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平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代表著教師的教學應當以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為中心,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互動來完成教學任務。可以采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知識結構體系互動這三個方面進行。
一、構建輕松、平等的教學與交流平臺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概念內涵與知識體系的構建都是依托于文字表達與交流,因此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朋友關系。在教學互動開始之前,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自學時間,讓學生首先能夠對課文有初步了解,針對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再進行下一步學習計劃的制訂。通過與學生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達到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標。
所謂課堂互動教學,就是離不開教師的提問,要想通過合理的互動問答來提高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提問的技術技巧。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提問過程中可以對班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對待尖子生可以提一些拓展性思維的問題,針對某個問題點存在不足的學生可以設置“專屬問題”,即學生某一問題點不能掌握的時候,可以將所有類似問題交給該生回答。要讓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充分獲得成就感以此提升互動教學的教學質量。也可以通過有效的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來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討論問題設置前,首先要把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來,通過學生的自主研討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互動教學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濟南的冬天》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三幅山景圖各自有什么特點,三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能夠理解到“陽光下的山峰是溫暖恬靜的,白雪覆蓋的山峰是秀麗安靜的,城外遠山是雅致簡淡的”。接下來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回答情況給予適當點撥。讓學生結合課文得出最終結論,第一幅畫是對山景的總寫,第二、三幅是具體描寫,進而加固學生的記憶。再如七年級上冊的綜合活動《走進中秋》的課堂教學中,首先明確以綜合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寫作能力,在課程進行之初,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中秋節(jié)的相關由來、風俗習慣、傳統(tǒng)美食等內容進行資料查詢,再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豐富課堂的活躍性與創(chuàng)新性,也可以采用中秋知識問答大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將一節(jié)課的所學心得整理成文本形式,這樣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合理進行知識遷移,構建知識體系
語文的課堂互動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從側面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力主將課堂本身還給學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將新舊知識串連的方式進行課程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好奇心,從而有助于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選擇與教材相類似的文章制作成拓展題,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不斷強化對一個知識點的記憶力。
例如,課文《差不多先生傳》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了差不多先生后,可以適當補充一些關于《一點一撇重千金》的材料,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意識到一句“差不多”的危害,隨即提出只要仔細認真就能夠減少因為疏忽造成的巨大損失和遺憾,并且可以通過正面的案例分析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學生以細行律身的修身思想。除此之外,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我的叔叔于勒》的拓展練習,引導學生通過文中的菲利普夫婦及其周圍人對于勒表現(xiàn)出的各種表現(xiàn)從而展露出這些人性格特點,構建出關系圖,為學生構思出這些人在日后于勒發(fā)財后所展現(xiàn)出的種種丑態(tài)進行分析,增強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塑造的理解能力,在教學拓展當中,教師可以適當增減難度,把握好以課本為依托,增加學習對相關內容思維發(fā)散能力的訓練。所謂“文以載道”就是這樣通過“文”來增強對“道”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文本給予充分的尊重,將該課文與以往學習過的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知識點的有效串連。
三、情景創(chuàng)設,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運用為語文教學改革增加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他可以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結合在一起,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材的有機結合。通過合理而有趣的情景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的熱愛。在電子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教學應當合理運用多媒體,通過視頻或音頻的手段從視聽角度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理解文章的字面及其深層次含義,又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官協(xié)調能力。
例如,在《岳陽樓記》的教學過程中,其中一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是對岳陽樓大觀的具體描寫,但是通過語句,學生并不能真正把握巴陵勝狀的真正面貌,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岳陽樓全貌,針對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作者,當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時會有怎樣的想法和心境呢?”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進行分析,在體會作者心境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再如,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展示園林實景的視頻資料,再結合課文范讀,讓學生通過視聽結合的手段對課文留下第一印象,在此基礎之上,通過教師接下來對課文的詳細講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協(xié)助教師進行課件制作,讓學生結合課文對音頻資料制作解說詞,由學生扮演導游,為同學們講解蘇州園林。這樣的互動活動極具新鮮感,更有助于讓學生擁有成就感。在課文《快板》的學習過程中,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快板的制作過程,由于學生并沒有接觸過這些所以就增大了教學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快板制作過程的視頻或圖片解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將其與課文聯(lián)系在一起,進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事物最真實的面貌還原給學生,進而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客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例如在課文《安塞腰鼓》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媒體為同學展示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有助于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課程導入階段的目標制定,在教師引導下將以往所學習的知識內容與當前課程知識內容相串連,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課程中把握課堂互動的有力因素,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展開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二中學(7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