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宇凡 姚仕明 欒華龍 渠庚
摘 要:長江安慶河段是長江下游典型的多分汊河段,分為安慶段與官洲段,近年來受來水來沙變化影響,局部河勢仍然處于變化調(diào)整之中,威脅防洪安全及河勢穩(wěn)定,影響沿岸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本文收集了近70年來安慶河段實測資料,分析安慶河段官洲段的主要演變特征,探討了水沙變異條件下的河道演變機制及未來趨勢,并提供了治理思路。
關(guān)鍵詞:灘槽聯(lián)動;演變規(guī)律;河道治理;安慶河段
中圖分類號:TV14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12-0117-04
1河道概況
長江安慶河段位于長江下游干流安徽省境內(nèi),河段上起吉陽磯與東流河段相接,下迄錢江咀與太子磯河段相連,全長57km。以皖河口為界可分為上段官洲段及下段安慶段。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官洲段,上起吉陽磯下至皖河口,長32km,為長江下游典型的鵝頭型汊道(圖1)。
2 河道演變規(guī)律
官洲段演變符合長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演變特征,洲灘合并靠岸、汊道減少、河槽束窄、主支汊交替發(fā)展[1-2],上世紀50年代官洲段已形成現(xiàn)在的格局。
2.1深泓變化
官洲段近期深泓變化如圖2所示。官洲段深泓線在1966~1981年也發(fā)生進口段、東江段主流大幅度左移、下挫等較大的擺動,約1981年后隨著上游河勢的逐漸趨向穩(wěn)定及護岸工程的實施,1987~1998年除廣成圩段深泓左移外,總體深泓線擺動幅度減小,1998~2016年除廣成圩段深泓繼續(xù)左移外,總體深泓擺動幅度較小。
(1)從官洲段分段深泓線變化來看,官洲進口段吉陽磯至清潔洲頭下游約1.7km處的三益圩段,長約8km,受其上游河勢變化影響,1966~1981年深泓大幅左移,幅度約100~900m,1981年至1992年深泓左移,受該段主流向左岸移動的影響,1989年六合圩同馬大堤發(fā)生劇烈崩岸;1992年至1998年,深泓右移,其擺幅均為100~200m;1998~2016年該段深泓線變化幅度不大。
(2)三益圩至官洲頭段,長約6.5km,1981~2006年深泓擺幅較大,2006~2011年深泓擺幅較小。該段1966年至1981年從上至下深泓逐漸左移,至官洲頭部達左移最大約1km,1981~1998年該段深泓左右擺動,擺動幅度約200~700m,官洲頭部右擺最大達1km,1998~2006年官洲頭上游3km段深泓線又向左大幅移動,最大幅度達500余m,2006~2016年該段深泓線變化幅度減小,局部段深泓左移。
(3)官洲頭~官洲尾長約4km段1966~1981年深泓大幅度左移,1981年后深泓線變化幅度相對較小。
(4)官洲尾至中套段長約7km,1966~1998年深泓線逐年大幅度左擺,1998~2016年該段除躍進圩下段李家墩附近局部處深泓略有左移外深泓線總體擺動不大。
(5)中套~皖河口段長約6.5km深泓貼岸,1966~1981年深泓右移約100~150m,1981~1998年該段深泓略有回擺左移,1998~2016年該深泓變化較小。
(6)南夾江上段進口~黃石磯段1981~1998年深泓線略有右移約200m,1998~2016年復生洲左側(cè)段深泓線繼續(xù)右移;黃石磯以下段1981~1998年深泓線右移,且1998年大水沖刷切割余棚洲并形成余棚小夾槽,1998~2016年下段深泓線有所回擺。
2.2洲灘變化
2.2.1官洲
官洲頭至西江出口間的官洲右緣段1966~1981年灘岸大幅度崩退,1981年較1966年崩退北移約700~1000m,洲尾上提約2100m。1981年以后,官洲頭至西江出口段官洲右緣灘岸經(jīng)過拋石護岸,官洲右緣灘岸變化大幅減緩。1981~1998年官洲右緣持續(xù)崩退幅度約為20~150m。1998年后在官洲頭至官洲尾段出現(xiàn)多個崩窩。2011~2016年+5m岸線除官洲處的保嬰洲頭部、尾部崩退外總體變化不大。2014年局部地形資料表明,官洲右緣段2014年+5m岸線較2011年有所崩退,部分段局部崩窩崩退約18~35m。
2.2.2清潔洲
1966~1981年清潔洲+5m等高線的洲頭淤長上延300余m,洲尾淤長下延900余m,洲體中下段兩側(cè)展寬約200~400m;1981~1992年,清潔洲洲頭及洲尾繼續(xù)淤長上延、下移約200m;1992~1998年清潔洲洲頭左沖右淤,洲頭略有右擺;1998~2006年,清潔洲洲頭左淤右沖,洲頭左擺;2006~2011年,清潔洲洲頭左側(cè)、右側(cè)淤寬;2011~2016年,清潔洲洲頭及右緣+5m線略有所淤積,并向南夾江口門側(cè)淤展約200m。
2.2.3新長洲
新長洲1981年時大幅度淤長,+5m等高線洲體增大約4倍,新長洲與清潔洲間形成寬約450~600m、長約4500m的+5m高程以下新中汊;1981~1992年,新長洲洲頭西北緣沖刷后退約200~300m,洲尾淤長下移約960m,清潔洲和新長洲之間的新中汊上段逐步淤積,兩洲西側(cè)的+5m高程洲體并連,1992年新中汊+5m高程以下段寬約550~700m、槽長約3500m;1992~1998年新長洲洲頭西北緣繼續(xù)沖刷后退,洲尾淤長下移,官洲南緣洲體淤長南移400~700m,兩洲并連范圍繼續(xù)擴大,兩洲之間的新中汊在逐步淤積。
2.2.4復生洲
1981~1992年,復生洲左側(cè)外緣+5m岸線略有沖刷右移約40~60m。1992~1998年,復生洲左側(cè)外緣下段長約2800m范圍崩退右移約20~50m。1998~2006年吉陽磯下至復生洲上游約900m處范圍,+5m岸線略有淤積外移40~80m,復生洲頭上800m至洲尾下1600m段長約4.1km段2006年較1998年崩退約30~60m。2006~2011年復生洲~復生洲尾下約1500m處范圍+5m岸線繼續(xù)沖刷崩退約30~40m,并以復生洲中下段崩退較大,約40~60m余。2011~2016年復生洲中下段崩退右移約15~40m。
2.3深槽變化
官洲段近年-10m深槽變化見圖4。從官洲段-10m深槽變化來看,受東流河段出口段主流大幅擺動的影響,官洲段進口吉陽磯~三益圩段、官洲頭~西江出口附近段深槽1966~1981年向左岸側(cè)大幅移動,1981~1998年后深槽變化幅度減小,1998~2006年漳湖閘~官洲頭段河床刷深,-10m河槽上下延長并向近岸移動,2006~2016年除廣成圩李家墩~團結(jié)隊及官洲右緣局部處等段略向近岸移動外,官洲段-10m深槽總體變化不大。其中雙河口段以上段,1966~1981年吉陽磯~漳湖閘段-10m深槽大幅左移,六合圩~三益圩段近岸河床大幅沖刷,并形成寬達200余m的-10m深槽,致使吉陽磯~雙河口段-10m深槽上下貫通;1981~1998年溝口閘下~漳湖閘段-10m槽向近岸側(cè)沖刷移動約30~130m,1998~2006年漳湖閘~官洲頭段河床刷深,-10m河槽上下延長并向近岸移動,2006年后-10m深槽總體變化不大。雙河口~楊家套段1966~1998年-10m深槽大幅沖刷左移,1998~2016年廣成圩李家墩~團結(jié)隊局部段-10m深槽沖刷左移。楊家套~小閘口段1966~1981年右側(cè)楊家套近岸深槽沖刷右移,岸線崩退,后經(jīng)岸線守護,1981~1998年該段-10m深槽略有回淤、槽頭下移;1998~2006年雙河口~小閘口段河槽刷深,2006~2016年該段廣成圩王股頭~團結(jié)隊段-10m深槽略向左側(cè)沖刷移動。
2.4汊道分流比變化
20世紀50~60年代,官洲段河道多呈現(xiàn)西江、東江、南夾江三汊分流格局,東江為主汊,分流比多在80%以上,西江、南夾江分流比多不足10%。1959年后,官洲汊道分流比東江分流比略有下降,南夾江分流比略有增加,1966年后清潔洲左側(cè)淤漲的邊灘受水流切割并沖刷發(fā)展,形成新中汊,河道呈現(xiàn)西江、東江、新中汊、南夾江四汊分流、東江為主汊的格局。1972年后新中汊沖刷發(fā)展分流比增大,西江分流比日益減小,河道萎縮并于1979年口門封堵,南小江亦逐漸淤塞,1980年后官洲段河道呈現(xiàn)東江、新中汊、南夾江三汊分流格局。1998年后新中汊呈現(xiàn)較大的淤積萎縮,主汊東江分流比略有回升,南夾江略有增加,2006年新中汊中低水時已基本斷流,東江分流比增加,南夾江分流比基本維持在21%左右。2006年后,南夾江分流比繼續(xù)緩慢增加,東江分流比略有調(diào)整。官洲段分流比見圖5。
3 演變趨勢分析及治理思路
3.1 演變趨勢分析
(1)官洲段口門段主流頂沖部位上下移動,主流對左岸的沖刷上提下移的范圍達十多公里,目前沖刷頂點在六合圩至漳湖閘一帶,近期內(nèi)將繼續(xù)保持這種狀況。
(2)官洲南夾江流程短,近期南夾江上段清潔洲右緣、復生洲左緣有所沖刷崩退,分流比不斷增加且已近25%,南夾江上段近期仍將有發(fā)展的可能,但南夾江進口與主流交角較大,加之黃石磯的控制,也將制約其較大的發(fā)展。新中汊與主流東江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由于官洲岸線基本穩(wěn)定,新中汊繼續(xù)左移、發(fā)展并取代東江主汊地位的可能性較低,近期中低水已基本衰退斷流,但在今后的演變過程中,如果上游主流擺動且走勢對其進流有利,仍將有發(fā)展的可能,并將對官洲段的河勢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3)官洲至皖河口段,目前左岸官洲尾至廣成圩江岸的沖刷可能繼續(xù)下延,自廣成圩轉(zhuǎn)向右岸楊家套~小閘口的主流過渡段也將繼續(xù)下移。如果官洲右緣~廣成圩江岸出現(xiàn)岸線大幅度崩坍后退,楊家套~小閘口岸線導流作用將減弱,并導致下游安慶石化碼頭區(qū)河床大幅度淤淺、深槽外移,進而威脅到安慶港深水岸線的穩(wěn)定,并將影響下游江心洲汊道的演變。
3.2 治理思路
為更好地穩(wěn)定河勢,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強化河道保護,滿足集防洪、航運、水沙資源利用、岸線利用與保護、涉水工程安全、生態(tài)友好等為一體的“多目標”協(xié)同治理需求,在尊重河道演變規(guī)律基礎(chǔ)上,以長江流域綜合規(guī)劃、防洪規(guī)劃、河道整治規(guī)劃、航道整治規(guī)劃等為指導,提出如下治理思路:
(1)統(tǒng)籌推進安慶河段研究與治理工作,加強官洲段汊道河型轉(zhuǎn)化機理研究及其對策;
(2)盡快實施航道整治后續(xù)工程,進一步穩(wěn)定官洲右緣至廣成圩岸線,采取工程措施限制新中汊及南夾江發(fā)展以維持東江為主流的格局;
(3)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理念,加強河道保護,修復河流生態(tài)功能[3],控制化工企業(yè)排污,營造灘涂濕地,優(yōu)化港口布局,構(gòu)建“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宜居環(huán)境。
4結(jié)論
通過對安慶河段官洲段近期演變特征進行分析,筆者得出如下結(jié)論:
(1)官洲段近期南夾江上段清潔洲右緣、復生洲左緣有所沖刷崩退,分流比不斷增加,但黃石磯的控制會制約其較大的發(fā)展。新中汊左移、發(fā)展并取代東江主汊地位的可能性較低,未來仍會以東汊為主汊。
(2)在未來的整治工作中,應(yīng)加強官洲汊道河型轉(zhuǎn)化機理研究及其對策,加快以官洲尾至廣成圩岸線保護等守護工程為重點的安慶河段整治工程建設(shè)進度,穩(wěn)定安慶河段河勢并限制官洲汊道新中汊與南夾江發(fā)展。除了滿足防洪、航運、水沙資源利用、岸線利用與保護、涉水工程安全等需求外,也要注重滿足生態(tài)友好的治理需求,加強河道保護,修復河道生態(tài)功能。
參考文獻:
[1]余文疇.長江河道探索與思考[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7.
[2]余文疇.長江河道認識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
[3]姚仕明,周銀軍,渠庚.河流管理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水利水電快報,2016,37(04):35-38.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6YFC04023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679011);流域水治理重大科技問題研究項目(CKSC2020791/HL);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科研項目(070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