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英
高中政治學科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這四個方面。教師需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體,結合其實際學習情況和需求,設計、開展議題式教學,從而讓學生在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習質量。
一、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現狀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仍然過于僵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并且大多數高中生普遍認為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枯燥乏味,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如何有效改革高中政治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成為眾多政治教師主要研究的問題之一。
二、議題式教學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
議題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當中的內容和實際教學情況來確定需要教學的議題,通過為學生打造真實、生動的場景,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教學,使其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在這一過程則是指導和輔助的角色,幫助學生探究問題。
這一教學模式不但能幫助教師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同時還能改變學生舊有單一的學習模式。首先,議題式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將知識納入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之內,使知識成為自身認知的一部分。其次,議題式教學還能讓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讓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當中進行學習和分析。最后,議題式教學還能幫助學生整合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三、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策略
1. 以觀點作為議題,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價值觀體系,對于自己看見和親身經歷的事物更容易認同。在學科素養(yǎng)目標下開展議題式教學,教師應以議題選擇為切入點,針對性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意識。在選擇觀點作為議題時,教師要選擇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同時具備教育性的議題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從意識、行為上提高認知。
例如,講解“如何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嘗試將這一問題轉化為生動的議題,從學生自身出發(fā),結合他們關心的問題展開教學。如:“班級有一筆班費放在教室的柜子里保管。夏天太熱,老師本來要用這筆錢為同學們購買風扇。但是某同學想要購買自己喜愛的漫畫書,由于自己手里的錢不夠,于是他偷偷拿走部分班費為自己購買了漫畫書。這導致大家在夏天都沒有風扇可以吹。請問,這一事件中,涉及了哪些問題?集體利益重要還是滿足自己的利益重要?”通過這一引導,不但能讓學生意識到集體利益的重要性,同時能有效幫助其充分明白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從而深化其政治認知,并有效強化其政治認同。
2. 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yǎng)
教師要重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科學精神的本質,引導高中生追尋真理,培養(yǎng)其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教師需要充分關注時事熱點,能夠及時將社會關注的問題引入課堂中,結合教材中的知識,設計出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產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其學會以理性、科學的態(tài)度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學生可以在明確的議題中挖掘情境中包含的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相關的信息,能夠結合具體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從理性的角度學習、理解政治知識,解決議題中的問題。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其積極表達個人意見,將個人思維可視化,提高學生個人科學精神素養(yǎng)。
3. 結合法律案例,重視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
法治意識作為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學生必備的個人素質之一。高中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其是否具備完善的法治意識直接關乎著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法律知識作為議題,以法律案例為載體,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典型的、具有教育價值的案例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法律案例,加深其對法治知識的理解,同時結合實際生活,適當提供給學生應用知識的途徑,引導學生知法、懂法,能夠遵守法律并學會應用法律。
例如,學習“權利與義務”這一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常見的校園暴力作為議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進行法庭模擬,扮演被告方、原告方以及法官等多個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可以投入到事件案例中,通過與同學展開辯論和分析,能夠有效加深對權利和義務的認知,同時還能提升法治意識。
4. 展開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公共參與素養(yǎng)
公共參與是指公民能夠具備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意識,能夠自主承擔公共責任,同時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展開活動實踐,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同時幫助其更好地記憶知識。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以明確的政治課程議題為核心,有針對性地設計實踐活動主題,盡量從學生熟悉的、與時事相關的內容入手,引導他們通過實踐、交流等途徑充分表達個體立場與觀點,并能結合個人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強化公共參與素養(yǎng)。例如,教學“我國外交政策的目標和宗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H&M、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以所謂“強迫勞動”為由抵制新疆棉花這一事件,帶領學生積極展開討論,幫助他們更好地領會中國外交的態(tài)度和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同時有效提高自身的公共參與實踐能力。
總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展開議題式教學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適當給予其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其在論證、分析、升華以及內化過程中,有效實現自身知識、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洛陽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