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鋒
前不久,又見一場熱鬧的同課異構,行政資源調(diào)配得力,組織得風生水起,每個上課團隊都不敢怠慢,絞盡腦汁備課、磨課、試課,充分利用多媒體,甚至“AI 賦能”,《坐井觀天》被同課同構得如火如荼。君不見,執(zhí)教者激情澎湃,觀課者如癡如醉,讓孩子們異口同聲——“青蛙”從井底跳出來,“跳出”了眼界的廣大,獲得了視域的闊放……“酒不醉人人自醉”,于是,大家都沉浸、狂歡其中……
有這樣兩句話放在一起讀更有意趣—— 一句是布萊克的:“如果別人從來不瘋,那一定是我們瘋了?!绷硪痪涫悄岵烧f的:“使人發(fā)瘋的不是懷疑,而是確知確信?!比绻蹲^天》從來不瘋,那一定是我們瘋了。使我們發(fā)瘋的不是懷疑,而是對《坐井觀天》寓意的確知確信。
眾所周知,《坐井觀天》是一篇老課文,又上了部編新教材。如果我們的同課異構變成了一種聲音的同課同構,這種“濤聲依舊”的教學就是典型的“新瓶子裝老酒”了。新瓶不是不能裝老酒,老酒不是不能喝。新瓶為什么不能裝新酒,新酒為什么不能勝老酒?“新瓶新酒”源自哪里?不言而喻,“新瓶新酒”要由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釀制!請看,有位教師同課異構《坐井觀天》的創(chuàng)課片段——
生1:(扮演小鳥)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p>
師:(扮演青蛙)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生2: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師:“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鼻嗤苄α诵?,“你還是先下來喝口水吧!”
生3:小鳥像直升機一樣輕輕地落到了青蛙的背上,低下頭美美地喝了一口水,“好甜?。 闭f完,它又抬頭看了看“天”。“原來你沒有撒謊!天的確只有井口這么大啊!”
師:是??!小鳥處在青蛙的位置,也會……生4:也會覺得天不過井口這么大!
師:看來,青蛙的眼界受到……
生5:受到所處位置的限制!
師:小鳥喝完水,對青蛙說……
生6:謝謝!如果沒有你的背落腳,我是喝不到水的!
師:為了表示感謝,小鳥對青蛙說,我?guī)愕骄廪D(zhuǎn)一轉(zhuǎn)好嗎?
生7:很久以前,我還年輕,被人捉拿,逃無可逃,我跳進了井里,逃過一劫……如今,我老眼昏花,也蹦跶不動了,再說,我已經(jīng)習慣了井里的生活,井外也不太安全,我害怕農(nóng)藥,我更怕再次被活捉……所以,我不想出去……我在井里守家,要去,就讓年輕的孩子們出去闖闖吧!
生8:我去!我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井底的生活很無奈,小鳥朋友,我們還是一起出去吧!
生9:我也去!
師:青蛙們和小鳥一起來到了井外……
生8:天好大啊!
生9:真的嗎?你不是說夢話吧?我們對靜止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哪有天,天在哪?
師:一開始的時候,小鳥并不知道“青蛙對靜止的天空是看不見的”。世界原本就很廣闊,無論青蛙還是小鳥,都容易自己局限……?
生10:自己局限自己!
師:一陣烏云飛來,電閃雷鳴,天空下起了暴雨……小鳥說,我要去樹林里避雨……青蛙……
生11:撲通!撲通!一只青蛙又跳回了井里,另一只青蛙卻跳進了水田里……
1.期望同課異構,能像那只飛來的小鳥那樣帶來“異向信息”。開篇的同課異構,盡管“兵團作戰(zhàn)”,群策群力,但并沒有達至“同課異構”的初衷,主要不是外部手段所致,而是思維趨同使然。事實上,當人生活在同質(zhì)化明顯的群體環(huán)境里,是感受不到所謂的“趨同”的,因為周圍人都在這樣生活,你并不知道另一種生活方式是什么樣的。所以,同課異構即便本質(zhì)上上成“同課同構”也不會有自我覺察的。當然,我們期望同課異構,就是希冀這個“異”,能像那只飛來的小鳥那樣帶來“異向信息”。故此,在“療課”案例中,我們看到了一只攜帶“正向信息的小鳥”,領略到了真正同課異構的“異”。這個“異”異在教師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仔細咂摸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非常巧妙的,老師好像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一樣,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心情顯然是愉快的,又把“球”投給下一個學生或者老師。這樣的投“球”般快感的對話,成為“療課”案例最出彩的一筆。
2.小鳥青蛙要互相代入,保持“平視”,消除“偏見”與誤判。我們常常會把自己放在一種更高(或更低)的位置,去審判他人,但這是一種無用的偏見。除非你能真正帶著平視去代入對方,否則都必然是誤判。然而,能保持平視的人有幾個呢?所以,上文創(chuàng)課老師和孩子對話,通過角色置換,既把自己代入青蛙的視覺,又把自己代入小鳥的視覺,如果不能互相代入,進而“平視”對方,就會增加“偏見”,形成誤判。教學案例中,小鳥下到井底喝水,看到了井口大的天,青蛙跳出水井,“看不到天”。這都是在對話中生成的一種平視,這種平視,消弭了“偏見”,避免了誤判。這在本質(zhì)上沖破了《坐井觀天》傳統(tǒng)教學價值取向的一種“偏見”。其實,世界本來就很大,不論是誰,都有可能因所處的位置,造成偏見與誤判。換一個角度,如果我們處在開頭那些“同課異構”者的位置,也有可能會把課上成“同課同構”,但我們不斷努力與能和解的“課”和解,不是為了原諒“一切課”,而是為了知道在我們的教學中真正不可原諒的是什么。
3.同課異構沒有標準,沒有典范,沒有適用于一切的“方法”。上文《坐井觀天》的“療課”案例,“異”在傾聽的姿態(tài)美妙,執(zhí)教老師有一種傾聽天籟的、神圣的姿態(tài),因為他相信“任何一個兒童的發(fā)言都是精彩的。”他在傾聽中敞開了自己的身心,打開了教育的世界,不折不扣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想法,對所有兒童的發(fā)言予以信賴和期待。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心心相印的交流,才形成了相互傾聽的潤澤氛圍,才諦聽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天籟之音。
當然,上文療課只是同課異構之一,并非唯一。這種創(chuàng)課沒有標準,沒有典范,沒有統(tǒng)一格式,沒有適用于一切創(chuàng)課活動的“方法”;相反,這種創(chuàng)課必須擺脫一切規(guī)定,確保創(chuàng)課成為創(chuàng)課者個人的自由獨立的行為。創(chuàng)課不尋求永恒不變的結(jié)果,只求創(chuàng)課過程中每一個瞬間的抉擇智慧,不寄托于穩(wěn)定的秩序和程序,只求不確定性中的希望瞬間的突顯,以及尋求各種有可能提供有利于取得最大效果的“機遇”。無論青蛙、小鳥,還是我們,不給自己設限,才能觸摸未來的廣闊。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未來從此刻的我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