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旦增
(西藏藏醫(yī)藥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現(xiàn)階段,我們已步入信息化時代,在社會各行各業(yè)中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所以當前計算機教學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已成為新時期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當前,高?!队嬎銠C應用基礎》的課程在實踐性教學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計算機技術的提高和學習。高?!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需要結合理論和實踐,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加大實踐教學力度。以促進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水平提高,加大實訓活動和技能競賽的開展力度,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以堅實的基礎助力實踐性教學的高效開展,促進教學效果與質量提升。
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教師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嚴格遵循教材順序開展教學活動,即先對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以及數(shù)制轉換等相關內容予以講解,之后再為學生講解Office辦公軟件和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因為計算機課程硬件部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理解難度較大,通常教師講述了幾周的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并沒有掌握多少,未意識到計算機的真正用途,也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1]。對此,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需要將具體狀況作為基礎,有的放矢地進行安排,先在課堂中將實例導入,然后再對理論知識予以講解,完全根據教材內容展開教學。
以Excel的“公式與函數(shù)的運用”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便可以從一個極具代表性或實用的例子入手,將教學內容導入,而那些乏味的理論可在后續(xù)教學中導入。例如,可根據學生較為熟悉的“工資表”,講解其運用方式以及功能,然后上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具體例子,協(xié)助學生掌握這些內容,有利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實用價值高,從而使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之后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硬件的狀況和課堂教學質量息息相關[2]。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計算機課的要求,因為運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很難將整個操作過程完整表達出來,學生也難以充分理解。配置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可以將此問題有效解決。這種教學模式具有可視化、直觀性和先進性,機房屬于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在運用“教學示范”功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詳細的進行講解,確保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聽懂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電子舉手、監(jiān)控管理、語音對話等相關功能,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包含許多知識點,覆蓋了較為廣闊的范圍,而課堂教學時間較短,所以教師難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全面、細致地講解。怎樣立足于系統(tǒng)講解將重點掌握住,并對其意義進行闡述意義重大。本課程在教學方面涉及的關鍵內容分為兩點:第一,模塊間類似內容。如Power Point、Excel、Word中編輯文本。第二,本模塊特有的內容。如Power Point中設計動畫效果和超級鏈接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師要細致、深入、透徹地講解這些重點內容。
例如,教師教學Word編輯特定文本相關內容時,需要落實下一下工作:一方面,將教學內容講透。詳細向學生闡述字號、字體,以及頁面設置、排版以及打印等。另一方面,深入講解操作方法。如字號和字體的設置方法有如下幾種:第一,直接設置,對工具欄的按鈕進行單擊;第二,對選定內容進行右擊,然后選擇快捷菜單內的“字體”,在字體對話框中進行設置。第三,選擇菜單欄內的“格式-字體”,于字體對話框中設置。并且,對以上方式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理解。再次,重視對問題進行全面講解。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熟練進行操作,需要讓他們深刻的理解重點內容。
在課堂教學方面,高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啟發(fā)、鼓勵,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受實踐性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涉及極強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實際教學方面,教師需要詳細的進行講解,確保學生可以靈活使用。同時,教師可設計針對性強的問題,抑或是引導學生提問,開展自主學習,然后將問題作為重點進行討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3]。例如,在教學辦公室軟件的過程中,便可以選用較為典型的案例展開教學,先對問題予以設計,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通過微課資源等進行預習,并和學習狀況進行結合,對應用思路和解題技巧進行總結,掌握操作要點,給予學生啟發(fā)和鼓勵,讓其自主練習和創(chuàng)新應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充分融合教和學,主要借助的便是操作時間。對此,應科學分配講與練的時間,避免演示講解時間過長,確保學生擁有充足的聯(lián)系時間。對于多媒體網絡教學而言,能夠統(tǒng)一控制學生的計算機,教師在完成某個知識點的講解之后,可讓學生上機進行練習,完成有關操作。通過此種方式,講與練交替進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好掌握,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借助實踐才可以促進學生操作技能增強。但因為課堂教學時間較短,學生的練習時間較少。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引導,讓其主動展開課后聯(lián)系,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受各方面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各個方面均有所不同,要想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教師應根據實際狀況,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經常性的鼓勵學生,讓其展開實踐操作[4]。
例如,教師在教學完Word基礎知識后,可以對實踐的作業(yè)以及例子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教學完成之后,要有效設置課后聯(lián)系,同時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合理安排課后練習。同時還可以設置一些難度不同的作業(yè),以此使不同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練習,使其在此過程中知識得到鞏固,知識理解能力有效增強,同時可以對練習進行充分利用,促進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提升。
過去,紙質卷面考試是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主要運用的考試方式,其難以對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技能進行客觀測試。而運用上機無紙化考試,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試題庫可以隨機為其抽取一些考題,如此,既將學生知識面的考核范圍擴大了,同時還能防止學生考試作弊,并且對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技能進行了檢測,使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客觀性得到了保證,操作也很便利,同時可以自動為學生打分,如此,教師閱卷負擔便得到了減輕,使自動化、網絡化和無紙化的考試目標順利實現(xiàn),考試管理更加規(guī)范,確保了考試更加公正、公平。大力構建和廣泛運用無紙化考試系統(tǒng),能夠更加科學的評價教學質量,準確、合理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并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優(yōu)化教學質量[5]。
《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科主要立足于實踐訓練展開,加大“實踐性”力度,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中之重?,F(xiàn)階段,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當然,所有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均會在社會的發(fā)展下發(fā)生改變,同時教學改革目標和具體措施也會不斷展開優(yōu)化,所以,我們要加大研究教育教學方面的力度,始終和時代發(fā)展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