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師發(fā)展中心 郭憲章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抓好中學生德育面臨諸多挑戰(zhàn):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的問題始終存在,不少學校、教師深陷泥淖;在網絡信息的環(huán)境中,不良信息傳播更為便捷迅速,令人防不勝防;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小學階段的批評、激勵等德育方法逐漸失效,令人感到無奈。
面對這一系列難題,我們必須針對中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完善德育方法,予以有效破解。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德育體現(xiàn)在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在和學生相處的每一分鐘。
一是要率先垂范。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教師要講政治、守紀律,與黨和國家保持一致。不能信口開河,誤導學生。教師要管好自己的課堂語言、日常語言、網絡語言。在利義選擇、品德修養(yǎng)方面,教師要經得起考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次說教也比不上一次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帶頭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要帶頭不做。身正而其威自立,學生才信服。
二是要把品德修養(yǎng)置于評價學生標準的首要位置。不少教師在教育管理中,不自覺地對學習好的學生高看一眼,出現(xiàn)“一俊遮百丑”的現(xiàn)象。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機會,對他們的日常身心狀態(tài)關懷備至,紀律上要求相對寬松。而對成績差的學生,要么不管不問,要么過于嚴苛。這會對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利影響,埋下對社會產生負面認識的種子。教師要以道德修養(yǎng)表現(xiàn)作為評價學生的首要標準,促使學生潔身自好,向合格公民、社會好人的方向成長。
課堂是德育主渠道,要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隱含的德育內容,這已是共識。比如通過物理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通過地理教學讓學生認識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等等。
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德育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比如,當下中國在抗疫中的杰出表現(xiàn)、中美關系實質、網紅主播出格節(jié)目等,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樹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要充分利用新面世的優(yōu)秀文化產品中的德育素材,特別是影視作品,如《戰(zhàn)狼》《流浪地球》《哪吒》《八佰》等,這些素材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與思考,有極高的德育價值。
德育不是剝離出來的工作,而是和教育、管理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學校教育工作的每一條塊、每一細節(jié)中都要有德育意識,朝向德育目標。
比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中,要塑造學先進、揚正氣的良好班風,以集體文化來熏陶學生。學校在開展各種活動時,要注重其德育內核,把升旗儀式、節(jié)日慶典、文體競賽等落腳到愛國主義精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團結協(xié)作精神、不驕不餒精神等的教育上來,讓活動有內涵、有靈魂。
在家校合作方面,學校要堅決摒棄“唯學習成績論”,要通過專題講座、家長會、家訪、群組交流等形式,向家長傳遞德育第一的觀念,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