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懷齊,連楷浼,劉璇芝,林 騰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超聲科,廣東 汕頭 515041)
甲狀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其中以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的乳頭狀癌最為常見[1]。由于甲狀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存在一定的隱匿性,且瘤體速度生長快,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發(fā)現淋巴結轉移。甲狀腺癌腫瘤轉移相對常見,以往臨床多采用穿刺活檢對是否存在頸部淋巴結轉移進行診斷。隨著醫(yī)學診斷技術的發(fā)展,超聲因其具有無創(chuàng)傷性、操作簡便、清晰度高等特點在臨床甲狀腺癌的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超聲檢查能夠在甲狀腺癌術前對頸部淋巴結是否存在轉移進行判斷,對術中是否進行清掃以及清掃的范圍具有指導性意義[2]。本文探討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超聲檢查的特征和意義。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術前診斷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并頸部淋巴結異常的55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3例;年齡20~75歲,平均(42.53±3.96)歲;淋巴結直徑0.5~10.0 cm,平均(5.46±1.12)cm。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持續(xù)/復發(fā)及轉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診療指南-2019》[3]中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標準;術前5 d內進行甲狀腺、頸部淋巴結腫大超聲檢查及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均行手術治療且為首次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全身性感染患者;其他因素導致頸部淋巴結腫大者;術前有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者;甲狀腺癌復發(fā)者;精神及意識障礙、無法很好地配合研究者。本研究經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采用西門子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7~10 MHz?;颊呷⊙雠P位,保持平靜;以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為標準,觀察甲狀腺的大小、實質回聲、是否存在微鈣化、有無結節(jié);有無淋巴結、淋巴結的大小、形態(tài)、回聲、有無微鈣化、淋巴門清晰與否。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標準[4]:微鈣化;形態(tài)趨圓,內徑≥10 mm;長條形,內徑>20 mm;微鈣化者直接標記陽性淋巴結;淋巴門模糊或無淋巴門,淋巴門偏移及低回聲;無微鈣化,滿足上述2項指標即可標記陽性淋巴結。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6例患者超聲提示單側頸部淋巴結異常,病理確診單側淋巴頸部結轉移26例;13例超聲提示雙側頸部淋巴結異常,病理確診雙側頸部淋巴結轉移13例;超聲提示淋巴結異常,病理確診未見淋巴結轉移16例。55例患者腫大淋巴結共計115個,病理證實59個淋巴結轉移,陽性率51.30%(59/115);超聲檢出52個淋巴結轉移,陽性率45.22%(52/115),兩種檢查方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40,P=0.390)。超聲檢出靈敏度為88.14%(52/59)。
轉移性淋巴結和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形態(tài)、邊界及內部回聲、內部血供特征的比較見表1。轉移性淋巴結多呈圓形,長徑/短徑<2;邊界不清,呈融合狀;內部呈不均勻低回聲,有微鈣化或液化,血流豐富(圖1)。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表1 超聲評估頸部淋巴結特征 [例(%)]
圖1 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轉移淋巴結的超聲圖
本研究結果顯示,82.69%的甲狀腺乳頭狀癌轉移性淋巴結超聲檢查呈圓形,長徑/短徑<2,與以往臨床研究結果一致;還顯示轉移性淋巴結呈融合狀,而反應性增生淋巴結中未見融合狀,說明呈融合狀是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依據之一。超聲顯示頸部淋巴結轉移有細小鈣化或液化,而反應性增生淋巴結未見鈣化和液化,說明鈣化和液化可作為轉移癌與非轉移癌的鑒別診斷依據。高立霓等[5]研究表明,在對轉移癌進行惡性判斷時,微鈣化的特異度高達93%~95%。由于甲狀腺具有豐富的淋巴結網,早期出現轉移灶時可發(fā)現微鈣化。另外,腫瘤組織生長較快,組織過度增生,也可能是發(fā)生微鈣化的原因之一。但顧耀耀等[6]研究發(fā)現,邊界的清晰度、內部回聲是否均勻、血流的多少在轉移癌和非轉移癌中存在差異,但不能作為兩者的鑒別診斷標準,原因在于兩者的超聲圖像存在交叉現象。曾靜[7]等研究證實邊界的清晰度、內部回聲是否均勻、血流的多少與癌細胞的轉移無相關性,而淋巴門和微鈣化與癌細胞的轉移存在相關性,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謝雅娜[8]等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腺癌頸部轉移性淋巴結的主要超聲特征為富血供、微鈣化灶、縱橫比<2,與非轉移性淋巴結差異明顯,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該研究顯示甲狀腺癌頸部轉移性淋巴結呈不均質高回聲,與本研究結果存在差異,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且內部回聲是否均勻在轉移癌和非轉移癌中存在交叉現象。本研究病理結果顯示,轉移性淋巴結多位于Ⅵ區(qū)及Ⅱ~Ⅳ區(qū),與Lee等[9]的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樣本量較少;對甲狀腺乳頭狀癌超聲特征分析不完全;未對甲狀腺癌的其他類型如濾泡狀癌、髓樣癌等的超聲圖像進行分析。因此,今后應擴大樣本量、對甲狀腺乳頭狀癌超聲的其他特征進行分析、對甲狀腺癌的其他類型的超聲特征進行分析及對比。
綜上所述,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具有超聲檢查特征性表現,其中是否呈融合狀、微鈣化、液化,是否存在淋巴結門可作為轉移性淋巴結與非轉移性淋巴結的鑒別診斷依據,根據多項指標進行綜合判斷可為術中淋巴結清掃提供指導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