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發(fā)蓮
摘要:農(nóng)村學生大多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難以得到有效的學習指導。另外,由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有限,農(nóng)村學生學習落后的問題根本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甚至有些鄉(xiāng)下學生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故意放棄讀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文對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做了一定分析,僅供參考。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轉(zhuǎn)化;后進生
前言:
許多農(nóng)村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好,逐漸成為班上的后進生。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是農(nóng)村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造成農(nóng)村小學后進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的影響
一般而言,農(nóng)村學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學生的家長。另外,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學習是教師的責任,家長只需要承擔孩子們的衣食之責。所以,父母經(jīng)常忙于農(nóng)活或外出務工,沒時間顧及孩子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下降。而且,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學生缺少家庭的溫暖,身心受挫折,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追求進步的勇氣。
(二)教師在工作中充滿壓力
一般情況下,每個班有幾十名學生。由于學生人數(shù)眾多,小學語文教師難以逐一進行教育和輔導。同時,在學校也要參與教學和研究、參加語文培訓、批改家庭作業(yè)、家訪等等,通常都很忙,所以有時候顧不上學生,出現(xiàn)后進生的現(xiàn)象也是難免的。課余時間,小學語文教師經(jīng)常掛念學生,周六和周日甚至也得不到休息。因為班里有一些同學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教師也想幫學生進步,但是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教他們,所以后進生也就出現(xiàn)了。
(三)學生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堂上也積極,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嚴格一點,學生的一些小動作就會在課堂上收斂一點。如果想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要在課堂上多聽。要是上課不聽講,課后的家庭作業(yè)就不會寫,學習就會很困難,成績自然會下降。
(四)與學校教育有關(guān)
受諸多客觀因素的限制,農(nóng)村小學與城市小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導致農(nóng)村小學學生質(zhì)量不如城市小學。
二、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策略
(一)激起學生學習上的興趣
要促進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后進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幫助后進生積極參加語文學習,并在課后能夠自主學習語文。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語文知識用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語文知識,以提高教學效率,并有效地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
(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要使學生積極學習語文,首先要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很多教師為了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經(jīng)常不請他們回答問題,這種錯誤的觀點很容易讓后進生覺得是教師放棄了自己,因而對自己的學習就更不上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后進生的提問,要用簡單的問題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學生回答錯誤時要避免責備,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在問題解決后,教師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使后進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自信心也在不斷提高。
(三)家庭與學校共同應對困難
后進生的形成往往與其家庭背景有關(guān)。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教育直接相關(guān)。一些家長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會將孩子的教育責任轉(zhuǎn)嫁到學校,這對學習成績有很大影響。當家長知道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佳時,就會當場訓斥學生,這樣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傷害。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可先打電話給父母進行溝通,詳細分析學生的性格、學業(yè)狀況等等,并建議家長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其次,在召開家長座談會時,不公開學生的成績,可適當請一些家長談談如何教養(yǎng)孩子取得好成績。同時,在學生有進步時,及時匯報給家長,給予家長和學生鼓勵??傊?,做好家校配合,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小組學習,提高學習熱情
由于后進生缺乏競爭意識,所以教師要更加靈活地制定教學方案。在班上,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級別的小組,每組都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使之形成競爭關(guān)系。優(yōu)生帶動后生,逐步提升小組內(nèi)每位成員的成績,后進生為了小組的榮譽也會積極學習,這樣每組學生的成績都在提高,全班的整體水平也逐步提高。
(五)師生之間加強溝通
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與后進生的溝通和交流。透過課堂與課外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guān)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舉例來說:當教師進行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答案,并邀請后進生回答之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縮小與優(yōu)生之間的差距。不斷地溝通和互動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同時也有助于改善與后進生的關(guān)系。另外,教師要及時總結(jié)后進生在課堂上的問題,下課后積極與后進生進行溝通,降低學生之間的差距,通過與學生分析學習狀況,引導后進生在之后的課堂中注意這些問題,使之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逐步提高。
(六)耐心輔導后進生
后進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由于后進生自主學習能力差,落下很多知識點,造成知識和技能的缺口,不能接受新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耐心指導。后進生回答問題往往不全面的,教師要注意多加提示,引導他們充分回答問題,逐步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練習中多給予提示,幫助他們快速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接觸后進生群體,讓他們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來,逐步建立平等的關(guān)系。對后進生來說,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回答一些易錯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明白他們是可以學好的。與一般學生相比,后進生的記憶力較差,在理解和記憶知識上花的時間要更長。因為他們的記憶通常都是機械的記憶,前一天學過的知識第二天就忘記了,完全沒有理解所學的東西,所以教師必須重復多次的進行鞏固復習。所以,教師的耐心指導對后進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尤為重要。
三、結(jié)論
總而言之,無論是優(yōu)生還是后進生,孩子們都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都不應該受到歧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以耐心、決心和愛心推動農(nóng)村小學后進生的轉(zhuǎn)化,使之逐步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后進生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房亞群.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02):91.
[2]侯杰.關(guān)于實現(xiàn)語文后進生轉(zhuǎn)化的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8(17):61-62.
[3]鄭紅冰.談后進生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地位轉(zhuǎn)化[J].學周刊,2018(16):97-98.
[4]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5]教育部.《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