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遠
摘? 要:歷史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學生人文精神追求層次,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方法,以史為鑒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立足農村學校的教育實際,著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農村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是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焦點,也是我們始終如一的追求。
關鍵詞:農村? 初中? 歷史? 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a)-0159-03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Interest of the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HANG Yingyuan
(Lintao County Sanjia Junior High School,Dingxi,Gansu Province,730500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cour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istorical literacy,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tas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ursuit level of humanistic spiri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ethods of looking at problems with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ully explore the learning potential of students, cultivat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history of rura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historical literacy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reality of rural schools is the focus of our history educators and our consistent pursuit.
Key Words: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Interest cultivation
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和影響,在廣大農村地區(qū)的眾多中小學中,升學率依舊是考核學校的重要指標,這就迫使教師只能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判一個學生優(yōu)劣的標尺。在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發(fā)展的今天,在整個社會普遍重視數理化的大背景下,作為一名歷史學科的教師,應在完成好傳授知識、培養(yǎng)智能和思想教育三大教育重點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健全學生的人格,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筆者近年來一直從事農村初中歷史一線教研工作,在此筆者就農村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yǎng)談幾點個人體會,旨在通過交流探討農村學生歷史素養(yǎng)提高的途徑,以達到豐富歷史教學理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歷史學科教學水平的目的。
1? 立足教學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
農村學生因為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個人的學習條件和知識儲備都比不上城里的孩子,想縮小城鄉(xiāng)差距,這就要求教師要立足于農村學校的教育實際,立足于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注重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課時,由于知識點多、線索復雜,學生理解記憶有一定的難度,筆者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以《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的教學視頻導入后,采用讓學生自己總結著名的歷史事件,自己歸納總結當時活躍的學術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自己動手畫“戰(zhàn)國七雄”國家分布圖,自己歸納重要知識點的方法,使學生清晰明了地看出了當時各國的基本情況和百家爭鳴的學術盛況,對當時政治的大變革和中華文化的蓬勃興起,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類似這樣的章節(jié)篇目中,我們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通過“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鞏固性的刺激,使知識點完整地儲存在學生的頭腦中,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更好地完成對知識點的消化吸收,因為相對于抽象單調的刻板記憶,直觀的視覺感受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受孩子們的歡迎,更容易發(fā)掘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青少年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2? 立足現有教材,準確把握核心要義
在全面倡導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全力推進的今天,在歷史課堂上進行教學改革,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成為必然趨勢,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教者只有立足于現有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核心要義,明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啟發(fā)者和引領者,學生應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有效啟發(fā)學生的心靈智慧,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同時,注重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促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更貼近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超越教材,不斷探索研究教材內容,充分運用各類教學載體,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斷汲取優(yōu)秀的教育成果。筆者在近年來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根據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的特點,在立足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靈活運用,對部分章節(jié)進行了合理的優(yōu)化,把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歷史人物故事,將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轉化為相互關聯的結構圖,將抽象的國家民族存在情況轉變?yōu)榍逦庇^的國家民族分布圖,運用多種有效手段深層次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淵博的學識魅力,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通過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交流、多探索,讓學生愛上了歷史課,對學習歷史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時,筆者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代表蜀、魏、吳三方,采取探究法進行教學,讓他們緊貼教材內容,總結蜀、魏、吳三國建立的時間、主要創(chuàng)立者、三方占據的主要區(qū)域、各方的代表人物,對重要戰(zhàn)爭的成敗得失進行原因分析,對三國之間軍事同盟關系的發(fā)展變化進行總結,讓學生們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通過建立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打破了課堂原有的沉悶和壓抑,讓學生永遠保持對知識的新鮮感,才能對學生歷史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3? 立足現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低,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受片面追求升學率、功利性專業(yè)選擇的影響,歷史學科普遍認為是“副科”而備受冷落,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qū)尤為突出。作為一名歷史教育工作者,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副科”不再“副”下去,筆者認為立足于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多種教學載體,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成功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學生就會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夠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活躍、開放、敏銳”,記憶的內容就會變得“持久、鮮活、準確”,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多媒體設施,用PPT、Flash、影像視頻資料等多種現代教學載體,讓歷史課脫掉枯燥乏味的“外衣”,穿上鮮活生動的“外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一課的教學時,筆者充分利用《火燒圓明園》《甲午海戰(zhàn)》等影像資料,使學生對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八國聯軍的入侵路線、八國聯軍的罪行以及這場戰(zhàn)爭給災難深重的中國帶來的危害,有了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孩子們被中華兒女保衛(wèi)國家,視死如歸、以身報國的壯烈情懷所深深的感染,通過多媒體設施的高效運用,成功地實現了歷史情景的再現,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課堂氣氛空前的嚴肅,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記憶,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縮短了學生與課本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了歷史之美,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所以,在歷史課堂上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設施,多開展直觀性、形象化的教學,才能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4? 立足當地教學實際,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與他的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初中學生因為年齡閱歷、知識儲備等方面的限制,他的歷史眼光是有局限性的,有時甚至是狹隘的,這時教者就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興趣點,善于捕捉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古詩詞,有的同學喜歡騎車遠行,有的同學喜歡游覽名勝古跡,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愛好,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貴有疑”的探索精神,通過感悟歷史,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人文素養(yǎng)。例如,筆者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時,安排學生去了當地有名的景點姜維墩和廖化堡,通過組織學生實地參觀,現場聆聽講解,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三國鼎立時的烽煙滾滾、民不聊生和戰(zhàn)爭的殘酷,使學生對三國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在八年級上冊《收復新疆》一課教學時,筆者先引入微課視頻《西行路上左公柳》進行巧妙的課堂導入,通過組織學生到當地參觀有名的“左公柳”和“左公大營遺址”等歷史景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幾千里關山路,一條拓邊之路,一條衛(wèi)國之路,一棵柳樹銘記的千年歷史,使學生明白了當時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意義,對“新栽楊柳三千里”的歷史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增強了民族責任感,有效培養(yǎng)了歷史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者要時刻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流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窮盡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全面完成學習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亞德.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9(29):48-49.
[2] 王平.初中歷史學科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9.
[3] 范洋洋.中學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4] 侯亮亮.贛州市南康區(qū)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現狀調查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5] 屈楊楊.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途徑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13(29):137,139.
[6] 何桂標.培養(yǎng)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若干思考與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5(3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