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豫波之思想品格述略

2021-01-07 17:20趙亞宏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7期
關(guān)鍵詞:蜀中思想

趙亞宏,陳 敏

“蜀中五老七賢”是晚清民國時期四川的一個文化群體,是對當時蜀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之人的一個總稱,包括方旭、曾鑒、徐子休、宋育仁、趙熙、顏楷、劉咸榮、邵從恩、徐炯等人。事實上這個群體的人數(shù)并不只是五加七的十二個人,也沒有特指誰是“五老”誰是“七賢”。不僅是因為他們在學術(shù)上的一些貢獻,而且還因他們以顧問的身份介入了辛亥革命后的蜀中政局。時人對他們的評價亦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們是正直君子,也有人認為他們依附權(quán)貴。作為其中之一的劉豫波,以其高潔的精神品格與在治學、教育和政治傾向等方面的貢獻獲得了眾人的尊重。李劼人先生便是深受其影響的一位,在其創(chuàng)辦的《風土什志》中共刊載了13 篇回憶性的紀念文章。其中包括李劼人的《敬懷豫波先生》,劉孟華的《敬悼豫波先生》,葉麐的《五老七賢又弱一個 吊劉豫波先生》,費爾樸著、許耀光譯的《悼念四川詩人劉豫老》,李培甫的《挽豫波先生》,楊伯謙的《豫老壽征之一班》,魏時珍的《憶少時三四事》,林思進的《雙流劉君豫波家傳》,向楚的《哭豫波先生》,沈天澤的《劉豫波先生學術(shù)思想概述及其風格》,孫男鋆晉的《先王考事略》,劉文輝的《尊宗》,宋誠之的《為劉豫老追悼會說道》。這些人在文章中,回憶了劉豫波在學術(shù)、文化、教育及為人處世的思想和精神品格,也深刻表達了對這位蜀中老者的深刻懷念。

一、家學傳承 融匯中西

劉豫波,名咸榮,別號豫叟,后世也稱劉豫老,又號“大五先生”,生于清咸豐七年(1856年),卒于民國三十八年(1949 年),享年九十二歲。劉豫波先生為清代大儒劉沅之孫,劉沅為槐軒派創(chuàng)始人。劉咸榮(劉豫波)與其他兩位弟弟劉咸炘、劉咸焌繼承了劉沅的學術(shù)思想,并稱成都“雙流三劉”。

(一)蜀中儒者 傳承槐軒

劉豫波是李劼人的中學國文教師,他以豐富的學識、謙遜的品格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其所教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F(xiàn)在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的書房中便掛著劉豫波的字畫,其中一幅水墨蘭石圖尤為吸引人,并且水墨蘭石圖上還配著一首劉豫波自況的詩歌:“疏淡養(yǎng)心,堅定立骨。三十余年,此心空谷。一笑相逢,還持舊說。”李劼人在《敬懷劉豫波先生》中也這樣介紹:“雙流劉豫波(諱咸榮)先生教我以淡泊,以寧靜,以愛人”[1],同時,在談到劉豫波先生時,李劼人并沒有用“字”而是用“諱”,深切地表達出他受劉豫波先生的教誨和影響,更彰顯其對先生的敬懷之意。劉豫波不僅對李劼人產(chǎn)生了如此深刻的影響,而且還培養(yǎng)出像郭沫若、黃稚荃、李澄波、隆蓮法師等眾多優(yōu)秀學生。因而,《風土什志》中刊載了多篇回憶與懷念劉豫波的文章,從他們的緬懷文章中可以窺見一個有血有肉的蜀中儒者的形象。

劉豫波出生于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家庭,其家族為成都附近的雙流望族。父親劉桂文是進士,而他的爺爺劉沅則是四川非常有名的學者。劉沅被稱為“雙流大儒”,他融合儒釋道三教,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槐軒學派,并對其子孫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劉豫波本人也在光緒時期參加了科舉考試,拔貢三等,被授予內(nèi)閣中書銜,在四川達縣擔任教諭,相當于達縣的教育局局長。清末時期,在四川省高等學堂分設(shè)中學堂擔任監(jiān)督和國文老師,民國時期曾擔任過四川省參議員。劉豫波成長于這樣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后的他一心向善,熱心教育,擅長書畫,成為了蜀中著名的學者、書畫家、教育家。

蜀中民間有關(guān)于成都純化街來歷的說法,純化街原名三巷子,后因劉止唐劉沅住此傳道講學,故更名為純化街,寓有“純正人心、感化大眾”的意思。劉豫波熱心善良、疏淡堅定的品格,也深受其祖父劉沅的影響。作為槐軒學派的傳承者,他不僅在學術(shù)上繼承了槐軒學派的思想,在做人上面也承繼了其祖父的品格,那就是謹遵祖父教誨,以槐軒思想來約束和指導(dǎo)自己,一心向善,關(guān)心家國命運和青年的未來,并盡力以寫文宣善的方式將自己的積極理念傳遞給每一個人。1941 年,他在上海道德書局刊印了《靜娛樓勸善全集》《新德善刊》等書,宣揚自己的為善思想。劉豫波先生終其一生,始終堅持為人為善,正直豁達,淡泊名利,盡己所能,以從事教育事業(yè)作為實現(xiàn)救國救民理想的手段。

(二)三教同源 中西交融

槐軒學說是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以儒釋道三教同源為中心的思想,是劉豫波的學術(shù)思想之根源?;避帉W說的核心是:“槐軒雜著諸書,闡述六經(jīng)要旨,孔孟倫理政治哲學,宇宙人生社會本體,及匯通儒釋道之真諦”[2];其基本學術(shù)思想則是:“輕空談而重實踐”,認為中庸之道、圣人之學,皆并非高高在上,“并非常人所不能學之人也”,認為“其言宇宙人生社會本體之一元論”,并認為“圣人之道曰天理、曰良心、曰日用倫常之行、曰全理全性、曰天人合一;萬物一體與三教同源也”[2]。這些核心思想貫穿在劉豫波的學術(shù)思想中,但由于所處時代的變革,使劉豫波思想又受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學術(shù)思想中的哲學思想“除以槐軒學術(shù),儒家之正統(tǒng)心性之學為中心外,兼受康德,黑格爾,斯賓塞哲學之影響”[2]?;避帉W說中關(guān)于全理全性及養(yǎng)浩然之氣的思想,大致與黑格爾哲學之唯心部分及斯賓塞之實驗哲學思想相類似。晚年時期,劉豫波性情恬淡,思想更近禪意,心境也更加寧靜與無爭。由此看來,劉豫波的學術(shù)思想是在傳承槐軒學派思想的基礎(chǔ)上,融合黑格爾和斯賓塞的西方哲學思想。他不僅在學術(shù)上踐行著這些思想,而且將其貫徹進了自己人生的方方面面,做到了“知行合一”,以此來指導(dǎo)自己的人生。

二、敦厚灑脫 疏淡堅定

作為“雙流大儒”,槐軒學派創(chuàng)始人劉沅之孫,劉豫波繼承了槐軒學派儒釋道三教同源的思想,并兼及外國的哲學思想,對槐軒思想進行了發(fā)揚光大。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劉豫波也表現(xiàn)出一種溫柔敦厚、灑脫自然的風格。

(一)溫柔敦厚 恬淡自然

劉豫波的為人與性情,豪放中帶著恬淡,愛畫蘭花的他欣慕蘭花之品格,而先生也是展現(xiàn)了一位如蘭般高潔的君子形象,這種人格追求滲透到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讹L土什志》這一紀念特輯的封面,就登載了劉豫波的畫作《蘭草》。劉豫波的文學與書畫創(chuàng)作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尤其是他的水墨蘭石圖,“氣韻天成,空谷傳音,幽芳自賞”[2]。而他的詩歌中不僅有溫柔敦厚的韻味、隨性灑脫的志趣,又有著深刻的憂思。在詩歌中,他熱愛名山,喜歡用“山”在詩歌中彰顯志趣,其詩有云:“已覺群山是畫圖,峨眉尤自隔長途。笑余眼界何其淺,未見姑嫜見小姑?!保?]簡單的詩句中,將峨嵋與群山比作姑嫜與小姑,透露著詩人望眼群山,一覽眾山小的志趣。“談詩論畫意安舒,云外良朋德不孤。領(lǐng)取山泉香肺腑,筍茶清興問何如”[5],在清淡雅致中透露出詩人恬淡的人生意境。游歷名山給詩人帶來的是別樣的情感和志趣,而在《游仙詩》中,更加彰顯出先生的精神暢游與灑脫,詩人以李白式的浪漫想象力“暢游”天宮:“大地河山眼底看,秋空月影正高寒”“飽攬?zhí)鞚{玉兔肥,蕊珠宮里氣清微”[4],將關(guān)于天宮的暢想和現(xiàn)實之思結(jié)合到一起。在《塞下曲》中“籠堆露寒春草碧,骷髏作枕鄉(xiāng)夢多,威尊命賤乃如此,休兵無日將奈何?將軍帳中樂忘死,金樽紅燭猶高歌”[5],可以看出,劉豫波對于國家命運的關(guān)懷與憂思。此外,劉豫波的詩畫中不僅“體驗出天地人物自然通性,通靈之妙諦”,又能夠體味到他對于社會和現(xiàn)實的思考。劉豫波為人“性恬淡,視富貴如浮云”,其文學藝術(shù)的整體風格自然也是溫柔敦厚,在恬淡自如中亦展現(xiàn)出對國家與社會的關(guān)懷。

(二)超然灑脫 寧靜淡泊

李劼人在《敬懷豫波先生》中,把劉豫波與英國的蕭伯納作比,回憶先生的晚年生活,展現(xiàn)出二位同樣長壽的才子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和各自不同的特點。二位先生到了八十九歲都非常健康,而且也都熱愛創(chuàng)作。蕭伯納喜歡寫詩歌、戲曲和自傳體文章,而劉豫波則是熱愛寫字、作詩、繪畫和寫悲天憫人的文章。他們同樣都不熱衷于政治,有所不同的是,蕭伯納以創(chuàng)作反面文章來表達他對于虛偽政客的諷刺,而劉豫波則是專寫勸善的正面文章,強調(diào)要懷慈悲之心,人人做好人,政客們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1]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背景給二位老人造成的不同影響。劉豫波深受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晚年更倡導(dǎo)禪意,盡管當時中國的政客和所謂的“君子”,可能要比英國的更惡劣更壞,然而在這種文化背景影響下,劉豫波只能以中國儒生賢者的態(tài)度去勸慰,去示人以大道。因此,晚年的劉豫波不僅是在價值理念方面,更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展現(xiàn)出恬淡和寧靜豁達,常有學生去探望并與他談天說地聊過往,先生亦是一笑了之。八十九歲以后的他,老年又逢喪二子,身體每況愈下,到九十二歲時辭世。他在將去之日前,曾對友人說過“惟人生總有一死,應(yīng)盡便須盡,不必多慮,亦不必有所喜懼耳!”[6]他所展現(xiàn)出的對生死之態(tài)度與陶淵明非常相似,都是以一種平淡超然的態(tài)度將死亡看成人生必經(jīng)的一部分。

三、為善治學 寓教于樂

劉豫波的一生都與教育事業(yè)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不僅先后在多個書院、中學堂和大學教過書,還積極著書勸善,踐行著社會人生教育活動。在從事學校和社會教育教學活動中,劉豫波始終以一顆向善的心和平易近人的形象,關(guān)懷和引導(dǎo)著自己的學生和社會。

(一)為善為師 以善治學

劉豫波給后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為善思想,二是書法繪畫,三是為師之身份。先生作為師者,先后在多個書院、中學堂和大學進行過教學,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其中就包括文學家李劼人、郭沫若等。他一生不慕名利,一心向善,這些思想貫穿在他的教學活動當中,教育并影響了他的學生們,促成了他們?nèi)烁竦男纬伞⒃ゲㄔ谇宄饩w年間,在四川高等學堂分設(shè)中學堂任職時,教授過李劼人等人的國文。據(jù)李劼人回憶,他在中學時的人格培養(yǎng)與形成,離不開對他影響最大的兩位良師,其中一位便是劉豫波先生。“先生教我以淡泊,以寧靜,以愛人”“而且先生之教我,皆非耳提面訓,以語言,以文字為事,而是皆以身教?!保?]劉豫波先生帶給李劼人的不僅是國學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先生時刻以自我高潔、以善治學的品格感染著他。前面提到的“疏淡養(yǎng)心,堅定立骨”,成為李劼人一輩子堅持的信條,鞭策著他成為一個堅定自我、關(guān)心社會的人。劉豫波師者之身份不僅體現(xiàn)在學校教育中,也呈現(xiàn)在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為善的社會教育中。作為槐軒學派的繼承人,他時刻以擔負社會道義為己任,撰文著書,寫字繪畫。比如《靜娛樓勸善全集》《新德善刊》二書,便是先生用來勸勉大家為善向善的。他的這些書籍、字畫作品在許多私家和公共場所時常所見。劉豫波對別人所求其作品,有求必應(yīng),并不在乎金錢名利。他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教布道”“進行說教”“他的詩、書、畫,都是勸人為善的,都是以引人達到一種高尚境界”[7]。正如李劼人所說,劉豫波只是“慈悲為懷,希望人人都做好人,都有良善行為,都以孔孟為鵠的,都可以作到圣賢地位”,而他則只是“本著中國的圣賢態(tài)度,勤勤懇懇、老老實實,示人以大道”[1],卻很少關(guān)注個人的名利得失。

(二)生動幽默 寓教于樂

晚清至民國時期,中華民族陷入危難之時,劉豫波以一個儒者的自覺,一名國文教師,依然為同學們聲情并茂地講授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學,讓他們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根。這種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不拘一格、寓教于樂的教育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學生。他的學生魏時珍在《憶先生二三事》中,回憶先生的教學情境時寫道:“先生講文,初必高聲朗誦,調(diào)其音節(jié),后乃釋義”[8],楊伯謙在《豫老壽征之一班》中回憶道:“豫老講書,聲若洪鐘,間遇佳句,曼聲諷誦,真有響震屋瓦之概?!保?]劉豫波講課生動活潑,感染力極強,能夠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良多。他學識廣博而又平易樂觀,自然而然就會與學生成為朋友,即使是在中學時短暫受過先生教育的學生們,很多人在先生晚年時都常常去看望。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先生都是平易近人,不端老師架子,并時常在與學生們風趣輕松的交談中,給予他們思想和人生道路的指導(dǎo)。正如李劼人先生所言,正是由于劉豫波先生的風趣幽默,即使是四十多年后學生們對他也“只覺有光風霽月之感,而無敬而遠之之心”,而這正是“即因劉先生是真名士,故為人和易,而樂于與晚生小子接近;即因劉先生是真名士,故能恬淡自處,而不忮不求;即因劉先生是真名士,故能胸襟灑落,而視人為善人……”[1]。作為教育者的劉豫波,將傳道授業(yè)作為一生的目標,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傳遞著積極正面的思想,藉此來挽救不古的人心,由此對蜀中子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以民為本 世界大同

在前面學術(shù)與教育思想品格的闡述中,可以透析出劉豫波的一些政治理念和家國情懷。逢于亂世,劉豫波并沒有選擇隱而避世的態(tài)度,他為百姓斡旋于蜀中政局,盡力為百姓爭取利益,追求儒家之社會大同。雖然奔走于民國時期蜀中政局,他卻仍能做到獨善其身,不為名利所累,以淡泊灑脫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

劉豫波始終認為當前時代的混亂與齷齪只是短暫的,儒家之大同社會不是不能實現(xiàn)的烏托邦。雖淡泊名利,不慕為官,但他卻心系國家命運。自少壯以至老年,未變更其志。晚清和民國時期,時局動蕩,他多次與川中時賢們研討社會政治經(jīng)濟之改革。在川省防區(qū)內(nèi)戰(zhàn)期間,川內(nèi)不僅戰(zhàn)禍不斷而且苛捐雜稅極重。先生“于以在野之身盡情勸阻內(nèi)戰(zhàn)體念民生之余,并力勸當局減少人民負擔”[2]??谷諔?zhàn)爭時期,川內(nèi)人民雖盡心支持抗戰(zhàn),然而戰(zhàn)事長久,“益州疲弊”,川內(nèi)民眾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劉豫波作為川內(nèi)非常有威望的名人,盡力在政府之間斡旋,在議場上對征兵征糧之折衷調(diào)和,多都被政府所采納??箲?zhàn)勝利后,他在蔣介石開的告別會上發(fā)言時,也多強調(diào)要做好安撫民眾的善后工作,極力主張先恢復(fù)民生,要以人為本,把人的基本生活作為首要目的。先生一生雖然不慕名利,但卻一直為國家和人民而奔走,堅持慈善事業(yè),追求民主與自由。劉豫波一生都處于時代變革的動蕩時期,但他曠達,樂天知命,德感人群,道貫儒釋。如果說年輕時還有些盛氣執(zhí)著和堅持,到了晚年則心境淡然、豁達與寧靜,這也是他身處亂世仍舊能夠長壽的秘訣。

劉豫波的事跡為蜀中人民所稱道,正如葉麐所言:“一道光環(huán)便從他的身體或從他的名字發(fā)出來”“知道他的名字的人愈多,那光環(huán)愈見明亮”,而“他成了眾人底良心,成了眾人良心底代表?!保?]作為“蜀中五老七賢之一”的劉豫波,曾為蜀地帶來了“光亮”。在民國時期這個特殊的動亂年代,他保持著文人淡泊名利的品格與風骨,在學術(shù)思想上繼承與發(fā)展了槐軒思想。他投身教育事業(yè),秉承著為人師表和為善治學的教學理念,培育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在政治思想方面,他具有以人為本和關(guān)注民生的家國情懷。因其在蜀中的影響力而被當時的軍閥統(tǒng)治者所“禮遇”,但他不為名利所累,始終堅持自己的思想理念,協(xié)調(diào)官民之間的沖突,為蜀中百姓爭取權(quán)益,卻又能夠急流勇退,保持著“不為五斗米折腰”之氣節(jié)。如今斯人已逝,但其思想永存。

猜你喜歡
蜀中思想
轉(zhuǎn)化思想的應(yīng)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蜀中南朝造像發(fā)現(xiàn)記
揚雄蜀中遺跡考釋
思想與“劍”
王勃在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處心積慮”的統(tǒng)一之戰(zhàn)
济宁市| 甘南县| 博兴县| 泗洪县| 阿图什市| 青铜峡市| 扎囊县| 寻乌县| 裕民县| 文成县| 江油市| 扶余县| 登封市| 汉寿县| 泌阳县| 襄城县| 肥城市| 三门峡市| 广东省| 鄱阳县| 牙克石市| 芮城县| 军事| 旬邑县| 淮滨县| 饶河县| 嘉义县| 祁阳县| 永泰县| 永善县| 福清市| 铜川市| 佛学| 桦川县| 汝州市| 射洪县| 兰坪| 永济市| 延川县| 百色市|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