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瑩
【摘要】整本書閱讀可以劃分為“自然意義的整本書閱讀”和“課程意義的整本書閱讀”兩類。整本書閱讀要努力放大整本書的獨特優(yōu)勢,實現(xiàn)其價值的最大化。內容梳理是整本書閱讀推進的基礎工作,話題探討是整本書閱讀深入的路徑。
【關鍵詞】儒林外史;整本書閱讀;專題探究
1923年,葉圣陶在《新學制課程標準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第二部分“內容與方法”中指出,要“略讀整部的名著”。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教學建議”部分有這樣的表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筆者以《儒林外史》為例設計了以下閱讀實踐。
一、內容梳理
較之單篇作品,整本書的規(guī)模要大很多。就長篇小說而言,人物性格豐富,事件波折不斷,環(huán)境多有變換,一些學生會出現(xiàn)“讀到后面忘了前面”的問題。內容梳理正是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學生綜觀全書,順著某一角度,理出作品中的情節(jié)脈絡、人物關系、行動路徑、變化線路。
(一)初讀文章,簡要概括作品主要內容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個既獨立又有聯(lián)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紀中國社會的風俗畫。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為中心,揭露科舉制度下士人的丑惡靈魂,抨擊腐蝕士人靈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二)快速瀏覽,說說《儒林外史》的結構特點
整本書采用循環(huán)結構,使首尾呼應。第1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是全書的總體輪廓,闡明了主題和創(chuàng)作意圖,而第56回,又借“幽榜”回應“楔子”,結束時扣題。第2回至第30回為第一部分,介紹了科舉制度的形成,以二進(周進、范進)、二王(王德、王仁)、二嚴(嚴貢生、嚴監(jiān)生)、二婁以及蘧公孫、魯編修、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為代表,揭示了世人對科舉的癡迷。第31回到第46回為第二部分,主要寫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以修祭泰伯祠,奏凱青楓城和送別三山門為中心,創(chuàng)建了以杜少卿、遲衡山、莊紹光、虞育德、蕭云仙為代表的儒家圣賢形象。第47回到第55回為第三部分,寫社會氣氛惡化,一代不如一代,“星主”消失后荒涼又孤獨的場景,只有少數(shù)幾個市井奇人努力維持風氣,他們被認為是當時的前賢余音。
(三)說一說小說人物類型
1.腐儒——周進、范進;2.貪官污吏——湯奉、王惠;3.八股迷——馬靜、魯編修;4.正面人物——王冕、杜少卿。
(四)初讀小說留下的深刻印象
1.夸張諷刺是小說最突出的特點;2.語言準確、幽默、精煉而富有形象性;3.全書沒有一線到底的人物和情節(jié),只是以同一主題貫穿全書。
二、專題探究
(一)專題一:故事會
1.方法指導
以某人物為主角,以自己的方式將故事復述出來,講述時要對故事要點進行概述,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注意故事中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并嘗試在自己的敘述中表達出來。
2.故事梗概示例
(1)兩根燈草
鄉(xiāng)紳嚴監(jiān)生,家中有錢卻非常吝嗇,快要過世的時候,只伸出了兩個手指,妻子擦干眼淚對嚴監(jiān)生說:“我知道,你是看到燈上有兩根燈草,害怕多花油錢?!碑斊拮蛹舻袅艘桓鶡舨?,嚴監(jiān)生才點了點頭,手一垂,人便過世了。
(2)少年王冕
周濟縣有一個叫王冕的年輕人,家庭條件很差,從小替別人家放牛,為人聰明、開明、勤奮且真誠。但他不想交朋友,更不愿追求名利。縣長來拜訪,他都沒有見面,朱元璋授予他“咨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只是心甘情愿地前往會稽山過隱居的生活。
(二)專題二:《儒林外史》諷刺藝術探究
1.對比的諷刺藝術
對比是本小說中常用的諷刺效果。例如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中舉前,稱范進為“現(xiàn)世報”“癩蛤蟆”;中舉后,稱范進為“賢婿老爺”“天上的文曲星”。其次,外貌描寫不同:中舉前,“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舉后,“才學高,品貌好”。范進中舉前后鄰居的兩次送禮也不同:中舉前,只有“一根大腸和一瓶酒”;中舉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錢”。通過對比,嫌貧愛富、庸俗自私的市井小民形象躍然紙上。作者強烈諷刺這些嫌貧愛富的行為和心態(tài),相比之下體現(xiàn)出人性的薄涼和唯利是圖。
除了對同一人物的前后比較之外,作為諷刺小說的《儒林外史》還創(chuàng)造了一組正面人物與體現(xiàn)社會腐敗的負面人物進行對比。正面人物包括王冕、杜少卿、虞育德、莊紹光、遲衡山等,而負面人物包括上述的胡屠戶和許多腐敗的官僚。美與丑之間的鮮明對比極大地增強了小說的諷刺效果,而且正面人物性格越積極,負面人物的丑態(tài)就越多,用美凸顯出了極端的丑。
2.夸張的諷刺藝術
在現(xiàn)實基礎上,吳敬梓通過夸張的手法擴大了生活的黑暗,反映了社會的深層含義,使諷刺意味更加深刻,從而將小問題上升到角色的精神層面。
當范進面對巨大的快樂時,他因痛苦而癱瘓的心猛烈跳動起來,這對他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強烈刺激。因此,有了這一段的描寫:“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p>
這一段的描寫表現(xiàn)出一種看似荒謬其實是符合生活邏輯的現(xiàn)象,當讀書人將科考當成一生夢想,苦熬十多年終于出頭,曾經極度的痛苦和現(xiàn)如今極度的快樂交織在一起,一定會令人瘋狂。雖然這種社會現(xiàn)實被夸大了,但的確具有明顯的諷刺效果。
總而言之,《儒林外史》的諷刺方法是豐富多彩的。在這部喜劇的背后,作者用筆尖刻畫了角色最深的精神層面,以揭示這些悲劇性的社會現(xiàn)象,并激發(fā)讀者認真地思考生活和社會的價值。笑聲是這部小說諷刺藝術的精髓。
(三)專題三:續(xù)寫故事
1.要求:(1)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為后續(xù)故事設置懸念,使故事更生動;(2)塑造人物要符合原著;(3)仔細塑造角色,揭示現(xiàn)實,通過有意義的細節(jié)展示故事內涵。
2.提示:首先應選擇一個角色,然后根據(jù)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對角色的主要故事進行概括和描述。
三、閱讀感悟
一是該書一個顯著的藝術特色是速寫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二是成功運用了寫實主義的諷刺藝術;三是喜劇性與悲劇性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四是將生活之丑轉化為藝術之美;五是小說描摹出社會的普遍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才的摧毀。
實踐證明,名著就是經典,經典作品是個開放系統(tǒng),具有多維可能性,經典作品能吸引大部分學生自覺投入。整本書閱讀是一個宏大的話題,關涉的內容十分豐富。在理清一些基本問題的前提下,我們方能在理論與實踐的層面不斷推進。
參考文獻:
[1]葉軍彪.名著閱讀考查:走向整本書閱讀[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7(9).
[2]邱廷菊.嬉笑怒罵中的沉思——淺析《范進中舉》的諷刺藝術[J].新課程導學(下旬刊),2009(4).
[3]周健.探討《儒林外史》的多種諷刺手法——由《匡超人》延伸開去[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A),2016(5).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