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寶 郭曉蓓
摘要:通過對西方人文精神的探析來思考對現(xiàn)代老年社會工作發(fā)展的方向以及倫理困境的解決方法,了解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與影響,人文精神經(jīng)過它在歷史長河中的不斷發(fā)酵早已證明它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老年社會工作;倫理;人文精神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臘時期,其發(fā)展到現(xiàn)代社會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我國老年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所遇到的某些倫理難題可以運用人文精神加以理論指導,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人文主義精神的追根溯源
人文精神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時期,以普羅泰戈拉為代表的“智者學派”誕生,并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使當時人們逐漸把注意力從神轉移到人身上來,開始關注人本身的活動與創(chuàng)造性,古希臘城邦民主制度為熱愛自由、踐行民主、張揚正義的人文精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現(xiàn)實發(fā)展的土壤。智者學派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上,開始用懷疑精神思考問題,注重個人的價值內(nèi)在,逐漸形成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大致框架與內(nèi)容。
人文精神的發(fā)展主要集中在文藝復興時期與宗教改革時期,意大利則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大多始于10世紀后期,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體系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表現(xiàn)。16世紀的宗教改革進一步發(fā)展了人文主義,由于教會對人民的壓迫越來越沉重,迫切需要解放人們的思想,最早由馬丁路德等人發(fā)起,是一場以宗教作為抨擊點,新型資產(chǎn)階級為了反對羅馬天主教會而發(fā)起的一場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政治運動。
人文精神的繁榮發(fā)生在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此時期概括出了全新的人文主義精神,即:自由、平等、民主、科學(理性),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影響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對人的崇拜發(fā)展到對理性的崇拜;尊崇理性、踐行科學、提倡自由、平等和博愛,為批判落后的封建制度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武器;對人的徹底解放人身解放、思想解放;充滿個性的浪漫主義。
二、老年社會工作及其常見的倫理困境
老年社會工作是為了應對老年人問題而產(chǎn)生的一種專業(yè)的服務活動,是社會工作的一種形式,它是受過專業(yè)訓練及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的社會工作者在專業(yè)價值理念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論,為喪失社會功能的老年人解決問題,并為了老年人晚年幸福而做出的的服務活動。
社會工作的倫理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難題,又稱“倫理困境”,主要是指由個人價值觀與專業(yè)價值觀,專業(yè)價值觀與機構價值觀,個人價值觀與機構價值觀之間產(chǎn)生沖突所導致的倫理決定困難,當老年社會工作者自身所學專業(yè)理念的責任與義務相互沖突,而工作者必須做出一個決定,選擇以誰為首要解決的對象,這在實踐中就陷入了倫理困境。
1.老年人隱私與知情之間的倫理困境
我國老年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要求社會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泄露老人的隱私,要替老人保守相關秘密,這也昰社會工作專業(yè)核心價值的要求,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難免老年社工會遇到一些難抉擇的情況,例如社工所面臨的老年案主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其家人并不知情,老人因為害怕被歧視要求社工為其保密,社工是否應該出于為他人安全利益以及社會利益考慮而告訴其配偶或子女,并要求其及時治療,此時老年社會工作者就已經(jīng)陷入維護案主的隱私權利與相關利益方的知情權的倫理困境。
2.對不同利益主體的責任困境
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社會工作者時常要面對多個對象,亦或是利益主體,如老年案主,老年案主的家庭成員,社工機構,社工專業(yè)或者是自身。對不同對象的負責有時會造成利益的沖突,對老年案主的負責,對自身行為的約束,案主家庭成員的意見,還有社工機構的利益考慮,當諸多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如何協(xié)調好各個利益主體也可能使社會工作者陷入倫理困境。
三、人文主義精神指導老年社會工作突破倫理困境的有效路徑
西方人文精神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對現(xiàn)代人類仍具有深遠意義,它被理解為一種普遍的自我人文關懷,社會工作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其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人文精神也自然是此學科所關注的對象,把西方人文精神合理運用并吸收,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倫理困境而言也有一定意義。
1.合理隱私保密
針對案主隱私與知情之間,例如在遇到案主身患傳染病卻要求社工保密時,身為社工必須告訴老年案主的利害性,對他人生命的負責,保密但不能傷害別人,每個人都應該有健康生活的權利,這既是對老年案主自身生命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生命的負責,如果不披露資料對他人會造成威脅,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隱私權就不是神圣不可觸碰的,充分踐行人文主義,平等看待每一個個體生命,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健康生活的權利,不能因為某一個個體而去損害更多的個體,這不僅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也更是對人文精神的踐踏以及泯滅。
2.以人為本平衡各方利益
針對對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倫理困境,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社會工作者需要面對多個利益主體,不僅僅是自身因素,更多的是面對案主,亦或是案主家庭成員等等,需要社工有一把“尺子”來衡量,要做到滿足每個人的需求,符合每個主體的利益顯然是有難度的,最好的辦法是盡所能平衡各方利益,尊重每個人的需求,無論是否能夠切實解決其需求,社會工作者都要尊重,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權提出意見,不能選擇性考慮利益主體的某些需要,要充分給予其人文關懷。
小結: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老年社會工作也在不斷地向好發(fā)展,西方人文精神也在時代地變遷下不斷豐富其內(nèi)涵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并對更多的領域灌輸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有理由相信人文精神的枝繁葉茂,更有理由相信老年社會工作在應對更多倫理問題時能夠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鄭惠航.老年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及應對原則[J].長江叢刊,2020(29):66-67.
[2]孫啟銘.老年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及解決策略[J].北極光,2019(06):69-70.[3]劉思嘉.機構養(yǎng)老服務的倫理困境與應對策略[D].沈陽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1.王家寶(2001.05-),男,漢族,陜西省榆林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2.郭曉蓓(1984.01-),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