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A組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RF院前和急診急救患者行喉罩通氣治療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但其與氣管插管的心肺復蘇"/>
杜斌 包黎剛 王誠
【摘要】目的 分析喉罩與氣管插管在呼吸衰竭(簡稱RF)患者院前和急診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7月~2019年7月來院治療的74例RF院前與急診急救患者。隨機分A組和B組,各37例,行喉罩治療與氣管插管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 A組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略高于B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的并發(fā)癥率為5.41%,B組為21.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生命體征均接近于治療前,且A組接近于B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RF院前和急診急救患者行喉罩通氣治療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但其與氣管插管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相近,且不會影響生命體征。
【關鍵詞】喉罩;氣管插管;呼吸衰竭;院前;急診急救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02
RF患者多需要進行院前急救與急診急救,以預防并發(fā)癥。RF起病急,進展快,癥狀為呼吸困難,且易伴有低氧血癥等疾病。迅速建立人工氣道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可解除呼吸障礙,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1]。氣管插管是該病的常用人工通氣方法,主要經(jīng)聲門將導管置入,操作快捷且有效。但其操作繁雜,可能會導致感染等并發(fā)癥。為此,臨床建議使用喉罩進行人工通氣,以縮短急救流程。本研究主體為74例RF院前與急診急救患者,旨在探究喉罩與氣管插管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主體為2016年7月~2019年7月來院治療的74例RF院前與急診急救患者。納入標準為:確診為RF;符合人工通氣治療指征;臨床資料完整;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為:伴有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伴有肺部腫瘤等疾病;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隨機分A組和B組,各37例。其中,A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31~75歲,平均(54.32±0.75)歲;病因是:重癥哮喘17例,阻塞性肺疾病9例,心肺復蘇11例。B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30~72歲,平均(54.49±0.86)歲;病因是:重癥哮喘14例,阻塞性肺疾病11例,心肺復蘇12例。比較并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允許對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如確保呼吸道暢通,院前靜滴氨茶堿,吸入β2受體激動劑等,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來院治療。A組行喉罩人工通氣治療:潤滑喉罩,使患者口腔適度打開,經(jīng)舌鉗或是壓舌板牽拉舌體,使其離開咽后壁。操作者用右手插入喉罩,有明顯阻力感后將適量氣體打入氣囊,置入牙墊并有效固定。接通簡易呼吸器,行通氣治療,若雙肺呼吸音有對稱性,則成功插管。B組行氣管插管治療:協(xié)助患者保持平臥位,使頭部處于正中位,清理呼吸道。將頭向后仰,操作者左手持喉鏡,推開患者舌頭,暴露會厭,挑起會厭后暴露聲門。右手持導管,經(jīng)聲門插入,拔出管芯,調(diào)整氣管導管至一定深度,輕壓患者胸廓,若出現(xiàn)氣流聲,初步判斷導管置入氣管中。置入牙墊,拔出喉鏡,用簡易呼吸器行通氣治療,對雙肺行聽診治療,若呼吸音對稱,則將5~10 mL氣體打入氣管套囊中,固定氣管插管。再次評估導管是否在氣管內(nèi),而不是在食管,聽診按劍突下(上腹部)~左下~右下~右上~左上的順序聽診。
1.3 觀察指標
記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與心肺復蘇成功率;觀察脫管、形成痰痂、咽喉黏膜出血和嗆咳憋氣等并發(fā)癥;評價呼吸頻率(簡稱RR)、血氧飽和度(簡稱SpO2)與心率(簡稱HR)等生命體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經(jīng)SPSS 16.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表達是[x±s],經(jīng)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表達是[%],經(jīng)x2值對比與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值不足0.05。
2 結 果
2.1 對比心肺復蘇與一次性操作成功率
A組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略高于B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對比并發(fā)癥率
A組中,出現(xiàn)1例(2.70%)脫管,1例(2.70%)形成痰痂,并發(fā)癥率為5.41%(2/37);B組中,出現(xiàn)3例(8.11%)脫管,2例(5.41%)形成痰痂,2例(5.41%)咽喉黏膜出血和1例(2.70%)嗆咳憋氣,并發(fā)癥率為21.62%(8/37)(x2=4.163,P=0.041)。
2.3 對比生命體征
治療前,A組的HR為(110.26±5.42)次/min,B組為(110.62±5.67)次/min(t=0.279,P=0.781);A組的RR為(28.65±2.15)次/min,B組為(28.69±2.41)次/min(t=0.075,P=0.940);A組的SpO2為(55.69±2.49)%,B組為(55.37±2.44)%(t=0.558,P=0.578)。
治療后,A組的HR為(79.65±2.33)次/min,B組為(80.36±2.19)次/min(t=1.351,P=0.181);A組的RR為(19.22±1.34)次/min,B組為(19.37±1.29)次/min(t=0.491,P=0.625);A組的SpO2為(84.69±4.25)%,B組為(84.12±4.16)%(t=0.583,P=0.562)。
3 討 論
RF的病理表現(xiàn)為肺部換氣與呼氣功能障礙,機體無法實現(xiàn)氣體交換,導致肺部缺氧[2]。部分患者會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等癥狀,使機體代謝紊亂。RF患者多需進行院前和急診急救,其中,建立人工氣道是必要措施,可改善通氣功能,避免窒息。氣管插管是其傳統(tǒng)療法,治療有效但操作復雜,易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喉罩是現(xiàn)階段院前急救通氣的方法,其介于氣管插管和面罩中間,是半嵌入式通氣療法,操作較便利,不需要完全暴露聲門,操作時間短。喉罩的使用特點為:①喉罩主管彎曲90°,便于置入,喉罩遠端的位置在食管開口部位,不易導致喉管移位[3]。②采用引流管與通氣管設計,引流管能夠直接插入胃部,對胃液行引流操作,不易導致誤吸或是胃脹氣等癥狀。③采用雙氣囊設計,結合咽喉部位的解剖學特征設計通氣罩,具有較佳的密封性。
結果中,A組的心肺復蘇成功率(91.89%)略高于B組(86.49%)(P>0.05);一次性操作成功率(94.59%)高于B組(75.68%)(P<0.05)。說明以上兩種治療方法均能夠保證心肺復蘇成功率,但喉罩治療的一次性成功率更高,原因是其操作簡單,所需時間較短。A組的并發(fā)癥率(5.41%)低于B組(21.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喉罩治療的安全性更高,原因是氣管插管的技術性高,需要整項操作,且耗時長,易導致嗆咳和黏膜出血等并發(fā)癥。喉罩插管時間較短,不對氣道造成明顯損傷。治療后,兩組的生命體征均接近于治療前,且A組接近于B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療法均不會導致生命體征異常波動,原因是治療操作不會導致明顯的應激反應,對機體的刺激性較小。有研究報道:喉罩與氣管插管的治療效果相當,但喉罩的可行性更高,更適用于院前急救或是急診急救,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傊?,喉罩通氣在RF院前和急診急救中的應用效果不亞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于氣管插管,可作為首選人工通氣方案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龍 平,曾平海,施金興,等.喉罩與氣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診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8,18(24):4719-4722.
[2] 張 莉,羅晨禹,胡 宇,等.喉罩聯(lián)合保護性肺通氣對全麻開腹手術患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8,38(5):52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