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幼兒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fā)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受幼兒認知發(fā)展水平低、人際交往經(jīng)驗少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被拒絕的情況,這時,成人需要幫助和引導幼兒與同伴交往,發(fā)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情境一:媽媽帶著幼兒A在小區(qū)里散步,幼兒A看見幾個小朋友在玩“過家家”的游戲。他想和大家一起玩,就走過去說:“我也想玩?!苯Y(jié)果,小朋友說游戲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不讓幼兒A加入游戲。幼兒A既尷尬又無奈,呆呆地站在一旁看著。
針對該情境中的幼兒A,家長可以采用的引導策略包括如下方面。
尋找教育契機,調(diào)節(jié)幼兒的消極情緒。幼兒A被同伴拒絕,他可能感到羞愧和難受,但又不知該如何調(diào)節(jié)。家長這時可以給予幼兒適當?shù)陌参浚綇陀變旱那榫w。但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尋找教育契機,與幼兒進行交流,讓幼兒正確看待被拒絕,并且能夠積極調(diào)節(jié)被拒絕后的消極情緒。
在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書時,家長可以利用故事里的人物,跟幼兒一起分析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和體驗等,讓幼兒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表達。還可以在與幼兒看動畫片的過程中,與幼兒交流,如:當小白兔被拒絕后,它的心情怎么樣,怎樣才能不被拒絕,它又是怎樣被其他朋友接納的。在討論故事和動畫片中的人物心理變化和情緒表達后,家長可以繼續(xù)跟幼兒討論所經(jīng)歷的被拒絕事件,通過討論,幼兒能夠認識到,誰都有被拒絕的時候,當被拒絕時,要像故事書或動畫片中的人物那樣,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并努力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鼓勵孩子加入小朋友們的游戲。當幼兒能夠正確面對被拒絕的情況后,家長應引導幼兒學會與幼兒交往,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技能。例如家長告訴幼兒A,當你想加入小朋友們的游戲時,應該先在旁邊觀看一會兒,看他們都在玩什么,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想加入游戲時,要勇敢地與小朋友們打招呼,做自我介紹。如說:“你們好,我叫×××,我想加入你們的游戲,你們讓我加入好嗎?”
如果幼兒向小朋友禮貌地表達意愿還不能加入游戲,家長可以幫助幼兒想一想游戲的新玩法。如在“過家家”的游戲中,游戲的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這時,家長可以啟發(fā)幼兒怎樣扮演一個新的角色,如客人,讓幼兒帶著自己的玩具去“家里”做客,并向小朋友們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就有機會加入游戲。
游戲結(jié)束后,家長要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幼兒在享受游戲的快樂和被肯定的喜悅后,他再遇到想加入游戲的情境時,就會勇敢、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會成為受同伴歡迎的人。
為幼兒做好行為示范。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指出,兒童是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習得社會行為的。兒童的思維、學習及解決問題等高級心理過程的發(fā)展首先是在兒童與成人的交往中完成,然后經(jīng)過內(nèi)化以能力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幼兒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為此,家長應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將自己掌握并認可的社會規(guī)范、行為規(guī)則以及交往技能等有意識地傳遞給幼兒,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主動與朋友、同事打招呼,在合適的場合主動向別人說“您好”“謝謝”等禮貌用語。幼兒則在潛移默化中將這些觀念和技能融入自己的行為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情境二:教師讓小朋友去選自己喜歡的玩具,幼兒B看中了幼兒C手里的小汽車,說:“這是我的小汽車,你給我?!庇變篊說:“不是你的,是我先選的?!庇變築走過去,一下子搶過小汽車,說:“這是我的小汽車,誰都不能動?!逼渌∨笥芽吹胶?,拉著幼兒C說:“他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還愛打人,他不是好孩子,我們不和他一起玩?!苯Y(jié)果,其他幼兒一起玩游戲,幼兒B只好自己在旁邊玩小汽車。
針對該情境中的幼兒B,家長可以采用的引導策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讓幼兒承擔自己行為的結(jié)果。幼兒B因為搶別人的玩具而被其他小朋友拒絕,這樣的結(jié)果需要他自己來承擔,幼兒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有體驗過錯誤行為后的被孤立、被拒絕的痛苦,他才會在以后做出更合理的選擇。
家長要教會幼兒敢于認錯。幼兒可以直接跟同伴說“對不起”,如果不好意思說,可以送上一件小禮物,表明他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而且愿意改正。要使幼兒敢于認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示范。如果偶然說錯了話,當自己察覺到或被孩子指出時,應坦然地說:“對不起,我剛才說的不對,非常抱歉?!庇變嚎吹郊议L都不怕認錯,當自己犯錯誤時,便會模仿家長做出認錯的行為,從而得到同伴的諒解。
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在幼兒階段,兒童之所以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獨占欲強、不能與別人友好合作等同伴交往問題,與他們的“自我中心”思維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自我中心”是幼兒發(fā)展過程中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它與有意識的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別人的自我中心主義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是,如果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仍然一切以自己的觀點看待問題,“自我中心”極易演變?yōu)樽晕抑行闹髁x,則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要改變這種狀況,家長可以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引導幼兒克服“自我中心”。以幼兒B為例,家長可以問幼兒“假如你是那個被搶玩具的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以此引導幼兒從別人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為,從別人的角度思考自己行為的后果,進而幫助幼兒矯正不當行為。
創(chuàng)設(shè)同伴合作的機會,及時表揚幼兒的合作行為。同伴關(guān)系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礎(chǔ)上的。在同伴合作中,為了實現(xiàn)共同目標,幼兒必須接受不同的觀點,并對照他人觀點來重新考慮自己的觀點。幼兒B如果有更多機會與同伴合作,他會在合作中更多考慮同伴的感受,也會越來越受到同伴的歡迎。
家長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同伴合作的機會有很多,如幼兒每天離園時,家長可以陪幼兒在幼兒園多待一會兒,讓幼兒與同伴共享一起玩耍的時光;可以經(jīng)常帶幼兒去公園或小區(qū)散步,看到有小朋友在做游戲時,鼓勵幼兒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讓幼兒多玩一些合作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如踢足球、跳大繩、玩“老鷹捉小雞”等,這些游戲中有更多同伴合作的機會,也會讓幼兒體驗到合作游戲的樂趣。如果幼兒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與同伴的友好合作,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家長要及時給予與他的行為相聯(lián)系的表揚。如:“我看到你和小朋友一起把球運到筐里,又快又穩(wěn),真棒!”“剛才我看見有小朋友摔倒了,你能扶起他,還給他加油,真是好樣的!”讓幼兒準確知道這一行為的結(jié)果是好的,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