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瑜
【摘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構建的“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要求像重視課文教讀一樣重視課外閱讀,將課外閱讀真正融入到實際的語文教學課程當中,重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各類課外閱讀資源及網(wǎng)絡資源,構建一個多方互動生態(tài)化的課外閱讀資源庫,搭建一個課外閱讀資源交流共享的平臺,實現(xiàn)課外閱讀活動與課內(nèi)教學的有機融合,開設課外閱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開展
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開設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進行,對初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不僅是豐富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更是初中學生獲取知識、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作為基礎教育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應加強對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這既有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課程設計標準(實驗稿)》明確要求: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學生的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在七到九年級,學生的閱讀量要超過260萬字,他們每學年至少應該讀兩到三本名著。
新課標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每冊書除了要求2本必讀名著外還增加了4本推薦自主閱讀名著,閱讀總量要求比原人教版學生閱讀總量所要求的增加了兩倍?!安烤幇妗背踔袑W生語文學習教材進行構建的“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體系,要求像重視課文教讀一樣重視課外閱讀,將課外閱讀真正融入到實際的語文教學課程當中,重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顯然,這樣的變化是跟中考高考的考查方向是分不開的。
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各類課外閱讀資源及網(wǎng)絡資源,構建一個多方互動生態(tài)化的課外閱讀資源庫,搭建一個課外閱讀資源交流共享的平臺,實現(xiàn)課外閱讀活動與課內(nèi)教學的有機融合,開設課外閱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當前農(nóng)村初中學生閱讀的必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能力和興趣,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語文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終生學習發(fā)展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農(nóng)村初中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強,興趣不濃,當前農(nóng)村初中課外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不容樂觀。一方面,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學生更傾向于看電視、影視資源、網(wǎng)頁小說,而對課外閱讀興趣不濃,對課外閱讀認識不足,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導致學生閱讀量少,閱讀面狹窄,閱讀時間少。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名著是古典書籍,其思想、內(nèi)涵比較深澳,學生閱讀起來難度大,名著中包含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情節(jié)曲折,而當前學生學習節(jié)奏快、壓力大,從而出現(xiàn)學生沒時間讀、不愿意讀的狀況,這些現(xiàn)象都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望而卻步。
在現(xiàn)有教學時間里單單依靠短暫的課堂完成閱讀是遠遠不足的,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情況,就要從課外閱讀活動出發(fā)。從初中一年級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打好基礎;同時也要改變教師的應試教育的思想,要把課外閱讀重視起來。要充分利用當?shù)靥N藏的多種課外資源,如,自然景物、名勝古跡、文物遺產(chǎn)、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民俗風情等;并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家鄉(xiāng)不同的四季景色進行描繪、嘗試為自己的家族寫家譜、報道家族榜樣的先進事跡、了解家族家風家規(guī)等。
三、農(nóng)村初中學生家庭閱讀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不斷增強,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因此,為更好地發(fā)揮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督促作用,我校成立了家委會,并在學校設立家長委員會辦公室,更好地與家長溝通,以便更好地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閱讀這一板塊中教導處與家委會的會長進行溝通,讓家委的成員發(fā)動各班的力量,做到“部編版”教材中的閱讀編目每位學生都人手一套(每學年六本),這有利于語文老師進行閱讀指導時進行批注和閱讀的時間具有保證性、靈活性。同進倡議每班每學年訂閱三本雜志和一份時事性的報紙,這更有利于學生及時了解國家的時事和對時事作出合理的評價,閱讀選材從短小到長編,改變學生“不愿意讀,沒時間讀”的現(xiàn)象,也調(diào)動家長的教育積極性,做到家校合作共贏。同時,學校也積極投入各項資源,充分利用師生閱覽室,既可以借閱也可以在寧靜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閱讀。這也有利于學校圖書的規(guī)范管理和圖書館設備的完善,更有利于引發(fā)全社會對我國農(nóng)村初中學生教育關注。
四、閱讀課程開設的針對性
1.課前5分鐘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七年級剛入學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校語文老師統(tǒng)一推廣“課前5分鐘,開啟課外閱讀之門”的活動。每天課前的5分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分享,可以是對名著的內(nèi)容、人物刻畫、情節(jié)設計、環(huán)境描寫等方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先是命題式的,然后自選方向的,一步一步深入,循序漸進。針對這一活動,教師對七年級的必讀閱讀編目《朝花夕拾》《西游記》進行人物分析與情節(jié)分享。
2.課堂上“以文帶文”
在課堂上依照課文內(nèi)容,以課內(nèi)引申課外,對一些人物或環(huán)境、情節(jié)的分析,引導學生找到恰當?shù)拈喿x方式方法,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原來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此,才會有這樣的描述。如,利用課內(nèi)的文章《春》《濟南的冬天》《秋天的懷念》中的環(huán)境描寫,如何突出人物的心情及特點,聯(lián)系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同篇目都突出作者不同時期的心理歷程,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父親的病》《五猖會》等。
3.開設專門且具本校特色的課外閱讀課程
在七年級課程不是很緊張的前提下,開設學校校本課程閱讀課,由專業(yè)的老師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閱讀,這樣保證了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的質(zhì)量。同時,利用這一時間對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進行個性化指導,針對不同學生提出個性化的閱讀建議,也是為了適應中考的考試改革作針對性訓練。另外,對于名著里的人物或情節(jié),可以進行名著對對碰,如,針對《西游記》當中的人物孫悟空,談談自己的看法,暢談自己的所讀所感,分析這一人物的時代特色,其代表了當時社會中的哪一類人?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領悟名著的內(nèi)涵。
更重要的是,在每次閱讀前都對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針對性地閱讀,一般每本名著根據(jù)實際安排四周完成,則有四份的任務單,任務單的內(nèi)容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如下表:
五、閱讀課程的有效性
1.讀書筆記常規(guī)化
此舉能更好地檢測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增強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每周一篇讀書筆記。要求學生對于閱讀感悟一欄要寫300字左右,大大發(fā)揮學生的閱讀感想,悟到了什么。
三江一中閱讀課讀書筆記卡片
2.讀書交流活動化
每學期以班的和級的形式進行一次讀書交流分享會,先在班進行一次交流,再由班選出優(yōu)秀的同學參加級的交流活動,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動機,在競爭中形成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讀書感悟系統(tǒng)化
組織學生制作讀書筆記感悟集,每學期開展兩次的交流會,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可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的直接且有效的手段。同時,每周一篇作文把在閱讀當中感受最深的一些詞語、句子,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學以致用,要用合適和及時,名著當中的道理也可作為自己作文當中的中心思想。
六、閱讀課程的拓展性
通過各項活動得到落實及與教導處、團委組織學生進行不同活動,充分利用好校園廣播、各種征文比賽、講座,朗誦比賽、辯論會等等。還可以舉行文學沙龍,在推動校園特色閱讀文化建設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活動中收獲知識,提高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各類能幫助學生更好進行課外閱讀的資源,例如,影視作品、微課等;開展各類閱讀活動,使原先枯燥無味的閱讀變得生動有趣,為學生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敢于閱讀、善于閱讀、熱愛閱讀,為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能力奠定基礎.
[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研究課題“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研究”(批準號:ZC20184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2版)[M].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
[3]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4]溫儒敏.把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J].語文建設,2016(9).
[5]韓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語文課程教學資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