屬于長江和黃河流域的漢江、嘉陵江、渭河和南洛河四個水系。在這四個水系中,除了嘉陵江向南流進四川盆地、南洛河因受斷陷盆地影響,由西向東流進入豫西山地以外,其余各河分別流入漢江和渭河。”劉胤漢:《秦嶺水文地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頁。這樣在秦嶺周圍形成黃河、長江、淮河、漢江,即中國地理上所講的江、淮、河、漢四瀆,秦嶺因此成為中國地理中樞。在其南北不同的氣候、河流、植被、土壤等,對應兩種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鐵馬秋風”南北方截然不同風景,也存在南稻北麥、南船北馬迥異的中國人生活方式。

以秦嶺為軸心地帶形成的華夏文明具有鮮明的南北文化區(qū)別特征,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華夏民族這樣具有強烈的南北意識,文化的各個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國人的南北意識不是很早就有的,秦漢時,“漢文化的核心地帶,一直在黃河的中、下游流域;關中和山東,曾是兩個高度的開發(fā)區(qū)?!标愓椋骸吨袊幕乩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3年,第3頁。漢唐文獻中,秦嶺之南經常被描述為沼澤與叢林之地,處于煙瘴之氣、怪鳥異獸之中,人極易患病,故而開發(fā)較遲。及至永嘉之亂,晉室南遷,才初步改變北方經濟、文化在華夏文明中占主導地位的態(tài)勢。秦嶺以南大于800毫米的年降雨量和溫濕氣候,冬季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交通運輸上南方的河流也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秀麗山水進一步促成文學藝術的繁榮發(fā)展。故此,唐宋時期,中國政治軸線由東西開始轉變?yōu)槟媳钡牡乩砜臻g,經濟中心日漸向東南轉移,中國人的南北意識和南北地域、文化觀念開始形成。唐宋時中國的“‘南方包括長江流域及其四個主要的支流流域(湖北、湖南、江西、秦嶺山脈以南的陜西、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盵美]陸威儀:《世界性的帝國:唐朝》,張曉東、馮世明譯,方宇校,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第16頁。至金人統(tǒng)治北方百余年,仍以秦嶺、淮河為界與南宋朝廷對立,到明代科舉取士時,中國南方的界線已推至長江地域,晚清末年,張相文提出的“北嶺淮水”說則重新界定了中國南北的自然地理界線。

基于南北自然地理區(qū)別,中國存在南北疆域分化與南北自然人文景觀的差異。經由從早期東西橫向格局轉為中唐時開始形成的南北縱向態(tài)勢,華夏文明就在黃河與長江這兩個流域間相互推移、轉換,國家出現南北分裂或整合態(tài)勢,文化存在南北分合之說。中國歷史進程圍繞南北疆域展開,結合游牧與農耕兩種生產與生活方式,形成南北意識,在此意識引導下隨著政治格局變化出現南北政權和文化。歷史上秦、漢、隋、唐、元、清、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擁有秦嶺南北疆域空間和政權上“大一統(tǒng)”的行政區(qū)劃。而在分裂時期,中國空間結構就會縮小,從東漢到隋唐間的四百年里,三國時中國政治版圖是以統(tǒng)治北方黃河流域的魏與南方長江流域的吳蜀政權而存在。晉之后的一個世紀,又以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劃分而分裂,從而出現南北中國的局勢。如布羅代爾在其《文明史》中所指出:“中國的統(tǒng)一,就是北方加上南方。中國直到13世紀其整個疆域都遭到滅頂之災時才真正實現了統(tǒng)一。”[法]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常紹民、馮棠等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第208頁。如此說來,在11世紀前主宰中國的是黃河流域,那么從11到20世紀長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文化中心。

中國文化中,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幾乎都存在南北分流的事實。中國哲學春秋時孔墨在北,老莊在南。北方興盛儒學,南方尤喜道家。《春秋繁露》及其余經說,北學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余辭賦,南學之典范。宋代張載所創(chuàng)關學乃北學之正宗,言理頗重考實,倡導經世致用。陸王起于南,為中國千年學界開一新境界,其學問直指本心,知行合一。兩漢之后,儒學統(tǒng)一,然至六朝時又有南北之流別,北人喜治三禮,南人好治易。就宗教論,鳩摩羅什在長安翻譯佛經,佛學興盛,南方不及北方。隋唐時,佛教開宗立派興起,天臺、法相、嚴華皆起于北方。禪宗從唐時則出現南北二宗,北宗占據華夏大地中心地帶,南宗迤邐嶺南,沿華夷雜居的偏僻地帶傳播。文學藝術的南北分化現象也很鮮明。黃河流域之《詩經》與長江流域的《楚辭》分別代表古代中國北方與南方文學的兩座高峰。所謂“長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江南草長洞庭始波,情懷也。散文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者,北人為優(yōu)。駢文之鏤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為優(yōu)?!雹芰簡⒊骸讹嫳椅募返?冊,中華書局,2015年,第944頁。及至南北朝時,北朝詩歌常有慷慨悲壯之氣,南朝辭賦多有婉麗柔媚之美。書畫藝術也有南北區(qū)分特色,所謂“北以碑著,南以帖名。南帖為圓筆之宗,北碑為方筆之祖,遒健雄渾,峻峭方整?!媽W亦然。北派擅工筆,南派擅寫意,李將軍之金碧山水筆格遒勁,北宗之代表也。王摩詰之破墨水石,意象逼真,南派之代表也?!雹軕蚯心媳眱闪鳎s劇和南戲、西梆子腔與南昆曲,北方悲壯,南國華麗。

然而秦嶺雖阻隔南北,文化存在南北差別,但自古以來秦嶺南北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始終存在。秦嶺山中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西至東,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谷道和武關道皆是溝通南北的著名古道。陳倉道從鳳翔經寶雞到散關,至鳳州過連云棧道到漢中,經由秦嶺北坡的清姜河而上,再沿南坡的嘉陵江而下,雖是幾條道路中最長的一條,但道路平坦,便于行走;褒斜道沿眉縣斜水,翻越秦嶺沿褒水而行至漢中;儻駱道沿儻谷水和駱谷水而行,是幾條古道中最短、最險峻的一條,從周至過興隆嶺至洋縣到漢中;子午道沿灃河而上,翻越秦嶺主梁再沿旬河而下,翻越平河梁,最后沿漢江而至漢中;庫谷道由庫谷登秦嶺,循乾祐河(古稱柞水)而南行,然后循旬水到旬陽,再到安康;武關道由灞水河谷轉至丹江河谷,從藍田到商縣、丹鳳,最后至武關,通往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以上幾條古道均通達漢中盆地,在陜西境內被稱為秦古道,從漢中進入四川后則被稱為蜀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現代化道路建設蓬勃發(fā)展,寶成鐵路是沿陳倉道,即嘉陵江河谷穿過山地而修建的共和國第一條溝通西北與西南地區(qū)的山岳鐵路,改變了古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史。21世紀以來,2007年終南山隧道正式通車,縮短了秦嶺南北的時空距離。2018年西成高鐵通車將西安與成都這兩座西北與西南的國家中心城市勾連起來,提升了秦嶺南北往來速度。又有西康鐵路的秦嶺隧道、西安南京鐵路的東秦嶺隧道、西漢高速的秦嶺隧道群,以及蘭渝鐵路的西秦嶺隧道,將秦嶺天塹變?yōu)橥ㄍ尽?/p>

交通道路的暢達,帶來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為最。貞觀初,孔穎達、顏師古等奉詔撰《五經正義》,有折中南北之意。文家之韓柳,詩家之李杜,皆生江河兩域之間。書家歐陽修、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長,別開生面。近世以來,汽車、輪船、鐵路、高鐵溝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趨于統(tǒng)一。毋庸置疑,幾千年來華夏民族在秦嶺南北的黃河與長江間相互推移,華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間上展開,南北文化之區(qū)分與融合狀態(tài),秦嶺是其發(fā)展的歷史見證。

二、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綠色文明

秦嶺還是一個大生態(tài)區(qū)域空間。中國生物之分布自北向南存在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僅限于狹小地理空間)五種溫度帶,擁有各自不同的光、熱和濕度,因此生長和生存的植物與動物也不盡相同。秦嶺是介于暖溫帶和亞熱帶之間的一個過渡地帶,位于中國軸心,其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其他五類溫度帶不同。在華夏族五千年發(fā)展歷史中,中華大地上留下一代代人不斷累積的勞作痕跡,即是文明印記。討論文明便要探究其所處空間環(huán)境形成的氣候、植被、動物,以及生活其中的人類活動。

水資源是秦嶺生態(tài)循環(huán)鏈條上的核心資源。秦嶺分水嶺所分的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是維系華夏民族生命最重要的河流,因此秦嶺也是我國的中央水塔。秦嶺以北屬于黃河流域,較大的支流有渭河、洛河、洮河;秦嶺以南屬于長江水系,擁有漢江、嘉陵江、岷江三大支流。秦嶺水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的統(tǒng)計,陜西秦嶺地區(qū)長度在4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86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95條?!眲⒇窛h:《秦嶺水文地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頁。渭河自甘肅鳥鼠山發(fā)源后,中下游的干流沿秦嶺北麓東流,沿著渭河向東甩出一條華夏文明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先后創(chuàng)建了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向東延展出由洛河及其支流伊河形成的洛陽平原。發(fā)源于陜西華山南麓藍田縣境的洛河,流經陜西洛南和河南盧氏、洛寧,最后在河南鞏義縣境內匯入黃河,伊洛河文明是華夏文明又一重要構成。洮水源出青海與甘肅兩省交界處的西秦嶺的西傾山北麓,兩岸文明也異常繁盛。同樣秦嶺南麓也是眾河發(fā)源地,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發(fā)源于秦嶺南麓陜西寧強縣,流經陜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至武漢注入長江。漢江水資源豐富,文明源遠流長。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所調的水就是自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經新挖渠道再經唐白河流域到方城埡口,在鄭州以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以供應北京。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來自秦嶺的漢江水從秦嶺湖(丹江口水庫)出發(fā),沿華北平原西部的輸水總干渠來到北京頤和園團城湖。任婷、燕碩成:《探尋秦嶺C位擔當,秦嶺何以被稱為“中央水塔”?》,《華商報》2020年7月17日?!澳纤闭{工程通水近6年,陜西就有1423億立方米清水匯入丹江口水庫,占水庫總量的70%。……石家莊滹沱河、邢臺七里河、鄭州賈魯河,這些華北平原上的河流因為秦嶺的水而再次碧波蕩漾,而到2019年底中央水塔秦嶺給北京整整搬去了一座密云水庫?!鄙成骸吨醒胨蠛訙珳緢笥浾咝凶咔貛X兩千余公里探訪中央水塔》,《陜西日報》2020年5月28日。嘉陵江發(fā)源于秦嶺陜西鳳縣嘉陵谷,干流北跨秦巴山地,南延至四川盆地腹部,上游基本上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之中奔流,因此,秦嶺對嘉陵江水源涵養(yǎng)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丹江發(fā)源于秦嶺陜西商洛鳳凰山南麓,為漢江最長支流。今天的丹鳳縣曾是古時龍駒寨,當年百艇聯檣、水走襄漢、商貿興隆。秦嶺北側的關中平原是地下水良好的儲存場所,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渭河及其較大的河谷階地上和山前洪積扇地帶。秦嶺南側的漢中和安康盆地則堆積了第四系松散巖層,滲水、儲水條件好,也具有較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充足的秦嶺水資源哺育出秦嶺豐茂的植被與各異的動物。秦嶺山體高聳龐大,使其南側冬季少受寒流侵襲,夏季擋截了東南氣流,分別形成北麓的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和南麓的亞熱帶濕潤氣候。溫濕的氣候和豐沛的水資源為植物生長提供優(yōu)良條件,據統(tǒng)計,秦嶺山內共有種子植物3446種,占全國同類總種數的14%,其中秦嶺特有種192個,國家保護植物44種,常綠闊葉植物有177種,中藥材1119種,占陜西省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種數的69.76%,占國家保護植物種數的9%。王社教:《秦嶺生態(tài)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光明日報》2020年4月27日;許潔雯、杜宏爭:《秦嶺》,中國地理百科叢書、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6年,第118頁。南坡生長著一千多種被子植物,物種比北坡更豐富。秦嶺山里還存在鮮明的梯度氣候,自下而上依次分布著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等,在南坡溫帶以下還有北亞熱帶,致使秦嶺所含的植物區(qū)系十分豐富,自下而上分布有:低山丘陵干旱落葉闊葉林和側柏林帶,華山松、櫟林及針、闊葉混交林帶、櫟木林帶、高山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等多種類型植被。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山高谷深的環(huán)境,使秦嶺從海拔800米低山到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藥材,最為名貴的珍稀草藥生長在高海拔區(qū)。為保護秦嶺這些珍貴植物資源,1986年,太白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洋縣境內成立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鳳縣境內建有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兩當有張家河森林公園,鎮(zhèn)安境內有木王國家森林公園。茂密的森林和豐茂的植被為秦嶺涵養(yǎng)水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動物生長提供優(yōu)良棲息地和生存空間、充足食物。據統(tǒng)計,秦嶺中哺乳動物有87種,鳥類338種,獸類144種,其中65種為二級保護動物。王社教:《秦嶺生態(tài)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光明日報》2020年4月27日。為保護這些珍稀動物,國家在洋縣建立朱鹮保護區(qū),佛坪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寶大熊貓在這里繁衍生息,柞水建立牛背梁自然保護區(qū)。秦嶺還是中國金絲猴分布最北的區(qū)域,在周至、太白、寧陜、佛坪、洋縣等地的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中常見它們的蹤跡。

人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最高層位置,人類活動造成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歷史長河里不斷變遷。秦嶺的山脈、河流、山地、巖石、礦物、土壤、植被、動物、微生物,以及生活其中的人群構成一個互動、循環(huán)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互利共生、競爭沖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體系。農業(yè)墾荒、都城建設、手工業(yè)生產、戰(zhàn)爭,以及生活需求都會對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改變。對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大概西周時就已存在,《詩經·周頌》里詩云:“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疆侯以?!敝苷窀ψg注:《詩經譯注》,中華書局,2019年,第544 頁。秦時存在大肆砍伐秦嶺山中森林以建造宮殿的情況,這從《阿房宮賦》里描寫的景象即可見一斑。漢唐時,秦嶺北麓關中地區(qū)都城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宮殿營建對木材的需要,都城生活對柴薪的需求都導致秦嶺森林再次大幅度減少,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以致關中平原曾有的許多著名湖泊,在唐以后逐漸湮滅。明清時期,由于可開墾的土地愈來愈減少,數百萬流民涌入秦嶺和大巴山區(qū)墾山種植,兼營木廠、炭廠、鐵廠、造紙廠,秦嶺山區(qū)原始森林遭到毀滅性破壞,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到當代,秦嶺違章建筑是人與大自然動植物爭奪生存空間的表征,秦嶺山石的開采,水資源的無節(jié)制使用,加速了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每年七八月雨季期間,秦嶺山中常常會形成山洪,大水沖走秦嶺山中建筑,像1956年6月下旬,漢江洪峰在洋縣達到11300秒公方,褒河、湑水河等出現特大洪峰,造成普遍性的山洪暴發(fā),給漢中許多地區(qū)的生產和老百姓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劉胤漢:《秦嶺水文地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8頁。1974年的汛期,僅商洛地區(qū)就有數百處河流的河堤被沖毀,引起公路塌方、農田被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除澇河、黑河、皂河和灞河外,秦嶺其他河流均有汞析出,工業(yè)對河流污染很嚴重。故此,重建秦嶺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倡導綠色文明就成為當前極為迫切的任務。

“每個社會,每種文明,都依賴于經濟、技術、生態(tài)、人口等方面的環(huán)境。物質和生態(tài)條件總是在決定文明的命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口的增加或減少、健康與疾病、經濟或技術的增長或衰落——所有這一切都深刻地影響了文化,也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結構?!盵法]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常紹民、馮棠等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第20~21頁。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中,人類最初依賴采集天然食物為生,進入到傳統(tǒng)農業(yè)時代,農耕文明以開墾荒地、砍伐森林對環(huán)境加以開發(fā)、利用,形成農耕文明范式。農業(yè)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歷代秦嶺墾荒對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是農業(yè)生產取決于人類生產與自然節(jié)律一致,相比較工業(yè)時代而言,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問題還不是非常嚴重。但進入工業(yè)時代,工業(yè)以水利開發(fā)、礦石開采帶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而超越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承受力的各種資源開采、利用,最終導致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失去平衡。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以千、萬年為單位在歲月中不斷調整,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類不可能有漫長的時間可以等待自然生態(tài)進行自我調整。故此,現代社會,人們需要的是創(chuàng)建新的文明范式,竭力保持區(qū)域內各類生物與環(huán)境達到平衡,正因為此,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便成為繼農耕文明、現代工業(yè)文明之后,正在勃興的新型文明范式。

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是以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fā)展,按照客觀規(guī)律取得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它提出的前提是在現代科學技術下,特別是在現代先進生態(tài)科學技術的革命與發(fā)展推動下,人類財富觀念的轉變,在人們擁有充裕的物質財富和文明的基礎上,要求人與自然界之間構成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在筆者看來,這種文明以“天然”為理念,遵從自然生存規(guī)律;以“共生”為準則(也可用“和諧”來替代),主張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無論是動植物,還是土壤、水系都能夠共享秦嶺這片土地;以“綠色”為終極目標,“綠色”是個比喻性詞語,實際內涵包括人類在改造自然之際低消耗節(jié)能、無污染的內容,強調資源的節(jié)約與循環(huán)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繼承華夏古國的農耕文明傳統(tǒng),具有整體思維范式,強調用系統(tǒng)方法看待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各類生物,吸收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借鑒道家倡導的道法自然,以尊重自然規(guī)律為最高原則,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為生活和人生行為準則;又接納現代化工業(yè)文明帶來的高科技,在擁有充裕物質財富基礎上,合理使用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各種資源,以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共生,空間生態(tài)資源共享,來推動經濟社會穩(wěn)健發(fā)展。這種文明是基于對傳統(tǒng)華夏農耕文明的繼承,并在新時代發(fā)展而形成。

秦嶺位于國土中央位置,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整個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有極大影響。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要提供給中國人水源涵養(yǎng)、土壤保持、洪水調蓄、防風固沙、固定二氧化碳,以及農產品和木材等原材料。秦嶺生態(tài)綠色文明要在保持秦嶺青山綠水、壯美秀麗景觀、萬物生長競自由的狀態(tài)下,賦予秦嶺最具有生命力的內涵。這種綠色文明范式是人面對當前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在保護的基礎上,基于自身生存所需,以合理適度開發(fā)為原則,形成人與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確保華夏文明長續(xù)永賡。

三、文化源地與華夏文明

華夏民族與秦嶺這片土地形成的人地關系是多重的。一座大秦嶺是一部恢宏的自然史和人類進化史,擁有“三千里大秦嶺,五千年華夏史”的豐贍內容。

秦嶺是華夏文明發(fā)祥的重要文化源地和歷史文化基因源地。秦嶺與黃河、長江構成“一山兩河”的華夏軸心地帶,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以華夏、中華國名來講,與秦嶺皆有密切關系。中是指居于國土之中,華與秦嶺山脈中的華山有聯系,夏乃大也。中國古代有岳鎮(zhèn)海瀆祭祀傳統(tǒng),山川代表天下,名山大川是國家地理主要標識。華山以西岳之名號被視為華夏族重要地理坐標,以居國土之中地理位置成為華夏族古文化源地。秦嶺南北遠古以來孕育不同人文群體,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主要分布在以華山為核心,包括中條山周圍、子午嶺以南和秦嶺以北的廣大范圍內。渭河支流灞水上有距今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生活遺址,傳說中的女媧與伏羲的母親華胥氏陵寢也在灞水之上。灞水支流浐河邊是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半坡遺址,距今6000—7000年前半坡人在此馴化野生谷物,制造尖嘴陶瓶、人面魚紋彩陶盆。迄今為止,在秦嶺北麓關中平原的渭水及其支流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有100多處。傳說5000多年前,清姜河畔炎帝部落以清姜河為中心,向寶雞及其周邊發(fā)展;在渭河另一支流沮水河畔的橋山之上是黃帝陵寢,漢武帝時“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彼抉R遷:《史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27頁。黃帝時代是華夏文明起源時期,井、房屋、舟車、服飾、釜、甑、灶、杵臼、陶器都被創(chuàng)造出來,黃帝史官倉頡造出文字,黃帝是奠定華夏文明的第一座基石與民族精神標識。炎黃部落不斷融合,最終形成華夏民族、炎黃子孫,民族融合為文明創(chuàng)造了條件,華夏文明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獨自發(fā)生的古文明之一,遠古以來華夏族就在秦嶺一帶繁衍生息、發(fā)展綿延。

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是華夏民族文化搖籃,是中國農耕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也是華夏文化基因產生源地。沿著渭河流域向東形成一條華夏文明中心軸,先后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西周之封建、井田制、宗法制,禮樂文化構成中國文化根基。西周封建“大一統(tǒng)”和秦帝國“大一統(tǒng)”成為后世中國政治文化之追求,“這種局面,時斷時續(xù),一直持續(xù)了2200年,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崩盍悖骸段覀兊闹袊返?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第13~14頁。漢武帝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文化為中國文化之正統(tǒng)地位。及至隋唐建立科舉制,形成一個由上層官僚、中層士人、下層農民相互區(qū)別,又互相流動的社會階層,科舉制度持續(xù)千年,為中國封建王朝國家治理提供、選拔人才確立了準則。佛教在關中核心區(qū)長安經過千余年完成它的中國化,從印度佛教轉化為中國佛教,從而匯入華夏文明之中。北宋時期,張載親炙弟子藍田三呂在藍田創(chuàng)立的《呂氏鄉(xiāng)約》千年來是統(tǒng)治中國鄉(xiāng)村的政治制度。秦嶺南麓的漢中是漢文化發(fā)祥地,劉邦在此經過長時期力量積淀,入關中奪取天下,建立西漢王朝,今天的漢字、漢語、漢族都與發(fā)祥于漢中的西漢帝國有密切關系,漢文化也深遠地影響東亞文明的發(fā)展。

秦嶺南北政治的整合則是華夏文明發(fā)展的又一巨大成就。國土分裂時期,誰先控制秦嶺南北區(qū)域,誰就擁有政治博弈的主動權。三國時,西晉控制秦嶺,經營巴蜀,以樓船下益州攻滅東吳,三國一統(tǒng)。隋代北周,控制秦嶺,經略巴蜀,滅南陳而一統(tǒng)江山。在華夏文明形成與演進過程中,秦嶺諸因素曾以各自形式參與其中。秦嶺棧道是古代先民在巖石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通道,是溝通秦嶺南北的軍事路線,也是文化線路。東漢永平九年(公元66年)開通褒谷石門隧道后,在隧道兩壁及南北山崖間開鑿100多方摩崖石刻,其中以《石門頌》《石門銘》《山河堰落成記》為代表的十三品最負盛名。秦嶺西南地域的岷江流域成都平原也是一個古文化淵藪區(qū)。殷商時代,以成都平原廣漢三星堆為中心,形成一個北達陜南漢中,東至長江三峽,南臨古代南中,西及橫斷山東麓的古蜀王國。在今天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古城遺址,是新石器晚期一個非常重要的古文化遺址,曾經擁有世界上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水利系統(tǒng),精心設計的城市布局,碳化稻米的發(fā)現證明這里曾擁有發(fā)達的農業(yè)。無疑,中國發(fā)達的南北農業(yè),在五千年華夏文明中,它們在秦嶺南北各自發(fā)展,之后又不斷融合。

秦嶺是中國宗教文化源地。中國本土的道、儒和外來佛教、基督教的祖庭均產生于此,秦嶺山中云集著儒、釋、道三教百余座廟宇、道觀、道場。道教認為山水以形媚道,宣揚神圣世界就在人們生活的世界之中。樓觀臺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與重要圣地,直至魏晉終南樓觀道亦弘傳不斷。北宋王重陽在終南山下創(chuàng)立全真派。王重陽主張三教合一,把儒家的心性學說、佛家的寺院制度吸收到全真道教內,充分彰顯中國多元文化在北宋時趨于一元化。漢末魏晉時道教文化向華山一帶發(fā)展,根據干春松的概述,神仙所居的山水包括三十六天、三島十洲、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以昆侖山和三神山最為著名。干春松:《神仙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115~133頁。華山是道教第四洞天,自古是道士修行之地。唐宋時期皇帝信奉道教,華山成為道教活動基地,金元時為全真派道場,陳摶、郝大通、何元希等歷代高道在此修道,山上保存有玉泉院、東道院、鎮(zhèn)岳宮、群仙觀、王母宮、玉女祠等道觀20多座,玉泉院曾有顧炎武、王宏等講學留下重要碑石27處。華山腳下的西岳廟即西岳華山神廟,《五岳真形圖》里稱:以終南、太白二山為主山華山之副,告知岳神姓姜名壘,封號金

天順圣帝,主管“世界金、銀、銅、鐵兼羽翼飛禽之事也?!惫⒅保骸段逶勒嫘螆D碑》,《中國道教》1994年第4期。道教文化中的洞天福地大多有現實對應地,也有很多處于虛構想象中,道教山水是一種非真實的遠人、近人山水,還存在超現實山水,是神仙所居之地,仙人、仙境是道教文化產物,也是華夏文明特有內容。

佛教傳入中國后也漸與山林結合,秦嶺中段終南山為中國佛教傳播的重要策源地和最早譯經重地之一。它處于絲綢之路起點,佛教初傳之時,即在終南山有所傳播。四大譯經家之首的鳩摩羅什在此創(chuàng)第一個國立譯經場,集四方英杰,開創(chuàng)中國佛教翻譯事業(yè)的新局面。秦嶺還是中國佛教宗派創(chuàng)立、發(fā)展與活動之地,在終南山弘法的高僧不計其數,其中不乏眾多開宗創(chuàng)派之祖師。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中,秦嶺北麓集聚六大宗派之祖庭。香積寺為凈土宗祖庭,慈恩寺為唯識宗祖庭,大興善寺為密宗祖庭,華嚴寺為華嚴宗祖庭,凈業(yè)寺為律宗祖庭,草堂寺為三論宗祖庭。不言而喻,秦嶺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文化中所占分量極重。人們對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加工,從而推動山水文化與中國人精神信仰間的關系發(fā)展。宗教文化展示一片秘境,秦嶺山水文化也因此更加引人入勝。

對宗教文化的追求,造就了秦嶺山中興盛的隱逸文化。隱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產,最早是與“出仕”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指有才能卻無法出仕,或暫不出仕的士人,隱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道教與隱逸文化關系最為密切,商山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五十八福地,漢時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隱居其中,人稱商山四皓,他們食商芝,唱歌自娛,開創(chuàng)出中國最早的隱逸文化。位于留壩、風縣邊界的紫柏山相傳是漢相張良辟谷之處,清康熙年間建張良廟,清末建成全真道十方叢林。張良封留侯,有食邑,位高富足,卻拋棄富貴隱居山林,是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tài)。終南山隱士更是聞名天下。唐時有很多名士隱居終南山中與達官貴人結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稱之為“終南捷徑”。偉大的山水詩人王維半官半隱于秦嶺,在輞川隱居生活中,他將生活與藝術融合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別開生面的禪境和意趣,開拓出一隅從未有過的山水空間,深深吸引后世士大夫。秦嶺隱逸文化與宗教、士人文化構成不可分割的關系,隱居與從政成為秦嶺隱逸文化的一體兩面?!爸袣q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雹堍茛蔻咧腥A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增訂本)》,中華書局,1999年,第1276、1277、1337、3867、1719頁。王維以詩明志,《輞川集》將隱者的思維方式、生活情趣、人格追求寄情于山林之中,直到今天在終南山里仍有大量現代隱士。

秦嶺是華夏文明中的山水文化源地。郭煕在其《林泉高致》中道:“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fā),以煙云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木而華,得煙云而秀媚。水以山為面,以亭為眉目,以魚釣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魚釣而曠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惫鶡洠骸读秩咧隆?,周遠斌點校、纂注,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第49頁。中國山水概念涵蓋了以山水為主體的整個自然界。秦嶺千重山峰疊嶂,萬條河溪縱橫,山中云氣變幻、四季景色壯美,驪山晚照、華岳仙掌、太白積雪皆為秦嶺著名景觀,也因此山水隱逸文化相當發(fā)達。秦嶺山水文化涵蓋山水詩文、山水畫、園林藝術。歷代文人墨客隱居秦嶺,或游歷于此,寫下諸多流傳千古的詩篇,既有對秦嶺的整體描述,也有對各山嶺、山脈的吟詠,由此構成絢麗的秦嶺山水文學?!对娊洝分杏小澳仙健痹?0首,《小雅·南山有臺》《小雅·斯干》《小雅·節(jié)南山》《小雅·蓼莪》《小雅·信南山》均是詠秦嶺、終南山的詩篇。唐人詠終南山的作品更多,大多已成千古名篇。王維《輞川集》中描寫秦嶺的20首詩歌,幾乎每首都是經典?!疤医於迹B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陽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雹堋遁y川集》不僅深遠影響中國詩畫和園林,甚至影響日本詩歌與造園藝術。祖詠的“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雹輰懕M秦嶺秀美。韓愈赴潮州過秦嶺則吟出“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⑥的千古絕唱。詠華山詩也多彩多姿。李隆基的《途經華岳》、祖詠的《觀華岳》、劉長卿的《關門望華山》、劉禹錫的《華山歌》皆贊華山壯美,李白所作的《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氣勢豪邁:“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雹呱剿幕侨A夏民族獨創(chuàng)的文化,是人類面對大自然時建構的精神境界。“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統(tǒng)中,沒有任何系統(tǒng)的文化,人與自然,曾發(fā)生過像中國古代樣的親和關系?!毙鞆陀^:《中國藝術精神·石濤之一研究》,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214頁。中國文學源于五經,與政治、社會、人生關系密切,實用性很強,山水文學的誕生意味著在中國文學中產生一種超越現實的文學形式。

猜你喜歡
南北秦嶺文明
科學家發(fā)現秦嶺金絲猴過冬秘笈
漫說文明
南北過冬差異
文明過春節(jié)
Washed UP
閑情
大秦嶺 東方的阿爾卑斯山
秦嶺作證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阿荣旗| 基隆市| 五河县| 溆浦县| 石家庄市| 博野县| 富民县| 涟源市| 怀柔区| 平原县| 深圳市| 元氏县| 鹰潭市| 理塘县| 出国| 抚州市| 桂阳县| 洪江市| 巫山县| 临沭县| 西乌珠穆沁旗| 罗源县| 柳河县| 桓仁| 新宾| 云阳县| 浙江省| 台东县| 驻马店市| 淳安县| 民勤县| 大姚县| 德惠市| 共和县| 安吉县| 遵义市| 永清县| 乾安县| 东辽县| 报价|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