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夏
【摘要】本文論述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合作訓練策略:人員分組要合理、教師引導要有效、激勵評價要多樣化,目的是有效提高體育訓練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體育 合作學習 訓練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7-0136-02
合作訓練是初中體育課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運動意識。但目前所采用的合作訓練模式呈現(xiàn)出一些弊端,如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在小組內無法找到努力方向;組員沒有明確分工,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的應有作用;教師指導不足,過于強調小組自行交流,導致學生無法深刻領會動作要領等。對此,筆者就如何提高合作訓練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期為初中體育教學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
一、人員分組要合理
分組學習方式一般而言可分為異質分組、同質分組、自由分組和自然分組等。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自由分組和自然分組兩種方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利于均衡各組力量。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合作訓練,首先要合理分組,更多地采取異質分組和同質分組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滿足個體的不同需求,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一)異質分組
異質分組,是把體能、運動水平、性別、成績,甚至性格等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合作小組內,其好處是形成組內優(yōu)勢互補,促進組員之間的合作學習,同時增強組間競爭意識,使學生通過共同的努力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進行足球“腳內側傳、停球”這一基礎技術動作的教學時,筆者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技能水平,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者技能熟練、身體素質較好,B層次者技能掌握良好、身體素質一般或不夠全面,C層次者技能掌握較差,無法很好完成技術動作。筆者要求學生分為5人小組進行合作練習,其中每組要有A層次者1名,B層次者3名,C層次者1名。由于小組成員技能水平不同,A層次的學生自然而然成為主導,積極向組員提供幫助和指導,而B、C層次的學生為提高傳、停球質量,積極練習并向A層次學生虛心求教。在這個合作訓練的過程中,A層次學生收獲了其他同學的尊重,也提升了自信心和自豪感,B、C層次的學生得到A層次學生的助力,提升了練習的效果,小組學習氛圍輕松活躍,實現(xiàn)了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訓練目的。
(二)同質分組
異質分組固然有其明顯的優(yōu)越性,但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導,容易出現(xiàn)“好者更好,差者更差”的不利局面,因此教師應靈活輔以同質分組方式,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內在需求,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
體育教學中的“同質分組”,指將體能、運動水平、性別、成績等相似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學習小組內。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筆者以身體素質、身高、爆發(fā)力為特點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同質小組,分別安排不同的訓練任務:能力較強的A組訓練目標設為2.4 m以上,能力次之的B組訓練目標設為2.2~2.4 m,能力相對較弱的C組訓練目標則定位在2~2.2 m。這樣分組可以確保同一小組的成員水平相當,學生能夠有效討論、相互激勵、共同提高。而對教師而言,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集中指導,盡量使每一名學生能夠獲得發(fā)展。如指導A組學生時,可以鼓勵他們超越自我,挑戰(zhàn)跳得更遠,也可以幫助他們制訂更細致的訓練計劃,如動作細節(jié)練習、發(fā)力技巧訓練等。此外筆者還鼓勵A組學生積極指導其他兩組學生進行練習,以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優(yōu)秀品質。指導B組學生則鼓勵他們通過同組比賽和向A組看齊等方式,不斷提高跳遠能力。C組學生處于同等水平的群體中,有利于他們消除畏懼心理,提升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教師指導時也能更好地針對共性問題,幫助C組整體提升。
二、教師引導要有效
在合作小組形成的初期,成員之間往往無法立刻形成默契,在這期間可能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如意見不統(tǒng)一、需求不同、成員性格不合、技能水平相差較大等。因此,實施合作訓練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有效引導、積極干預,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專業(yè)指導和情感支持。如在分組之初,教師可以先給每個小組3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或做一個運動才藝展示,促進小組成員彼此熟悉,為他們在接下來的合作訓練培養(yǎng)默契;可以建議每個小組在開始訓練前選舉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主導整個小組的訓練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在合作訓練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還要認識到分組合作模式并非完全交由學生自行練習,自己要隨時巡視、及時指導,根據(jù)訓練進度靈活調整訓練方式,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學足球“腳內側傳”的內容時,筆者在完成講解示范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并在課堂結束前舉行一次以小組為單位的傳接球比賽。開始比賽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技能層次較低的學生為了不失球,逐漸出現(xiàn)動作變形或忽略要領等情況。筆者馬上叫停了比賽,再次強調動作要領,并鼓勵技能層次較高的隊員擔負起示范和監(jiān)督職責,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到支撐腳的腳尖正對來球,接球腿的大腿外展,腳尖微翹,腳底與地面平行,以腳內側接球,并注意伸腳的提前量和后撤時機。合作訓練過程中,隊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不僅形成了初步的默契,也萌發(fā)了一定程度的團隊意識,比賽漸入佳境,各組隊員配合越來越默契,最后完滿完成了比賽。
在體育的合作訓練中,通常學生完成分組后,教師就會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組內自由發(fā)揮,這樣做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但也容易導致組內出現(xiàn)分工不明、相互推諉、指責爭吵等問題。面對這種局面,教師應該及時發(fā)揮調控作用,協(xié)助、指導學生做好組內分工。例如,在進行仰臥起坐的合作練習時,傳統(tǒng)訓練模式是一人做練習一人負責壓腿并計數(shù),這樣安排有時學生容易因為誰先練習、誰負責壓腿等問題爭論,以及出現(xiàn)負責壓腿的學生忙著糾正練習者動作而忘了計數(shù)等現(xiàn)象。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筆者以1,2,3作為編號將學生分為3人小組,指定1號做仰臥起坐時,2號負責壓腿,3號負責在旁監(jiān)督1號的動作并計數(shù),依次輪換。明確分工后,學生的合作意識明顯增強,練習態(tài)度也更為認真,練習質量有所提升。
可見,在合作訓練中,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保證合作訓練始終緊密圍繞教學目標,也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積極糾正,切實提高運動技能和運動意識。
三、激勵評價要多樣化
初中生具有爭強好勝、渴望被認可的年齡特點,開展體育合作訓練時,如果教師能積極地實施激勵性評價,那么學生的心理需求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并且能激勵學生不斷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教師需要掌握多種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在教學中不吝于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其受到鼓舞,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日常的合作訓練中,筆者尤為重視激勵性評價的落實,主要采用教師評價、組內互評及學生自評三者相結合的方式。
(一)學生自評
學生的自我評價是評價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部分,讓學生評價自己、審視自己,是促進他們自我激勵和自我提升的一種有效途徑。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他們思維活躍、獨立意識逐漸成型,但也存在叛逆心理,往往不愿接受批評,所以進行合作訓練后,教師應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在體育課堂及合作小組中的體會及收獲進行自我評價,使其對自己的表現(xiàn)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如進行立定跳遠小組合作訓練后,筆者讓成績差異比較大的一個小組成員在全班同學面前說說自己跳得怎樣、跳得好或者跳得不好的理由是什么、哪一個技術要領沒掌握等。一名只跳了1.3 m的女生點評自己:“我可能是擺臂不夠充分就跳了,小腿力量也不夠,所以跳得不理想?!碑攲W生找到跳得不好的原因,再以此為基礎實施組內互評、教師評價,學生相對更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也更容易找到改進的方向。
(二)組內互評
同組成員之間的互評是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同組成員關系密切、相互了解,因此組內互評的結果往往更直接、深入,更容易切中要害;同時組員之間也更容易接受和聽取同伴提出的改進意見,有助于實現(xiàn)評價相互激勵和提高的根本目的。在實施合作訓練之后的組內互評環(huán)節(jié),筆者通常采取表格形式,讓學生填寫組員合作態(tài)度、合作積極性、個人能力及小組合作質量等多個方面的情況。經歷這樣的評價過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學生在小組內的集體榮譽感和認同感,促進他們在此后的合作訓練中更加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合作共贏。
(三)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應當側重兩個方面,一是注重評定學生或小組的綜合表現(xiàn),而非簡單直接評判為“好”“不夠好”或“差”,這樣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重視,學生在教師的具體評價中更易發(fā)現(xiàn)自己做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處,進而揚長補短,不斷提升學習質量;二是注重評價合作訓練狀況及效果,要對小組合作程度、學生參與態(tài)度以及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予以評價,以此評估合作訓練是否適合體育學習、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參與、小組成員是否做到互幫互助等。教師在這些方面獲得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有利于在教學中改進策略,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三種評價方式應當結合使用,若僅進行教師評價,那么容易導致“一言堂”,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導致評價過于主觀和片面;若僅進行組內互評和學生自評,則容易出現(xiàn)意見的偏頗和盲目,學習方向容易偏離教學目標,唯有將三者有機結合,同時根據(jù)教學需求配合其他更多評價方式,如家長評價、社會評價等,才能既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凸顯教師、家長甚至社會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找準進步方向。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合理地分組、正確及時地引導以及積極地評價,能夠利用合作訓練模式集中團隊力量,在體育訓練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幫助學生達到憑借個人能力無法實現(xiàn)的學習目標,提高運動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羅 夏(1976— ),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玉林市福綿區(qū)福綿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研究方向為初中體育教學。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