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琦 郭興
摘要: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沂蒙山》是中國現(xiàn)代最具代表性的紅色革命經(jīng)典歌劇之一,該歌劇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jù)地所發(fā)生的抗日革命事件。本文通過分析歌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劇情以及人物的性格、音樂形象等,幫助演唱者進一步了解劇中角色的人物形象,以便今后更好地表達和演繹作品。
關鍵詞:歌劇《沂蒙山》 趙團長 角色塑造
一、《沂蒙山》劇情介紹
《沂蒙山》是一部表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歌劇,于2018年在山東濟南首演,獲得了熱烈的反響。整部歌劇由黃定山任總導演、王曉嶺編劇、欒凱作曲,講述了沂蒙山根據(jù)地軍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動人故事,揭示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深刻內涵。
劇情圍繞著林生和海棠、夏荷和趙團長兩對夫妻之間的感人故事展開。1938年冬,林生和海棠正在舉辦喜宴,日寇突然襲擊了蒙山腹地的淵子崖,村民與日寇進行了激烈的戰(zhàn)斗,而村民能力有限,寡不敵眾,就在這危難關頭,趙團長帶領的八路軍前來支援,引走了日寇。從此,沂蒙山人與八路軍就結下了深厚的情緣,大家紛紛加入八路軍的隊伍。隨著大青山戰(zhàn)役的打響,趙團長的愛人因戰(zhàn)爭體力耗盡難以突圍,于是把剛出生的女兒托付給了海棠。在這幾年間,海棠一個人照顧著小山子和小沂蒙,在蒙山溝里過著艱難的生活,得知日寇再次聞訊而來,海棠在危難關頭,為了保護八路軍的孩子,讓自己的兒子小山子去引開日寇,最后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倒在了日寇的槍口下。抗戰(zhàn)勝利后,八路軍凱旋,海棠把小沂蒙交給了趙團長。趙團長得知自己女兒的命是海棠的孩子用命換來的,一瞬間震撼無比,感激涕零,深情地唱出了劇中經(jīng)典的男高音詠嘆調《這份恩情報不完》。歌劇《沂蒙山》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借鑒了西洋歌劇創(chuàng)作的手法,響應當今時代的號召,真正突顯出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的時代特征,在音樂上作者加入沂蒙山小調特有的韻律,結合多種西洋歌劇作曲的技巧與方法,既加強了歌劇的戲劇性,又豐富了歌劇的人物特色。
二、趙團長的角色特點
趙團長雖然不是劇中的主角,卻深刻地引導著劇情的發(fā)展,作為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的代表,他與妻子堅定地加入了抗戰(zhàn)革命的隊伍。趙團長有勇有謀,帶領八路軍在淵子崖引開日寇,解救了沂蒙山村民。趙團長有情有義,對妻子更是關懷備至,臨走前還特地拜托海棠照顧好自己的妻子。趙團長大愛無疆,為了國家和民族,自己的妻子在沂蒙山分娩都未能陪在身邊,與妻子穿上軍裝,在戰(zhàn)場上不怕犧牲。作為一位丈夫,一位父親,他的身上少不了男人的陽剛和父親的溫柔。得知自己的孩子性命是海棠拿自己孩子的性命換來的,他充滿內疚和自責,這樣的恩情如何來報答。因此他是一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英雄。他有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革命意志,在抗日的戰(zhàn)場上無畏無懼,誓死保衛(wèi)國家的安全。
三、趙團長的音樂形象
一部歌劇的成功,離不開劇中人物角色形象所帶來的影響,聲音的塑造是歌劇表演中最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聲音來裝飾。在《沂蒙山》這部歌劇里面,需要一個聲音高亢激昂的男高音來塑造這個重情重義、智勇雙全、有擔當,為國家安寧沖鋒在前線的形象。除了自身音色的選擇,還有聲樂技巧上的運用。趙團長在整部歌劇中,最經(jīng)典的唱段就是《這份恩情報不完》。
劇中由于夏荷的托付,在日寇突然襲擊的時候,海棠利用自己的孩子去引開敵人,帶著趙團長的孩子躲進了山洞,最后海棠的孩子被日寇奪去了生命。抗戰(zhàn)回來的趙團長得知事情的緣由,悲痛萬分,充滿內疚,在大家面前唱起了《這份恩情報不完》。
這首詠嘆調由引子、感慨、回憶、感激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的引子(1—14小節(jié)),歌詞開頭采用了比喻夸張的手法,“淚水呀,止不住,像那沂水流……”運用一語雙關的手法,訴說著自己內心的愧疚和感激,這樣的恩情讓人一時難以接受。歌曲的開端采用了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手法,旋律落在主和弦之上,曲調高亢激昂,音樂充滿了悲傷,旋律起伏較大,帶著對海棠深深的抱歉,表述了趙團長此時內心的難受。演唱時,在情緒的處理上要有對海棠的感激之情,也要有作為父親未能好好保護妻子和孩子的自責。在唱“大愛涌心頭”的“涌”字時,加強一點語氣會帶來更加沉重的色彩。
第二部分(15—31小節(jié)),從“誰家父母不疼兒,哪個母親不溫柔……”進入樂曲抒情的慢拍,歌詞帶著一絲絲的感慨,沒有豪言壯語,更多的是描述趙團長內心真實的想法?!疤艚顢嗝}的別離,誰能夠,誰能夠?!痹谶@里,作者采用反復的手法,在感嘆,這樣的事情,要下多大的決心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呀。緊接著第二句“扯心揪肺的抉擇,誰能夠,誰能夠”,兩句的反復,同樣的“誰能夠”,第一句的旋律下行到這里變成旋律上行,用高音和情緒推動著劇情的發(fā)展,此時趙團長的情緒到達一個新的高點,整段的音樂情緒也更加飽滿。
第三部分(32—39小節(jié)),這一段進入了趙團長的回憶里面,弱起拍的運用加上排比句的使用,抗日戰(zhàn)場上的一幕幕和沂蒙山發(fā)生的事情仿佛映入眼簾?!澳切≤囃瞥龅妮m印,那擔架鋪蓋的衣袖,那乳汁救活的生命,那鞋墊繡過的春秋”,趙團長深深地被這些百姓所感動,是沂蒙山的百姓一心想著八路軍,為他們輸送糧食,加入八路軍打鬼子,替他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是如此偉大的人間大愛。演唱這一段,情緒要堅定,有愛有恨,從心里真誠地感謝沂蒙山百姓,也有對日寇讓他們妻離子散的痛恨。
第四部分(40—72小節(jié)),是趙團長直接抒發(fā)情感的一段,每一句都鏗鏘有力,迎來了全曲的高潮,歌詞“這份恩情報不完,一生一世也不夠,這份恩情報不完,高天蒼茫熱土厚”直接對應歌名,點明主題,用最質樸的話來表達這無法報答的恩情。兩端歌詞的反復,在最后一句,隨著跌宕起伏的旋律,迎來了全曲的最高音B,把趙團長的情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從堅定到深情,感情飽滿真摯。
四、趙團長的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還需要演唱者表演的技巧,對于一個聲樂演唱者來說,表演是一門必修的課程。面對臺下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員在舞臺上,不僅要學會分辨自己聲音的好壞,還要能沉下心去體會角色,去演繹這個故事,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舞臺效果,來感染觀眾。在日常的學習中,演唱者大部分的經(jīng)驗來自老師的指導和舞臺實踐,但是老師也只能傳授給他經(jīng)驗,每個人的成長和看問題的思維不同,還需要自己去拓寬思維,多去舞臺實踐,在練習中積累經(jīng)驗,去感同身受,這樣演唱時才能得心應手。作為一個演唱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作品出來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帶有個人特色。一部歌劇的完美呈現(xiàn)離不開每一個角色的活靈活現(xiàn),如果把歌劇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人物形象塑造就是大樹的根,沒有根吸收養(yǎng)分,大樹只會慢慢枯萎。
藝術源于生活,歌劇的人物形象大部分也是作者取材于生活,每一位演唱者想要把趙團長這個人物塑造好,除了舞臺上的苦練,還需要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了解歷史,在國家面臨危亡時,自己去擔負使命,該如何去做選擇。學會在生活中積累經(jīng)驗,整個角色才會更加生動有靈性,才能更好地感染觀眾。
本文就《這份恩情報不完》來闡述趙團長的人物塑造。在唱這首歌的時候,趙團長的心理是悲痛欲絕的,因為海棠為了救助自己的女兒,而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小山子,趙團長心有愧疚,心有感激。在演唱這首作品時,金鄭建老師的表演是很貼合人物的,從開始的感嘆,前面很好地鋪墊,把觀眾帶入到情緒當中,接著抒情的片段,把觀眾帶入到故事中,最后,也正是金鄭建老師的那一聲聲內心的吶喊,才有了人物的宣泄。只有親身體會才會懂得人物內心是怎樣的波動;那種感激和愧疚,在舞臺上是需要用肢體語言和情緒變化來展示給觀眾的,這就需要多次的舞臺實踐,進而在舞臺上把角色展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把歌劇演繹得淋漓盡致。
五、結語
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沂蒙山》是一部具有濃厚的藝術性和時代氣息的革命歌劇,趙團長是一位有勇有謀、有情有愛的革命英雄,通過學習和探究《沂蒙山》中趙團長的人物角色塑造,筆者對中國民族歌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今后的演唱及舞臺表現(xiàn)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用優(yōu)秀的民族歌劇講好中國故事。人物塑造在聲樂學習中是被很多學生忽略掉的一個問題,大家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在聲音的技巧方面,如何去突破高音。平時一味地練習技巧,在琴房狹小的空間里釋放自我,但是到了舞臺上就膽小如鼠,緊張到忘詞,卡不準節(jié)奏。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平時多去實踐,如果大家都能在舞臺上歷練千百回,把每一首作品演繹完整,失誤也會越來越少。所以,在這里借鑒優(yōu)秀前輩的寶貴經(jīng)驗,以一個聲樂學習者的身份與其他聲樂專業(yè)的學習者一起分享討論,希望對大家的演唱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欒凱.攀登藝術高峰 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民族歌劇《沂蒙山》創(chuàng)作談[J].人民音樂,2019(05):15-17.
[2]許子琦.民族歌劇《沂蒙山》選段《蒼天把眼睜一睜》的藝術特征與處理[J].大眾文藝,2019(20):155-156.
[3]焦莉.民族歌劇演唱中的人物塑造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20):6-7.
[4]吳可畏.立足傳統(tǒng)秉持創(chuàng)新——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的創(chuàng)作特征評析[J].人民音樂,2019(5):50-54.
(作者簡介:汪琦,女,碩士研究生,湖南工業(yè)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藝術;郭興,男,碩士研究生在讀,湖南工業(yè)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