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珂雅,徐 東 ,楊景麗
(1.南陽市骨科醫(yī)院感控科,河南 南陽 473000;2.南陽市骨科醫(yī)院疼痛科;3.南陽市骨科醫(yī)院足踝外科)
在重癥監(jiān)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常被多重耐藥菌污染,也是ICU常見的污染源之一,故加強對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消毒在控制醫(yī)院感染中起著重要作用。雙鏈季銨鹽因其具有低刺激、低毒的特點逐漸代替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拭法成為醫(yī)院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消毒的常用消毒劑。但雙鏈季銨鹽穩(wěn)定性欠佳,易受溫度、pH、有機物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1]。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具穩(wěn)定性強、腐蝕性小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病室消毒,但其應用于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中的消毒效果尚需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擬探討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對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消毒后不同時間段的抑菌效果,為其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1消毒材料 雙鏈季銨鹽消毒濕巾[杭州朗索醫(yī)用消毒劑有限公司,浙杭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0第1640212號(更)],有效成分為雙鏈季銨鹽,材質為一次性醫(yī)用消毒抹布。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上海日潔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 20181019)。
1.2消毒對象 選取ICU高頻接觸物體,包括治療推車、治療臺、鼻飼泵、床旁餐桌,各30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上述物體每組各15個。分別使用雙鏈季銨鹽和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擦拭消毒。
1.3方法
1.3.1消毒及細菌采樣 分別采用雙鏈季銨鹽消毒濕巾及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擦拭消毒上述物體表面,并分別于擦拭前、擦拭后即刻、擦拭后4 h及擦拭后8 h進行物體表面細菌采樣培養(yǎng)。細菌采集使用Hygicult檢測載片,手持載片對固定采樣點橫豎往返5次進行采樣,采樣結束,放入恒溫箱內培養(yǎng)24 h,計算菌落數。
1.3.2涂MRSA物體的滅菌率觀察 (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 ylococcus aureus,MRSA)懸液制作:選擇經分純培養(yǎng)后的典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落配制成0.5麥氏單位懸液,然后稀釋1 000倍。(2)消毒:以病歷夾為消毒對象,共選用10個病歷夾,將病歷夾分為4個5 cm×5 cm的區(qū)域,分別定位陰、陽性對照區(qū)和2個實驗區(qū)域。取耐藥菌懸液,分別注入陽性對照區(qū)和兩個實驗區(qū)域并涂抹均勻,采用平板壓印法采樣陽性對照區(qū),計算菌落數;2個實驗區(qū)域分別使用雙鏈季銨鹽消毒濕巾、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進行擦拭消毒,消毒后5 min使用平板壓印法采樣,實驗均重復6次,根據平皿面積計算細菌總數。
1.3.3判定標準 (1)抑菌率:抑菌率=[(消毒前菌落數-消毒后菌落數)/消毒前菌落數]×100 %;(2)消毒合格率:參照《醫(y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guī)范》[2],消毒后ICU 物體表面細菌菌落數≤5 cfu/cm2為合格;(3)MRSA滅菌率:MRSA滅菌率=[(陽性對照區(qū)MRSA細菌總數-消毒劑擦拭5 min后MRSA總數)/陽性對照 MRSA總數]×100 %;(4)成本:計算兩種消毒方式成本。
2.1抑菌率比較 2種消毒劑擦拭后即刻抑菌率均為100 %;擦拭后4 h、8 h的抑菌率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均高于雙鏈季銨鹽消毒劑(P<0.05)。見表1。
表1 兩種消毒劑不同時間抑菌率比較(±s, %)
2.2消毒合格率比較 2種消毒劑擦拭后即刻消毒合格率均為100 %;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擦拭后4 h、8 h的消毒合格率分別為96.67 %、38.33 %均高于雙鏈季銨鹽消毒劑的86.67 %、20.00 %(P<0.05)。見表2。
表2 兩種消毒劑消毒合格率比較[n( %)]
2.3MRSA滅菌率及成本比較 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雙鏈季銨鹽對涂有MRSA物體的滅菌率均為100 %(60/60);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單次消毒成本為0.82元,低于雙鏈季銨鹽的1.15元。
在醫(yī)院病原體主要通過污染物體表面間接傳播,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更為典型。研究表明加強相關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可有效阻斷各種微生物傳播。因此選用優(yōu)良的消毒劑消毒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對降低院內感染具重要意義。既往臨床上多采用雙鏈季銨鹽消毒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但雙鏈季銨鹽穩(wěn)定性差,易受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使其長時抑菌等效果欠佳[3]。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是一種由自來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鈉溶液經過鈦鉑合金電極在特殊離子交換隔膜的點解槽中進行點解,在陰陽電極分別產生酸性氧化電位水和堿性氧化電位水。可用于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但其應用于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抑菌效果及抑菌持續(xù)時間尚需進一步研究。
雙鏈季銨鹽是以“正電高分子聚合物”復合技術使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的蛋白泵的泵出功能失效;可吸附于呈負電性的各類微生物體上,抑制其分裂功能,致其喪失分裂繁殖能力;聚合物還可形成薄膜堵塞微生物呼吸系統,使需氧微生物窒息死亡;同時還具無刺激、無毒等優(yōu)點,使其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消毒劑。但其主要有效成份為雙鏈季銨鹽,其性質不穩(wěn)定,易揮發(fā)、分解,導致其抑菌效率不能持久,需在使用過程中短時間重復使用,增加消毒成本。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中有效氯成分即次氯酸,過氧化氫和OH基與擔負中性粒細胞殺菌作用的活性氧的組成相同,因此,高電位、低pH值、有效氯構成了改進酸性氧化電位水強大的消毒殺菌基礎,可通過破壞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改變細胞膜電位,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導致細胞腫脹及破壞細胞內代謝酶及微生物體內的核酸,使得微生物迅速死亡。且相對常規(guī)酸性氧化電位水具效氯濃度低、腐蝕性小、性能穩(wěn)定、消毒性能優(yōu)良的優(yōu)點。
在本研究中,2種消毒劑擦拭后即刻抑菌率均為100 %,擦拭后4 h、8 h的抑菌率改進酸性氧化電位水均高于雙鏈季銨鹽消毒劑(P<0.05);2種消毒劑擦拭后即刻消毒合格率均為100 %,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擦拭后4 h、8 h的消毒合格率分別為96.67 %、38.33 %,均高于雙鏈季銨鹽消毒劑的86.67 %、20.00 %(P<0.05);表明2種消毒劑擦拭后即刻的抑菌率及消毒合格率相當,但改進酸性氧化電位水遠期抑菌效果及消毒合格率較雙鏈季銨鹽更佳。雙鏈季銨鹽由胺類和烷類加熱回流合成,在使用過程中易受如溫度、pH值等的影響,在環(huán)境中易分解,不能穩(wěn)定存在,導致其抑菌效果難以維持[4]。改進酸性氧化電位水在發(fā)揮消毒作用過程中氧化還原電位大于1 100 mV,pH值小于2.7,次氯酸為20~30 ppm[5]。微生物由于菌種的不同,生長繁殖的pH值略有不同,多數為4~9,但多數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最適宜pH值較為狹窄,細菌最適宜pH在4~6之間,故改進酸性氧化電位水氧化還原的這種環(huán)境下不適合細菌生存,雖有少數耐酸均最適pH為2~4,但pH值小于2.7仍可影響細菌的生長和繁殖[6]。另外,酸性氧化電位水中次氯酸,過氧化氫和OH基可改變細菌細胞膜電位,破壞細菌遺傳物質核酸,且次氯酸,過氧化氫和OH基可不斷的發(fā)生化學反應,維持改進酸性氧化電位水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持續(xù)的殺菌、滅菌作用[7]。
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雙鏈季銨鹽對涂有MRSA物體的滅菌率均為100 %,表明2種消毒劑對MRSA的滅菌率相當,這與朱鳳婉[8]的研究結果一致,支持本研究結果。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單次消毒成本,低于雙鏈季銨鹽。
綜上所述,改進型酸性氧化電位水消毒合格率高,對MRSA的滅菌率高,且消毒成本低,利于ICU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