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徐萬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diào)“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的理念,要求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逐步形成語文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文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為了更好地構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程標準》的“附錄1”中附有72篇“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這72篇背誦篇目則是新高考默寫題的背誦范圍。高考指定的背誦篇目是64篇時,學生的默寫題尚且難以獲得高分,更何況是72篇?為了有效提高學生高考語文默寫題的得分率,筆者在《課程標準》“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等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多年來高中語文背誦默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整理出三種提分策略。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對“六書”作了闡釋:“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逼渲械摹皶狻钡仍熳址椒ㄅc字形密切相關。我們可用“會意”“象形”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識記難寫易錯的字形,如:
例1.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有一句:“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逼渲械摹办唷弊?,結構復雜,筆畫繁多,學生經(jīng)常寫不對。筆者利用該字“會意”“象形”的特點進行結構分析:“中間的禿寶蓋是家里的灶面,灶面上的左右兩邊構成一口鍋,中間的同字是一個飯桶,表示鍋中放著飯桶;禿寶蓋下面的林、大、火三字,表示用木柴燒火做飯?!?/p>
例2.《項脊軒志》中有一句:“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倍拍恋摹栋⒎繉m賦》中有一句:“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這兩句中都有“啄”字,學生在默寫時,經(jīng)常把撇上的點寫丟了。筆者根據(jù)“啄”字的筆畫特點進行分析:“口是啄木鳥的長嘴,橫是啄木鳥的頭部,撇是啄木鳥的腹部與腳,最下面的勾是啄木鳥的尾巴,右邊的點和捺是啄木鳥張開的翅膀,撇上的點則代表啄木鳥吃在肚子里的蟲子。”
再如李商隱《錦瑟》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中的“惘”字,右半部分的“罔”可以看作一張臉;李白《蜀道難》“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中的“巉”字,可以看作龜兔賽跑,“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中的“砯”字,可以看作水拍打岸邊的礁石,飛起了浪花;蘇軾《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中的“嫠”字,可以理解為工廠里“沒有文化”的女工;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惠”字可以理解為“一點心意”。借助漢字的“會意”“象形”,可以讓我們準確識記漢字的字形。
在默寫過程中,學生通常都已經(jīng)會背誦指定的篇目了,但經(jīng)常會把許多同音字、形近字默寫錯。記憶的數(shù)量規(guī)律告訴我們,一次記憶的材料數(shù)量越多,記憶的難度越大,記憶的效果也隨之減小。反之,數(shù)量越少,記憶就越容易,效果就越好。因此,在默寫易錯的同音字、形近字時,只要記住數(shù)量少的字就可以了,如:
例1.返與反:在《課程標準》指定的72篇背誦篇目里,只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和鐘嶸《詩品序》中“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兩句是“返”字,其余都是“反”字,如韓愈《師說》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等都是“反”字。
例2.做與作:在默寫中,經(jīng)常會有學生把“作”寫成“做”,其實,在72篇背誦篇目里沒有“做”字,全部是“作”。只要記住這一點,就不會再寫錯了。
例3.鉤、勾與溝、構:默寫時,學生常常會把“鉤”寫成“勾”“溝”“構”。在72篇背誦篇目里,只有杜牧《阿房宮賦》的“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一句是“構”字,其余都不是;而且在72篇背誦篇目中并沒有“勾”和“溝”字,多為“鉤”字,如李白《蜀道難》中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和賈誼《過秦論》中的“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均為“鉤”字。
例4.粟和栗:在72篇背誦篇目里,只有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一句有“栗”字,其余都是“粟”字,如杜牧《阿房宮賦》中的“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蘇軾《赤壁賦》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等,均為“粟”字。
例5.籍和藉:只有蘇軾《赤壁賦》中的“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是“藉”字,其余都是“籍”,如蘇軾《赤壁賦》中的“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曹丕《典論·論文》中的“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等,均為“籍”字。
例6.曖與暖:在《課程標準》指定的72篇背誦篇目中,只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是“曖”,其余都是“暖”,如李商隱《錦瑟》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清照《聲聲慢》中的“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和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歌臺暖響,春光融融”三處,均為“暖”字。
例7.尤和猶:蘇軾《石鐘山記》中的“然是說也,余尤疑之”,《老子》八章中的“夫唯不爭,故無尤”,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李密《陳情表》中的“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四處是“尤”字,其余都是“猶”字。在72篇里,李密《陳情表》中的“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韓愈《師說》中的“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等幾十處,均為“猶”字。
例8.晏和宴:在72篇背誦篇目中,其實沒有“晏”字,均為“宴”字,如李白《將進酒》中的“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和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的“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等。
教育學認為,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思維,促使課堂教學目標高效達成。因此,用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所在的語境來引導學生辨記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
例1.至與致:在荀子《勸學》中,“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和“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至”,后面都緊跟“千里”,有些學生容易記混。筆者這樣教學生辨別:“‘無以至千里’一句有‘無’字,是沒有之意,本句的‘至’就沒有反文旁。”學生認為這樣的記法很有趣,記住了正確的寫法。
例2.倉、蒼和滄: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一句是講劉義隆草率出師伐北魏,結果失敗,因而本句中是“倉”字;歐陽修《伶官傳序》中的“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的“倉”字也可以這樣理解;在默寫時,只要遇見“滄?!薄皽胬恕弊匀欢际菐в腥c水的“滄”,如蘇軾《赤壁賦》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李商隱《錦瑟》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與地域有關的普遍用“蒼”字,如蘇軾《赤壁賦》中的“山川相繆,郁乎蒼蒼”,姚鼐《登泰山記》中的“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兩處是與山川有關,用的是“蒼”。再如高適《燕歌行》中的“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其中,“絕域”意為“極遠之地”,故也用“蒼”。
例3.娥、蛾和峨:“娥”有“美女”之意,一般用于人名,如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岸辍北旧硎且环N昆蟲,常與“眉”組詞,來形容女子美麗的眉毛。如溫庭筠《菩薩蠻》中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岸搿弊殖Ec“眉”組詞,是名山,如李白《蜀道難》中的“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p>
例4.尊和樽:“尊”有“敬重、尊崇”之意,默寫時結合文意,即可準確辨別,如賈誼《過秦論》中的“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較易辨別,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李白《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