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芳
摘 要:在當前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生不具備完善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對于社會中的人與事的觀察基本都是浮于表面,所以小學生寫出的作文,就會出現詞不達意、成語亂用等問題。本文立足于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指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得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重要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13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主要集中于家里、學校,所涉及的人員主要為同學以及朋友,因此,小學生的作文大多數比較表面,受限于自身的知識儲備,經常出現一筆帶過、浮光掠影的情況。長此以往,非但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厭煩以及抵觸心理,從而使學生逐漸喪失對語文課以及作文課的信心,影響作文課的教學效率,最終逐漸失去對課外閱讀的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平衡課內與課外閱讀的比重,這樣才能夠順利實施作文技巧教學。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準備好材料,為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奠定監(jiān)視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開展現狀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部分。隨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不斷進步,其對于課外閱讀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制定相關教學方法,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寫作,并在寫作中積累技巧。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激發(fā)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以及習作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在作文課程之中充分參與,從而實現課外閱讀與寫作興趣的緊密結合。
具體而言,就是依靠二者的緊密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學習課本中的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選取相關性較高的同類型文獻,讓學生們進行閱讀,比如學完朱自清的《匆匆》之后,就可以選取同作者或者同類型的文章,安排在習作欣賞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這樣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本類型文章的風格、寫作方式以及寫作思路,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鑒賞課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呈現,比如“朱自清作品交流會”或“朱自清散文吟誦會”等,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某一作家或某一風格的閱讀讀物,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對此種讀物的寫作模仿。
三、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制定系統(tǒng)科學的課外閱讀應用計劃
小學生的作文普遍比較空洞,在文字的表現上略顯生硬,而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文章的感情更加豐滿。對于課外閱讀,教師需要制定系統(tǒng)科學的課外閱讀應用計劃,學生們就能夠對課外閱讀保持高度的興趣。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充分融入語文課堂,從而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深刻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與作者產生靈魂的共鳴。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主要通過感知課堂以及課外閱讀的形式實現,他們認真感悟課外閱讀作品,從而獲得情感共鳴,進而將這種情感加以借鑒,豐富知識儲備,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過程中,閱讀課程的興趣激發(fā)對于學生而言,其意義至關重要。因為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課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一直沒有意識到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針對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以及習作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實現語文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的緊密結合。
具體而言,能力與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兩個要素。例如,在學習課本中的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選取相關性較高的同類型文獻,讓學生們進行閱讀,比如上面提到的,在學完朱自清的《匆匆》之后,就可以選取同作者或者同類型的文章,安排在習作欣賞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就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到本類型的文章的風格、閱讀方式以及閱讀思路。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鑒賞課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呈現,具體比如“朱自清作品交流會”或“朱自清散文吟誦會”等形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某一作家或某一風格的讀物,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對此類作品的模仿,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之中,逐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合理組織與安排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資源
學生一方面能夠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能夠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之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借鑒一些名家名作的行文思路,教師需要合理組織與安排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資源,比如在《伊索寓言》中,我們看到故事中將人物的思想與動物的形象相結合,起到了加深讀者印象的效果。此外,一些名家的作品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也非常有幫助,歐·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厭,是因為其小說的現實性,正是因為小說中具有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描繪,充分體現了小說作品的接地氣、生活化,具體如《警察與贊美詩》中,流浪漢在想進監(jiān)獄而不能后決定重新做人,積極生活,法律卻在這時將他送進囚籠,上述這些作品雖然都是悲劇性的結局,但是在這些結局中,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審視,才能夠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議題與思想感情,不得不說在這些作品之中,我們一方面體會到作品的懸念所帶來的藝術享受,另一方面也充分感受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在上述作品中,在故事的最初就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而整個過程都是順著正常的事物發(fā)展的順序進行,這種結尾設置懸念的效果值得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效地借鑒和嘗試。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作為基礎,需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以往的小學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之中,我們過分強調課內閱讀理解,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對閱讀教學的關注不能僅停留在課內,更需要不斷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需要在提升小學生閱讀總量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在語文閱讀能力學習的過程中,轉變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態(tài)度。小學生的作文比較空洞,在語言技巧的運用上略顯生硬,而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的文章在感情上更加豐滿。
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是當前教學的新模式,也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好方法。此外,還要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不僅具備了黑板、多媒體教學等功能,而且實現了人機交互的功能,為教師提供了教學資源以及渠道,這一教學工具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說明新型工具正在逐漸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活躍課堂氛圍,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具有課外閱讀內容可視化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具備多媒體的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的優(yōu)勢,是提升課堂互動性與趣味性的教學工具。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夠為作文教學提供資源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閱讀教學的理念作為依據,在過去的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過分強調課內閱讀理解,但是在當代的教育理念影響下,我們對閱讀教學的關注不能僅停留在課內,更需要注意不斷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諶佩瑛《將寓言課堂教學引向課外閱讀——“文脈”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讀天下(綜合)》2020年第5期。
[2] 高耀東《關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基于定西市安定區(qū)公園路中學的課堂調研》,《課外語文》2020年第3期。
[3] 楊小燕《以讀導寫 讀寫共生——〈仿寫在起步作文教學中的指導策略〉個人微課題研究》,《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年第10期。
[4] 高曉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整合路徑分析》,《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年第2期。
[5] 王育芳《掌握科學方法,構建小學語文作文高效課堂》,《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年第2期。
[6] 趙煥《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課外語文》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