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結構分析

2021-01-21 09:44張多
理論導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結構分析多黨合作話語權

摘 要:構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是一個多主體、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性系統(tǒng)問題。從內容層面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由話語主體的權威性、話語內容的可信性、話語傳播的有效性、制度自身的優(yōu)越性與話語客體的可接受性等要素構成;從體系層面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的話語權組成;從層級層面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可以劃分為個體層面、政黨層面與國家層面的話語權三個層次。這種“結構”使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發(fā)揮著引導、整合、維護、批判與外交功能。

關鍵詞: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多黨合作;話語權;結構分析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1)01-0044-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內在邏輯研究”(15AKS010)。

作者簡介:張多(1991-),男,福建龍巖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制度話語權是文化軟實力強弱的重要反映,與制度的生存權、發(fā)展權緊密相連。一直以來,由于中國集中精力致力于實現(xiàn)“富起來”的目標,忽視了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性,更談不上爭取政黨制度的話語權。西方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其長期掌握的媒介平臺傳播優(yōu)勢,將我國政黨制度劃分為“霸權黨制”,將我國的民主黨派捏造為“政治裝飾品”。這些負面話語嚴重干擾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政黨制度及其話語權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奠定了基調、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習近平提出的“新型政黨制度”新表述,意味著從過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強調政黨制度的獨特性,演進到新時代強調我國政黨制度的世界意義,以增強我國政黨制度的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對我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問題關注日趨升溫。在已有研究中,學者們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問題—對策”這一實踐問題方面,而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元問題的研究存在著概念泛化的現(xiàn)象,或直接嫁接西方理論,或直接挪用其他學科的概念界定或簡單進行理論疊加。應該看到,構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是一個多主體、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性系統(tǒng)問題,唯有對其結構進行系統(tǒng)分析,方能真正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本文擬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嘗試分析、闡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構成要素、體系結構、層級結構與結構功能。

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構成要素

根據(jù)《辭?!返慕忉?,要素是指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其中,“必要”是一個關鍵詞,它強調的是“必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筆者認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主要由如下五大要素構成。

(一)話語主體的權威性

話語主體即話語的生產者,主要解決“誰來說”的問題。話語是主體實踐的一種形式,而實踐首先是作為人的存在方式而被確立起來的,沒有了“人”這個前提,任何實踐包括話語交往都只能停留在理論和幻想層面。因此,話語生產者、話語傳播者是話語權機制構建和整體功能實現(xiàn)的主導力量。一般來說,“當傳播者被認為是具有可靠和可依賴的這兩種品格時,就會產生最大的效果”[1]。換言之,話語對象是否接受話語主體通過特定話語的影響與控制,本身就與話語主體的政治地位、政治權力密切相關。在現(xiàn)代政治中,統(tǒng)治階級的權威很大程度表現(xiàn)為將其話語轉化為一定的政策、決定、法律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中的話語主體是一個多重主體。從橫向看,有共產黨員、民主黨派成員、理論工作者、其他多黨合作實際工作者等多個方面;從縱向看,有國家、政黨、精英群體、普通群眾等多個層次。要有效實現(xiàn)和鞏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從話語主體的角度來看,言說者的實際表現(xiàn)必須具有示范性,且言行一致,進而提升公信力。若中國共產黨黨員、干部視民主黨派成員為“花瓶”“擺設”,或是民主黨派成員入黨只為拓展人脈和社會關系而不是履職盡責實現(xiàn)政治理想,那么,話語主體無論如何敘述,對于話語接受者來說也都是空談怪論,只能使人對其話語產生懷疑。

(二)話語內容的可信性

話語內容回答的是“說什么”的問題。在現(xiàn)代話語權理論看來,話語權更強調的是一種對他人的影響力,而“話語權不同于其他社會權力之處就在于其作用方式的非外部強制性”[2],這種影響力的獲取首先來源于由話語說服而生成的認同。說服力、解釋力的內核是“理”,而理論要徹底就必須“抓住事物的根本”,也就是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和各種規(guī)律。因此,話語表達必須同時擁有科學性與真理性,才能最終建構起強大的話語權。從內涵上來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體系既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集中概括和反映,也是對這一制度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與時代課題的解釋和回答。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而言,其話語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各話語主體的利益需求、理想目標以及立場原則等諸多方面的信息內容,各層次的概念、范疇以及相關表述顯然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時代在不斷變化,其話語內容也要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以當代多黨合作實踐為素材而不斷創(chuàng)新,真正有效解釋、規(guī)范和指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fā)展。

(三)話語傳播的有效性

話語傳播回答的是“借助什么載體說”的問題。話語傳播環(huán)節(jié)作為連接話語主體、話語內容與話語客體的中介,其中心任務是把話語內容傳播得更廣、更遠。若話語無法被人們所熟知和了解,那么話語主體的思想觀念就只能停留在臆想層面。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可以說,任何公共思想產品無論優(yōu)劣都怕“巷子深”。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李普曼指出,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大眾沒有完全接觸整體世界的能力,同時也無法獲得完全準確的知識與信息,于是輿論在相當程度上取代了現(xiàn)實。正是經由媒體這一中介,“我們在看到這個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樣。我們在親身經歷之前就可以對絕大多數(shù)事物進行想象”[3]。因此,只有當話語占領了媒介平臺,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反復有效傳播,取得居于支配性地位的話語優(yōu)勢和符號資本后,才能引導話語對象朝著有利于己的方向思考,進而有效增強和鞏固話語權的“勢量”。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而言,需要運用多種傳播平臺覆蓋盡可能多的人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與大眾喜聞樂見的表現(xiàn)形式向全球傳播并普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建設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四)制度自身的優(yōu)越性

從本質上看,話語權離不開硬實力的托舉。關于這一點,馬克思唯物主義認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4]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思想總要通過外在的形式(主要以話語的方式)得以表達和傳播,因此話語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在內容上卻是客觀的。換言之,話語權實際上是現(xiàn)實的一種投射和反映?!罢f了有沒有用”“說了有沒有人信”的關鍵取決于是否具有堅實的話語“支撐系統(tǒng)”。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而言,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制度的魅力與吸引力,實質是制度自身優(yōu)越性的展現(xiàn)?!按蜩F還需自身硬”的政治邏輯同樣適用于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倘若政黨制度導致政黨之間互相掣肘或是一黨專制獨裁,進而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力量,那么該政黨制度必然得不到本國人民的擁護,更無法在國際上發(fā)聲。因此,只有在政黨制度的穩(wěn)定性和社會整合能力、政黨制度促進社會現(xiàn)代化的效果、政黨制度有效遏制腐敗等方面加以強化,才能真正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績效轉化為話語權。

(五)話語客體的可接受性

由于話語的人本性強,話語權能否實現(xiàn),最終的落腳點在于話語能否被話語對象自覺接受與認同,也就是話語對象能否在對話中引發(fā)積極的情感體驗。恩格斯曾指出,“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強制處在健康清醒狀態(tài)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5],且“受眾成員心理或認知結構上的個人差異是影響他們對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對媒介所討論的問題和事物所采取的行為的關鍵因素”[6],因此,符合大眾心理特點、接受方式與認知規(guī)律前提下的話語傳播,才能獲得大眾自覺主動的支持。如果強制灌輸、肆意推銷或自說自話,強迫國內大眾或其他國家接受、認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一旦話語產生了消極的社會影響力,結果只能是削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話語權。因而,能否在跨文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將“中國特色”轉化為世界表達;能否在利益多元的國內環(huán)境中,滿足話語對象的需求并保障其利益,是由構筑話語關系的客觀需要導出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重要生成邏輯。

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體系結構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其包含三個關鍵詞,即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因此,從橫向上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可以分解為三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話語權

領導活動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客觀需要,其產生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久遠。領導屬于一種關系范疇,是指領導者對領導對象實行控制,致使其自身行為服從領導者。而作為政治價值時,“領導就是引導和激勵,即通過道德威信或意識形態(tài)堅實動員他人的能力”[7]。列寧曾經將共產黨描述為“指導力量”,將非黨組合比作“傳動裝置”“杠桿”,黨就是通過“傳動裝置”“杠桿”起領導作用從而實現(xiàn)其社會目標。因此,由某一強大的社會力量引導社會發(fā)展方向是維系社會秩序的有機環(huán)節(jié),這在多元化的現(xiàn)代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當“中國共產黨領導”與“話語權”聯(lián)系時,主要體現(xiàn)為黨的領導權威。它是通過論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理性與合法性而獲得的政治認同。一個政黨,特別是執(zhí)政黨,不僅要有組織內的權威,并且還要建立治國理政過程中的權威。治國理政是浩大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光憑某一政黨的“獨唱”難免會“孤掌難鳴”,因此必須動員和組織廣大民眾參與黨所領導的偉大事業(yè)。唯有此,才能夠將社會力量凝聚在黨的周圍,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而言,中國共產黨領導權威是制度執(zhí)行者與制度受動者自覺服從和遵循制度規(guī)范的前提。因此,絕不能弱化黨的領導權威,而要進一步加強對黨的領導權威資源的維護與開發(fā)。

(二)多黨合作話語權

在政黨政治中,各國內部政黨的關系大體上可以分為“沖突”與“一致”兩類。前者政黨是作為與整體相對立的部分存在,后者政黨是作為整體的部分而存在的。在西方政黨政治語境中,民主需要以競爭性的政黨制度作為保障。由于西方政黨政治學研究起步較早,這一觀點長期以來被作為真理所接受。固然,黨爭民主在權力制約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實行黨爭民主的前提和基礎是社會的同質化,從發(fā)展中國家及近年來發(fā)達國家的域外實踐上看,黨爭民主更有可能使政黨成為分解社會、撕裂國家的力量。在我國,合作是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的主要特征。由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根本利益、政治目標、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奮斗經歷的相似性,我國政黨間的關系屬于合作關系。雖然與傳統(tǒng)的政黨關系相異,但在我國政黨關系的制度安排中同樣能夠確保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等政黨制度的主要功能的發(fā)揮。構建中國多黨合作話語權的目標指向,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同“競爭”與“壟斷”兩種舊式政黨關系相比,多黨合作關系能夠得到更多的理解與認可。

(三)政治協(xié)商話語權

“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如何實現(xiàn)民主”“哪種民主形式更具優(yōu)勢”等問題是當今國際話語權斗爭的重要方面。民主的國際話語權不僅意指國家行為體有對其民主發(fā)展道路和民主政治價值觀進行話語闡釋的權力,更在于要有構建民主話語認同的能力,在國際社會中具有民主的議題設置權、解釋權和評判權等權力,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對國際民主話語的輿論引導和價值主導[8]。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逐步形成了協(xié)商民主與選舉民主協(xié)同發(fā)展的獨特民主形態(tài)。在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體系中,政黨間的政治協(xié)商居于首要地位。政黨間的政治協(xié)商主要是在決策前、決策中進行的,其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因此其運作形式較為正式,是自上而下的,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協(xié)商;另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xié)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xié)商?!盵9]雖然,我國的政治協(xié)商在實踐中實現(xiàn)了巨大的重構,但是中國式“協(xié)商民主”仍然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理論構建,學界也還存在“形式說”“替代說”“西方說”等誤讀傾向?!罢螀f(xié)商”是中國政治中的一個創(chuàng)造,中西方協(xié)商民主的文化基礎、制度基礎、理論基礎都不相同,不能用這個政治概念去翻譯附會外來的Deliberative Democracy、Consultative Democracy等概念。對此,我們應該樹立高度的學術自信、制度自信,重視和發(fā)展這些政治制度成果,自覺使用中國政治學的方法、理論、話語體系闡釋“政治協(xié)商”概念,積極爭取政治協(xié)商的學術話語權。

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層級結構

從縱向上看,中國新型政黨話語權主要包含三個層次:個體層面的話語權、國家層面的話語權和國際層面的話語權。這三個層次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緊密相聯(lián)、互相影響。

(一)個體層面話語權

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個體話語權是指中國共產黨黨員、民主黨派黨員、無黨派人士在特定場合或渠道的參與權、發(fā)言權、監(jiān)督權、建議權,這些權利與權力能夠對公共決策產生實質影響并及時獲得有關部門的反饋。個體話語權是中國新型政黨話語權的基礎層次,是實現(xiàn)黨員主體地位的邏輯起點與價值歸宿,能夠促進個體在情感上的接受與認可及行動上的積極實踐與施行。從實踐經驗來看,構建個體層面的話語權應該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保障民主黨派黨員與無黨派人士的話語權上。用好話語權,是憲法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賦予民主黨派黨員與無黨派人士的權利,也是其履職盡責的重要方式。同時,民主黨派黨員與無黨派人士都期待獲得組織的歸屬感,實現(xiàn)黨員身份的自我認同。因此,民主黨派黨員與無黨派人士應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培養(yǎng)主體意識,持續(xù)增強自身責任感與使命感,不斷提高正確使用話語權的能力。

(二)政黨層面話語權

政黨層面話語權是指在國內話語場域中,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通過創(chuàng)造、表達、設置、傳播和運用一定的話語來影響和引導人們對不同政黨執(zhí)政、參政認同的權利和權力的總和。由于話語權構建是通過話語接收者的自覺認同來實現(xiàn)的,可以由此推導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在政黨層面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話語使民眾擁護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與領導的權威。這種權威實質上是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績效與執(zhí)政理念認可所產生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與領導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二是通過特定話語使民眾對民主黨派參政行為的認同與支持。當前,中國社會存在著不同階級、階層和社會群體間的利益差別。參政黨作為一種政黨組織,其參政行為是特殊社會群體與國家之間連接與溝通的橋梁。民眾對民主黨派參政行為的認同與支持等同于在承認利益差別的基礎上,對民主黨派政黨功能發(fā)揮的肯定。

(三)國家層面話語權

當今時代,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并不是游離于國際環(huán)境之外的封閉制度,而是與多種政黨制度相互并存。就世界范圍而言,不同的政治主體有著對不同政黨制度優(yōu)劣的判斷。政黨制度的多樣性必然產生出對政黨制度比較、評價、接納等一系列問題,政黨制度間的競爭也就產生了政黨制度國際話語權的問題。中國新型政黨在國家層面的話語權,概括來說,就是通過中國多黨合作話語體系的構建以及傳播,打破西方政黨制度話語遮蔽,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與理解,從而使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影響力以及主導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要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必須將擴大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國際影響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加以推進。當然,這并不等同于推銷和輸出我國的政黨制度,抑或是壓制、貶抑其他政黨制度,而是向國際社會有效地傳播、說明和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道路,同時消除國際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國所持的偏見和誤解。

四、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結構功能

任何結構發(fā)生聯(lián)系時,總會產生一定的功能。具體而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包含了引導功能、整合功能、維護功能、批判功能及外交功能。進入新時代,正是因其所具有的一系列政治功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益凸顯。

(一)引導功能

占主流地位的話語權一旦形成,可以對整個社會進行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上的指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行使其話語權的過程中,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政治引導功能。

第一,制度發(fā)展方向的引導。二戰(zhàn)后至今,是政黨政治的時代,政黨制度的形態(tài)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呈現(xiàn)出多樣化。歷史經驗證明,忽視本國國情,靠個人或某個集團“設計”或“移植”的政黨制度,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因此,我國政黨制度的發(fā)展必須堅守自主性。然而,長期以來,西方掌控著政黨制度的話語權,利用民主輸出進行文化擴張,妄圖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由于“詞語的功能在于,引發(fā)我們的賦予意義的行為,指出那些在此行為‘中被意指的并且也許是通過充實的行為而被給予的東西,強迫我們的興趣僅僅朝向這個方向”[10],因此,面對他國政治模式的推銷與壓力,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指向性能夠提升大眾的制度自信,從依附、迷信西方政治理論的教條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而引導我國的政黨制度朝著“中國特色”這一正確的政治方向發(fā)展。

第二,制度認同的引導。在當前各種思想、思潮“圈地”的時代,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還是制度的競爭,公民對制度的認同也是政治認同的最重要方面。同時,制度認同也是政黨制度功能充分發(fā)揮的重要前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制度認同是動態(tài)的塑造過程,制度與語言二者都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產物”。在政治實踐中,話語權的象征功能能夠使某一制度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方式得以保持、調節(jié)和再現(xiàn),在社會行為者與制度體系之間起到了建立關系的作用。其一,制度是經由話語建構而成。話語理論本身蘊含建構主義認識論的屬性,且真正使行為制度化的基礎是文本攜帶的信息廣泛傳播最終影響的結果。其二,話語擁有說服他人改變或維持制度的能力。話語反映了交往邏輯,話語在觀念傳遞的互動進程中承載著建構制度認同的任務。因此,強化制度認同,需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引導大眾對我國政黨制度形成正確的認識。

第三,行為的引導。關于制度,最無爭議的定義就是作為規(guī)范范疇約束與激勵人的行為。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是話語主客體雙向互動過程中塑造的一種可感知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的產生意味著人們愿意將我國政黨制度內在的價值追求內化為人的價值標準,以激勵自身的實踐與制度統(tǒng)一。此外,與暴力強制推行政治意志相比,統(tǒng)治階級通過話語權對社會成員進行行為引導的優(yōu)勢在于:政治話語滲透于國家政治權力的運作與日常生活當中,是引導社會主體自覺遵守和維護制度成本最低、效果最優(yōu)的方式。因此,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具有規(guī)訓、教化、意指的職能,是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中必須導入的重要資源。

(二)整合功能

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大國,我國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離不開有效的整合。我國的政黨與政黨制度的基本運作理念就是完成最大范圍的社會整合。而“語言本身是一定共同體的產物”[11],作為一種具體的話語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是政黨制度社會化的結果,體現(xiàn)社會集團的共同意志,同時也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認知體系,具有群體性、剛性與柔性并濟的特點。

第一,思想整合。社會轉型的歷史性變革,加快了社會結構、社會規(guī)范、價值趨向的分化,同時,這些分化集中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上反映并折射出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能夠聚合社會觀念、化解思想沖突在于其具有鮮明的指向性,也就是將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思想政治基礎匯集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此外,以公眾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在官方和民間意識形態(tài)之間起到緩沖和融合的作用,這種思想或理論的融合增強了意識形態(tài)的全民整合作用”[12],從而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第二,利益整合。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政治架構呈現(xiàn)多元化態(tài)勢,社會各階層利益分化和重組產生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使得社會矛盾更加復雜。面對社會各層面的利益沖突,在諸多社會整合主體中,作為一部分社會階級或階層利益代表的政黨,通過我國制度安排有效吸收、同化、消解和融合社會各種利益訴求,從而使我國各種利益關系達到平衡有序、協(xié)調一致的狀態(tài)。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在其中發(fā)揮著“社會水泥”的作用,它能夠統(tǒng)一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的長遠利益目標,將不同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的成員凝聚起來,激發(fā)社會朝向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方向健康發(fā)展。

第三,政治資源整合。中國各政黨的組織結構是動員政治資源的有效工具,而且黨員本身以及背后聯(lián)系的群眾也是巨大的政治資源。由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蘊含著引領力、組織力與號召力,如果話語權得以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公信力也隨之提升,就能夠擴大政治支持的力度與廣度,保障不同領域和階層的社會成員政治參與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從而團結、吸納各政治資源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下致力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三)維護功能

話語權是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的反映。話語權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能動性,也能夠反過來維護它賴以產生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而言,維護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維護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合法性?!昂戏ㄐ跃褪浅姓J一個政治制度的尊嚴性。用來表明怎樣和為什么現(xiàn)有的(或推薦的)制度適宜于行使政權,從而使對社會的同一性起決定性作用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盵13]在現(xiàn)代社會中,統(tǒng)治階級不會單純依靠績效合法性或法律上的合法性支撐起整個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礎。這樣,極易因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的產生導致出現(xiàn)合法性危機,因而必須維護公眾對制度的價值在心理上長期穩(wěn)定的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14],話語也是政治傳播的重要載體。因此,受集體承認的話語權自然被視為一種合法性資源。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潛在影響、引導多黨合作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解釋動向,從而使得擁護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逐漸上升為主流社會意識。

第二,維護我國政治制度安全。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依然復雜,政黨制度作為現(xiàn)代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國際話語權背后隱含國家之間地位、利益、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西方國家策劃‘顏色革命,往往從所針對的國家的政治制度特別是政黨制度開始發(fā)難。”[15]因此,政黨制度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觀的重要內容。在各國“軟實力”較量的時代,“話語成為軟實力的貨幣”[16],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成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必然選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確立可以大大增強大眾的政治免疫力,消除不穩(wěn)定因素,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第三,維護黨員的話語權利。話語權作為一種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資源,當其與制度關聯(lián)時,話語權的“內化”效應能夠成為正式制度的“軟約束”,為制度安排提供義理性辯護和精神支持,有利于正式制度的穩(wěn)定及其功能的有效發(fā)揮。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明確賦予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同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表達利益訴求與民主監(jiān)督的話語權利,因此,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本質是為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為了廣大人民群眾自身的利益而辯護。

(四)批判功能

話語權包括批判權。所謂批判權,就是對于敵對或錯誤思想觀念進行排除[17]。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中,“批判”體現(xiàn)的是為追求真理而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科學考量與辯證揚棄。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而言,只有同非主流話語展開對話交鋒,才能使各方面的分歧得到明晰,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對人們的是非觀產生有效影響,其批評功能主要作用于國際國內兩個話語場域。

在國際方面,一些西方國家基于資本壟斷利益的考量,從未停止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zhàn)略。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傳媒網絡化的發(fā)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在傳播技術與信息占有等方面的絕對優(yōu)勢,大力推銷“三權分立”、多黨制、民主普選等政治制度,把不同于他們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打入另類,這些戰(zhàn)略“成功”使得部分國外民眾在腦海中將“中國共產黨與‘獨裁、專制、鎮(zhèn)壓等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18],給民主黨派貼上“民主裝飾品”的標簽,導致中國在對外交往活動中長期面臨增信釋疑的艱巨工作。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確立,能夠自覺反擊和批判西方敵對勢力發(fā)出的“噪音”“雜聲”,明確倡導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性,說服某些人放棄幻想“普適”的現(xiàn)代政治道路,積極推進世界和平發(fā)展與和諧共處。

在國內方面,近年來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紛紛涌入,無孔不入地侵入國人的生活,如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等。這些思潮看似學術觀點的正常交流,實則企圖遏制和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學界、政界、商界,仍有一部分人不自覺地接受這些社會思潮的“話語統(tǒng)治”與“話語約束”。面對多元化社會思潮的挑戰(zhàn),我們要發(fā)揮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批判功能,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防止錯誤思想言論、觀點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沖擊。

(五)外交功能

由于話語權具有干預主體認知過程進而影響其行為結果的特性,話語權能夠潛移默化地為我國的對外政策服務,這是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與國家的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

一方面,為發(fā)展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中國方案。1844年,馬克思在《關于現(xiàn)代化國家的著作計劃草稿》中提出,政黨是發(fā)展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同理,政黨制度在社會發(fā)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政黨制度經歷了70余年的實踐檢驗,顯示出巨大的制度效能,回應了當今世界政黨政治面臨的如代表性不足、互相傾軋、利益固化等共同難題,贏得越來越多世人的認可。“中國的文明傳統(tǒng)不是民族主義,而是天下主義?!盵19]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始終將為人類政治文明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擔當和使命。正如習近平指出的,我國的政黨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20]。因此,在這種條件下,中國愿意分享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而不是向他國輸出政黨制度。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確立,能夠打破西方政黨制度話語霸權的壟斷,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多黨合作制度,從而提高其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贊同度、影響度,為發(fā)展人類政黨政治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另一方面,廓清其他國家對我國政黨制度的疑慮,重塑良好政黨形象。黨際交往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提出,“不同國家的政黨應該增進互信、加強溝通、密切協(xié)作,探索在新型國際關系的基礎上建立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互學互鑒的新型政黨關系”[21]?!靶滦驼h關系”的出場意味著在理論上國際政黨超越了傳統(tǒng)基于意識形態(tài)或基于地域性的政黨合作形式,為黨際交往內容的拓展打開了新的空間?!按髧耐饨豢偸蔷哂猩詈竦膰鴥日螠Y源。中國的大國外交理論與中國的政治學理論存在一致性和連貫性,兩者在學理上義理相貫、邏輯互通?!盵22]我國的“和諧政黨關系”理應對建立“新型政黨關系”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國外一些政黨對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存在著種種詆毀和污蔑。因此,要在政黨間的交流互動中,創(chuàng)設討論議題,規(guī)制交流話語,促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提升,不斷增強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說服力與吸引力,向世界展示中國所確立與堅持的新型政黨制度的美好形象和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226.

[2]張曙光.現(xiàn)代性論域及其中國話語[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62.

[3]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3.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3.

[6]梅爾文·德弗勒,桑德拉·鮑爾-洛基奇.大眾傳播學諸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200.

[7]海伍德.政治學核心概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89.

[8]段治文,蘇悅.論中國式協(xié)商民主的國際話語權[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5-18.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政黨制度[N].人民日報,2007-11-16(15).

[10]埃德蒙德·胡塞爾.邏輯研究(第2卷)(第一部分)[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42.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0.

[12]肖俊奇.參政黨與利益整合[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0(4):69-74.

[13]尤爾根·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268.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15]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8.

[16]約瑟夫·奈.權力大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47.

[17]侯惠勤.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初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2)∶5-12.

[18]于運全.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3.

[19]許紀霖,劉擎.新天下主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4.

[20]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243.

[21]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報,2017-12-02(02).

[22]蘇長和.中國大國外交的政治學理論基礎[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8)∶4-19.

【責任編輯:張曉妍】

猜你喜歡
結構分析多黨合作話語權
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確立70年的主要經驗及啟示
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發(fā)展70年的三維認識
傳遞民主黨派聲音 講好多黨合作故事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高職應有自身的“話語權”
論多黨合作視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