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jīng)鍪星f浪縣第二中學 吳 斌
高中地理教學往往傾向于“填鴨式”教學,甚至有的學生認為高中地理只要將教師所講的重點內(nèi)容背下來就可以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學方法不得當。當然,有些教師已經(jīng)開始嘗試變革教學方式和方法,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比如,一些教師嘗試采用基于合作探究的高中地理教學法進行教學,但總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nèi)容選擇不得當,可能教師選擇的內(nèi)容或主題并不適合探究;或是教師引導不得當,造成學生白白浪費了學習時間。筆者現(xiàn)就基于合作探究的高中地理教學進行研究,主要內(nèi)容如下。
合作探究是一種理念,這里主要指合作探究學習,而合作探究學習的宗旨是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地理知識的探究。為了確保合作探究學習的順利開展,每次合作探究學習必須確定一個探究主題。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適合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所以做好合作探究的主題和內(nèi)容選擇成為關鍵環(huán)節(jié)。
地理知識的不同,決定了其探究強弱和深度的不同,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地理知識設計成合作探究活動來獲取是很困難的,還有一些地理知識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反而效率很低,還不如直接學習。為此,筆者根據(jù)心理學的有關定義,將地理知識分為三類,分別是陳述性地理知識、策略性地理知識及程序性地理知識。其中,陳述性地理知識主要是指地理事實性的知識,這類知識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并不適用于合作探究學習;策略性地理知識主要是指理解性知識和地理知識實踐應用這類知識,不言而喻,這類知識是應用于合作探究學習的;程序性知識主要是指地理成因性、原理性知識,這類知識也可用于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在進行基于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學時,應選擇策略性地理知識和程序性地理知識作為探究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體悟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原理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并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其對所獲得的地理知識理解更為透徹。比如,“大氣環(huán)境”這一章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學,首先選定合作探究的內(nèi)容,即觀察地理氣候、學校氣象及郊區(qū)和城市天氣差異;其次確定自己要探究的具體問題,并分組和制訂計劃,以共同完成所探究的問題。
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學需要選定合適的探究問題,而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開放性及人文性較強的學科。綜合性表現(xiàn)在地理學科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且一些地理原理很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尤其是高中地理,其中涉及區(qū)域地理、氣候區(qū)域、世界上的行政區(qū)域等,但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綜合性還表現(xiàn)在地理學科與其他很多學科均有關聯(lián),比如,水體污染狀況,這里面就包括地理、生物、物理及化學知識,這些問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又與生活實際十分貼近,所以教師采用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更合適。開放性表現(xiàn)在某些地理問題的不確定性和爭議性,這些問題恰好需要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經(jīng)過學生的分析、推測及討論,很有可能得出教師都未曾想到的結論,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比如,“全球變暖問題”,首先選定探究主題為“你認為全球變暖是好事還是壞事?”,然后讓學生分組探討。對于學生來說,很容易想到全球變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少有學生會想到全球變暖的好處,但經(jīng)過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就會意識到事物的兩面性,進而認同全球變暖帶來的好處,如利于糧產(chǎn)量增加。其實,設定問題的目的不是爭論誰是誰非,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悟辯證思維和求異思維。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風土人情、地理故事、神話傳說等,對于這類知識,學生往往很感興趣,此時為了增加上課的趣味性,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是游戲、比賽也可,這樣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中,教師就可讓學生進行“模擬購房”活動,通過親身經(jīng)歷,使得學生掌握探究地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要想實現(xiàn)基于合作探究的高中地理教學,仍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一方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更容易完成合作探究學習;另一方面在教師的輔助下,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完成合作探究學習。
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問題是核心,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其展開的,通過正確的問題引導,才能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首先,教學前教師要設置好任務,讓學生提前做好相關知識點的預習;然后,教師會在課上再次提出與所預習知識點有關的問題,再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從中獲得體悟;再者,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所探究的問題給出明確的解答,以便讓學生真正有所得;最后,教師應幫助學生總結需掌握的知識點及其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比如,在“人口遷移”這節(jié)課中,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一個地區(qū)人口變動的原因有哪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遷移的特點、方向、原因及目的是什么?”“你認為什么因素導致了人口遷移?”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這節(jié)課需要學生解決的。為了完成此次教學任務,學生可自行分組,每組不少于10 人,學生需要自行收集材料解決問題,教師再評出最佳小組,予以相應鼓勵。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能力。
地理教學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更多需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那么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讓學生感興趣,教師所實施的教學活動必須讓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感覺到有趣,否則學生很難在過程中全身心投入,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教師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地理教學時,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比如通過游戲、比賽及角色扮演等,這些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在整個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引導者的位置,一方面幫助學生消除在學習方面存在的隔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及收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水圈和水循環(huán)”這一節(jié)課中,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尋找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相關信息,以便讓學生對水循環(huán)的概念理解得更為深入,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水圈中水的類型圖片、目前可以使用的水資源圖片、水循環(huán)示意圖等,從而讓學生理解陸上內(nèi)循環(huán)、陸間循環(huán)及海上內(nèi)循環(huán)間的關系,并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在整個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很容易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讓學生理解水資源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在水資源缺乏的當下應該保護水資源。
高中地理教學對于高中教師來說難度還是有的,一方面高中地理知識抽象性較強,另一方面高中地理知識涉及的面較廣,所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诤献魈骄康母咧械乩斫虒W就是期望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識,而且以更為客觀、全面及長遠的眼光對待當前所學習的地理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及創(chuàng)新精神,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