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繼新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可以說:“生活即教育?!?/p>
我是20世紀50年代上的小學,那個時候的生活教育隨處可見于學校里與家庭中;可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更多地沉浸于知識的海洋里,生活教育雖不能說與他們漸行漸遠,但至少沒有引起某些學校與家庭的更多重視。
可當教育沒有了生活,就讓孩子的成長缺失了必需的精神營養(yǎng),以至影響到他們未來更好的發(fā)展。
濟南市行知小學,作為濟南市第一所以陶行知先生名字命名的學校,建校以來一直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尤其是在學校生活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方面,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學校成為生活教育的大課堂
學校是學生求知之所,也是其生活之地。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也應當成為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的大課堂。行知小學這所“大課堂”里,就一直回響著生活教育的旋律。
2012年平地而起的行知小學是濟南市棚戶區(qū)改造后面向回遷居民的第一所學校,就整體而言,周圍老百姓的行為習慣及文化素養(yǎng)與城市文明的快速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家庭中又無形地影響到孩子,從而有的也就結(jié)出了“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之果。
新校啟用,環(huán)境嶄新,滿懷激情的老師面對來自不同學校匯集的回遷的孩子,卻感到很大的失落。
他們見到王艷鳳校長之后不住地抱怨——
“我們班里大多數(shù)孩子說自己從來沒上過講臺,更沒有領過一張獲獎證書!”
“我們班學生作業(yè)書寫不成樣子!”
“我們班里沒有一個曾擔任過班干部的!”
“有家長說,孩子在家里誰也管不了,請老師幫忙教育一下吧?!?/p>
……
尤怨和失望,在老師們的臉上籠罩著。
其實,所有這一切,也都被王校長看在眼里。不過,她看似柔弱的外表掩蓋之下,卻有著一個十分強大的內(nèi)心。她非但沒有氣餒與抱怨,反而在想,如果孩子樣樣優(yōu)秀,還要學校干什么。要建“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本鸵貧w教育本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個性差異發(fā)展;就要特別關注學有困難學生的成長支持?;谡鎲栴},就要開展真思考,尋找真策略,解決真問題。
召開全體教師會議,王校長說明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抱怨,不推諉,以陶行知“待學生如親子弟”的愛心與真誠去開展工作;正是由于孩子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才讓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有了用武之地,每一位行知教師不僅要擅于揚長,還要能精于補短。
經(jīng)王校長如此一說,大家的為難和怨氣很快煙消云散,信心百倍地工作起來,不但更加用心地教學,而且時時處處注意營造好氛圍,培養(yǎng)好習慣。首先從外部環(huán)境做起,給學生一種溫馨的感覺,不長時間,就有了校園八景——三味書廊、暖心大廳、紅領巾銀行、開心書窩、行知園、行知軒、星光劇場、開心農(nóng)場。
課余時間,不少孩子徜徉在校園八景中樂而忘返,可是,校園中很快就出現(xiàn)了一些與這些優(yōu)美環(huán)境不和諧的“音符”——看過書之后,不再放回原處,隨手一扔,便揚長而去;在廁所里亂扔手紙和垃圾更是尋常之事,于是,廁所堵塞也便成了平常事;對于裝飾美觀的房門,孩子們有時因為好奇而劃出一道道痕跡;貼在墻壁上的照片,還會被孩子們自覺不自覺地摳出個洞來;即使那些專為他們購置的玩具小人,有時也被拽下條胳膊或腿而成為殘疾之“人”。
看到此情此景,王校長和老師們很是惋惜,可并沒有特別責怪孩子們。作為專業(yè)的教育人他們理解孩子們多是出于好奇而做出的種種不文明的行為,并非有意為之。也許恰恰是因為這些不是自己親手構(gòu)建起來的,所以他們不知珍惜。那么,如果讓學生每個人都參與進來,一起構(gòu)建學校這個大課堂,也許他們會倍加珍惜,甚至還會建造出一個又一個屬于他們世界的景觀,真正參與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進而才能珍惜、品味生活的美好。
于是,生活教育視域下的“行知行”勞動教育課程應運而生。每周一節(jié)的勞動課,自開課之初就受到了超高關注,孩子們踴躍參與,平時在家里家長這不讓動那不讓碰的各項勞動項目及勞動工具讓孩子們熱情高漲,躍躍欲試。漸漸地,學生學會了洗衣、收納、灑掃、整理等,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懂得了感恩勞動者。每到“自我保潔日”的星期三,學生自主申報志愿者,穿上黃馬甲,打掃廁所、走廊和樓梯等,體驗環(huán)境清潔之美。漸漸地,學生愛上了勞動,懂得了珍惜,學會了感恩,以勞育德的課程成效顯著。
為了讓自己的“家”更加優(yōu)雅起來,學校動員學生通過自己的作品美化學校這個大課堂。書法大賽、美術作品征集、實踐節(jié)創(chuàng)意大賽、社團活動中的學生優(yōu)秀作品,都要貼上標簽、注明班級和姓名,一一裝幀上墻。雖然不少作品尚未登臨藝術的殿堂,可由于童趣橫溢和飛翔著想象,這些作品呈現(xiàn)出特殊的生氣與活力。在接待室采訪王校長的時候,她就很興奮地指著墻上的書法作品對筆者說,這些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其實,建校之初,我也曾到這個辦公室與王校長進行過交流,墻上同樣懸掛著書法作品,不過,那是從市場上購置而來的,甚至還有一些名家之作。可在王校長和老師們的眼里,后來換成的學生作品一點兒也不遜色于那些買來的書法作品。這也許有點兒愛屋及烏,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發(fā)展?jié)摿χ?,讓王校長驚喜不已。她感慨道:“成年人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頓,譏笑里有愛迪生。誰敢保證,若干年后,這些孩子中沒有大書法家,這其中有些作品不能成為傳世之寶呢?”
行知小學在全體師生的齊心裝扮下變得越來越美,尤其是春天,到處都是鳥語花香。而愛好攝影的孩子們,則三五成群地在校園里捕捉春天之美。于是,學校將他們的攝影作品收集起來,舉辦“最美四月天”的攝影展。一張張攝影作品不但彰顯了兒童視角的藝術之美,而且還內(nèi)蘊著喜悅與激動之情,體現(xiàn)出兒童的精神氣象。
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尤其是像行知小學這樣由學生裝扮起來的美麗之家,更有了一種特殊的愛在里面。即將畢業(yè)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總有一種依依不舍的感情在心里徘徊。為此,有的學生就開始苦思冥想,是不是應該為這個家留下一些紀念性的東西。于是,買鏡子者有之,贈送錦旗者有之,留下自己作品者更有之。
為了給這個家留下更深的紀念,有的學生尚未畢業(yè)就開始策劃起來。
2016年的畢業(yè)班學生,提前在校園圍墻邊種下薔薇花,待其破土而出后又精心照料。到畢業(yè)前夕,鮮艷奪目的薔薇花已經(jīng)爬滿了校園的圍墻,休說本校師生常常在這些薔薇花前駐足觀望與欣賞,就是從墻外行走的陌生人,也會停下腳步,欣賞如此美不勝收的景象。每到薔薇花盛開之時,有畢業(yè)數(shù)年的學生還會來到母校觀賞這一盛景。而洋溢在他們臉上的自豪感,也就有了與這些花兒爭奇斗艷之美。
學校把愛的責任融入為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建立的豐富、可選擇的課程建設中,五大領域下生活教育的學校課程,各有其獨具的妙處——道德生活領域中的“走進陶行知”“行知少年追夢行”“傳統(tǒng)節(jié)日話古今”“紅色研學之旅”“行知小先生講堂”,科技生活領域中的“凌云航?!薄伴_源機器人”“3D妙妙屋”,健康生活領域中的“動感排球”“啦啦健美操”,藝術生活領域中的“蒲公英合唱團”“風信子音樂劇”“創(chuàng)意彩畫”“光影繪畫”,勞動生活領域中的“蔬菜耕種”“健康美食”“職業(yè)體驗”等。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即教育,在這里不但落地生根,而且已經(jīng)芳香四溢,果實累累。正是因為有了生活,才讓學校成了一個學生自主接受生活教育的大課堂,而沐浴在生活教育之美中,學生也就有了別樣的幸福童年。
家長成為生活教育的責任人
小學生也會接觸社會生活,可更多接觸的是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而要想讓生活教育產(chǎn)生更大的效益,優(yōu)質(zhì)的家庭生活教育當是斷然不可缺少的。
起初,行知小學的不少家庭,在給孩子提供良好生活教育環(huán)境和科學生活教育方法的意識、示范和落實方面都有所不足。
2012年開學之初的第一次家長會,某些家長的表現(xiàn)讓老師們迄今想起來都唏噓不已。有的家長穿著拖鞋,大搖大擺地走進學校;有的手拿著手機,大喊大叫地打著電話;有的一手抱著一個幼兒,一手旁若無人地拉著前來入學的孩子;更有甚者,對于學校要求參加的家長會置之不理,對于班主任打去的電話,根本不接或接后依然我行我素、不來參會……在家里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學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自然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王校長認為,只有家校攜手、心心相印,才能給學生一個更好的生活教育環(huán)境。學校對于家長的教育,也就有了責任和義務。
王校長認為,盡管各個家庭條件不同、習慣不同,家長的處事方式不同,可是,愛子心切,希望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期望卻是一樣的,只不過有的家長還不明白家庭生活教育的重要意義。如果通過對他們的教育,能使他們逐漸變得明白起來,進而與學校精誠合作,就能對孩子進行更好的生活教育。
為此,學校依托區(qū)家長e家,建立行知家長學校,本著通過重家風、重經(jīng)驗、重學生心理健康的“三注重”原則,嚴格選聘既有高尚品格又有家教經(jīng)驗的家庭講師,開發(fā)家校交融課程體系,推出常規(guī)課程、年級課程、節(jié)日課程和畢業(yè)課程。同時,通過微視頻講解和各種活動體驗,讓家長明白自己不只是孩子的養(yǎng)育者,同樣也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者。慢慢地,家長有了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并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
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有的行為上太過粗暴;有的則太過溺愛;有的盡管也想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可由于方法不當,卻適得其反。對于這些情況,學校又組織有成功經(jīng)驗的家長為他們現(xiàn)身說法,讓家長明白,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可會愛并讓孩子感受到愛則是一種智慧和藝術。所以,必須在家長學校里做好“小學生”,然后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進而構(gòu)建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的家庭環(huán)境。
王校長對家長們講,行知小學不僅有105個老師和1606個學生,還有1606個學生的家庭,只有所有的教師和家長都來愛孩子,他們才能生活在愛的懷抱里;只有會愛,并讓他們感受到愛,他們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長。
學校還構(gòu)建了每天六個“一分鐘”家教課程——每天一分鐘傾聽;每天一分鐘換一個角度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他們的呼聲;每天一分鐘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多聽取孩子的意見,并盡可能地與其達成共識;每天一分鐘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恰當贊美;每天一分鐘鼓勵,讓他們充滿自信;每天一分鐘矯正和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當行為。
六個“一分鐘”讓家庭成了生活教育的重要場域,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與鼓勵。同時,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但學會了如何教育孩子,而且他們也在自己教育自己。因為他們在向孩子提出要求并予以檢查的時候,也在無形中規(guī)范了自己的言語行為,變得越來越文明。于是,就自然形成了特別美好的家庭親子場。
同時,學校由“管家長”升華到了“育家長”的境界,家庭與學校的關系和諧了,對于如何讓孩子更好成長的很多設想,雙方幾乎是一拍即合,甚至形成了默契。于是,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情緒也都在不斷優(yōu)化。而情緒之優(yōu),又會在無形中輻射到孩子身上,也讓他們快樂幸福起來。這種優(yōu)質(zhì)的心理狀態(tài),又“于無聲處”地優(yōu)化了他們學習場域。于是,提高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勢;學生的考試成績,也便水漲船高起來。
現(xiàn)在學校召開家長會的時候,與開始之時已有了天壤之別。
各班家委會會長從學校門口帶領本班家長在止步線前按時排隊進校。進入教室,無一人接聽電話,而是端坐在座位上,專心致志地聽講,一心一意地在筆記本上記錄。離開教室的時候,將桌椅全部恢復原樣。行知小學的家庭教育越做越好,家庭生活教育也呈現(xiàn)出氣象萬千的景象,所取得的成績也越來越多,所以,2020年學校獲得“濟南市首批百所家長學校示范?!睒s譽稱號,當然也就實至名歸了。
家長對學校了解越多,就越信任學校,于是,他們口碑相傳,提升了學校的美譽度和信賴度。尤其是從2020年開始,希望讓孩子接受優(yōu)質(zhì)教育的家長更是呈現(xiàn)出空前的上升趨勢。面對越來越多的生源,王校長感到責任更加重大,所以,如何讓生活教育駛向“更上一層樓”的境界,又成了她和老師們的一個新研究課題。
王校長認為,行知小學不但要有其“名”,更要有與“陶行知”相維系的“實”。所以,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就成了學校舍我其誰的擔當。本文筆者所寫,只是其走在行知路上的一個掠影,其他諸如“心心相印”的辦學理念和“先課堂”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課題等,也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內(nèi)涵,并結(jié)出了豐碩的果實。意欲觀覽行知小學的精神全貌,還需走進學校,去領略那“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更多更美的教育風景。
責任編輯:王 燕
王艷鳳,濟南市行知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從教33年,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齊魯名師、濟南市教育管理榜樣、濟南市特級校長。作為一名校長,她始終把“建一所真正讓師生喜歡的學校,一所師生共享成長的校園”作為學校的發(fā)展愿景。滿懷教書育人的情懷,用愛、用責任、用智慧守護教育的熱土,將“校長”一詞從一個崗位、一項工作,詮釋成一種事業(yè),以嚴謹踏實的作風引領學校不斷發(fā)展。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生態(tài)文明教育特色學校、山東省文明校園、濟南市首批新優(yōu)學校、濟南市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濟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首批家長學校示范校、濟南市紅旗大隊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