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鍵
摘? 要:新時代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期待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然而,近年來學生的抑郁、焦慮甚至自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還有低齡化趨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真實情況如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義做法。“雙減”時代,學校體育要為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揮獨特作用。要針對青少年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措施,疏導排解心理壓力,促進、維護、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素養(yǎng),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時代;學校體育;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0-0004-02
2021年7月出臺的“雙減”政策,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角度,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宗旨。
“以體育心”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出現(xiàn)的文字,這是有關學校體育的國家政策性文件新的闡述,究竟是何含義,如何落實,應當引起學校體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除了體質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近期發(fā)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青少年抑郁癥檢出率達24.6%,其中重度抑郁癥檢出率達7.4%。這個結果再次引起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議。要知道,世界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平均水平是4%左右。為此,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對中國近10年來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領域的學術論文進行了“元分析”研究。研究認為,近年來中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增長,但仍相對穩(wěn)定,心理抑郁問題也是如此,青少年重度抑郁癥不超過3.5%。事實上,心理方面有抑郁傾向與醫(yī)學診斷為抑郁癥患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民眾之所以會產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感覺,原因之一是因為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高等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據(jù)統(tǒng)計,2000-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當年的畢業(yè)生人數(shù)從約95萬增加到約874萬。由于在校人數(shù)規(guī)模擴充近10倍,同樣一所學校,2020年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總數(shù)比2000年必然相應增加。也就是說,假如一所高校,有極端行為的學生,20年前是每年一個學生,20年后每年可能接近10個學生。這種絕對人數(shù)的增加,導致了社會的錯覺。原因之二是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更加發(fā)達。一些因為心理問題引發(fā)的極端事件通過網絡等新媒體迅速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加之網絡媒體的“放大”甚至惡意炒作,更導致社會產生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惡化的誤解。
盡管如此,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即便是與全球平均值相近的比例,心理不健康人數(shù)的絕對數(shù)量依然是一個不小的規(guī)模。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事業(yè)統(tǒng)計顯示,2020年全國大中小學校有學生2.89億人。因此,基于這個數(shù)據(jù)推斷,中國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青少年依然會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僅與學生自身的生命健康、成長發(fā)展緊密相連,更重要的是還與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wěn)定密切相關。
事實上,為了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中國各級各類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尤其是教育部門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從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制定、心理專家指導、心理教師培訓、學生心理測評、問題學生危險行為防控等方面,對學生心理健康制定了整體性的教育計劃,實施了全過程的管理與干預??傮w上看,成效是明顯的。
但是,從教育教學一線看,尤其是中小學階段,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予以重視并加以解決。一是沒有把預防工作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重視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勝于預防問題;二是很多學校把重點放在建設心理室、開設心理課、配置心理教師等工作上,存在形式主義傾向;三是把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預視作少數(shù)幾個心理教師的工作,沒有建立形成讓其他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的機制,學生心理問題預警與防控力量單一。另外,從學校體育的角度看,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體育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干預學生心理問題上的獨特作用,還遠遠沒有得到重視與發(fā)揮。
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缺失體育這個重要角色。眾所周知,無論中外古今,體育運動尤其是到陽光下去運動,是所有專業(yè)、非專業(yè)人士認同并推薦的促進心理健康、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手段。其獨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獨特生理機制、提供真實體驗兩個方面。體育運動能夠激發(fā)身體直接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以滋養(yǎng)、維護、改善心理狀態(tài)。體育運動,尤其是團隊項目的競賽提供了真實的交往場景,能夠引導參與者學會與人相處,進而適應社會,可以更高效率地培育健全人格;體育運動與競賽能夠使人經歷成功與失敗、愉快與痛苦等各種情景,可以提升人的意志品質和耐挫折能力。從效率角度看,體育運動對于維護、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其作用是獨特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雙減”時代,學校體育要為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揮獨特作用。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據(jù)研究,在現(xiàn)階段,除了遺傳因素之外,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由學習壓力、家庭狀況、同伴交往等因素引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由學業(yè)壓力、戀愛交友、就業(yè)求職等因素引起。心理問題通常通過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出來,如睡眠不足、焦慮、抑郁、孤獨、對抗、注意力不集中等。針對這些原因和表現(xiàn),體育教師要立足學校體育學科體系,針對青少年的群體與個體特點,利用“雙減”政策的有利時機,主動作為,積極參與促進、維護、改善他們心理健康的工作。這同樣是體育教師的重要職責,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應加強宣傳,傳播科學知識。要開展“運動與心理健康”的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教師、家長重視體育在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獨特作用。要告訴社會,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僅僅依靠心理醫(yī)生、心理教師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體教師、家長共同參與,“五育并舉”才有實效。缺失體育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不是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預防為重,強化體育。落實“雙減”政策,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體育活動,鼓勵全體青少年到陽光下、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去鍛煉身心,保證中小學生在校一小時、校外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有條件的學校,體育課、體育活動盡量安排在戶外進行。體育活動,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運動刺激強度,不斷提高運動負荷,以便提升青少年身心適應能力,促進身心健康。
第三,集體項目優(yōu)先,注重實效。體育活動的安排,要面向全體學生,以集體性項目、活動為主,優(yōu)先開設籃球、足球、排球等運動項目。創(chuàng)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育特色學校,做到人人都參與、個個有特長,以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護佑、滋養(yǎng)青少年身心。落實“教會、勤練、常賽”體育教學模式,增強體育活動的吸引力。體育教學、大課間活動、課外鍛煉、課余訓練和比賽,要強化規(guī)則之下的游戲性、競爭性,在團隊合作或對抗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學會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
第四,強化監(jiān)控,精準干預。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特點,發(fā)揮體育教師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優(yōu)勢,與有心理失衡傾向青少年結成幫扶關系,積極作為,主動關注,疏解心理問題,加強心理輔導,預防心理問題突發(fā)情況,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和校園安全穩(wěn)定。
總之,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是每個教師的初心使命,體育是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全體體育教師對此應有科學的認識并在實際工作中發(fā)揮獨特作用,切實踐行“以體育心”要求,為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