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霞
【摘要】對語文學習能力的評價主要從閱讀和寫作水平兩方面出發(fā),因此,閱讀理解能力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并在現(xiàn)實生活的溝通和交流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閱讀,要從零開始培養(yǎng)閱讀興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兒童本位”的閱讀教學方法,是在深入剖析兒童文化的藝術性、游戲性和生態(tài)性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能顯著提高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兒童本位
低年級的學生處在“幼升小”的過渡時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對閱讀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朱白強在《兒童文學概論》中深入剖析了兒童的精神特質(zhì),認為兒童擁有屬于白己的獨特文化,其文化具備藝術性、游戲性和生態(tài)性等特質(zhì)。在把握這種特質(zh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聯(lián)系課文與學生生活,讓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在對比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中把握文章的主題;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思考閱讀材料,體會文章內(nèi)涵;教師還可以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天真特性,讓學生從白己的視角出發(fā)剖析故事中的人物,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種以學生為本、以兒童為本的閱讀教學方法強調(diào)了學生作為讀者在閱讀時的重要作用,牢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程參與課堂、參與閱讀,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雖然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了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也開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注意開展閱讀訓練,但整個教學過程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授課內(nèi)容不成體系。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固定是低年級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還無法長時間集中,枯燥的課堂和單一的講課方式不能吸引他們的眼球,而學生的不配合也大大降低了教師講課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效率不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目標的完成需要一個完整的體系支撐,目前很多教師不注重授課的邏輯性,甚至不了解低年級語文閱讀的要求,在授課過程中隨意發(fā)揮,毫無體系,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無法學以致用。
二是部分教師思維刻板,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匹配。由于“提高小學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是近幾年才提出的觀點,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導致教師的思想與授課方法落后。一部分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只是進行簡單的讀文章、識字、讀句、辯意,機械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忽略了對其思維的開發(fā)。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強,在被動接受知識時無法形成白己的理解,繼而導致遺忘甚至厭學,使教育工作適得其反。
出現(xiàn)這兩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沒有真正了解低年級學生的特性,在教學中未能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沒能真正做到“以兒童為本”。
二、“兒童本位”閱讀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朱白強在《兒童文學概論》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指出,兒童是“獨特文化的擁有者”,兒童生命的精神特質(zhì)分為三個部分——兒童文化的藝術性(藝術性是一種人類本能和天性)、兒童文化的游戲性(游戲在人類發(fā)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是兒童做游戲的基本特征)、兒童文化的生態(tài)性(兒童的天真天性是一種可貴的人性品質(zhì),使其看事物和世界的眼光是完整的)。低年級學生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還是白紙一張,有些學生甚至沒有閱讀的興趣,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采用“兒童本位”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兒童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在閱讀活動中慢慢掌握閱讀方法,進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兒童本位”閱讀教學方法的實際運用
1.立足生活,激活兒童的藝術靈性
藝術性是一種人類本能和天性,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論,強調(diào)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生活中存在著不少美的事物,很多課文都是作者從生活中的“美”出發(fā),通過生動的描寫進一步抒發(fā)情感。教師在總結了這一點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帶學生去生活中觀察等活動,架起學生生活與文本間的橋梁,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激活學生的藝術靈性。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一文為例,上這一課的時候正是秋季,在開始閱讀文章前,筆者先讓學生說說白己眼中的秋天。有的學生說,秋天是上學路上黃了的樹葉,也有的學生說,秋天是校園里的桂花樹開始飄香,這和《田家四季歌》里“谷像黃金粒粒香”的秋天是不一樣的。于是,筆者進一步追問學生:“為什么《田家四季歌》的作者描寫秋天時描寫的是稻谷呢?”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課文是從“田家”的視角來描寫四季的,因此叫《田家四季歌》——這就在對比課文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中讓學生一下子把握住了文本的主題。
2.游戲引導,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朱白強認為,游戲?qū)τ诔扇藖碚f只是“一時的快樂生活的替代品”,但對兒童來說則是“生活本身”。兒童是天生的“游戲者”,游戲?qū)τ趦和囊饬x是不同凡響的,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牢牢把握這一點,不僅能燃起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在游戲中放飛對文本的想象。
筆者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彩虹》一義時,就通過“畫彩虹”的游戲引入閱讀學習。課前,筆者已經(jīng)在黑板上面好了四個彩虹,并把學生分成四組,讓每組同學先討論:“我能在彩虹上做什么?”討論10分鐘后,請每組派代表上去畫畫。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的組畫了大家站在彩虹上摘星星,有的組把彩虹當成了滑梯,畫了在彩虹上玩滑梯的孩子……學生的想象力在游戲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于是,筆者借機引出了《彩虹》這篇充滿想象的課文,問大家:“《彩虹》這篇課文的作者都想象白己在彩虹上做哪些事情?”“幫爸爸澆田”“幫媽媽舉鏡子”“蕩秋千”……有了游戲的鋪墊,學生們覺得白己與作者貼得更進了,閱讀文章時就格外認真,內(nèi)容也把握得更為準確。
3.自主探究,立足兒童天真的生態(tài)性
兒童的天真天性是一種可貴的人性品質(zhì),使其看事物和世界的眼光是完整的。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是由教師先分析文章主旨后帶領學生學習,這種方法的弊端是過于強調(diào)教師的主觀理解,很多學生往往一聽了之。兒童的天真天性區(qū)分了兒童和成人,因此學生對課文有著白己的獨到見解,教師利用這種天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課堂從以教師為主導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能讓學生白覺、主動地思考文本,得出的結論白然深入人心。
筆者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一文時,就讓學生來扮演里面的動物,對課文進行情景再現(xiàn)。有的學生扮演狗熊,就要學著課文里狗熊說話聲音響亮、走起路來咚咚有聲、動作笨拙等特點進行演繹。有的學生飾演狐貍,就要演出狐貍的狡猾……學生在扮演不同動物角色前,已經(jīng)對該動物的性格特點進行了揣摩和分析,就對課文的人物有了很好的把握。表演后,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并提問:“狗熊來來同同折騰了好幾遍,才準確地通知了大家,老虎為什么還要把這個任務交給狗熊?”扮演狗熊的學生立刻說出了答案:“狗熊說話聲音響亮,會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從不輕言放棄,老虎把這個任務交給狗熊放心。”為了讓表演惟妙惟肖,學生就要認真揣摩課文,把握人物特點,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加深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教學無法,貴在得法”。閱讀教學要基于課程標準,運用文本資源,搭建合適的閱讀平臺,采取有效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真實的閱讀中掌握文本內(nèi)容。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理解力和注意力較差,但好奇心與求知欲旺盛的特點,教師應當轉變授課思維,順應兒童的特點,聯(lián)系文本與兒童的生活實際,通過游戲、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題、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此便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寶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