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洋,李曉敏,2,楊素亮,張生棟,*
1.中國原子能科學(xué)研究院 放射化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2413; 2.蘭州大學(xué) 核科學(xué)與技術(shù)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镅(Am)和鋦(Cm)有著特殊的用途。241Am目前大部分應(yīng)用于煙霧探測報警器;在物體厚度測量及密度測量等方面也有應(yīng)用,與Be構(gòu)成Am-Be中子源可用于油井測井[1]。242Cm和244Cm可用于放射性同位素電池[2]。Am、Cm材料獲取、高放廢液處理和超钚元素生產(chǎn)均涉及Am、Cm分離技術(shù)。乏燃料經(jīng)PUREX流程處理后,產(chǎn)生的高放廢液的放射性貢獻主要來自90Sr和137Cs,經(jīng)過200~300 a后基本衰變完全,其后熱量來源主要來自Am[3]。Am和Cm留在高放廢液中約需10 000 a放射性水平才能降到天然鈾的水平,如果將Am和Cm分離,則只需幾百年即可達到天然鈾水平。因此將Am和Cm從高放廢液中進一步分離,可減少最終固化廢物的熱源,有利于簡化最終地質(zhì)處置。在高放廢液管理中Cm的長期放射性貢獻幾乎可以忽略[4],因此法國原子能機構(gòu)(CEA)的路線傾向于僅分離出Am而將Cm留在高放廢液中。Cm的大部分同位素放射性強、嬗變產(chǎn)率低,在ADS嬗變系統(tǒng)中,去除生熱的Cm同位素可以降低嬗變?nèi)剂现苽涞碾y度,另外只含有Am的燃料對于嬗變反應(yīng)堆的要求也更低。
生產(chǎn)超钚元素時也經(jīng)常涉及到Am、Cm的化學(xué)分離與純化。生產(chǎn)高純度238Pu的一個途徑是中子輻照241Am生成242Cm,然后將242Cm與Am進行分離,得到的242Cm放置一段時間后通過α衰變即可得到高純度的238Pu[5]。在252Cf生產(chǎn)中,也涉及Am、Cm、Bk、Cf的分離問題[6]。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Am和Cm的分離研究。
目前已知Am的同位素有19種,質(zhì)量數(shù)為232~247,半衰期為55 s~7 370 a。已知Cm的同位素有15種,質(zhì)量數(shù)為237~251,半衰期為2.3 h~156萬年[7-8]。燃耗33 000 MW·d/t壓水堆乏燃料冷卻10 a后,每噸鈾(MTU)含有約594 g Am(503 g241Am、0.66 g242Amm和90.6 g243Am)和18.9 g Cm(0.34 g243Cm、17.6 g244Cm和0.93 g245Cm)。對放射性貢獻較大的Am、Cm同位素是241Am、243Am和244Cm,放射性會隨時間下降,但是241Am會隨241Pu的衰變而增加[1]。
錒系與鑭系元素類似,也有類似的半徑收縮效應(yīng)[9],Seaborg等[10]總結(jié)了三價、四價鑭系和錒系離子的離子半徑與原子序數(shù)的關(guān)系。三價鑭系離子的4f電子較靠近內(nèi)層,受核電荷的影響較大,因此4f電子在外層區(qū)域出現(xiàn)的幾率低,鑭系離子和配體的軌道重疊很少。而錒系的5f電子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在配位時具有一定的共價性[11]。Am原子的電子結(jié)構(gòu)是[Rn]5f77s2, Cm原子的電子結(jié)構(gòu)是[Rn]5f76d17s2,對三價離子,Am(Ⅲ)是5f6,而Cm(Ⅲ)是高穩(wěn)定性的5f7。
Am具有+3、+4、+5和+6四種氧化態(tài),五價和六價Am的構(gòu)型與U、Pu、Np錒酰離子類似[12]。據(jù)推測,采用脈沖輻解并輔以光譜檢測,可以檢測到短壽命物種。在含K2S2O8的8 mol/L KOH的Am溶液中,采用N2O飽和后冷凍到-60 ℃,可能會檢測到更高價態(tài)的Am[13]。Am(Ⅲ)晶體離子半徑約為1.00 ?(1 ?=0.1 nm),而Am(Ⅳ)的離子半徑約為0.85 ?[14],相差較大。Cm 具有+3和+4兩種氧化態(tài)。Cm(Ⅲ)的電子構(gòu)型較為穩(wěn)定,其還原和氧化電位均很高,Cm(Ⅲ)/Cm(Ⅱ)電對的電位約為-2.78 V,很難將Cm(Ⅲ)還原,而Cm(Ⅳ)/Cm(Ⅲ)電對的電位約為-3.1 V,需要非常強的氧化劑才能將Cm(Ⅲ)氧化[1]。
通過氧化劑或電化學(xué)方法可將Am(Ⅲ)氧化到Am(Ⅳ)、Am(Ⅴ)或者Am(Ⅵ),繼而容易實現(xiàn)Am和Cm的分離。Mincher等總結(jié)了Am(Ⅳ)、Am(Ⅴ)和Am(Ⅵ)的制備條件[15],并綜述了美國有關(guān)高價態(tài)Am的制備、表征和分離研究[16]??偟膩碚f,Am(Ⅲ)的氧化劑種類有限,且生成的高價態(tài)Am也易被還原。Am(Ⅳ)較難處理,防止其歧化的措施會增加體系復(fù)雜性,因此鮮有基于此價態(tài)的分離方案。Am(Ⅵ)的還原速率太快,會產(chǎn)生Am(Ⅴ)和Am(Ⅲ)的混合價態(tài),基于Am(Ⅵ)的分離流程也存在不少問題。Am(Ⅴ)的絡(luò)合能力差,目前基于Am(Ⅴ)的分離研究還較少。
采用NaBiO3固體可以將Am(Ⅲ)氧化到Am(Ⅵ)或Am(Ⅴ),這取決于不同的溫度。大量研究表明,將Am(Ⅲ)氧化到Am(Ⅵ)后,可進行流程規(guī)模的萃取。通常分配比(D(Am))可達到3~4左右,但是偶爾也會比預(yù)期的低,小于2,這可能是因為試劑中雜質(zhì)的還原性造成的。采用戊基膦酸二戊酯(DAAP)作萃取劑,在6~7 mol/L HNO3時D(Am)最高,Am(Ⅵ)的回收率約為65%~85%。在熱實驗中發(fā)現(xiàn),萃取到有機相的Am(Ⅵ)在反萃過程中無法被充分還原,可能需要增加還原劑H2O2的濃度[16]。NaBiO3氧化法的缺點是動力學(xué)較慢,萃取前需批式操作氧化1~2 h,并且萃取前需要將多余的固體NaBiO3過濾。將Am(Ⅲ)氧化到Am(Ⅵ)后也可與硝酸鈾酰共結(jié)晶,在晶體相中Am(Ⅵ)的穩(wěn)定性會顯著提高,13 d內(nèi)未見明顯變化,而水相中的Am(Ⅵ)經(jīng)過10 d會有一半自動還原到Am(Ⅲ)[17]。美國內(nèi)華達大學(xué)的Richards等[18]發(fā)現(xiàn),NaBiO3固體除了具有氧化Am(Ⅲ)的作用外,在低酸時還可以選擇性吸附Cm(Ⅲ)。NaBiO3固體具有鈦鐵礦結(jié)構(gòu),Cm(Ⅲ)與其表面上帶負電的O有很強的作用,而氧化到高價態(tài)的Am與O作用較弱。直接采用NaBiO3固體作為吸附劑、Celite 535作為填充劑制成萃取色層,在0.1 mol/L HNO3中Am和Cm的分離因子可達90,對Am、Cm的回收率可達到97%,純度達到90%。
在1~3 mol/L HNO3中采用銀離子/臭氧可定量氧化Am(Ⅲ)到Am(Ⅵ),且Ag(Ⅰ)和Ag(Ⅱ)均不會被DAAP萃取,Ag可以循環(huán)使用。然而在使用1 mol/L DAAP萃取時,接觸時間15 s時Am的分配比只有0.33,這與同樣條件下萃取Am(Ⅲ)的結(jié)果一樣,說明即使有過量Ag(Ⅱ)存在,在與有機相接觸時,Am(Ⅵ)和Ag(Ⅱ)均不穩(wěn)定[16]。與Ag/臭氧體系類似的高碘酸銅體系中,氧化劑三價銅可迅速定量將Am(Ⅲ)氧化到Am(Ⅵ),在c(HNO3)≤3 mol/L時Am(Ⅲ)的氧化率可以達到98%~99%。短暫的萃取,例如5 s的萃取D(Am)略低于2,說明有Am(Ⅵ)被萃取了,但是隨萃取時間延長D(Am)反而下降,這是因為沒有支持氧化劑存在,在與有機相接觸時Am(Ⅵ)又被還原了[16]。
可見將Am(Ⅲ)氧化到Am(Ⅳ),存在易歧化的問題。氧化到Am(Ⅵ)是可行的,也是研究較多的方案,但在后續(xù)萃取時,價態(tài)往往難以保持。將Am氧化到Am(Ⅴ)進而實施Am(Ⅴ)與Cm(Ⅲ)的分離,往往可獲得預(yù)期結(jié)果。
配位分離Am、Cm多是以皮爾遜軟硬酸堿理論(HSAB)為指導(dǎo)。在三價鑭錒分離中,硬堿,例如含O原子配體更易絡(luò)合三價鑭系(Ln(Ⅲ))而不是次錒系(MA(Ⅲ));軟堿,例如含S和N原子的配體更易選擇性絡(luò)合MA(Ⅲ)而不是Ln(Ⅲ)。依此類推,Am(Ⅲ)與Cm(Ⅲ)相比外層軌道電子彌散性更大,半徑略大,電荷密度比Cm(Ⅲ)小,相對來說是偏軟的酸,與含S和N原子的偏軟的堿性配體結(jié)合得更好。當前研究較多的配體有雙酰胺莢醚類、含N雜環(huán)類、氮川類、氨基多羧酸等。
雙酰胺莢醚(DGA,或稱二甘醇酰胺、烷基-3-氧戊二酰胺,結(jié)構(gòu)示于圖1)類萃取劑在超钚元素的分離中研究較多。水溶性N,N,N′,N′-四甲基-3-氧戊二酰胺(TMDGA)可與Am形成ML2配合物,能有效抑制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對Am(Ⅲ)的萃取[24-25],可用作Am的反萃劑;N,N,N′,N′-四乙基-3-氧戊二酰胺(TEDGA)對金屬離子的配位能力弱于TMDGA[26-27],對Cm(Ⅲ)和中、重稀土的配位能力比Am(Ⅲ)強。Chapron等[28]研究了不同取代基的DGA對萃取分離的影響,包括鏈的長度和支化。
圖1 雙酰胺莢醚類配體[28]Fig. 1 DGA ligands[28]
TMDGA、N,N,N′,N′-四丙基-3-氧戊二酰胺(TnPDGA)和N,N,N′,N′-四異丙基-3-氧戊二酰胺(TiPDGA)是水相配合劑。研究表明TMDGA、TEDGA和TnPDGA中,二個碳的TEDGA分離因子最高。一個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是TEDGA在兩相的分配比較復(fù)雜。在沒有金屬離子時TEDGA很少分配到有機相,但是當有陽離子時,TEDGA與陽離子的配合物可以部分進入有機相,與N,N′-二甲基-N,N′-二辛基-2-(2-己基乙氧基)丙二酰胺(DMDOHEMA)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形成加合物。這可能與其較好的Am、Cm分離效果有關(guān)聯(lián),需要進一步研究。四丁基類似物是作為萃取劑與TODGA進行比較,其中TnBDGA分離能力與萃取能力均比TODGA好。對于萃取劑,β位衍生物會降低Am和Cm的萃取,α位衍生物可以提高Am和Cm的萃取分配比,但是會喪失選擇性。
日本東北大學(xué)Usuda等[24]合成了水溶性N,N,N′,N′-四乙基-3,6-二氧辛烷二酰胺(DOODA-(C2))和酯溶性N,N,N′,N′-四辛基-3,6-二氧辛烷-二酰胺(DOODA(C8))類萃取劑(圖2)。TODGA與DOODA(C2)組合,可以優(yōu)先萃取Cm,而DOODA-(C8)與TEDGA組合可以優(yōu)先萃取Am。萃取劑TODGA與DOODA(C8)注入多孔的SiO2-P小球中制成吸附材料。采用TODGA樹脂吸附,水相為0.05 mol/L DOODA(C2)的0.1 mol/L HNO3溶液,洗脫液是0.25 mL/min的3 mol/L HNO3,分離因子SF(Am/Cm)為 3.9,但是Am和Cm的吸附容量均較低。采用DOODA(C8)吸附樹酯,水相為0.005 mol/L TEDGA的3 mol/L HNO3溶液,吸附容量相對較高,SF(Am/Cm)為2.2。
在三價鑭錒分離研究中,氮雜環(huán)類配體研究較多,主要有吡啶類(BTPs)、聯(lián)吡啶類(BTBPs)和菲咯啉類(BTPhens)(圖3)[29-31]。BTPs與Am可形成ML3配合物,而BTBPs與Am形成ML2配合物[25, 32]。從BTPs到BTBPs,配體的配位點數(shù)增加了,構(gòu)成8~9配位所需要的配體數(shù)量減少,這更有利于配合物的穩(wěn)定。但是聯(lián)吡啶BTBPs的萃取動力學(xué)慢,BTPhens類配體的萃取動力學(xué)更快,性能比BTBPs更好[30, 33]。一般認為BTBPs可以通過兩個雜環(huán)之間的連接鍵進行翻轉(zhuǎn),翻轉(zhuǎn)需要克服12 kcal/mol的能壘,所以萃取動力學(xué)慢,而BTPhens已經(jīng)預(yù)先構(gòu)成穩(wěn)定的半環(huán),萃取動力學(xué)較快[32]。BTBPs和BTPhens對Am和Cm均有分離能力。采用CyMe4-BTPhen與水相TEDGA協(xié)同萃取,在酸度為0.03~0.5 mol/L時,Am/Cm的分離因子達到5,然而在高酸時Am/Cm的分離因子降到2。文獻[34]發(fā)現(xiàn),將BTPhen中1,10-鄰菲羅啉的5或5、6位用溴取代后,能增強Am和Eu的分離效果。繼而將CyMe4-BTPhen通過反應(yīng)衍生出溴代和酚羥基取代的配體,結(jié)果表明CyMe4-BTPhen本身沒有Am/Cm的分離能力,溴取代后在0.1 mol/L HNO3下,SF(Am/Cm)達到7左右,酚羥基取代物的分離因子在1 mol/L HNO3下達到最高,約為5,兩個Br取代后,在0.1~3 mol/L HNO3下最大分離因子SF(Am/Cm)約為2[30]。這是通過Am和Cm與配體之間共價作用的細微差異實現(xiàn)分離的,考慮到取代基的位置距離氮雜環(huán)較遠,這種效應(yīng)理應(yīng)是微弱的,但是對于Am和Cm的分離區(qū)別卻很顯著。
圖2 DOODA與DGA類分子組合[24]Fig.2 Combination of DOODA and DGA ligands[24]
Lewis等[35]發(fā)現(xiàn)CyMe4-BTPhen配體具有動力學(xué)選擇性。在非平衡萃取時SF(Am/Cm)最大可以達到7.9。這可能是因為在配體取代Am(Ⅲ)水合物中水分子時,反應(yīng)比Cm(Ⅲ)的更快造成的,使得萃取Am更快。對這一過程進行數(shù)值建模,模型計算與實驗數(shù)據(jù)吻合很好[36],證實Am(Ⅲ)與CyMe4-BTPhen的絡(luò)合速率是Cm(Ⅲ)的兩倍。捷克的t’astn等[37]將萃取劑與聚丙烯腈(PAN)制成固相材料。DMDOHEMA-PAN/TEDGA無法完全分離Am和Cm,TODGA-PAN/(PhSO3H)2-BTPhen則分離效果較好,SF(Cm/Am)可達到約3.5。
水溶性的SO3-Ph-BTBP可以用于反萃Am。有機相采用TODGA共萃取Am、Cm和鑭系,然后水相采用SO3-Ph-BTBP反萃取,SF(Cm/Am)約為2.5,并且Eu(Ⅲ)和Am(Ⅲ)的分離因子可以達到1 200。這一過程稱之為AmSEL流程[31, 38]。
氮川三乙酰胺萃取劑(圖4[26])是近年合成的一類新萃取劑,這類分子中含有軟配位N原子,對三價錒系離子有一定的選擇性[39-40]。氮川三乙酰胺萃取有如下優(yōu)點:萃取劑不含S元素和N雜環(huán)結(jié)構(gòu),提高了化學(xué)穩(wěn)定性和輻照穩(wěn)定性,萃取動力學(xué)快,可在10 min內(nèi)達到萃取平衡。但與BTP和BTBP類含N雜環(huán)萃取劑相比,氮川三乙酰胺萃取分離因子不夠高。單獨的氮川類萃取劑分離Am和Cm時分離因子不高,SF(Am/Cm)約為2,0.5 mol/L NTAamide(C8)在10 mmol/L TEDGA協(xié)同作用下,分離因子最高可以達到6.5[26]。氮川類配體的另一個問題是隨著酸度的上升,三價錒系離子分配比下降,在HNO3濃度為1 mol/L時,其分配比遠低于1。
圖3 氮雜環(huán)類配體[29-31]Fig.3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ligands[29-31]
圖4 氮川類配體結(jié)構(gòu)[26]Fig.4 Structure of nitrilotriacetamide ligand[26]
ADAAM中對Am萃取分配比最大的是ADAAM(2EH, N(2EH))。通過斜率法得到ADAAM(2EH, N(2EH))萃取Am和Cm均形成1∶1的配合物。隨著HNO3濃度從0.1 mol/L增加到1 mol/L,D(Am)和D(Cm)均增加,在1 mol/L時達到最大,并且分離因子也達到最大的5.5,隨著HNO3濃度從1 mol/L進一步增加到5 mol/L,D(Am)和D(Cm)又開始下降,這是因為在高H+濃度下,N原子會被H+質(zhì)子化,造成絡(luò)合能力下降。當水相中加入TEDGA時,Am和Cm的分配比均會下降,其中Cm的下降更快,最高分離因子可達到40左右,是目前報道的溶劑萃取法分離Am、Cm最高分離因子。對其進行混合澄清槽連續(xù)萃取實驗。進料為含有Am和Cm的1.5 mol/L HNO3溶液,有機相為0.25 mol/L ADAAM/正十二烷,洗滌液為1.5 mol/L HNO3,反萃液為0.05 mol/L HNO3。經(jīng)過8級萃取、8級洗滌和16級反萃,回收了99.8%的Am,其中含有的Cm少于9.6%。從ADS嬗變所需Am的燃料來說,是滿足需要的。而Am(Ⅲ)基本完全從溶液中去除,Cm中含有的Am非常低[43]。只通過一種萃取劑就實現(xiàn)了Am和Cm的很好分離,是非常有前景的分離體系,仍有待熱實驗的考驗。
圖5 ADAAM類萃取劑[42]Fig.5 Diamide amine extractants[42]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可將HSAB規(guī)則通過成鍵布居分析來表達,即絡(luò)合時金屬f軌道與配位原子共價作用的程度。金屬5f軌道與配位原子軌道混合的程度和軌道類型是決定選擇性的關(guān)鍵因素,而不是定域化5f軌道能量[44]。Am-TMDGA的長度比Cm-TMDGA長,但是Am-ADAAM的長度比Cm-ADAAM短,表明Am-ADAAM比Am-TMDGA有更強的共價性。其他研究也表明,Am-N鍵比Cm-N鍵強[45],而Am-O鍵比Cm-O鍵強度要弱[46]。
N,N,N′,N′-四[(6-羧基吡啶-2-基)甲基]乙二胺 (H4TPAEN)最早由Chatterton等[47]合成,用作鑭系離子的有機生色團。Gracia等[48]合成了10種H4TPAEN的衍生物(圖6)。在這些配體中,H4TPAEN對Am和Cm的分離最佳。L2和L3對于Am的親和能力也比較強,但是分離因子較低。L1在水中的溶解度略有提高,并且在反萃TODGA中的Am時操作性能較好,但是相較于H4TPAEN,L1與Am的親和能力略有下降,使用5 mmol/L配體,在pH=1.5時,SF(Cm/Am)可達到3.2。法國CEA為了簡化開發(fā)的EXAm流程,采用TODGA作為萃取劑,稀釋劑是氫化四聚丙烯烴(TPH)+5%正辛醇,將Am和Cm一同萃入有機相,然后采用H4TPAEN反萃Am[49]。TPAEN配體主要不足是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低,最高約10 mmol/L,并且反萃過程pH值約為1。
Boubals等[50]研究了H4TPAEN與Am、Cm絡(luò)合機理。采用X射線吸收精細結(jié)構(gòu)譜(EXAFS)研究了Am與TPAEN的結(jié)構(gòu)(圖7)與計量比。并用鑭系元素研究了絡(luò)合穩(wěn)定常數(shù)。Am與TPAEN
圖6 H4TPAEN及其衍生物[48]Fig.6 H4TPAEN and its derivatives[48]
通過10個原子配位,即6個N原子和4個氧原子。這比Am的水合物(通常是8~9個水)的配位數(shù)要高,因此Am與配位原子的距離也比9配位的配合物要長一些。盡管配位點很多,但是鍵長較長,因此TPAEN的分離效果并不突出。TPAEN與Am和Cm的絡(luò)合穩(wěn)定常數(shù)(lgβ)分別為4.5±0.2和4.3±0.2,絡(luò)合選擇性ΔΔG(Am/Cm)=-1.1 kJ/mol。在TODGA/TPAEN協(xié)同體系,ΔΔG約為3 kJ/mol,Am和Cm分離因子約達到3.5~4.0。Huang等[45]對TPAEN分離Am、Cm進行了計算,Am與Cm的配合物結(jié)構(gòu)幾乎完全相同,只是金屬與N原子的距離有很小的差別;在金屬與N和O配位時,主要還是靜電相互作用,但是也發(fā)現(xiàn)有微弱的金屬與N的共價成鍵。
圖7 Am-TPANE配合物可能的構(gòu)型[50]Fig.7 Possible configuration of Am-TPANE complex[50]
Cm(Ⅲ)只比Am(Ⅲ)的半徑小一點,對于8配位,其半徑分別是1.096 ?與1.106 ?。因此Cm(Ⅲ)具有相對較大的電荷密度。通常Cm與配體絡(luò)合時吉布斯自由能往往比 Am的配體有0.5~2 kJ/mol的優(yōu)勢。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NL)的Jensen等[51]采用N,N′-雙[(6-羧基-2-吡啶基)甲基]-1,10-二氮雜18-冠醚-6(H2bp18c6)分離Am和Cm,可優(yōu)先萃取Am,分離因子為4.1(ΔΔG=3.5 kJ/mol)。因為該配體中也含有軟配位原子N,無法完全將其分離效果歸結(jié)于尺寸效應(yīng)。H2bp18c6配體與配合物優(yōu)化構(gòu)型示于圖8[51]。
此外也有通過萃取色層或絡(luò)合后電場遷移等手段進行分離。將金屬離子與2-羥基異丁酸(HIBA)形成配合物,因為離子半徑不同,有效電荷密度也存在差異,在電場下遷移速率不一樣[52]。德國Karlsruhe聯(lián)合研究中采用強陽離子交換HPLC樹脂,分離毫克級242Cm[53]。Hanson等[54]報道了一種光化學(xué)反應(yīng)氧化Cm(Ⅲ)配合物的方法,并通過Cm(Ⅳ)配合物的配體交換反應(yīng),實現(xiàn)Am與Cm的分離。
SANEX(selective actinide extraction)流程采用CyMe4-BTBP和DMDOHEMA萃取體系,對Am和Cm的回收率均比較高, 達到99%,但是不進行Am和Cm相互分離[55]。
SESAME(selective extraction of americium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是基于氧化法分離Am、Cm的流程,采用電化學(xué)方法將Am氧化到Am(Ⅵ),并用雜多陰離子絡(luò)合以穩(wěn)定Am(Ⅵ),然后采用磷酸三丁酯(TBP)萃取Am(Ⅵ)。2001年在法國Atalante進行了真實料液熱實驗。在高放射性料液中,由于輻解產(chǎn)物的影響,很難使萃取到有機相的Am(Ⅵ)保持價態(tài)不變,造成Am的回收率較低(78%),Cm的回收率為88%,并未達到預(yù)期效果[55]。
LUCA(lanthaniden und curium americum separation) 流程是專門為了Am、Cm分離而設(shè)計的流程(圖9)[56],該流程采用雙(4-氯苯基)-二硫代次膦酸(ClPh)2PSSH)以及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TEHP)協(xié)同萃取。該流程可獲得很高的Am對鑭系的選擇性,SF(Am/Eu)>3 000,Am和Cm的分離因子也很高,SF(Am/Cm)可達到6~10,這是因為采用了較軟的含S絡(luò)合劑(ClPh)2PSSH。2008年對LUCA流程進行了臺架試驗[57]。進料組成為模擬料,包括了Am、Cm、Cf、Eu,0.13 mol/L HNO3,0.5 mol/L NaNO3。采用我國1 cm離心萃取器,通過8級萃取、8級洗滌和8級反萃,結(jié)果如預(yù)期的,只有Am被定量萃取,并且用0.7 mol/L HNO3反萃,回收率可達到99.8%。廢液中Cm(Ⅲ)量>99.5%(相對原始溶液的量),Cf量>99.9%,Eu量>99.9%,含有的Am(Ⅲ)量<0.08%。反萃后的Am只含有0.47%的Cm(Ⅲ),DF(Am/Cm)達到214。DF(Am/Eu)高達7 693。萃取劑(ClPh)2PSSH在輻照劑量達到0.5 MGy時也是穩(wěn)定的,主要問題是在高酸時不穩(wěn)定,例如在反萃時,酸度>0.5 mol/L,配體會有相當程度的降解。需要用0.08 mol/L HNO3低酸進料, 在放射性較強的情況下還需防止HNO2對絡(luò)合劑的破壞, 須使用HNO2清掃劑,或者在反萃時換成HCl介質(zhì)。
圖8 H2bp18c6配體與配合物優(yōu)化構(gòu)型[51]Fig.8 Configurations of H2bp18c6 ligand and complex[51]
EXAm (extraction of americium process) 流程由法國CEA開發(fā),目前研究較為活躍,其流程如圖10所示[3, 57-58]。近期Miguirditchian等[3]詳細介紹了法國在高放廢液處理方面的政策過程、20年的次錒系元素分離研究,特別是EXAm流程的發(fā)展。該流程采用DMDOHEMA+HDEHP為萃取劑,其最重要的特點是水相采用TEDGA絡(luò)合劑掩蔽。TEDGA是含O原子的水溶性配體,可以優(yōu)先絡(luò)合偏硬的Cm(Ⅲ),加入TEDGA后,SF(Am/Cm)從1.6升高到2.5。2010年采用真實PUREX高放廢液進行熱實驗,2015年采用高放廢液濃縮液進行實驗,地點在法國Atalante的CBP屏蔽線,共回收了2.4 g Am,并且各級濃度分布的模擬計算與實驗結(jié)果匹配很好[59]。采用68級混合澄清槽(32級用于Am的萃取和Am/Cm分離),對Am的回收率為98.3%,對Cm的去污因子DF(Am/Cm)達到500,對鑭系去污因子DF(Am/Nd)達到340。由于該體系SF(Am/Cm)并不突出,即使加入TEDGA后有所提升,所需的萃取級數(shù)仍較多,流程較復(fù)雜。
虛線表示有機組,實線表示水相圖9 LUCA流程及所用試劑[56]Fig.9 LUCA process[56]
虛線表示回收復(fù)用,藍色實線表示有機相,綠色實線表示水相圖10 EXAm流程示意圖[3]Fig.10 EXAm process[3]
為此在歐洲SACSESS項目中又設(shè)計了簡化的分離流程,主要是減少了洗滌級數(shù)以提高流程的緊湊性。首先使用TODGA為萃取劑,共萃取Am(Ⅲ)和Cm(Ⅲ),選擇TODGA是因為即使在低酸度下,Am(Ⅲ)的分配比也較高,并且含O配體會萃取偏硬的Cm(Ⅲ)比Am(Ⅲ)稍多一點,這在Am反萃時可以提高Cm/Am的選擇性。然后第二步采用水相絡(luò)合劑H4TPAEN在較低酸度下(pH=1)選擇性反萃Am,而保持Cm在有機相中仍與TODGA結(jié)合。該體系中Cm、Am的分離因子可達到3.5~4。H4TPAEN可以與Am和Cm形成1∶1配合物,lgβ(Am)=4.5±0.2,lgβ(Cm)=4.3±0.2。Am的H4TPAEN配合物在pH=1時仍是穩(wěn)定的,這就意味著反萃可以在較低酸度下操作,不需要引入緩沖劑到水相。這一流程的主要缺點是H4TPAEN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較低,最高為10 mmol/L,因此有沉淀的風險,仍需對H4TPAEN的取代基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溶解度。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研究涉及離子交換法、溶劑萃取法以及相關(guān)的分析技術(shù)。西北核技術(shù)研究所研究了Am和Cm與三乙四胺六乙酸(TTHA)、吡啶2,6-二羧酸、2-羥基-2,4-二甲基戊酸等配體的絡(luò)合穩(wěn)定常數(shù)[60-63]。蘭州大學(xué)陳勵權(quán)等[64]研究了采用加壓離子交換排代法提取Am、Cm和钷(Pm)的研究, 使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排代提取Am和Cm,氨基三乙酸(NTA)排代提取Pm。陳耀中等[65]實驗了高壓離子色層分離Am和Cm,采用了聚苯乙烯三甲胺型陰離子樹脂,可以很好地分離Am和Cm,Cm產(chǎn)品純度大于99.9%。張力爭等[66]采用硝酸甲基三烷基銨萃取Am和Cm,分離因子可以達到3,當水相中加入DTPA時,分離因子可提高至4.2。清華大學(xué)采用Cyanex301對Am、Cm分離進行了研究,單次分離因子為3,并進行了串級模擬實驗[67]。中國原子能科學(xué)研究院朱榮保等[68]建立了超钚元素分離流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吳克明等[69]從數(shù)克輻照的241Am中提取百居里的242Cm,Am、Cm的分離采用高壓陽離子交換樹脂,淋洗液為0.04 mol/L α-羥基異丁酸,過程采用在線監(jiān)測,說明高壓離子交換分離Am和Cm是可行的。
離子交換法分離Am、Cm目前仍在使用,多用于輻照Am靶中提取Cm,因為體系組成相對單純,采用離子交換法分離Am、Cm通??蓾M足提取需要。當前研究較多的則是基于Am(Ⅲ)的氧化或通過Am(Ⅲ)和Cm(Ⅲ)與配體絡(luò)合的強弱差異來實現(xiàn)分離。Am的氧化法分離中容易將Am定量氧化到Am(Ⅵ),但是在溶劑萃取或離子交換時,常因為試劑純度、輻解產(chǎn)物等影響,造成高價態(tài)Am的迅速還原。將Am氧化到相對穩(wěn)定的Am(Ⅴ),是氧化法分離Am、Cm研究的新思路。因為國外對高放廢液中次錒系元素的管理愈發(fā)關(guān)注,采用萃取法對Am、Cm進行分離是研究熱點。萃取法分離Am、Cm的基本策略是采用“推拉效應(yīng)”,有機相萃取劑傾向于萃取Am(Ⅲ)或Cm(Ⅲ),水相絡(luò)合劑傾向于絡(luò)合Cm(Ⅲ)或Am(Ⅲ),從而放大分離效果。近年不乏新型萃取劑的設(shè)計、實驗與量化計算的研究報道,提出了分離效果更好的萃取劑及萃取體系,并力圖從理論計算上探索Am、Cm配合物結(jié)構(gòu)、結(jié)合能的微弱差異與分離性能的關(guān)系。我國堅持閉式燃料循環(huán)路線,需對高放廢液中的Am和Cm進行妥善處理,另外因為超钚元素生產(chǎn)的需求,需要開展Am、Cm分離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Am、Cm分離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