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斤斤計較”考

2021-01-13 00:42魏啟君王閏吉
現(xiàn)代語文 2021年11期

魏啟君 王閏吉

摘? 要:辭書一般釋“斤斤計較”為“過分計較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對于“斤斤”的含義,各家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經(jīng)考證,“斤斤計較”的對象涉及應(yīng)當(dāng)著意者、可有可無者和本可忽略者,所關(guān)乎的事情可大可小,并非僅限于“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瑣碎的小事”。“斤斤”的“過分著意”義由“謹慎”義引申而來,而“謹慎”義又源于“兢兢”。

關(guān)鍵詞:“斤斤”;“兢兢”;語源

《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對“斤斤計較”的解釋是:“過分計較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笔讉€引例是魯迅的《彷徨·弟兄》:“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這樣斤斤計較,豈不是橫豎都一樣?”[1](P1052)書證過晚?!稘h語大詞典》對“斤斤較量”的解釋是:“在瑣細的小事上過分計較?!笔讉€引例是清代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算盡錙銖》:“蘇州人奢華靡麗,寧費數(shù)萬錢為一日之歡,而與肩挑貿(mào)易之輩,必斤斤較量,算盡錙銖,至于面紅厲聲而后已。”[1](P1052)書證亦嫌稍晚?!敖锝镉嬢^”“斤斤較量”語義相近,據(jù)此可以系聯(lián)二者。對于“斤斤”的含義,是正確理解“斤斤計較”語義的關(guān)鍵,各家見仁見智,眾說紛紜,因此,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一、“斤斤”的釋義分歧

就目前學(xué)界對“斤斤”的解釋來看,大致可歸納為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將“斤”視為量詞,并認為“斤”算不得一個很大的重量單位,因此,成語“斤斤計較”是指過分計較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2](P240)。鄭春蘭等與此近似[3](P261)。

第二種觀點,認為“斤斤”是由“明察義”引申出來的?!吨腥A成語探源》將“斤斤”釋為:“明察的

樣子,引申為苛刻、煩瑣?!盵4](P46)并指出“斤斤”的出處為《詩經(jīng)·周頌·執(zhí)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眳峭┑漑5](P330)、郄祿和與黃英妮[6](P549)、葉子雄[7](P470)、賀銘華[8](P153)、魯歌等[9](P224)均持此說。

第三種觀點可以《中華成語大詞典》為代表,它將“斤斤”釋為:“注意計較細小的事。”[10](P347)這一說法可追溯到《漢語成語小詞典》,它將“斤斤”釋為:“注意小的利害。”[11](P112)不過,這兩部詞典均未指出其語義來源。

我們認為,第一種觀點顯然過分拘泥于“斤”的常用義,大概是受到了“掂斤播兩”(亦作“掂斤估

兩”“搬斤播兩”)、“分斤掰(劈)兩”的影響,但“斤”與“斤斤”不可等量齊觀。《大詞典》將“斤”分為

“斤1”“斤2”,其中,量詞義歸屬“斤1”,“斤2”則見于“斤2斤”,具有“明察;拘謹,謹慎;過分著意”三個義項?!洞笤~典》將“斤斤計較”標為“斤2斤計較”,而摒棄了“斤1”的用法,無疑是正確的。因此,把“斤斤計較”之“斤”釋為量詞,是不正確的。再者,“斤”

盡管算不上一個很大的重量單位,但是與“絲”“毫”等計量單位相比,卻又是比較大的計量單位。成語“錙銖必較”“錙銖較量”均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十分計較。其中的“錙銖”均指稱數(shù)量少,據(jù)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錙謂六銖,即一兩的四分之一?!稘h書·律歷志上》:“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盵12](P969)可見,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

與第一、第三種觀點相比,持第二種觀點的學(xué)者最多。不過,這種觀點未能厘清“斤2斤”三個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懊鞑臁钡母星樯蕿榘x,似乎很難引申出貶義的“苛刻、煩瑣”,而且引申的線索并不清晰,有強加關(guān)聯(lián)之嫌。同時,“明察”的對象完全可以是客觀上需要關(guān)注的,與“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相去甚遠。如“明察”的三個義項“謂觀察入微,不受蒙蔽;嚴明苛察;明白清楚”,要么是側(cè)重于動作行為過程,要么是側(cè)重于動作行為結(jié)果,其演變軌跡一目了然。

第三種觀點,則基本接近語言事實真相,并且已為大型辭書所接受。不過,其釋義并不是十分妥當(dāng),“斤斤計較”并不一定只是計較小的對象,亦可計較大的對象。同時,其釋義語焉未詳,未能進一步闡釋“斤斤”為何會有計較義。

二、“斤斤計較”的指稱對象

為了進一步探究“斤斤”的準確含義,我們不妨先對“斤斤計較”所指對象加以梳理。這里把“斤斤計較”與語義相近的“斤斤較量”歸并在一起進行考察,均稱之以“斤斤計較”。

(一)表示應(yīng)當(dāng)著意的對象

(1)而必斤斤較量于拜摺衣冠儀節(jié)之間,遽指為忘親不敬,正所謂吹毛求疵,于國家政務(wù),有何裨益?(清代昆岡等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百三十八)

(2)至于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當(dāng),他老人家卻也不甚斤斤較量。(清代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二回)

(3)緣坐轎,則轎夫四人必備兩班三班替換,尚有大板車跟隨于后,且前有引馬,后有跟騾,計一年所費,至省非八百金不辦。若坐車,則一車之外,前一馬,后或兩三馬足矣,計一年所費,至奢不過四百金。相差一倍,京官量入為出,不能不斤斤計較也。(清代何剛德《春明夢錄》卷下)

(4)凡欲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必握算而計之,其所斤斤計較者,莫非數(shù)也。(清代華蘅芳《代數(shù)術(shù)·序》)

例(1)中,“斤斤較量”指稱的對象是“拜摺衣冠儀節(jié)”,這是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禮節(jié),即使遭遇丁憂,亦不應(yīng)有廢。前文云“若其人適遇丁憂事故,一切經(jīng)手案件及交代印篆日期,不得不具摺奏聞,乃情理所應(yīng)有”,從而肯定了“斤斤較量”的合理性。例(2)中,“文理浮泛”“用的典故不的當(dāng)”,本來是不符合“四六信”的寫作要求的,只是因為賈制臺講究形式上的“對仗既要工整,聲調(diào)又要鏗鏘”,而對內(nèi)容卻不在意,所以“一班書啟相公、文案老爺,曉得制臺講究這個,便一個個在這上頭用心思”。例(3)中,比較了“坐轎”與“坐車”的開支,相差四百金,這是一筆較大的數(shù)目,也是京官必須考慮的對象。例(4)中,則強調(diào)了算術(shù)的重要性,“觀夫市廛貿(mào)易之區(qū)百貨羅列,精粗美惡貴賤之不同,則其數(shù)殊焉;多寡長短大小之不同,則其數(shù)又殊焉”之中的“數(shù)”,猶言價格,它是買賣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表示可有可無的對象

(5)佛教的主旨,不外乎警世與勸善兩途。至于菩薩的是否有此相示世,佛家雖如此說,我們正也不必斤斤計較它的有無。(清代曼陀羅室主人《觀音菩薩傳奇》第三十一回)

(6)即有罷癃殘疾,老弱婦女,安坐而食,數(shù)亦無幾,富者亦可作功德想,不必斤斤計較。(清代吳文镕《通飭各屬力行保甲札》)

(7)辦賑之道,總在周施博濟,寧濫無遺。若期不濫,則必有遺。即有一二冒領(lǐng)之人,皆系窮苦百姓,又何忍斤斤較量耶?(《仁宗實錄》卷八十四)

例(5)中,“菩薩是否有此相示世”,是可有可無、無關(guān)緊要的,因為佛教更關(guān)注的是“警世與勸善”,故下文稱“菩薩不必真有此相,說的人不妨如此說,塑的人不妨如此塑,那說的人,塑的人,就具有菩薩心腸”。例(6)中,“斤斤計較”的對象是“罷癃殘疾,老弱婦女”等“安坐而食”者,因為人數(shù)不多,可以當(dāng)成是做善事積功德,所以是無關(guān)緊要的。例(7)中,嘉慶帝認為不必與一兩個冒領(lǐng)的窮苦百姓計較,因為賑災(zāi)旨在周濟百姓,務(wù)求“寧濫無遺”,所以冒領(lǐng)一事可管不可管,不要過于苛刻。

(三)表示本可忽略的對象

(8)夫進士,虛名也,而民受其福,則朝廷實利也。與人以虛名而收其實利,而猶斤斤較量于數(shù)十名之增減,以為愛惜名器。夫世有以名器與為國造福之人而猶為冗濫者乎?(明代趙維寰《雪廬焚余稿·卷四·擬疏廣額》)

(9)欠項款目自不必說,都要一一斤斤較量,至于細頭關(guān)目,下至一張板凳,一盞洋燈,也叫前任開帳點收,缺一不可。(清代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一回)

(10)蘇州人奢華糜麗,寧費數(shù)萬錢為一日之歡,而與肩挑貿(mào)易之輩,必斤斤較量,算盡錙銖,至于面紅聲厲而后已。(清代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十三)

(11)況每科會試,動用官帑甚多,豈在此些微卷價,斤斤計較耶?(清代昆岡等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三百四十三)

例(8)中,“斤斤較量”指稱的對象為“(進士數(shù)量)數(shù)十名之增減”,前文稱“進士虛名也”“與人以虛名而收其實利”,那么,其數(shù)量的增減本可忽略不計。例(9)中,“斤斤較量”指稱的對象為“欠項款目”,本來是無關(guān)緊要,出于私憤而故意挑剔使然,前文云“于是一腔怒氣,仍復(fù)勾起。自己從這日起,便與前任不再見面,逐日督率著師爺們?nèi)ニ憬淮?,可資參證。例(10)中,“斤斤較量”與“算盡錙銖”連用,下文云“然所便宜者,不過一二文之間耳,真不可解也”,亦言本可不必計較。例(11)中,“些微卷價”為微不足道的開支,不必過于較真。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斤斤計較”的指稱對象涉及應(yīng)當(dāng)著意者、可有可無者和本可忽略者,所關(guān)乎的事情可大可小,并非僅限于“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瑣碎的小事”。

三、“斤斤”源于“兢兢”

本文認為,從語義來源看,“斤斤”本作“兢兢”,由音近借用所致。我們在上文曾提及“斤2斤”有三個義項:“明察;拘謹,謹慎;過分(格外)著意”。如果細加揣摩的話,則可以把“明察”記為“斤2斤”,把

“拘謹,謹慎;過分著意”記為“斤3斤”。而“斤3斤”的產(chǎn)生,則是受到了“兢兢”的誘化。“斤斤”的語義演變網(wǎng)絡(luò),可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斤2斤”的“謹慎”義是由于“兢兢”的誘化所致。如前所述,“斤2斤”的“明察”義很難直接引申出“謹慎”義,而“兢兢”則具有小心謹慎之義。《詩經(jīng)·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泵珎鳎骸皯?zhàn)戰(zhàn),恐也。兢兢,戒也?!盵13](P278)

《詩經(jīng)·大雅·召旻》:“兢兢業(yè)業(yè),孔填不寧,我位孔貶?!编嵭{:“兢兢,戒也。業(yè)業(yè),危也?!盵13](P447)《尚書·皋陶謨》:“兢兢業(yè)業(yè)?!笨装矅鴤鳎骸熬ぞ?,戒

慎?!盵14](P447)《論語·泰伯》:“戰(zhàn)戰(zhàn)兢兢?!被寿┝x疏:“兢兢,戒慎也。”[15](P187)

由于“兢兢”“斤斤”古音相近,使得“斤2斤”亦具有了“謹慎”義,這一演變至遲在漢代已經(jīng)發(fā)生?!逗鬂h書·吳漢傳》:“及在朝廷,斤斤謹質(zhì),形于體貌?!崩钯t注:“《爾雅》曰:‘明明、斤斤,察也?!钛苍唬?/p>

‘斤斤,精詳之察也?!瘜O炎曰:‘重慎之察也?!边@里“斤斤”“謹質(zhì)”連用,且體現(xiàn)于“體貌”,因此,它應(yīng)該不是屬于精神層面的“精詳之察”,而是《大詞典》所釋的“拘謹、謹慎”。李賢注引的偏誤既反映出

“斤2斤”的明察義無法直接引申出“斤3斤”的謹慎

義,也反映出“斤2斤”與“斤3斤”之間的語義存在一定的糾纏,以致于后世很多學(xué)者都認為“斤斤計

較”之“斤斤”來源于“明察”義,李賢的注引可謂是第二種觀點的濫觴。在出土文獻中亦可以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北魏太昌元年《楊侃墓志》:“翼翼奉主,斤斤從政?!盵16](P426)這里的“翼翼”“斤斤”對文,“謹慎”之義甚明。此外,北京圖書館藏紅格抄本《明神宗實錄》云:“始尤斤斤焉”,廣本、抱本、《起居注》中,“斤斤”均作“兢兢”[17](P178),亦可資參證。

再回到“斤斤”的語義網(wǎng)絡(luò)。我們認為,由“謹慎”義引申出“過分(格外)著意”義,應(yīng)為順理成章之事,這主要是由視角變化所致?!爸斏鳌眰?cè)重于當(dāng)事者,“過分著意”側(cè)重于對當(dāng)事者謹慎行為的外在評價。“兢兢”由“謹慎”引申出“過分(格外)著意”義,至遲不晚于晚唐五代,并一直延續(xù)下來。例如:

(12)朕猥惟涼德,肇啟丕圖,矻矻覽于萬機,未能廣其庶績,兢兢念于百姓,何以致之小康?(五代后周周太祖《求言詔》)

(13)憂人之情,惜人之命,常兢兢而慎之,豈可肆汝心胸,法外加罰,苦毒捶楚,害及于人。(宋代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二十一)

(14)豈獨筮仕,初官而歷久任,一命而至三公,不可一日而不兢兢于懷也。(明代蓮池大師《刑戒·跋》)

(15)父親的身體如何?母親的身體如何?我非常想念。我總希望母親也能看穿些,快活些,不必兢兢于一切,不必過分憂愁憂思呀?。ǜ呶娜A《獄中給父親的信》)

例(12)中,“兢兢”“念”同義連用,當(dāng)視為動詞,指稱對象為百姓,從儒家思想來看,關(guān)心民瘼確實事關(guān)重大。例(13)中,“兢兢”與“慎”并列,且?guī)в匈e語“之”,因此亦為動詞。例(14)中,“兢兢于

懷”猶言在心里格外在意。例(15)中,“兢兢”對應(yīng)于“過分憂愁憂思”,所以也可釋為“過分著意”。

而“斤斤”具有“過分著意”義,至遲發(fā)生在宋代。如李清照《〈金石錄〉后序》:“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

同時,我們還查檢到了“斤斤計較”來源于“兢兢”的更直接證據(jù)。例如:

(16)何況祆教妖異,《約書》鄙陋,兢兢計較,何關(guān)損益?(清代王闿運《陳夷務(wù)疏》)

(17)學(xué)使者錄取遺才,府縣學(xué)生當(dāng)十?dāng)P其三,太學(xué)生當(dāng)十?dāng)P其四,去取尤兢兢較毫厘矣。(清代陳衍《石遺室文集·卷二·禮部左侍郎張公行狀》)

(18)此亦吾人兢兢較量之余,所愿重言申明。(盛灼三《關(guān)稅改征國幣問題平議》)

以上諸例中的“兢兢”均可釋為“過分著意”,與“斤斤計較”同義,其指稱對象亦可大可小。例(16)中,“祆教、《約書》”無關(guān)損益,可以忽略不計,是不值得計較的微末小事。例(17)中,學(xué)使在“錄取遺才”時應(yīng)十分慎重,取舍之間不可草率,故“兢兢較毫厘”猶言“斤斤計較”。例(18)中,兢兢較量的指稱對象是“經(jīng)濟政策上的問題”,故事關(guān)重大。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從指稱對象來看,“斤斤計較”原本既可以指稱大事也可以指稱小事,后來,其使用范圍逐漸縮少,才多用于表示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從語義來源來看,“斤2斤”當(dāng)一分為二,“斤3斤”則是源于“兢兢”,由語音相近誘化所致,表示“過分(格外)著意”之義。從語法結(jié)構(gòu)來看,斤斤計較為并列結(jié)構(gòu),而非偏正組合。

參考文獻:

[1]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一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2]逯宏.漢字的智慧[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5.

[3]鄭春蘭.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

[4]閆秀文.中華成語探源[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

[5]吳桐禎.成語糾正誤解三百例[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5.

[6]郄祿和,黃英妮.新華萬能成語辭典[Z].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葉子雄.漢語成語分類詞典[Z].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1992.

[8]賀銘華.多功用成語典故辭典[Z].??冢耗虾3霭婀?, 1991.

[9]魯歌,陸永俊,孫玉溱.漢語常用成語手冊[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10]程志強.中華成語大詞典[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11]《漢語成語小詞典》修訂小組.漢語成語小詞典(第三次修訂本)[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2.

[12][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3][漢]毛亨傳,[漢]鄭玄箋.毛詩傳箋[M].孔祥軍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8.

[14][清]王先謙.尚書孔傳參正[M].何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1.

[15][南朝梁]皇侃.論語義疏[M].高尚榘校點.北京:中華書局,2013.

[16]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 2014.

[17]黃彰健.明神宗實錄??庇洠ㄒ唬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A Study of “Jīnjīnjìjiào(斤斤計較)”

Wei Qijun1,Wang Runji2

(1.School of Chinese,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2.Department of Chinese,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of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Dictionaries generally explain “jīnjīnjìjiào(斤斤計較)” as “excessive calculation of insignificant things”, for the meaning of “jīnjīn(斤斤)”, different opinions var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object of “jīnjīnjìjiào(斤斤計較)” involves those who should be concerned, those who can be dispensed with and those who can be ignored, and the matters concerned can be large or small, not limited to trivial matters. The meaning of “excessive care”in “jīnjīn(斤斤)”is derived from the meaning of “caution”, while the meaning of “caution” originates from “jīngjīng(兢兢)”.

Key words:“jīnjīn(斤斤)”;“jīngjīng(兢兢)”;semantic source

名山县| 边坝县| 广西| 商南县| 西畴县| 内黄县| 池州市| 花垣县| 博乐市| 苏尼特右旗| 宜阳县| 斗六市| 青川县| 尉犁县| 梅河口市| 海安县| 娄烦县| 金平| 原平市| 饶阳县| 扶风县| 丹寨县| 稻城县| 资溪县| 佳木斯市| 咸阳市| 明光市| 板桥市| 苏尼特左旗| 密山市| 广东省| 沿河| 海口市| 镇坪县| 赤峰市| 枣庄市| 双牌县| 新密市| 句容市| 平利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