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嫻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學校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勞動教育是我國現代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安全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落實小學生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各地區(qū)各小學需要拓展學生的勞動途徑,積極開展各類勞動活動,將勞動意識與勞動精神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各學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學校要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正面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快樂與成就感,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結合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將勞動教育與德育、美育、智育、體育相融合,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本文討論了小學生勞動的價值定位,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羅斯金曾說:“只有透過勞動,思想才能變得健全;只有透過思想,勞動才能變得愉快,兩者是不能分割的?!眲趧咏逃菫榱私夥艑W生的雙手、雙腳與頭腦,將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放出來,幫助學生學習各種勞動技能,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讓學生體驗勞作的辛苦、收獲勞動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關鍵階段,好奇心重,可塑性強,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好。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通過勞動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將課堂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勞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小學教育階段,學校要重視勞動教育的引導作用,從場地規(guī)劃、師資力量、課程管理等方面入手,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社會的實踐活動、教師的學科教學相融合,將勞動教育理念貫徹到實處,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一)保證勞動課時,全面推進勞動教育
在落實小學階段勞動教育時,學校要合理安排一些勞動教育類課程,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勞動課時,將勞動課程與其他學科放在同等位置,固定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時間,將勞動課程納入學校的常規(guī)教學計劃,實現勞動教育的系統(tǒng)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教師要重視勞動教育工作,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勞動機會,豐富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增強學生的勞作能力。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好日常的生活管理,從較為簡單的家庭勞動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承擔部分班級勞動,為學生提供一些校園勞動機會或是為學生安排一些社會實踐勞動活動。例如,學校植樹節(jié)、校園環(huán)境清掃日、社區(qū)清潔服務等。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深入挖掘科學、社會、體育、美術等課程的教育價值,將勞動精神融入日常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勞動活動。
另外,學??梢远ㄆ诮M織“班級衛(wèi)生大評比”“校園環(huán)境我先行”“小小校園美容師”“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等主題勞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勞動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愛護環(huán)境的優(yōu)良品質。教師要豐富勞動課程的內容,增加勞動實踐活動的可行性、實踐性、針對性,全面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二)安排勞動任務,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將勞動實踐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家校合作等方式,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配合,家校共育,攜手合作,提高勞動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設置周期性的勞動實踐任務,督促和引導學生按時完成勞動任務,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激發(fā)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
學??梢詫趧尤蝿兆鳛閷W生家庭作業(yè)的一部分,引導學生每周或每日進行一次家庭勞動,鼓勵學生每日打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以筆者所在班級為例,筆者為學生制作了家庭勞動任務表,在表中列舉了學生每天需要完成的項目,例如每天洗一次碗、整理自己的衣服、掃一次地、拖一次地、洗一次菜等。以21天為一個周期,筆者會提醒學生每完成一件勞動任務就到筆者這里蓋一次章、打一次卡。一個周期結束后,學生可以獲得一張“勞動小達人”的獎狀以及獎勵性的文具禮品。
另外,筆者還會組織學生進行座談會,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勞動體會。在下一個周期時,教師可以更換勞動任務的內容或形式,以此保持學生對勞動的積極性與新鮮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勞動精神,逐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勞動教育中,學校、教師與家長要攜手合作,共同督促學生參與各種勞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勤儉、認真、奮斗、奉獻的勞動精神,以勞動育人,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成長。
(三)結合校內校外,引導學生愛上勞動
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勞動教育拓展到戶外、校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以校內的勞動課為主,結合校外的勞動實踐活動,指引學生走向社區(qū)、走向社會,幫助學生挖掘勞動的價值,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與滿足,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學生的身體,豐富學生的精神,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引導作用。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向學生普及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引導學生了解勞動最光榮,教導學生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同時,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和所在社區(qū)合作,舉辦“我是社區(qū)服務者”“愛心義賣”“垃圾分類我先行”“一日交通指揮員”“看望孤寡老人”等主題活動,鼓勵學生身體力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奉獻、友愛、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講文明樹新風的思想意識,深化學生對勞動的認知與理解。校內課程和校外活動相結合,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勞動內容,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勞動、校園勞動,逐步延伸到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志愿者實踐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
(四)強調手腦并用,豐富學生勞動體驗
在勞動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美好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人生也得靠勞動創(chuàng)造的道理,要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梢越M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例如讓中高年級的學生逐漸接觸農務勞動,鼓勵學生參與種植、生產等勞動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勞動的重要作用。
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支持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將勞動教育、勞動學習、勞動實踐相融合,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和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例如,筆者按照一定的主題,指導學生每月布置一次班級教室,或是讓所在班的學生自主參與校園環(huán)境保護的活動,支持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勞動教育是我國各學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教師與家長要充分重視勞動教育的價值與作用,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勞動實踐平臺,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向學生宣傳勞動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幫助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美好品質,以勞動育人,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