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778-1897年海外陶淵明譯介新探

2020-12-29 02:44:58卜嘉輝
關(guān)鍵詞:十九世紀(jì)譯介陶淵明

卜嘉輝

(中國人民大學(xué)國學(xué)院 北京 100872)

自十六世紀(jì)以傳教士為代表的西人成規(guī)模來華之后,中國古籍的西方譯介便也開始出現(xiàn)。中國文學(xué)作品是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歷來被來華西人學(xué)者所重視。其中,陶淵明作為中國古代的代表性詩人,其人其作在二十世紀(jì)初得到了西方學(xué)者的廣泛討論,并影響了一部分西方詩人、文學(xué)理論家的創(chuàng)作。

關(guān)于陶淵明西方譯介之開端,學(xué)界也多有討論。近年來的研究文章[1][2],多以翟理思(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為西方譯介陶淵明第一人:1884年,翟理思出版《古文選珍》[3](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選譯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和《桃花源記》兩篇作品;1898年,《古今詩選》[4](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出版,翟理思在其中選譯了三首陶淵明作品,按順序分別為《擬古》的“東方有一士”,《讀〈山海經(jīng)〉》的“翩翩三青鳥”以及《擬古詩》的“迢迢百尺樓”。此后不久,翟理思出版了標(biāo)志性著作《中國文學(xué)史》[5](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其中除了收錄前兩種書中的選譯作品,還對陶淵明進(jìn)行了簡要介紹。

將陶淵明的譯介推到翟理思之時,已經(jīng)是對以1918年亞瑟·韋利(Arthur Waley,1888-1966)之《一百七十首中國古詩》[6](One Hundred & Seventy Chinese Poems)為陶淵明西方譯介之始這一觀點(diǎn)[7]的修正了。不過根據(jù)筆者的查閱與分析,翟理思的作品并非陶淵明西方譯介之始:早在十八世紀(jì),西方讀者就可以領(lǐng)略到陶淵明的高士形象了;即使是在英文世界中,十九世紀(jì)上半葉也已有對陶淵明的譯介作品出現(xiàn)。不僅如此,翟理思的譯介作品并非一枝獨(dú)秀,十九世紀(jì)后期還有數(shù)位西人學(xué)者對陶淵明展開了研究。本文將以時間為線索,介紹相關(guān)西人譯者,考察其中譯介作品的翻譯情況,并探討其學(xué)術(shù)價值,為陶淵明其人其作的西方譯介確立新的學(xué)術(shù)起點(diǎn)與關(guān)注方向。

一、陶淵明早期西方譯介新起點(diǎn)

法國耶穌會士錢德明(Joseph-Marie Amiot,1718-1793)是一位早期漢學(xué)研究的重要人物,他于1750年來到中國,進(jìn)行傳教活動,與清政府關(guān)系密切。在華期間,他編寫了《北京傳教士關(guān)于中國歷史、科學(xué)、藝術(shù)、風(fēng)俗、習(xí)慣錄》[8](Mé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les Sciences,les Arts,les Moeurs,les Usages,etc. des Chinois:Par les Missionnaires de Pekin)這部巨著。其中第三卷于1778年完成,在介紹中國文化名人部分中即有一段對于陶淵明的介紹,見圖1。

圖1 錢德明所作陶淵明譯介

首段介紹了陶淵明的姓名字號與家族情況。陶為其姓,潛其名,元亮其字。為示敬意,人們還稱他為“淵明”。他是名將陶侃的孫子。陶侃侍奉了西晉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晉愍帝。除此之外,錢德明還進(jìn)一步解釋了“淵明”的含義,即指陶淵明既有光輝的人格,又像淵流一樣深邃。第二段介紹了陶淵明歸隱前的生活。陶淵明生于潯陽,后入仕。為官八十天后,不愿整肅衣冠而見督郵,朋友苦勸亦無果。最終他以妹妹過世為借口而懸印告歸。

此后幾段介紹陶淵明的歸隱生活。陶淵明定居柴桑,在治學(xué)、寫作與飲酒中度日。錢德明在此還特意提到了植柳賞菊二事,引出陶淵明“五柳先生”的別號。在陶淵明過世之后,人們還為他獻(xiàn)上“靖節(jié)先生”的謚名。最后,錢德明得出結(jié)論:極具傳奇色彩的隱逸生活與優(yōu)美的文學(xué)作品使得陶淵明留下了極高的名譽(yù)。

錢德明的這篇介紹文章雖然不長,但已足夠細(xì)致,甚至超越了后文即將提到的十九世紀(jì)西方來華諸學(xué)者對陶淵明其人其作之譯介。如此成熟的譯介文章,背后還隱含著兩種可能:一種是作者在已閱讀了一定數(shù)量的陶淵明作品,以及陶淵明相關(guān)史料之后,方成此文;另一種可能是還有前輩西人學(xué)者或是中國文士對作者進(jìn)行了提點(diǎn)。作為耶穌會中國傳教團(tuán)的最后一任團(tuán)長,本套著作的編者錢德明承接了十六世紀(jì)以來的西南歐來華傳教士群體之研究結(jié)晶。因此,筆者并不敢妄言此篇文章即是西方的陶淵明譯介之始,只是在此確立一個新的研究起點(diǎn),以供更深度的史料挖掘與串聯(lián)。

二、十九世紀(jì)早期的陶淵明譯介

錢德明于1793年去世。他的漢學(xué)研究影響極深,新一代的西人學(xué)者從十八世紀(jì)的最后一個十年到整個十九世紀(jì)間,都從他的研究中汲取著營養(yǎng)。直接繼承錢德明之陶淵明研究的,是第二任香港總督德庇時(John Francis Davis,1795-1890)。德庇時精通中國文化,對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的譯作頗多,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探索中文詩歌的著作《漢文詩解》[9](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稘h文詩解》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第一部全面而系統(tǒng)地譯介中國古典詩歌的著作,最早于1829年發(fā)表在《英國皇家亞洲學(xué)會會刊》(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之上,同年推出單行本,此后又幾經(jīng)修訂,在1870年形成最完善的版本。最原初的《漢文詩解》之中,雖然沒有直接地譯介陶淵明的作品,但已經(jīng)提到了陶淵明:德庇時在翻譯古典小說《好逑傳》第四回中的一首《踏莎行》時,為其中“須知詩酒陶家興”句中的“陶家”作注,指出此“陶”即指陶淵明。讀者欲了解陶淵明,可參考錢德明的著作。

德庇時對于中國俗文學(xué)十分感興趣,曾在十九世紀(jì)早期出版過一系列中國小說、戲劇的譯本?!稘h文詩解》這里的《踏莎行》翻譯,也是基于他本人在同年出版的單行本英譯《好逑傳》[10]而來的,見圖2。不過《好逑傳》中的這段《踏莎行》翻譯,德庇時并沒有引用錢德明的著作,而是自己作了一段簡短的腳注:

圖2 德庇時《好逑傳》單行本中提到的陶淵明

Taou yuen ming flourished toward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sin dynasty. He was celebrated for his contempt of every thing but literature and ease,in which he indulged his whole life,amidst flowers,willows,and wine.

試譯為:

陶淵明活動于晉朝末年。他輕視一切除了文學(xué)與隱逸外的事情,并以此而聞名。他一生都沉溺于花卉、柳樹與酒之中。

與錢德明的作品相比,德庇時的這段對陶淵明的介紹,顯得太過簡短。當(dāng)然,陶淵明只是《好逑傳》中一首詞的注腳,因此德庇時如此處理也不難理解。這也是目前可知第一次在英文世界中出現(xiàn)的陶淵明譯介。

同樣在十九世紀(jì)早期用英語將陶淵明帶到讀者面前的,還有德國人郭實(shí)臘(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郭實(shí)臘在十九世紀(jì)二十年代末來到東亞傳教,并在三十年代起數(shù)次展開對中國沿海地區(qū)的考察,為英國日后對中國的侵略提供情報。此后他便長時間在香港任職,最終在1851年去世。郭實(shí)臘著作頗豐,不僅有多語種的作品,所涉獵的方向也極為龐雜。他在1838年出版了《洞開的中國》[11](China Opened),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為讀者介紹他眼中的中國。其中在第十二章“語言與文學(xué)”(Language and Literature)的“詩歌”(Poetry)一節(jié)之中,郭實(shí)臘也將陶淵明作為中國代表詩人進(jìn)行了介紹,見圖3:

圖3 郭實(shí)臘《洞開的中國》中的陶淵明介紹

Taou-yuen-ming lived about 416 A.D.,and was an enthusiastic admirer of liberty,in praise of which he sung his odes,after having served for some time as a Mandarin. On retiring to his own romantic estate,where he cultivated willows and flowers,he passed his life joyously without cares,and was therefore called Woo-lew-seen-sang——the master of the five willows. Three poetical pieces have been transmitted by him to the admiration of posterity.

試譯為:

陶淵明大約生活在公元416年,熱切地崇尚自由。在出任官員之后,他吟唱出了自由的頌歌。辭官后,他回到自己的浪漫田園。在那里,他種植柳樹和鮮花,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一生,因此他被稱為“五柳先生”,意思是五棵柳樹的主人。他有三首詩歌作品流傳了下來,令后人贊嘆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郭實(shí)臘在“詩歌”一節(jié)的開篇,即提到了德庇時發(fā)表在《英國皇家亞洲學(xué)會會刊》的《漢文詩解》初稿。他指出,德庇時的《漢文詩解》“闡明了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規(guī)范”,是一篇“上等佳作”。雖然如此,與德庇時的作品相比,郭實(shí)臘的中國詩歌介紹卻顯得過于粗疏:在正文部分,他不惜花大段篇幅介紹《詩經(jīng)》,卻在之后直接跳到了陶淵明的介紹,其間的歷史進(jìn)展與文學(xué)現(xiàn)象則只字未提;說陶淵明“有三首詩歌作品流傳了下來”,也不禁令人懷疑郭實(shí)臘是否真正知道陶淵明文學(xué)作品的流傳情況;在陶淵明之后,他又跨到唐朝,開始對宋璟、顏真卿等詩人之詩作進(jìn)行介紹,不禁令讀者十分錯愕??脊鶎?shí)臘之作品,雖然數(shù)量頗多,但緊促的寫作時間與強(qiáng)烈的個人偏好,使得他的譯介作品無法做到篇篇精品,常會有疏漏與訛誤。這里對陶淵明的譯介,也體現(xiàn)出了郭實(shí)臘譯著的這一特點(diǎn)。

三、十九世紀(jì)晚期的陶淵明譯介

在郭實(shí)臘之后,西人學(xué)者對于陶淵明的譯介似乎就進(jìn)入了一個短暫的空白期;與陶淵明有關(guān)的只言片語,散見于個別西人著作之中,如英國著名傳教士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所著《漢籍解題》[12](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該書出版于1867年,是一部極為重要的漢籍目錄學(xué)著作。在介紹《群輔錄》與《搜神后記》時,陶淵明兩次出現(xiàn),卻并未被詳細(xì)介紹,只是作為托名對象被一帶而過。在這之后,偉烈亞力還在1897年的著作《中國研究》[13](Chinese Researches)中提到了陶淵明之“委懷在琴書”句作為科舉試題的事情,不過同樣未被深入介紹。

直到十九世紀(jì)七十年代,這種沉寂局面才被打破。1874年,英國外交官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1831-1878)的著作《中國辭匯》[14](The Chinese Reader's Manual)中,再次出現(xiàn)了對陶淵明的詳細(xì)介紹,見圖4?!吨袊o匯》是梅輝立的代表作品。全書分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專有名詞索引”(Index of Proper Names),包含了974個詞條,涵蓋中國文化的種種方面,既有帝王將相,又有鳥獸蟲魚,詞條按音序依次進(jìn)行排列。梅輝立在序言中寫道,這些專有名詞是“在試圖解釋中國人的語言與表達(dá)時不容忽視的”,但“沒有一個(中國)本土的名物匯編可以滿足西人學(xué)者的需求”,因此梅輝立“便整理了大量的中國典籍,完成了這篇著作”。

陶淵明的介紹出現(xiàn)在了第715條,同時與之相關(guān)的還有711條的“陶侃”與713條的“陶潛”。陶淵明的介紹如下:

T'ao Yüan-Ming

A.D. 365-427

Great-grandson of T'ao Kan(On the accession of the Sung dynasty,he changed his cognomen to Ts'ien. See above). A scholar and delettante,celebrated by his distaste for official cares. When appointed Magistrate of Peng Tseh,he occupied his post for barely 80 days,and resigned his seals in preference to "bending the back" on the arrival of a superior functionary,remarking that it was not worth while to crook the loins for the sake of five measures of rice. Retiring into a private station he adopted the designation of 五柳先生,from five willows which grew before his door. Versification,the pleasures of the wine-cup,and the harmony of his lute occupied the remainder of his days.

試譯為:

陶淵明

公元365-427年

陶侃的曾孫(劉宋后改名為潛,見上文)。他是一位文人雅士,以厭惡官場之事著稱。曾被任命為彭澤縣令。一次上級官員到來時,他認(rèn)為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并不值得,便解綬而去——此時離他就職還不到八十天。他回歸田園退隱后,取號“五柳先生”,即是取自門前的五棵柳樹。他的余年便在詩酒之趣與琴聲之諧中度過。

梅輝立這里對陶淵明的介紹,看似沒有任何特色,卻仍然有兩點(diǎn)需要注意:首先,梅輝立是目前可見的第一位將陶淵明生卒年份完整且正確標(biāo)明的西人學(xué)者;其次,翟理思在《中國文學(xué)史》中對陶淵明的第一段總括性介紹,與梅輝立的這段文字結(jié)構(gòu)十分相似。這大概也并非偶然:1867年,翟理斯作為使館翻譯學(xué)生來到中國,開啟了他的漢語學(xué)習(xí)之路。梅輝立的這本《中國辭匯》作為一本重要的漢語學(xué)習(xí)教材,也一定對翟理思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聯(lián)系并非空穴來風(fēng):除去一些對梅輝立的雜志文章引用之外,翟理思在1880年出版的《聊齋》譯本《中國書齋中的怪談》[15](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中為“端陽節(jié)”一詞作注時,還特意提到了梅輝立《中國辭匯》中的“屈原”詞條。由此可見,翟理思對于梅輝立的這本著作,應(yīng)當(dāng)是十分熟悉的。這樣,在推翻了翟理思是第一位介紹陶淵明的來華西人這一觀點(diǎn)之后,我們還為翟理思的陶淵明譯介找到了可能的學(xué)術(shù)源流。

在梅輝立之后,還有一位來華西人對陶淵明進(jìn)行了介紹,此人便是葛顯禮(Henry Kopsch,1845-1913)。葛顯禮1862年來到中國,深為總稅務(wù)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所器重,曾任中國多地稅務(wù)司。日后他還成為了清朝第一位郵政總辦,后于1900年返回英國。1877年,葛顯禮開始在《中國評論》(The China Review,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上連載一篇名為《江西省地理筆記》[16](Geographical Notes On The Province Of Kiangsi)的長文,見圖5。陶淵明作為江西名人,自然得到了葛顯禮的重視。

圖5 葛顯禮《江西省地理筆記》中的陶淵明介紹

除去與前人類似的陶淵明介紹,葛顯禮的文字有幾處還是十分有趣的:首先,葛顯禮對陶淵明的了解,部分來源于前文所述的偉烈亞力之《漢籍解題》。葛顯禮寫道,他看過一本可能名為《增補(bǔ)類雅》(Tseng Pu Lui Yay)的書籍,里面提到《五柳先生傳》的作者即是陶淵明。不過他在閱讀到偉烈亞力《漢籍解題》中將《群輔錄》視為托名陶淵明之作后,也對《五柳先生傳》之作者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其次,葛顯禮的考據(jù)十分細(xì)致:由于被托名之人必定擁有極高的名氣,為了證明陶淵明的盛名,葛顯禮寫道,“當(dāng)時的人們都稱他為‘實(shí)錄’(The people of that day called him Shih Lu.)”,并解釋稱,所謂“實(shí)錄”即是“真實(shí)的記錄者(Truthful Recorder)”。再加之后文對“尋陽三隱”的大段敘述,葛顯禮這里顯然參考了以《宋書》為代表的早期陶淵明史傳內(nèi)容。

四、結(jié)語

本文以錢德明、德庇時等早期來華西人之作品為例,簡要展示了陶淵明其人其作的早期西方譯介情況,推翻了翟理思是最早譯介陶淵明作品的西方學(xué)者之觀點(diǎn),并將錢德明之譯介文章確立為了新的學(xué)術(shù)起點(diǎn)。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疑問等待著我們?nèi)ソ议_。首先,在研究十九世紀(jì)西人的陶淵明譯介之時,還有一條值得注意的源流,即是旅日西人或是研究日本文化的西人學(xué)者。陶淵明及其詩文,在日流傳已久:日本最古漢詩集《懷風(fēng)藻》錄大津皇子詩句“群公倒載歸,彭澤宴誰論”即已用陶淵明之典;成書于891年的《日本國見在書目》也記錄了十卷本《陶潛集》的收藏。由此可見,陶淵明植柳愛菊,隱逸山水的形象也早就為日本人所熟知。十九世紀(jì)的旅日西人,自然也有機(jī)會得知陶淵明的故事。

1889年,《日本亞洲學(xué)會學(xué)刊》(Transactions of the Asiatic Society of Japan)刊載了一篇名為《日本花道理論》[17](Theory of Japanese Flower Arrangements)的文章,作者署名為J. Conder,并綴有F.R.I.B.A.字樣,見圖6。F.R.I.B.A.是“英國皇家建筑師學(xué)會會員”(Fellow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之縮寫,J. Conder即是英國建筑師,被譽(yù)為“日本現(xiàn)代建筑之父”的約西亞·康德(Josiah Conder,1852-1920)??档略诿髦螘r期前往日本,為東京設(shè)計(jì)過多所公共建筑,并培養(yǎng)了新一代的日本建筑師。除了本行的建筑事業(yè)之外,他還學(xué)習(xí)了日本畫、日本舞蹈與花道等日本本土藝術(shù)。這篇文章即是他的花道研習(xí)成果。在探索日本花道的歷史源流之時,康德寫道:“著名畫家陶淵明對菊花有著非凡的熱情,因此在展出他的畫時,人們習(xí)慣用菊花(布置)。”康德此處雖然對陶淵明進(jìn)行了介紹,但他不僅誤判了陶淵明的國籍,更將陶淵明當(dāng)成了一位畫家??档轮?,還有一些研究過日本文化的西人學(xué)者做出過類似的陶淵明譯介,如美國園藝家奧利芙·帕西瓦爾[18](Olive Percival,1868-1945)等,但大多是寥寥數(shù)句而過,傳承關(guān)系也依然模糊。關(guān)于陶淵明其人其作在日本的流傳,乃至以日本為跳板的西傳,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圖6 康德《日本花道理論》中提到的陶淵明

其次,考慮到早期來華西人多為西南歐人士,對其他語種的漢學(xué)著作之考察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的陶淵明西方譯介研究,多集中于英文世界之中;對非英文的譯介探討,也很難令人滿意。如靳成誠《陶淵明作品英譯研究》[19]質(zhì)疑了前人對德國漢學(xué)家阿爾佛雷德·佛爾克(Alfred Forke,1867-1944)之陶淵明譯介的表述,但也語焉不詳。其實(shí)雖然佛爾克之原書已不易尋覓,但在1898年出版的《東方書目》[20](Orientalische Bibliographie)中,就提到了佛爾克的著作,且明確標(biāo)出了其中陶潛(T'ao-tschien)的部分??傊愃频氖崂砼c分析,有助于我們理清學(xué)術(shù)脈絡(luò),對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六朝文學(xué)作品之海外流傳研究大有裨益。

猜你喜歡
十九世紀(jì)譯介陶淵明
十九世紀(jì)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你好,陶淵明
《三字經(jīng)》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十九世紀(jì)晚期統(tǒng)一幾何學(xué)的兩種途徑
不為五斗米折腰
庫爾貝十九世紀(jì)五十年代前后與政治的關(guān)系
超現(xiàn)實(shí)主義在中國的譯介
仙桃市| 永州市| 雷波县| 乌兰县| 边坝县| 天柱县| 上饶市| 克什克腾旗| 东丽区| 万宁市| 沧州市| 监利县| 高清| 长兴县| 志丹县| 锡林浩特市| 文山县| 新和县| 河西区| 嫩江县| 岑溪市| 酉阳| 绥棱县| 徐汇区| 平顺县| 宁国市| 镶黄旗| 错那县| 内乡县| 嘉兴市| 遵义县| 东阳市| 甘德县| 蓬莱市| 镇原县| 巢湖市| 万山特区| 永州市| 佛山市| 扶绥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