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賦
廣東廉江的煎堆圓圓溜溜、金黃燦爛,象征幸福團圓。
傳統(tǒng)的煎堆是純手工制作,主要原材料是半干的米粉。那是用糯米與黏米對半相混,清水浸泡三小時,再舂粉過篩而成的細滑米粉。篩剩的粉渣則可再加工,舂到細滑,然后再過篩成為合格粉。那個舂具是石窩、圓木組合而成的,結(jié)實耐用,是有申遺價值的農(nóng)家寶貝。它通過人工踩踏、木石碰撞而碎米成粉,嘭嘭作響的聲音在農(nóng)家作坊回蕩。舂十斤米要兩個人分工合作,踩踏、翻捅一個時辰,且婦女們出來滿頭白米粉,可以扮演電影中的白發(fā)魔女了。
農(nóng)家常見的煎堆用料充足,形象好,讓人愛不釋手。它表皮用熟米粉捏成半圓,裝進椰絲、花生、芝麻,投入油鍋撈壓煎炸,至渾圓金黃而芳香酥脆,它講究的是用料與火候。傳統(tǒng)的煎堆是沒有餡的,但香甜味更純,更加適合舊時的環(huán)境。那時的煎堆可以十幾天不變壞,雖然表皮變硬,但隔水再蒸即松軟可口。如果把煎堆劈片煮番薯糖水,喝一口就清甜潤心,品嘗過的人都得承認,這才是正宗的煎堆風味。
不知從什么年代開始,煎堆與傳統(tǒng)禮儀結(jié)合在一起,享受世界上最崇高的敬意。過年時的鄉(xiāng)村是滿堂紅的,煎堆被虔誠地奉上,向天地祖宗稟報人間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在廉江海邊的良垌等地方,煎堆還是新姑爺回門必帶的禮品,代表對新生活的祝福與期盼。問題是煎堆普遍個大、中空,想要穿過山村田垌帶回家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當時的運輸工具牛車,就可輕松解決這個難題。于是,鄉(xiāng)村有那可愛的一幕:熱心的娘家人裝滿一牛車金黃的煎堆,新郎趕車吱呀呀走在田間大道上,車上載著他美麗的新娘子,在陽光下笑臉燦爛,灑下一路咸水歌謠。他們把煎堆載回全村分發(fā)得勻勻的,逗得個個咧開嘴笑,也收到最美好的祝福。那是千百年形成的人間風景,加上廉江長長的海岸線,簡直可以媲美電視劇《紅高粱》中九兒騎著毛驢,行走在田間小道的鏡頭。
一句話,煎堆與其他糯米食品一樣,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成為廉江民俗的一部分。在廉江北部,給回門出嫁女的禮物,則是滿擔的帶印狀元糕,原材料同樣是米粉、椰絲、芝麻、糖,也要在全村都分發(fā)均勻。這是在祝福他們的孩子聰明伶俐、命中帶印、幸福成長?。∨c此寓意相同的還有糯米糍,它用糯米粉、芝麻、糖捏合而成,是婦女在年初回娘家最拿得出手的禮物。
想著滿籮筐糯米糍白白嫩嫩、圓圓溜溜,那么韻味十足,簡直就是可愛可疼的小圓臉,讓人在夢中都要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